文学五一

皇墓 第26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的手背上爬满一条一条的皱纹,沟壑纵横。这只手覆盖在女儿手背上,用力握住,确保女儿能紧紧把小瓷瓶捏在手心里。
    王落英身子轻颤。
    她看到父亲掏出这只小瓷瓶的时候,就已猜到里面装的是什么。
    分明已猜到,她满脸不敢置信,仍是问出口来:“里面装的是什么?”
    王利颇有深意地望着她,轻拍她的手背两下,安抚道:“你向来聪明,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这里面的东西能帮你和瑜儿换来一线生机。”
    王落英身子颤得更厉害,连声音也在抖:“我不知道,还请父亲明示。”
    王利目光一瞬不瞬,没再说话。
    任何一句明示都有可能变成将来的把柄,即便在女儿面前,他也不会说。
    “呵。”王落英自嘲一笑,看父亲一眼,又低头看手中的小瓷瓶。她打开瓶盖,轻轻一嗅,然后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绝望地闭上眼。
    片刻后,她睁开眼,质问道:“这算是你递给永安郡主的投名状?”
    王利仍是沉默。
    王落英嘲讽道:“你自己想的?还是永安郡主吩咐的?”
    王利沉默。
    王落英晃了晃小瓷瓶,勾起唇角:“我猜,是父亲你自己想的。你一直就善做决断,也狠得下心,即便我贵为当今皇后,也影响不了你的决定。皇室跟永安郡主之间,想必你已不再犹豫。”
    她望着父亲,并没奢望等到任何答复,笑了笑,自顾自说下去:“你背叛皇上,只为在将来谋得更好的位置。你背叛家族,只为自己一个人考虑前程。呵,就如当年你舍弃母亲一样。父亲,事到如今,你就跟女儿说句实话吧,你当年在牢里劝母亲,是不是就如今日劝我一样?只不过,你劝母亲自尽以保全家族名声,而今日,你劝女儿弑君,却是为了自己前途,对吗?”
    王利望向她的目光渐渐转冷。
    这些年的宫廷生活,已将女儿磨砺成另一个人。她已不像闺阁时那样简单,三言两语就能哄过去。
    没有一刻比此时更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当朝皇后。
    皇后的眼里没有天真,只有怀疑。
    王利转开目光,能说什么呢?是他一手送女儿入宫,凡事有利必有弊。
    面对父亲的沉默,王落英并不追问。她问出话的这一刻,看清父亲脸上细微表情的瞬间,已经清楚知道了答案。
    王落英轻声:“你心里,永远只想着自己。”
    王利未做辩驳,这种时候,解释也没用。他转身欲离开,只丢下一句:“你的人生,你自己做决定,我不勉强。”
    王落英望着他的背影,一时听不出这究竟是真心话,还是以退为进。
    她不在意真假,她只想当面问一句:“这么多年来,你梦到过母亲吗?夜深人静时,你做过噩梦吗?”
    王利没有回答,脚步不停地离开宫中。
    王落英悲伧一笑,只觉心口冰凉。多年来,她心中一直挂念着母亲之死,她无数次想象要如何跟父亲摊牌,可真正等到这一刻,竟然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她颤抖地闭上双眸,挺直背脊,一动不动站在原地。
    春风和暖,可吹到她脸上,却是冰寒入骨,感觉不到一丝温度。
    另一头,王利离开皇宫。他行至宫门外,还没靠近自家马车,就见管家搓着手一脸急躁地来回踱步。
    王利皱眉,上前问:“你来做什么?”
    管家听见熟悉的声音,转过身激动道:“老爷,您可算出来了。”他骑马一路从府中赶来,可惜被堵在宫门外不得入内。他忙道,“府中出事了,少爷撬开锁,从后门爬墙跑出去了,不知去了哪儿。”
    王利眼一瞪,急道:“还不快去找!京城拢共就这么大!”
    “是,是,已经派人去找了。”
    王利凭借对独子的了解,脑海中即刻呈现好几处可能的地方。他弯腰坐进马车,开口吩咐车夫:“往东边那头走。”
    先去第一处想到的地方。
    可惜,他猜错了,王维熙此刻站在公主府门外。
    王维熙纠集一群士子围在公主府外。人一多,胆子就变大,他们把平日里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都在今日实现。这群士子一声声喊着让永安郡主出来,骂她祸国殃民,动乱朝纲。
    “出来!”
    “永安郡主!请出来!”
    “我们要当面对质!”
    吵吵嚷嚷的声音引来不少百姓围观,朝他们指指点点。寻常百姓对读书人总有一种敬畏,觉得他们做什么都对。
    可这次,京城百姓却不认同。
    陶贼攻进城的时候,放纵手下肆意抢掠,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官府根本就管不了,甚至连皇上都遭陶贼挟持,事事都需听陶贼之言。
    人人惶恐,都知道要变天了,却不知乱象何时才能结束。
    在此危难之际,是永安郡主带着西北军打败陶贼。之后,西北军进城,虽然各处人心忐忑,可西北军不打扰民众不调戏妇女,甚至平时还会帮百姓们搭把手,跟陶贼的军队简直是天壤之别,立马就得了民心。
    而且,前日有消息传出,郡主要废除奴制,要求所有权贵和大户人家烧光卖身契,放奴仆自由。
    消息一出来,不少人欢呼,心里想着,不愧是平阳公主的女儿啊,跟她母亲一样善良。
    永安郡主是在京城长大的,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这位郡主小时候性子是跋扈了点,可从没做过什么罪大恶极之事,而且从不欺负弱者。
    如今长大了,果然变得懂事了。
    有百姓悄悄说:“哼,我看他们将来没有仆役使唤了,这下子急了。”
    有士子站得近,闻言后瞪眼斥道:“胡说八道。”
    “哪里胡说了?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王维熙本站在最前面,听到这边有吵闹声,便大步走来。待他一了解情况,解释道:“我们今日來是跟郡主讲道理,并非来惹事,大家误会了。”
    “呵,一群人围着讲道理?咋看着像打架呢。”有人嘲讽。
    王维熙耐着性子道:“郡主干涉朝政,此乃不合之举,既然不合理,我们便有责任纠正,不能眼看她一错再错。”
    旁边的士子可没王公子的好脾气,见反驳的人多了,便带头跟围观者们吵起来,最后口气不屑道:“愚昧刁民,有辱斯文。”
    平头百姓家里穷,大都没读过书,不太理解这话的意思,但“刁民”两个字还是能听懂的,再听听这口气,再瞧瞧他们的表情,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是骂人。
    一时间,双方便吵起来。
    天空灰蒙蒙,似乎随时都会飘下细雨。
    杜平本不欲理会,想派人驱散这群士子,可听到外头吵得厉害,她不得已走了出来。
    罢了罢了,这也是个机会,把反对者的气焰打下去,于将来也有益处。
    ”吱嘎“一声,大门应声而来。
    杜平迎着众目睽睽跨下台阶,目光淡淡朝这群人一扫,霎时间,四周就安静下来。
    永安郡主出现之前,众人闹闹哄哄僵持不下。
    可等到她出来,这帮士子反而闭紧嘴巴,大家都不想做第一个开口的,担心成为那只宰了用来儆猴的鸡。
    杜平身后一个侍卫都没带,独自站于众人前。她目光直视人群,缓缓开口问:“我来了,诸位若是有话,尽管直说。”
    士子们左看看右看看,踌躇不敢言。
    王维熙往前跨几步,第一个站出来,道:“数日前,西北军进驻京城,并团团围住各大家族宅邸,威胁这些家族并向他们索要私产。这些事,可是出于郡主口令?”
    朗朗君子,襟怀坦白,每一句话都问得直接。
    他语气中并无多少疑惑,似乎话出口前,他已在心中知道答案。他眼中也没掺杂愤慨仇视之情,唯有浓浓的失望溢于言表。
    杜平朝他望去。
    她与王维熙多年同窗,若凭以前的交情,她本可玩笑一句,小二子,你这傻子又被人当出头鸟来使啦,好事没你份,坏处尽掉你头上。
    她了解他的性子,她知道,这位仁兄也明白自己的性子,而且,他并不觉得这是短处,他向来秉持君子坦荡荡,改变不了别人,至少维持自己作风。
    杜平心中轻叹一声,可惜,他俩的交情早在多年前就被砸坏了。
    有些话,已经不适合说出口。
    她一脸光明磊落,扬声道:“你这么说,未免太小看西北军,你将这些英雄儿郎彻底当成我的附庸,是对他们的失敬。他们保家卫国,他们战死沙场,他们有自己的信念,而非被人操纵的牵线木偶。”
    短短两句话,便抓住王维熙口中漏洞,堵得他哑口无言。
    周围百姓听闻,纷纷赞同道:“对!”“郡主说得是!”“他们都是英雄。”
    王维熙自小勇于认错,他张了张嘴,轻声:“抱歉。”
    杜平望着他,继续道:“这是大家的决定,而非我一人独专。”
    王维熙亦望着她。他没被这番回答带偏,目光如利剑,脸上透出嘲讽之意:“你觉得这是劫富济贫?你把自己当成什么了?侠盗?以武犯禁?”
    杜平:“我们对付陶贼的时候,你们额手称庆,不说以武犯禁,如今轮到自己,什么大道理都能摆出来?王公子,你觉得对天下百姓而言,陶明惜和你们的区别在何处?什么是禁?”
    她明白,历朝历代,即便快走到覆灭的那一步,既得利益者仍会使尽手段维持自身优势,无关对错,只因立场。
    不过,他们终究得明白,天下是多数人的天下,否则,无论斗转星移时光如梭,哪怕再过几百年上千年,多数人会举起武器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杜平本就有心说给众人听,将她在西北的那套思想四处传播。于是她声音明亮,不答反问:“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那些权贵对国家做了有益之事?他们配得上这些拥有吗?我只看到,他们长年累月地侵占本该属于国家和百姓的东西。不是西北军强盗,而是他们太贪心,所以,应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都还回来。”
    王维熙无力辩驳:“他们的先人都于国有益,帮着□□皇帝开创盛世,这些土地和钱财,本就属于他们。”
    杜平挑眉:“他们的先人占据高位是凭借功绩,那他们自己呢?先人有功劳,已从□□皇帝那里得到应得的,怎么,必须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地享受好处?只因先人有功,所以天下苍生都得一辈子供养这些蛀虫?”
    王维熙沉默。
    杜平逼他回答,朗声问道:“不知王公子如何以为?这公平吗?”
    不待王维熙回答,周围的百姓最先按奈不住,扯着嗓门回道:“不公平!”“不公平!”
    从来没人对百姓说过这些话,他们也从未考虑过公平之事,只觉得跪了一辈子,祖祖孙孙都是脚下的泥,那些贵人是天上的云,触碰不得。
    他们一直被这么教着长大,没想过究竟是不是有道理。
    一代传一代,也就习以为常。
    习惯做人奴才,习惯仰头看人,习惯被人欺凌。
    直至陶贼攻入京城,把权贵的面具在百姓面前撕开一道口子,原来,这些权贵也会跪着讨好人,也会战战兢兢,骨子里跟他们都一样。
    今日,永安郡主在他们面前打开一扇窗。
    他们终于明白,遇到不平之事,原来可以反抗。
    四周是此起彼伏的喊声,一声接着一声,一声高过一声,振臂挥舞,嚷道:“不公平!”“不公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