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朕的大秦要亡了! 第4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叔孙通尴尬一笑。
    胡亥盯着他,敛容道:“说真话。”
    叔孙通犹豫了一瞬,道:“从前左丞相李斯提出‘焚书令’,后来朝廷又坑杀了许多儒生方士,消息传到鲁地……”
    胡亥一听就明白了,道:“你是想说先帝从前焚书坑儒的事儿。大约为尊者讳,所以不提先帝,只说李斯的事儿。”
    叔孙通低了头,不敢乱拍马屁,讷讷道:“陛下明鉴。”又找补道:“小臣老师也是一时激愤。”
    “一时激愤?”胡亥冷笑道:“你现在就写到信里去,务必把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原原本本告知你老师。”
    不只此时的人有误解,便是后世的高中课本来,说起这段历史来,也是堂而皇之的什么“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残暴专政的体现”,诸如此类。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早已无人在意。
    然而胡亥却要为先帝正名。
    事实上,“焚书”与“坑儒”根本是两件事情,而“坑儒”说成“坑方士”可能更恰当一些。
    先帝一统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语言、度量衡等等。这些在后世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时推行时遇到的阻力却是难以想象之巨大。
    而李斯提议的“焚书令”,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新帝国众黔首的思想统一。
    李斯所提议的“焚书令”,所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书,而是有特定种类的。
    首当其中的,就是非《秦纪》的其他国家的历史书籍。这相当于是要统一历史事件在记载上的情况。所谓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其次,先帝推行“以吏为师”,而当时私学之风盛行,焚书也是为了推动官学正统。
    而且皇家藏书,并不在“焚书令”范围之内。
    若不是此后项羽入关后的咸阳大火,许多典籍当仍有存留。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焚书并没有给古典文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可是从执政者的角度来讲,焚书却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手段。
    胡亥道:“你告诉你老师,朝廷的焚书令,并非针对儒家,而是要推行官学。”
    叔孙通不敢反驳,“喏。”
    胡亥又道:“至于坑杀那些儒生、方士,就更跟儒家扯不上什么关系了。要真说起来,算是揭了先帝的丑……”
    叔孙通手中墨笔一顿,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写下去。
    胡亥摆手,道:“无碍。先帝乃是千古一帝,功过由人评说。他不会介意的。”
    秦始皇在人生的后半段,沉迷于追求长生。
    而能帮助他“得道成仙”的人,他们不干正事儿,整天通神、寻仙、炼丹药,这些人叫做方士。
    所谓的坑儒,其实是因为两名江湖骗子侯生、卢生,骗了秦始皇多年,最后骗不下去了,撒腿跑了,跑了不算完,还毁谤秦始皇。秦始皇醒悟过来后,勃然大怒,把他们这一伙骗子和毁谤狂给一起坑杀了。
    因为秦始皇追逐长生,所以这些方士就打着能寻到仙人的旗号,来骗吃骗喝,骗高官厚禄。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一个叫徐福的,骗了几千童男童女,驾船出海从此再没回来。后来有人传说,他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其次像卢生、侯生这种,先是骗秦始皇,说陛下要隐匿行踪,才能求到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在咸阳宫殿间修起复道甬道,行踪诡秘,无形中与大臣的距离也就拉远了。可以说后来赵高等人谋划的沙丘政变能够成功,与秦始皇此前听从方士的鬼话,使得自己行踪只有近侍知晓,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卢生、侯生又骗秦始皇,说是要自称“真人”才能寻到仙人。改动皇帝的自称,是很重大的事情。可是秦始皇求长生心切,竟然就改了原本的自称“朕”,开始自称“真人。”
    于是随着秦始皇越来越相信,卢生、侯生等人的谎言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败露那一天。
    没有人比这些方士更清楚,他们压根没有见过所谓的神仙。
    一旦事情败露,他们就会有杀身之祸。
    于是卢生、侯生一合计,也跑了。
    他们跑还不算完,跑之前狠狠毁谤了一番对他们可谓言听计从的信徒皇帝。
    为了推卸责任,他们给秦始皇网罗了“十大罪状”。
    这不只是对秦始皇感情上的一次大辜负,更是对帝国的统治在政治上产生了风险。
    至此,秦始皇幡然醒悟,将这些骗子的罪行公之于众。
    而因为一年之前的“焚书”之事,众儒生心怀怨愤,趁着谣言四起的时候,报当初的仇,乱议论——于是正撞在枪口上,被秦始皇一起给办了。
    被坑杀的儒生与方士,合计有四百余人。
    “坑儒”也好,“坑方士”也罢,都是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以雷霆手段,彻底打击了一小撮毒瘤分子。
    帝国的开创,源自牺牲;帝国的继承,也不是请客吃饭。
    “你老师虽然是孔子八世孙,可是朕的殿堂之上,七十博士,个个都是饱学之士。朕并不缺你师父一个。”胡亥淡声道:“朕愿意费这等功夫,给你老师归顺的机会,当真是看在你面子上。你信里要写清楚,让他好自为之。”
    叔孙通心中一凛,颤声道:“喏。这是陛下天恩……若老师不能体恤上意,那、那……”
    胡亥已经抬手去拿下一份奏章,淡声道:“那就让他给他的陈王陪葬好了。”
    第58章
    此刻, 孔鲋看着自己得意弟子叔孙通亲手写的信,先是心中一暖。
    毕竟叔孙通信中对他的担心是真切而诚挚的。
    可是很快孔鲋皱起眉头,怅然叹气道:“这孩子已经是个成功的官员, 却不是曾经的读书人了。”
    在孔鲋看来, 什么帝王兴亡,什么政局稳定,都比不上一卷古籍来得重要,不管那是哪家的书。
    在孔鲋的天平上,一卷古籍重过所有。
    而秦朝竟然焚烧了那么多古籍,这罪过足够灭亡十次的。
    现在他追随陈胜举事, 那是替天行道!
    张耳见孔鲋看信, 还有些担心,万一孔鲋被他那个弟子说服了怎么办。
    谁知道孔鲋看完信之后,神态更坚定了,沉声道:“张兄, 请随我来。我带你去见陈王。”
    张耳大喜过望,拱手道谢, 急忙跟上去。
    “张兄可需要小弟随行?”蒯彻这才出声。
    张耳一愣,他其实也是冒险,并无十足的把握陈胜会听自己的,加上蒯彻这个辩士自然更保险些。
    于是张耳一让,笑道:“蒯老弟请。”
    三人行至陈胜所在的大殿外, 孔鲋先进去通报。
    不过片刻, 孔鲋出来, “二位请。”擦肩而过之时,低声道:“陈王大不悦,二位小心。”
    张耳点头,进去一抬头,便见陈胜独自坐在上首。
    不过半年不见,陈胜却像是老了十岁。与半年前那张志得意满的脸不同,陈胜现在的脸上,写满了阴郁与戾气。
    在陈胜此前几十年的生活中,平淡质朴与超凡的梦想相辅相成,身边的人虽然没有富贵的,可是也都诚实可靠。
    然而在这短短半年时间内,陈胜见识了世上最肮脏、最集中的背叛与利益争夺。
    刚起事的时候,他以诚心待人,封一起举事的兄弟吴广做假王,掌握十数万大军;而陈郡的贤人,如张耳、陈余等人也都得到了重用。可是他们回报给他的是什么呢?
    背叛!
    背叛!!
    背叛!!!
    血淋淋的背叛。
    武臣背叛了他!韩广背叛了他!李良背叛了他!宋留背叛了他!甚至连吴广也起了背叛他的心!
    逐鹿中原,面对世上最显赫的权柄,所有人都献祭了他们的良心。
    而眼前这个张耳,给予他的背叛,是最初也最彻骨的。
    就是在张耳的劝说下,他的好兄弟武臣,背叛了他。
    如果武臣不曾背叛他,那么当初周文在曹阳与章邯僵持,武臣就会领兵前去救援,周文就不会死!
    西路大军就能保住!
    西路大军若能保住,军心便不会涣散,围困荥阳的吴广部队就不会作乱!
    吴广部队不乱,章邯大军根本无法东进。
    他就不会有今日之危!
    章邯大军与李由率领的三川郡守兵会合,不日便至陈郡,而他陈胜手下之人,死的死,叛的叛,他已是独木难支!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眼前这个老贼:张耳!
    “张耳!”陈胜从牙缝中挤出两个来,森冷道:“你向天借了胆子,还敢来我军中。”
    陈胜的诘问本在张耳预料之中。
    张耳躬身,不慌不忙道:“大王息怒,当初之事,多是误会……”
    谁知道张耳这不慌不忙的态度,落在陈胜眼中,便如一勺油浇在了火上。
    陈胜抄起案上半满的青铜酒樽,“咣”得一声掷在张耳脑袋上,“这也是个误会——滋味如何?”
    张耳被砸得头晕眼花,有液体顺着头发耳朵湿漉漉流下来,不知道是酒还是血。
    孔鲋大惊,忙劝道:“大王息怒。”
    关键时刻,还是辩士蒯彻出场,大声道:“大王是要与张耳一起死吗?”
    陈胜一愣,这才正眼看向跟着进来的蒯彻。
    蒯彻上前一步,大声道:“张耳这样的蝼蚁之徒,死不足惜。可是大王有鸿鹄之志,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与张耳这等背信弃义之徒死在一处,岂不叫人痛惜?”
    这话陈胜听着既悚动又顺耳,一愣之下,恢复了理智,问道:“你便是给武臣献策,使他收了燕赵三十多座城池的辩士蒯彻?”这是孔鲋方才通报时介绍的。
    蒯彻道:“正是。”
    陈胜坐下来,道:“我怎么会跟张耳死在一起?我死之前,会把他的尸体扔到乱葬岗去,叫野狗乌鸦分食。”
    蒯彻大笑,道:“张耳这等小人,肉臭不可闻,连野狗都不愿意吃的。”
    陈胜听这话真是太顺耳了,因问道:“那你说该如处置张耳?”
    蒯彻道:“应该等大王尽收天下之后,把所有背叛过大王之人都烹杀了,叫张耳吃他们的人肉,涨腹而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