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伏猿(一)
盘膝而坐,经过七十年的轮回,对于各门学术有着很深的记忆,如果将自己比作一根大树,心猿就是大树的枝叶,茂密的枝叶会使人忽略大树的本身。
深呼了口气,心猿不定,意马四驰。《维摩经》中所形容,“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办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我盘膝而坐,渐渐沉淀自身,既然武斗大家谁也奈何不了谁,我准备尝试一下说服,通过交流来找到问题的所在,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剔除掉所有的枝叶,最终使自身成为真正的大树。
渐渐的沉淀之后,心里有所顿悟,不管前路如何,也要坚持走下去,毕竟,若是无义无反顾的勇者之心,那还谈什么修行?
与上次见到自己的心猿抱有不同的目的,既然我打算尝试下接触,看看到底我的心猿是什么,我放下警惕,不带有丝毫恶意。
按照孙圣安教我的办法,闭目内视自心,又一次见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猿,他不会说话,静坐在我的面前,与我基本上保持着相同的姿势。
而且,我若打,他就会还手,我不动手,他也不动手。
想来也是可笑,还真就成了敌不动我不动的局势。
既然要降服自心,武力行不通,那就换智取。
我抬起手去触碰“他”,仿佛在浴室中去抓镜子里的自己,然而,他像是我一样,也伸出了手。
我们彼此手指尖对碰,也使我真正接触到心猿。
我说:“我心坚定,可覆山海,驭波涛,无论何时何事,皆不能阻我一往无前!”
谁知,端坐在我面前的“心猿”却笑了。
与我一模一样的面孔漏出诡异的笑容,他的瞳孔渐渐变化,仿佛一道无形的光幕将我笼罩。紧接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段话。
“情不断,义不绝,何以为前?功名利禄不舍,如何成圣?”
似乎他在向我所说羁绊,就像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述的那样,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尘世间,有着太多令人难以割舍的诱惑。所以,老子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一切都是为了活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快感欲望。
就像是佛家所说的五蕴皆空,六根清净,但事实上,人心爱欲,皆源自于本性,六尘中色、声、香、味、触、法一切皆可舍弃,唯独“情”与生俱来,无论男女老幼,皆无法割舍。
在与心猿指尖相触的时候,我意识到,他是让我斩断一切,仅剩证道之心,剩下一切都是浮云野鹤,来之无影,去之无踪。
我有些沉默了,的确是这样,心猿真的不简单。
他几乎给我出了一个无解的方程式,斩断?那尘世中剩我一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可若不断,终归无法降服心猿,老老实实的做个普通人,心甘情愿的去承受着平凡。
我被他问住了,在自我不断的问心过程中,我竟然入定了,这是一种很玄妙的境界,被称为心定,与寻常的打坐不同。
此乃真正放空自己,六识入心,审度自己。
世上修行者常说的那句“问道求真”,指的便是当前玄妙的境界,可跨越生死,游走于阴阳。
好似古籍中记载的那句“朝闻道,夕可死”的典故,因为内心中得不到答案的话,将会永远留在这儿沉沦下去,耗尽所有的精气,化作一摊枯骨。
可是,我在不间断的询问中,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的答案。
这种情形已经很危险了,我不知道自己会坚持多久。
因为,我舍不得情义恩仇,也忘不掉亲朋好友!我非多情,而是重情,既然重情,又如何能情义断情?
在这样的玄妙境界里,我又一次入梦!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我此次入梦,虽然身处在南柯郡,可我记得所有的事情,包括在面对心猿时的提问。
问道,其实也是在问心。
问我自己的心,求我自己的道,更是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窘境,只不过,现在的我已经感受不到了。
在梦中,我成了孤单乞讨者,游走在城市中,饥寒交迫,忍受着白眼与嫌弃,甚至遭遇到一些小孩子丢石头,咒骂,追撵。
我成了过街老鼠,满身的烂疮,孤独的行走,没有一个人帮助,也没有一个人可怜,饿了的时候,甚至会去与野狗争食,渴了就喝路边的积水。
但心里却始终在追问着心猿给我的问题。
情不断,义不绝,何以为前?
我不知道为什么心猿会如此问我,因为在我的心里始终坚定,情、义绝对不是修行路上的羁绊,可为何心猿却要斩掉?
一开始我以为功名利禄我能放下,毕竟,钱、权都是身外之物。尤其在南柯梦中,大喜大悲,接连的折磨之下,对金钱权利的欲望似乎已经不是那么的强烈。
待化为乞丐之时,内心中却忽然觉得有一些失落。尤其,当我被人白眼,嘲讽,驱赶,甚至连一口饱饭都没有的时候,心里真的怀念曾经梦中的锦衣玉食。
此念头刚刚升起,我恍然间意识到,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放下所谓的功名利禄,没错,没有人会天生愿意接受贫穷!纵然是修行者也不能免俗,于是,我开始试着接受自己乞丐的身份,终日游走于城中,任由打骂,也是欣然接受,因为我知道,必须要承受这一切。
可当我适应了得到与失去,享受着苦痛的生活时,情却成为割舍不掉业障。
难道真的要我成为至尊宝那样,戴上紧箍咒,才可获得通天神力,甚至还要放弃尘世间的林林总总?
我不甘心,所以,我要寻心!
在南柯城中,我走了许久,一日,看到一对兄弟正在为父亲丧事争论不休。
大哥说,他是长子,父亲去世以后,财产应该由他来分配。
可弟弟却说,房子是他建下的,理应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