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92章 至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爹,你和兰哥儿这下欢喜了吧?
    读书人不都喜欢游学吗?
    明儿是跟着皇驾去少林寺瞧瞧,还是跟老祖宗一起去白马寺?
    这洛阳,也就这么点儿东西吧?”
    贾环看着贾政笑道。
    贾政哼了声,语气不善道:“人家每次看到我都不喜,我又何苦自讨没趣?”
    语气酸的惊人,好些儿媳妇都忍不住掩口轻笑起来。
    如今满天下谁不知道,隆正帝对贾环宠到天上去了,常将“恨汝不为朕子”这句话挂在嘴边。
    相应的,对于“夺”去了贾环的生身父亲贾政,从来没有好脸子。
    家里人也都知道,因此觉得有趣。
    贾政见在儿媳妇晚辈们跟前失了面子,脸色有些挂不住了,冷笑道:“我也不去攀龙附凤,洛阳十三朝古都,还没我们逛的地方?”
    贾环才不在乎被人冷嘲热讽,反而惊叹道:“十三朝古都?真的假的?
    金陵不才是六朝古都么?”
    这种事涉帝王史的问题,贾环自然看向了赢杏儿。
    赢杏儿见之,呵呵一笑,道:“帝喾都西亳,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
    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
    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
    相因沿袭,共十三朝先后建都洛阳,因而誉为十三朝古都。”
    贾环皱眉道:“西亳、斟鄩、孟津……这都什么地方?”
    赢杏儿哈哈一笑,道:“都是洛阳的别称。”
    众人一起大笑,嘲笑贾环的无知。
    贾环嗤笑了声,道:“谁知道真的假的?这都几千年的事了,文人最喜欢杜撰吹牛……”
    “胡说八道!”
    贾政斥责道:“此等煌煌史记,焉能作假?”
    贾环自不会自讨没趣和贾政争论这些,笑道:“爹,这十三朝古都,可有什么典故?有什么名人名事没有?
    说出来,让苍儿小六儿他们长长见识。”
    贾政哼了声,对赢杏儿笑道:“还是公主来讲吧,你讲的极好。”
    赢杏儿闻言,灿然一笑,轻轻俯了俯身,行了一礼后,道:“论典故,洛阳这一处,可比关中神京多的太多,也有名的太多。
    老子于此,书下五千言之《道德经》,道家因此而生。
    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因而儒学弘大于此。
    东汉明帝永平求法,修建了史上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佛教‘祖庭’,佛教首传于此。
    再有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人在此创立玄学,宋时程灏、程颐在此开创理学。
    可以说,天下显学,皆诞于河洛大地。
    《诗经》之开篇《周南·关睢》,左思之《三都赋》、曹植之《洛神赋》、贾谊之《过秦论》、班固之《两都赋》、张衡之《二京赋》,司马君实之《资治通鉴》,皆成于此。
    因此,河土洛水,实乃文华之始也。”
    “好!!”
    听赢杏儿不急不缓的娓娓道来,微带沙质的声音,极为好听。
    众人纷纷喝彩。
    没有矫揉造作之气,但又不失女子的温润。
    连林黛玉、史湘云等人,都极亲近的看着赢杏儿,目光中满满是钦佩赞叹。
    贾政更是赞道:“公主学识典故之娴熟,非饱读圣贤文章,解意入木三分而不能也。
    贾家满门上下,能与公主一般文华者,屈指可数也。”
    说罢,目光看向了贾宝玉、贾兰等人。
    贾宝玉慌的忙低下头,若问他史上有哪些奇女子,哪些清新不俗的雅人,他或许知道许多。
    至于什么帝王都城的变迁……
    罢罢罢,交与俗人去了解吧。
    奈何家有严父,眸光如刀,唬的贾宝玉直不起头来……
    好在有贾母打圆场,笑言了几句,才解了他的危局。
    贾政道:“明日宝玉、兰儿、菌儿随我一道去瞻仰一下先贤故地,若能吸取一些文华之气,也不枉来此一遭。”
    贾环笑道:“我派人保护你们……”
    贾政不领情,哼了声道:“用不着,我等又非王公贵人,不过是寻常文人踏青采风,带一群持戈亲兵作甚?也没那样的气派。”
    贾环耸耸肩,笑道:“您高兴就好,活的自在最重要。”
    不过话虽如此,眼睛还是给董明月使了个眼色。
    董明月微微颔首……
    自少不了青隼人手在暗处密切保护。
    贾环权倾天下之余,名亦满天下。
    只是到底是美名还是恶名,还真说不准。
    至少在士林文人,地方乡绅豪强眼中,他多半是个十恶不赦的恶贼。
    那些人拿他没什么法子,却保不准有脑子发热的,去寻“送上门”的贾政等人的晦气。
    当然,这种可能性,基本没有。
    因为河南府的一干大佬,此刻多半已经做好了全部警戒……
    ……
    子时之前。
    船队于洛阳城外数十里外的孟津渡口停泊。
    虽是夜晚,但整个渡口码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原本多年失修,残破不堪的渡口码头,早已被水泥青石修建的平整宽阔,气派非凡。
    不知多少着官袍大员,还有河南府大营总兵及八千兵马,严格封锁码头至洛阳古城之间数十里道路的每一寸土地。
    当贾环推动隆正帝,缓缓从龙舟上下来时,扑面而来的,便是漫山遍野的朝拜山呼声:
    “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正帝坐于龙椅上,看着迥异于神京的江山和臣子,面色淡漠。
    贾环运以内劲,将清朗之声传诸众人,道:“朕躬安,诸卿平身。”
    “谢上皇!”
    万人起身。
    河南总督师顾言、河南巡抚汤丰、河南布政使左明、河南总兵赵铮等文武大员,率河南省百官觐见。
    除了为首的四位巨头外,其余官员,多一辈子都没有面圣的机会。
    金榜题名时,随百余名进士入殿朝觐时,也只能遥遥相望,望之不清。
    今夜得此机会,许多人真真是感到了莫大的皇恩。
    目睹圣颜时,甚至打着摆子,感激流涕。
    换做一般的帝王,好虚名的帝王,此刻一定施恩雨露,收揽人心。
    如太上皇六次南巡时所为。
    但隆正帝,显然不是一般的帝王……
    他细眸眯起,看着河南总督顾言,声音阴沉道:“朕几次三番下严旨,此次南巡,绝不可惊扰沿途地方百姓官员。
    不可为朕之私事,乱了官府政务。
    你可是以为朕已经禅位了,说的话就不算旨意了?”
    顾言闻言,脑门上的冷汗唰唰流下,跪地请罪道:“臣本不得志一小吏,浮沉宦海数十年,蒙上皇简拔于微末中,焉敢悖逆皇恩,藐视上皇?若敢此为,必为畜生。
    得上皇圣旨,臣便严令各府、道、县官员,约束百姓,不可轻动。
    官员亦是如此。
    只是诸多官员,一辈子也没机会面见圣颜。
    为了今日,早早的几日几夜不眠不休,提前处理完政务,就为今日能目睹圣颜,也算不枉此生。
    待一会儿,他们就连夜赶回各府县衙门,绝不会耽搁公务!”
    要不说,论嘴皮子,一百个武勋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文臣。
    这番话说的,别说隆正帝,贾环听的都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感动……
    果不其然,隆正帝看着那一双双濡慕的有些肉麻的眼睛,脸色舒缓了些……
    不过,当看到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直通向看不见的远方时,脸色又沉了下来。
    顾言不等询问就忙解释道:“上皇,这可不是臣等所建。这是宁侯……哦不,这路是忠义亲王特意命大秦银行所铺。
    并不需要臣等征伐徭役,耗费藩孥,而是由大秦银行出银,招收附近农闲百姓做工,日日结算工钱,还管伙食。
    因这条路,附近数千家百姓因此而受益,过了个丰年!
    他们都感上皇皇恩呢!
    除此之外,因为这条官道的铺就,还有码头的修建,使得孟津渡口的商货转运量大增!
    为此,又为许多船工百姓增加了受益。
    因此,上皇南巡洛阳,非但没有给本省增加分毫负担,还带来了无数益处,让万千河洛百姓沐浴浩荡皇恩。
    臣等并诸多百姓,只盼上皇能年年南巡!”
    一旁河南二号大佬巡抚汤丰亦凑趣道:“原本河南士绅们,感激皇恩,想为上皇修建一座行宫……”
    “嗯?”
    隆正帝闻言,登时皱起眉来,汤丰忙赔笑道:“可有上皇圣谕在,又有忠义亲王严厉警告,臣等只好违逆了士绅乡老们的好意。
    由大秦银行在洛城之西,修建了一座行宫,并不奢靡……
    但因为王爷不许征伐徭役,只以银钱招工,所以又让许多百姓寻到了生计。
    好些名流名士,都写文章称赞上皇的圣行。”
    隆正帝闻言,脸色好看了许多,僵硬的转过脖颈,看了眼身后的贾环。
    贾环笑道:“这都是陛下再三要求的,功劳可记不到臣头上。
    陛下,咱别在这耗着了,如今他们也目睹圣颜了,就不招待大宴了,让他们都回去吧。
    明儿他们还要赶着上衙呢。”
    此言一出,许多人登时变了脸色。
    这……
    场面话难道也当真?
    这贾家子当真可恨!
    多少人希望在隆正帝面前露一手,留个印象。
    谁人不知,虽然隆正帝已经禅让,可一言依旧能掌九鼎。
    若能给他留个好印象,那升官发财还不指日可待?
    这可不是白日做梦,当初多少人因为这样的事而生发!
    只可恨,好事被黄口小儿给坏了。
    果然,贾环在隆正帝身旁的影响力无与伦比,隆正帝听了后,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准了。
    见隆正帝点头后,顾言、汤丰等人虽然为难,却不敢违拗,只等遣散了百官。
    有官员仍不死心,跪地哭的涕泪横流,不忍告别。
    看到这一幕,贾环冷笑一声,对身旁韩大使了个眼色后,御林军出动,开辟御道。
    到了今时今日,无论是隆正帝还是贾环,都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再向所谓的世俗规矩低头让步了。
    再说,就算给了这些人好处,回过头,他们一样该骂的就骂,该指责的指责,“忧国忧民”,“一身正气”。
    所以,还不如眼不见心为净,都滚蛋!
    煞气腾腾的御林军出动后,之前还准备死赖不走,以表忠心的文官们,仓惶避让,让出一条御道来。
    龙舟上已经送下了皇舆金辂,贾环直接将隆正帝的金车推上了皇舆内,才上去将他安置于御座上,避开了让他不便露于外人眼中。
    随后,队伍缓缓朝洛阳古城出发。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