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十一章上请封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诸葛亮、法正在众臣簇拥下并肩步入中军大帐。
    众文武神情肃穆,庄严异常。
    刘备本是备好酒宴满脸笑意等着群臣入座,却见众官员面上神情庄重,丝毫没有拿下汉中的喜悦,心念一动:难道兵变了?
    刘备正了正身子,敛住笑容,洒眼众人,却见众将都未持兵器,不由宽了宽心。又看了看身边护卫,均未有异色,甚至也如自己这般茫然,这才放下心来,身子一缓,干笑道:
    “今日喜得汉中,怎得诸位都这般拘束?难道我刘备让大家感觉到压抑吗?”
    说到最后,他自己先笑了起来,不想,众臣面上俱无笑意,好不尴尬。
    却见诸葛亮正色道:
    “主公,我等今日赴宴,一是为主公喜得汉中,二则是为天下社稷欲拥主公称帝。”
    刘备闻言不禁心潮澎湃,一阵狂喜,但玄即便化作虚无,心中亦自狐疑:孔明当初与我隆中对时便曾说过要光复汉室,献帝尚在,怎会突然拥我为帝?何况,一旦我称帝,曹操岂不更师出有名了?他脑中急转,越想越觉得此事不妥,当即面色一变惊道:
    “孔明休得胡言,备乃汉室宗亲,大汉皇叔,岂能觊觎皇位?叫我日后如何面对世间的悠悠众口?”
    诸葛亮不禁身子一躬:
    “主公!今曹贼专权,汉帝名存实亡,百姓无主,天下分崩。主公以仁义著于天下,今又抚两川之地,更应以天下为己任,顺应天意,合乎民情,登基为帝,以讨贼逆!”
    刘备豁然而起,面带愠色:
    “胡闹!备若为帝,岂不是反汉?与那曹贼有何分别?何况,备本是大汉皇叔,讨逆清君侧名正言顺,但若为帝,远在许都的圣上将做何想?”
    诸葛亮只觉旁边灼灼目光激射而来,不禁回望去,却见法正已收回了目光。其实,他心中也知此时称帝,弊端多多,更知刘备极在乎世间俗名,万万不会接受称帝的。而他更清楚法正当初的向朝廷请封王位方是合情合理,只不过,在这种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自己不得用此手段笼络人心。至于刘备,诸葛亮自别有手段。
    诸葛亮洒眼两侧,见众文武虽心有不服,但俱不言语,知道众臣非是不支持自己,只是他们自知说服不了刘备,当即笑道:
    “主公,可还记得昔年隆中草庐之中?”
    闻得此言,刘备不由感慨良深,昔年自己无尺寸之地,至今日坐拥两川,实现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其中艰难,可想而知,忆苦思甜,不由更念及当年诸葛亮自己创业艰难。但诸葛亮没有给他过多时间追忆往昔,续道:
    “四海有才德者,舍生忘死追随主公,非为天下,皆欲建功立业,扬名千古。主公避嫌守义,就不怕众将士寒心吗?望主公三思!”
    诸将群情激动,齐声道:
    “望主公三思!”
    刘备洒眼众臣,众臣之中只有法正默然无语,却只是不发声,显然此举非是他的主见。
    枪打出头鸟,不说远的,就说当年袁术称帝,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落了个贻笑大方,仓皇北顾的下场,往事历历在目,自己怎么可能再重蹈覆辙?刘备几乎敢断言,只要自己称帝,曹操、孙权就可能连手把自己灭个干干净净,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的。但眼下群臣激奋,情绪高涨,若不表态,只怕真的会动摇军心,但此时自己是万万不会称帝的。
    刘备虽有意拒绝,奈何诸葛亮言词激烈,自己万万不抵,心中暗骂诸葛亮,但眼神不由飘向法正,显然是要他出声声援自己,但他却不知道法正的难处。
    法正当然知道刘备的意思,但他更清楚,眼下谁阻止刘备称帝,那么谁就失去了将心。众将与刘备、法正等人的视角不同,当然没有他们这般审时夺势,多数人只知道眼前利益,唯有那些把握朝局的人才能料棋先机。诸葛亮这步棋不可谓不妙,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将心一击即破。但法正到底是当世属一属二的谋士,正色道:
    “主公,今抚两川之地,不可不进!”
    刘备闻言面色微沉,众将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却听法正话锋一转:
    “但于此时称帝,未免仓促,依正之见,主公可循序渐进,先请封王,再行称帝!”
    此话一出口,刘备心中不由暗赞。其实这种想法说来简单,但身处其中,却很难想到,这也就是法正、诸葛亮等人能成为一流谋士的原因了。这样一来,既不得罪众将,却又解了刘备燃眉之急。诸葛亮不由得心中暗恨,因为,本来这是他准备好的台词。虽然在他意料之中,但真发生,还是不由得受其心绪所扰。
    却不想刘备迟疑良久方道:
    “尔等虽欲尊我为王,但无天子明诏,明不正言不顺。”
    诸葛亮唯恐再失先机朗声道:
    “主公,今天子被囚于许都,宜从权行之,不可拘泥于常理。”
    群臣此时的心境自是由过山车般,忽上忽下,本来以为自己要成为开国元勋了,不想现在连王都快飞了,纷纷发声声援,连连劝谏。
    张飞眼见刘备老毛病又犯了,高声喝道:
    “异姓之人,皆欲为王,何况哥哥是汉室宗亲,名正言顺!莫说称王,就算称帝,也合情合理?”
    刘备怒道:
    “竖子!休得胡言!”
    眼见刘备脸现怒色,但群臣也清楚,主公素以仁义名著于世,若不逼迫,只怕王位真的便就此罢了,当即毫不畏惧,一个个如斗士般,拍马屁拍的慷慨激昂义正言辞,似乎刘备如古之圣贤、救世主般,如果不称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听的刘备都有些飘飘然,开始怀疑人生了,这才如思春的女儿提亲般羞涩地点了点头,表示依允:
    “既欲称王,众卿以为,当以何称位示人?”
    “汉中王!”
    法正与诸葛亮齐声道,说罢,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眼,面上稍有一丝惊诧。显然,对此称位,二人未曾商议,但此时异口同声,都大出乎意料。诸葛亮还好,因为他早知道法正欲请谏刘备称王,但法正心中,却宛如惊涛骇浪,直至此时,他才深深确定,诸葛亮实是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当世两个顶尖谋士竟不谋而合,提出了同样的称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