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御前攻略 第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后来皇帝发现她食量小了,一问小春子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神情严肃地把她拉到窗子边上。
    “朕听说你要跟朕的娃过不去?”
    她噘嘴:“你就只关心你的娃,不关心娃的妈。”
    他用手倏地捏住那两张翘起来的唇,就跟夜里捏她身上的肉肉一样。昭阳大怒,一把拍开他:“你看,你都知道我胖了,成天都在暗示我!”
    “……???”皇帝委屈,“你是我媳妇儿,不捏你捏谁啊?”
    昭阳怒指肚皮:“捏他!捏死这没良心的兔崽子!”
    “……”真是任性的娘,皇帝很同情自己那还没出生就失去母爱的儿子。
    他想了很多办法去劝她,可最后她却自己好了,突然又不再抗拒甜食,乖乖坐下来,长胖就长胖,该吃吃,该喝喝。
    后来他在夜里捏着她的小肚皮问她:“怎么又好了?”
    她没好意思抬头跟他说,自己一个劲儿作,可作着作着,才发现与她一同吃饭的他明明爱咸不爱甜,却为了她一声不吭吃了这么久甜食。她不提,他也好似没有察觉到,可作为他的前任厨子的她分明知道他又多不爱吃甜。
    他都能为她和宝宝做到这个地步,她略微胖些又有什么不可?
    昭阳笑着抱住他,在脖子上蹭了蹭:“因为我知道就算我胖乎乎的,你也还是会爱我啊!”
    他没好意思,板起脸问她:“多大脸?”
    她拉扯着自己的脸皮,委委屈屈:“是啊,人长胖了,脸都大了,你说多大脸?”
    他扑哧一声笑出来,亲亲她:“再大,也没有我对你的喜欢大。”
    “你对我的喜欢有多大?”
    “和这里一样大。”说着,他意有所指地往下看。
    噢,孕妇涨奶了哦!
    昭阳气急败坏:“走开,快走开!”
    他就哈哈大笑,末了坏心眼地说:“这下你总算知道我是真心喜欢你胖了吧?”
    她知道,知道个屁啦。
    ☆、第74章 一个样
    第七十四章
    慈宁宫里一年四季都燃着沉香,香气浓郁,一走进偌大的宫殿,总觉得空气里都有一朵朵无形的花,馥郁芬芳。
    两名画着浓妆的戏子正在大殿中央唱着黄梅戏,那曲调宛转悠扬,韵味丰厚,正是有名的曲目《再生缘》。
    大殿上方,太后斜斜地倚在软塌上,李勉在她身后替她捏肩膀,她半眯着眼,听着那凤阳花鼓调。
    戏子之一扮演的是年轻天子,只见貌胜潘安的“皇帝”身着黄袍,与惊才绝艳却女扮男装的年轻宰相——郦相孟丽君并肩而行。
    “天子”已然动心,一语双关地唱道:“牡丹掩映芙蓉面,紫薇花对紫薇郎!”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任凭皇帝如何倾心,孟丽君就是不为所动。
    最后皇帝按捺不住了,直截了当地唱着:“奇才可以为良相,风流又应当娘娘。”
    丽君却面色一端,转身举目远眺:“自古来君明臣直国运昌,君戏臣谀危家邦,今日戏臣失礼仪,不敢谄媚侍君王。”言毕回身拱手为礼,白衫飘拂,面色凛然。
    这一出戏讲的是皇帝爱上了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可没有强逼丽君入宫,在这个故事里,当真是君明臣直国运昌,当真是不愿谄媚侍君王。
    太后本来还好端端听着,这当头倏地睁开眼睛,冷声喝道:“别唱了!”
    一边弹琵琶和鸣锣鼓的戛然而止,殿中的两名戏子也不敢再唱。
    李勉也停下了手中捶背的动作,轻声问了句:“娘娘?”
    太后笑了两声,眉目间却没有半分笑意:“好一个君明臣直国运昌,君戏臣谀危家邦。这戏文写得好,可全是华而不实的虚假东西!都给我滚下去!”
    那群人不敢多留,抱琵琶的抱琵琶,收东西的收东西,一行人匆匆退出大殿,额上冷汗直冒。
    李勉知道太后的心病,却不怕她,只把她攥得紧紧的手拉了过来,一点一点又掰开了。她的末尾两指戴着纯金打造的镶红宝石指套,那尖锐的棱角扎进肉里,红印触目惊心。
    他顿了顿,低声说:“娘娘,你这又是何必呢?横竖只是出戏罢了,听戏本就是图个开心,你怎的还跟自己怄上气了?”
    太后咬牙说:“这种东西,叫我如何开心得起来?字字句句都在诛心,我这里,这里难受得紧!”
    她收回手去捶了两下胸口,颓然靠在软塌上,不言不语了。
    李勉是知道她的心病的,当初她是世家贵女,京城赫赫有名的才女。她读过万卷书,随老父一同行过千里路,于家事国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政事上也多次帮着父亲出谋划策。老侯爷一心想让她当个守灶女,将来就留在家中,要一个入赘的上门女婿。
    可哪知道先帝在春闱时见到了她,春心大动,一发不可收拾。
    那一日定国公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次次都让人抢夺老侯爷的猎物。春闱是世家贵族的大事,先祖们也是在马背上打下大兴江山的,若是身为世家贵族,春闱却一无所获,只会沦为来年的笑柄。
    可老侯爷年老力衰,无法与定国公相比,一而再再而三被抢了猎物,也有些气急了。
    那时候,赵氏还未成为今日的太后,正值妙龄,看见老父吃力,受尽折辱,当下拉过小厮手里的马,翻身就坐了上去,取下箭筒里的箭,三下五除二瞄准目标,拉弓射出。
    一声锐利的箭响,那支箭擦着定国公的耳朵射了出去,一箭命中灌木丛中的那只梅花鹿。
    这一幕被先帝瞧见,他甚至没能顾得上安抚盛怒的定国公,只朝着赵氏走了过去,俯身含笑问道:“你是哪家的姑娘?”
    赵氏从马背上一跃而下,英姿飒爽地抱拳脆生生地说:“宁国侯府赵辛月参见皇上!”
    守灶女的气度与千金大小姐是完全不同的,她不娇憨不做作,笑起来像是国色天香的牡丹,爽朗大方。
    先帝顿时看直了眼,就此把她放在了心上。
    后来发生的一切就顺理成章起来,已有衰败之势的宁国侯府忽然间撞了大运,长女被皇帝相中,一朝入宫,封为皇后。
    赵氏一直记得入宫前老父与她秉烛夜谈到三更天,他说:“如今皇上为奸臣所惑,听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你能入宫为后,实乃天赐良机。为父自你幼时起,就只得你一个女儿,可我从不认为你会不如男儿。我将你当男儿养,你也果真成长起来,成为今日这个与天下事都颇有见解的好姑娘。辛月,此番入宫,不止是为了我宁国侯府,更是为了诸位朝臣,为了天下百姓,黎明苍生。你要尽心辅佐皇上,在后为妻,在旁为臣,一定要让他知道奸邪不可亲,忠良不可离!”
    她背负着父亲的嘱咐入了宫,那时候也太年轻,太天真,顾家人的样貌都是一等一的好,她见他英气勃勃,眉目俊朗,那颗姑娘家的芳心暗许,私心里将他想象成了一个仁慈善良的君王。
    他只是被小人蒙蔽罢了,并不是真的昏庸——至少那时候她是这样以为的。
    而她入宫前两年,皇帝对她有请,也真心实意地对她好。
    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床笫之事上他对她温柔有加,众人面前他也对她宠爱呵护。那时候她说话,他也还能听进去,她委婉地告诉他政务上该如何处理,似是不经意间提起定国公等人在京城作恶多端。
    他知道她说得是对的,起初也还真的听了进去,照着做了几件事。
    只可惜后来他的真情就不在了。那个男人是个多情之人,风花雪月,树月廊桥,天下的女人都有万千风情,他从不愿意久久停留在某一处。
    没有港湾容得下帝王的心。
    没有女人能永远拴住他。
    真情一旦不在,她曾经的聪慧灵敏就都成了累赘。他听信定国公的话,斥责她后宫妇人妄自干政,与她大吵一架。
    个性高傲的她不肯屈服,亲自去勤政殿找他,妄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他三番两次不见她,所有人都把她拦在外头。
    夫妻之情就这样没有了吗?
    在他又一次无视忠臣被定国公之流残害致死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擅闯勤政殿,想将他骂醒。可殿门推开后,她竟看见他在那指点江山的龙案上与他的司寝宫女苟合,那样神圣的大殿,那张承载着多少帝王心血的龙案,他竟这样荒淫无道!
    这一刻,夫妻的感情被他彻底践踏,君尘之谊也就此破灭。
    赵氏面色惨白地问他:“皇上,您置天下人与何地?您置臣妾于何地?”
    正在兴头上,却被人忽然打断,皇帝大怒,命人把她撵出乾清宫,还怒斥她“毫无皇后之仪,形同疯妇”。
    她看见他毫无眷恋的眼,看见尚为宫女的静安皇贵妃得意的眉眼,心如死灰。
    多少年的少女憧憬就此幻灭,原来她嫁的人不是良人,也绝非明君。她曾以为能与他携手共度百年,俯瞰江山,却不知他要的只是她韶光尚在时那最美的一段时光,待他倦了,这份感情便可弃之如履,过往种种都成云烟。
    ……
    慈宁宫里,太后木木地坐在那里,明明保养得当的容颜此刻却透露出些许颓然来,让她看上去无端苍老了很多。
    李勉就这样从身后抱住了她,他生得白净好看,面容不似寻常太监那么卑微谄媚,反倒有几分晴朗温润的气质。
    他在太后耳边温言道:“都是过去之事了,早就说好昨日事,譬如昨日死,怎的今日又惦记上了?”
    不待她答话,他就轻轻地叹了口气,颇有几分幽怨地说:“好,奴才知道了,您的心里还有那走了很久的人,他那样对您,您也还惦记着他,半点不留位置给我。”
    他收回手来,失笑说:“可怜我陪您这么些年,却还不如一个过世多年的人。”
    这一招总是很管用。
    太后当即回过身来,把头搁在他肩膀上,低声说:“你又来了,明知道不是这样。我对他早就没有半点感情,只有怨恨。可我更恨那个毒妇,若是他们真心相爱,我成全他们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可她非但要对我赶尽杀绝,还与定国公等人同流合污,要将他的双眼蒙蔽起来,将这天下都玩弄于鼓掌之中。我恨的是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偏安一隅,明哲保身。”
    李勉的双臂将她环抱在怀中。
    “都已是往事了,合该随着那些已故的人尘归尘,土归土。如今天下太平,皇上圣明,早已无需担忧。您也该过自己的日子,向前看,向好看。”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外面有人求见。
    门口的太监通传说:“是佟贵妃宫里的一个小宫女,听说是有跟皇上有关的要紧事,须得亲自跟太后娘娘禀报。”
    与皇帝有关?
    太后从李勉的怀里站起身来,理了理鬓发,又整了整衣衫,端坐在榻上,说:“传。”
    门外,那个战战兢兢、左顾右盼的人发着抖进来了。
    她的袖子里还揣着沉甸甸的金镯子,送出宫去够她那贫寒的一大家子吃上好多年了。贵妃还说了,这事只要办得好,还会叫人送金银财宝去她家里,她咬咬牙,心想,就是死了,一命换一家子的命,那也值得。
    这样想着,她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将佟贵妃嘱咐的事一五一十跟太后秉了。
    太后抓着李勉的手,胸口大起大落,所有的血液都在往脑子里冲。她勉强问了句:“你说什么?那宫女,那宫女是什么人?”
    地上的人瑟瑟发抖,照着佟贵妃的话说:“皇上刚把她弄到乾清宫去当御前女官,成日就在乾清宫里寸步不离,听说,听说……”
    “听说什么?”太后又惊又怒。
    “听说勤政殿里她也是侍君左右的,皇上在龙案上批折子,她都能立在一旁服侍。”
    又是勤政殿!
    又是那张桌子!
    太后霍地站起身来,浑身发颤地死死攥着手心。好啊,真是父子俩一个样!
    都是一个样!
    ☆、第75章 脱缰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