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2.山内抬格下马众
今川义亲初次来京,而且他还是罕见的国持众守护大名主亲自上京,刚来就成了幕府首先接待的重点人物。
以前上洛的织田信长是尾张守护代,上杉辉虎来的时候虽然确认要继任关东管领,但他还只是越后守护代。
至于阴阳一太守尼子晴久、九州探题大友义镇、甲斐守护武田晴信、陆奥守护伊达晴宗,你们看哪一个亲自来京了。
武力进京的倒是不少,守护管领一大群。如此一看,反而是今川义亲独一份守护大名亲自和平上京贡献的。充分彰显了幕府现在天下来朝,四方向化的气度。
足利义辉掐指一算好几十年了,先是幕府讨伐顺利进行,反逆恶贼村上义清献俘京都。现在又是远江守护今川义亲亲自来朝,那种面子上的光啊,让足利义辉都打飘了。
三渊藤孝和一色藤长受命接待,如今幕府由于掌握了京都的贸易税收,又加上威望日增,各地贡献不断增加。可是准备好好的大操大办一场,以示郑重。
而小平太和今川义亲也听说了之前村上义清的处置,我们伟大又光荣还正确的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殿下再度展现了他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原本应当献俘之后明正典刑的村上周防守义清的处置为出家!
没错,就是出家去高野山,理由也很伟光正,为信浓死去的武家诵经祈福。
虽然村上义清已经彻底失势,但是我们的大将军殿下还是没有痛下杀手。战国之乱世,这到底是心怀慈悲还是优柔寡断,实在无法明言。
以小平太看来,足利义辉历史上多次有刺杀或者攻杀三好长庆的机会,可是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各种机会。最后一步一步的受到挟制,以至于丧失那点仅存的权势。
这个人真是一个奇妙的矛盾集合体,他性格上弘毅坚定、刻苦耐劳,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修习剑术,以至于得到了的阴流的认可。
可是这个人又不坚定,总想着搞平衡,搞分化,搞一视同仁。结果自然是里外里不是人,搞到最后亲近者日蹙。
人果然是一种矛盾的动物!
不过也不知道是本来足利义辉就不想杀村上武王丸,还是山内义治和三渊藤孝的求情奏效了。本着不灭绝名门的原则,既然村上义清已经一日内连丧四子,就保留他的血脉。
而且很顺了山内义治的意,足利义辉命令村上武王丸回到信浓,受信浓守护职山内义胜的管理。由幕府的命令而成为山内氏家臣,并赐予葛尾本领一万贯。
葛尾自然在武田晴信手里,足利义辉觉得武田晴信会听他的,可是武田晴信怎么会把下了肚的肥肉吐出来?
一厢情愿!
调节几次纷争,就把屁股都翘上了天!
这个命令不过是给了一个山内义治攻打武田晴信的法理宣称而已,毕竟要帮村上武王丸恢复旧领嘛。
至于擒拿村上义清的功劳,首功是足利义辉,其次再论。本来是准备派人护送村上武王丸归国时一到宣布的,如今山内家的大队人马正好开到,一时不烦二主。
双方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下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再次重申了天下只有一个将军的原则,山内家坚定拥护足利义辉大将军的封建统治。双方本着增进友谊、互惠互利的基础,达成了多项共识。
小平太去见足利义辉时,受到了大大的夸赞。因为村上义清是小平太麾下的平六生擒的,足利义辉听闻这个消息,准备大大的抬举他。
首先是允许平六列名不站班的奉公众,其次是为他表奏从七位右兵卫少尉的官职,另外还有太刀一对、弓一张、缕金箭十支、马鞍一副、马仗一鞭、甲一领。
而小平太的奖赏更实惠,做了公方殿下不站班的御太刀持,同时保奏为从五位下弹正少弼,最后是得到了天下逸品——打云大海。
但是得到实惠最大的是山内义治,他如愿以偿,抬格进入下马众!
别误会,下马众可不是什么将军的旗本马廻之类的大头兵,是室町幕府武家贵族最高级的荣誉之一。
从今以后全天下的武家,除了脑门上写着“我叫足利”,以及“我叫吉良”的几位以外,凡是大小武士军民人等,见山内义治必须下轿下马,拱膝行礼。
山内义治距离他心心念念的足利御一门连枝众再进一步,放佛足利义治这个金闪闪的名字正在不远处和他招手。
而有资格被称作足利义治,那就有资格问鼎洛京那个武家栋梁的大位,这是什么意味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了吧。
虽然下马众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头衔,如今根本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真的认可了,可是这是个了不得名头啊,是天底下第二大的脸。
今川义亲听到这个消息,他这个深受武家熏陶的人自然知道自己爸爸除了领地之外追求的的就是这种封建身份。
一面高呼谢恩,一面恭敬礼拜,献上丰厚的节礼。
皆大欢喜。
公事完毕,足利义辉还意犹未尽,又私下举办酒会招待今川义亲和小平太。
巧的是觉庆和尚也在京都,他自从继承了一乘院门迹之后人生十分得意。
而且他做的还是酒肉和尚,喝喝酒,睡睡小沙弥和女香客,生活乐无边。
而且由于他这个门迹是小平太当初出主意推上去的,他还很感谢小平太。如今见了小平太可把他高兴坏了,连连和小平太举杯。
小平太自然愿意和他拉关系,另外就是今天觉庆和尚旁边有个令人侧目的大和尚。别的不提,那个一米八的大个,小平太穿越以来第一次见到。
看小平太的眼光不停打量自己的侍从和尚,觉庆和尚也很自得。
“这位是兴福下寺的静空,使得好一手金碎棒,而且还是出身芸州武田氏哦。?”
小平太偏头看向岩濑元政:“藤次郎,这位大师傅四百年前和你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