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9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用了,爹爹,这个很轻,我拿得动。”沈璜拒绝,把两堆东西用大叶子包好,一手提着一包来到小溪边。
    “二弟,弄好了没?就等你呢。”沈璧找了块石头,用茅草掸了掸,坐在上头,双手支着下巴朝后张望。
    “还没,再等一会,大哥,你先把渔网支起来。”
    “好,你快点弄。”沈璧立刻脱下鞋子,卷起裤脚,拉着渔网一边趟水而过,沈璋则立在另一头。三两下,两兄弟便把渔网固定好。
    沈璜将草叶放在石头上捣成糊状,见差不多,便将地龙撒进水中,过了一会便示意两位兄长去上游赶鱼。
    沈璋最喜欢做这些事,他拿着一根树枝,趟水趟得不亦乐乎。
    “动作小点,衣服都被你弄湿了。”沈璧斜睨了二弟一眼,提醒道。
    沈璋瘪下嘴,不是很乐意地放轻动作。大哥太没劲了,这么玩还有什么意思?
    “好了,别动,就赶到这里。”沈璜把药糊朝渔网前几米处一抛,原先还争相进食的鱼虾蟹,没过多长时间便一个个翻了白肚,越小的起效越快,一些个头大的则影响不是很大,只动作迟钝了一点。
    看来沈璜配的药药效确实不强,也就对小鱼小虾才起作用,稍大点就不管用了。
    鱼虾身体不能自控之后,被水流带到渔网上,部分溪水卷不走的,也被沈璧沈璋给抓住抛到岸边。
    “好多鱼!”沈璋小心翼翼和沈璧一同拉起渔网,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鱼虾,眼睛都笑成了一弯月牙。
    鱼的确很多,不过大多都只有小拇指大,拢在一起顶多能有个两海碗。
    沈家河当然不会泼冷水,确实收获不小,当即毫不吝惜地表扬了自家三个娃,末了对着小儿子说道:“偶尔这么做没事,多了,这边鱼虾可都要绝种了。”
    沈璜欣然应下,这事他记得,爹爹阿父就是这么吩咐其他人的。山上砍树都要随时准备补种,鱼虾这些自是更得注意。
    溪水虽然不冷,凉意还是有的,沈家河没让两个大的再下水,帮他们擦干净水渍,套上鞋袜后,便领着三个小家伙朝山下走去。
    在山脚没见到方天林,沈家河也没等,让人留了话,直接驾着马车回家。
    方天林在唐管事带领下,将几座小山头大致逛了一圈,最后返回到暂时圈养小崽子的地方去看了看,见它们精神都还不错,死亡率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便没再逗留,骑上马就走。
    第131章
    方天林一到家,便闻到一股浓郁的鱼香味,他使劲嗅了嗅,笑眯眯地问道:“在做什么?”
    “阿父,爹爹在做好吃的烤鱼干。”沈璋拎起一条小鱼干,献宝般送到方天林面前。
    “这么多?你们几个弄得?”方天林洗干净手,接过小鱼干轻轻嚼了嚼,味道不错,既香又脆,鱼身小,刺很软,几乎吃不出来,口感极佳。
    “是我和二弟三弟一起抓的!”沈璧挺了挺小胸脯,脸上带着满满的骄傲,三言两语便把他们抓鱼虾的过程给讲述了一遍。
    方天林越听眼中神采越盛:“过阵子等阿父有空,就把游乐场给你们整出来。”
    “耶!”三胞胎立刻欢呼起来。游乐场,那可是个好东西,他们已经想好久了,这下子又能玩个尽兴。
    本地野草基本不过冬,一到秋天就自然枯萎,方天林考虑到这点,将能过冬的牧草种子也带了一些过来,还是经过几代培养的那种,完全不用担心它们水土不服,长得蔫不拉几。
    一等半放牧式的养殖场规划好,沈家河便把牧草种子交给唐管事,让他圈出一些地方休牧,等牧草长成之后再开放。
    唐管事倒也没太过惊讶,苜蓿云州城一带就有人种植,不光牲畜能吃,人也能入口,味道还不错,伴着年糕吃别有一番滋味。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晒干储存,平日里作为牲畜口粮,灾荒年间,甚至能成为百姓的救命粮。
    很多羊都会啃食草根,这会破坏水土平衡,沈家河从方天林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告知给唐管事知晓,让他多注意一点,一旦哪块地方出现这种状况,立马转移。
    沈家目前放牧数量并不是很大,几个山头足够对羊进行轮牧,马就好许多,只要草料充足,它不会连草根都吃。至于牛,就养在山脚下,并不上山,压根就不用担心这事。
    养殖场这边都已经就绪,农场那边更是早就种上第一批庄稼,第二批、第三批也快了。时间越晚,能种的作物种类就越少,再过些天,怕是只能种冬小麦这类能经得住霜打的庄稼。
    方天林走在田间地头,看着一大片青翠的小苗,眼底泛起笑意。他们要在这边过上舒坦日子,粮食必须能自给自足,再一个便是要有足够的武力,只要做到这两点,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方天林所在之处已经耕种完,基本看不到人,农户都在另一头忙活。
    “天林,这就是你让我亲自盯着的试验田。”沈家河站在田埂上,指着前方说道。
    方天林蹲下身体,详细对比相邻两块田里的作物。
    试验田种植的已是第四代良种,成熟之后就是第五代。相邻的田地里种的是同一代粮食,唯一的区别便是,试验田作物用空间水浇灌,旁的都用寻常水灌溉。
    如今苗子才一扎多长,就已经有了些微区别。
    四代良种不多,最多也就够种个一两百亩,其余都采用三代良种。
    空间水有限,方天林先得满足自家人饮用水,余下那些,作物还得跟牲畜一起分享,这导致试验田规模很小,仅有两三亩。
    白管事只觉得田里庄稼长势很好,并不清楚这些是高产作物,就这般,脸上都乐开了花,要是让他知道真实亩产,还不得像个小孩子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见试验田一切正常,方天林直起身。
    农活繁杂,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他得想个办法,把劳力尽可能多的从农务中解放出来。方天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农用机械,显然目前条件暂时不允许,不过耧车等简单器具还是可以的。
    耧车属于播种农机,兼有挖沟播种覆土多重功能,能大为节省人力。这不是方天林的发明,这种器具靖朝早就有了,只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没能推广开。
    林山县这边就没有这种简单方便的小农机。
    耧车能播种小麦等颗粒状旱田作物,正适合现在使用,方天林一回到家,就钻进书房中,开始从乾元族传承翻找相关信息。
    沈家河没有打搅他,带着儿子们也投入到工作中。
    目前荒谷分不出人手做其他事情,等谷口城墙一建好,书院就会开启,白天教孩子,晚间教大人。谷中只有一个落魄夫子,还是沈家从云州城那边带过来的,林山县这边,却是不好请人。夫子在这边比其他地方还要金贵,能考中秀才的,但凡有点能力都出去了,不会留在林山县发展。
    教育不行,秀才得中率就逐年降低,先生们又大都被地主乡绅雇佣,平民百姓供不起学子,这更加剧了这一过程。毕竟地主乡绅家的孩子不用狠命拼搏就能过上足够富裕的生活,同样资源下,贫寒子弟成材率要远大于富家子弟,这简直成了恶性循环。
    了解到这一状况后,方天林跟沈家河都打消了从本地士绅手中虎口拔牙的举动。
    夫子不够,那不是还有众多管事吗?他们别的或许不行,至少教人识字完全没问题。除却这些人,各行各业的师傅也能充当先生,荒谷要发展,工匠不可或缺。
    和方天林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沈家河早就意识到,靖朝的教育制度有很大问题。朝廷太过重视文科,诗词歌赋这些虽然能陶冶情操,在实际应用上却没多大用处,既不能治国,又不能让百姓多出一粒粮食,真说起来,这些人还不如一个农户来得有用。
    当然,事情不能这么看待,文人自有他们存在的必要。
    沈家河将方天林交给他的课本逐条进行整理,尤其是化学这一门。书上很多小实验都没法进行,得将这部分先剔除掉。格物就要好上许多,很多小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碰到,譬如水凝结成冰,下霜,水往低处流等。
    沈家河第一次听方天林说,他脚下站着的不是四方土地,而是一颗圆球时,他惊讶得嘴都合不拢。尽管这个结论令人难以置信,沈家河却直觉认为媳妇说得没错,那几天,他过得浑浑噩噩,不时想着,地是圆的,那人站在上面怎么不会掉下去?
    直到方天林把一副高倍望远镜放在沈家河面前,让他夜观星象,看着天空中原本一眨一眨的星星,变成一个个小圆球,沈家河彻底被震住。
    太神奇了,简直是鬼斧神工,沈家河对方天林佩服得五体投地。至此后,他不再纠结于人为何能稳稳站在星球上而不往下掉的事,他不急,总有一天,媳妇会告诉他是怎么回事。
    沈家请的柯夫子只通晓文之一道,于算术格物上没多少造诣,这点甚至连一个帐房都不如。因着书院还没开设,最近一段时间他没有事情可做,便趁着空闲时间努力钻研这些。
    本来,柯先生很是傲然,作为一个有功名在身之人,说实话,他虽然不会瞧不起农户匠人,但也自觉高人一等,碰上沈家人之后,他这种观念很快就被打散。
    清高没问题,但首先得把自家人肚子给填饱了,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确实还不如当个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来得实在,起码他们尽心尽力在养家。
    这点自然不足以说服柯夫子,让他惊叹连连的是其他事情。匠人在靖朝地位不高,但实际上匠人的贡献却非常大,特别是武器工匠。
    若没有他们提供的刀枪剑戟和盔甲以及各种攻城守城器械,靖朝兵丁凭何保家卫国?
    这个道理文人不是不清楚,只是他们都自发无视这个,否则他们的地位就要不保。说到底,不做任何实事,整天只知谈诗论词的士人,其实是这个社会的蛀虫,还不如一个农妇来得有用。不过,这点谁会信?就连农妇也会出言反对。
    平民百姓只是盲目地附和,他们不懂这里面的关窍,但柯先生不属于其中行列,掀开花团锦簇的表面,里子还真就是如此。
    可明白归明白,现实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世人还推崇学问,这种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谁都改不了。
    看清楚这一点后,柯先生心里不大好受。
    文人创造的价值是虚的,需要众人的认可,至少在物质还不充裕的现在是如此,而农工商却是实打实的在创造财富,这些不管士族阶层承不承认,事实就摆在那,不会因他们否定就不存在。
    这让原本对术数格物完全没兴趣的柯夫子,也起了研习的心思,特别是当柯先生看到滑轮组的功用后,他的求知欲达到了顶点。
    小小一套器具,就可以节省下诸多劳力,这实在是了不得。
    “老爷,休息一会,吃点东西再整这些。”
    “我再看一会就好,你把吃食先搁下。”
    张氏没有多劝,瞥了一眼书册上密密麻麻的字,轻手轻脚出了书房。自家老爷这几个月真是疯魔了,没日没夜研究这些以前他都看不上眼的东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也不知道东家对他说了什么,让自家老爷转了性子。
    “这不可能,不可能!”柯夫子刚准备合上书页,没想到最后几眼扫到的内容让他大惊失色,嘴上不断念念叨叨,一脸不可置信。他拽着书本,踉踉跄跄走出书房,朝沈家走去。
    第132章
    若没看过前面那些知识,柯夫子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更大可能是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就连提出这个论调的人都会被他批得体无完肤。可正因为有这么个前提在,柯夫子顿时有些六神无主,他反驳起来也委实无力,只能去向书主人寻求答案。
    “砰砰砰!”
    “东家,快开门!”
    “你忙,我去招呼。”沈家河站起身,推门而出,示意方天林继续手头事物。
    “柯夫子,什么事这么急?”沈家河将人引到堂屋,颇有些急切地问道。
    “东家,这上面说得是真的吗?”柯夫子已经顾不得是否爱惜书本,动作幅度颇大地把夹了书签的书页翻开。
    沈家河拿过书册,一看就乐了起来。他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个啊,这他就放心了。
    这个疑问他也曾经有过,解释什么都没用,还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你先坐,我去拿个工具。”沈家河乐呵呵地回房,从柜子里拿出高倍望远镜,刚抬脚要出门,才想起现在还是大白天,看不到星星。当即又将望远镜放回去,快步走回堂屋,“柯先生,不好意思,我高兴过了头,你的疑问我现在怕是说什么你都不会信,本来想让你看个实物,结果眼下时机不对,要不这样,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过来,我让你看个好东西。”
    柯夫子紧拧着眉,想不通什么东西能证明书页上所写的论断。不过沈东家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再死赖着不走,便一脸纠结地回了自己家。
    张氏见丈夫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赶忙问道:“怎么了?刚才你你急匆匆出门,我喊都喊不住你,碰上难题了?”
    “这事你不懂,你忙吧,我先静一静。”柯夫子心思全然不在其他事上,到家了,依然满脑袋都是问号,沈东家让他休息,他怎么睡得着?
    “再忙也得先把饭给吃了,空着肚子哪有精神?”张氏看着桌上原封不动,都已经凉了的饭菜,拿去灶房温了温,又端到丈夫面前,之后便闪人,这个时候,她还是不要打搅为好。
    柯先生望着书页发呆,听妻子再三叮咛,这才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午饭。原本很香的饭菜,现在吃着却是没滋没味,柯夫子本着不浪费粮食的原则,才勉强将饭菜全部消灭干净。
    之后,他又将全副心神都沉浸到书海中,结果直到快将书本盯出花来,依然毫无头绪。柯先生知道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他今天恐怕无心做任何事,研究无路之下,他索性爬上床,强迫自己入睡,数了不知道多少只羊,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柯夫子带着书一溜小跑着来到沈家,哪管这个时候过去是否失礼?
    “东家。”
    “你来了?要不要再吃点?”沈家河一瞧是柯夫子,当即热情地招呼。
    “不了,我刚用过。”柯先生赶忙拒绝,他在自己家都无心用饭,东家这边就更不会。
    “家河,你忙你的,沈璧他们我看着。”方天林主动提议,他跟沈家河都已经用完饭,就剩儿子们还剩一点没吃完,不用沈家河陪着。
    “行,那我带柯夫子去办事。”沈家河回屋将高倍望远镜拿出来,架到楼顶。
    今天天气不错,夜空布满繁星。沈家河校对好方向,调好视距,将望远镜直对月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