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6章 8.加藤清正所钟爱,池田辉政所追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们以为小平太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
    如果只会卖草鞋草席怎么挣大钱,说好的一揽子计划,就是一揽子计划。绝对不会偷工减料。
    海边的咸田沿河的沼泽说长也长,说大也大,但是也就那么多。肯定会有顾及不到的领民不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还是不能实现全民富裕。
    毕竟除了一千多户军役众以及奉公众家庭以外,大部分的民户实际上按中国的说法就是五等丁产簿的第四等第五等。第一等是武士家庭,第二等是奉公人家庭,第三等是军役众家庭,剩下人数超过五万以上,户数将近一万的领民就是送死都排不上号,打仗都懒得带的最低级户等。
    大部分的贫户并不是懒惰或者疾病导致的,而是因为相当沉重的赋税和频繁的军役劳役。即使日夜劳作,也就只能挣一个温饱而已。精耕细作种出来再多的大米,最后也不会落到他们手里。九成九都要交给领主和大名。
    当然,在当下的时代,能吃饱穿暖的就算是富裕人家了。小平太的目标也就是让尽量多的贫民能有更多的收入,能过年吃上一顿年糕。
    于是这就又牵扯到渔业了,小平太前次去远州滩海岸巡回视察,就是为了检视地方上那些在近海驾船捕捞海产的渔民一天能捕捞出多少贝类。很显然,数量非常巨大,不过价钱也不高(鲍鱼除外好吧),市场也就那样。
    小平太结合当下的情况,很独断的认为应该实行统购统销(其实还是专营专卖)制度,即在江尻港专门派遣与力和同心,命令江尻的所有渔民只能把渔获送到江尻港来交易出售。在征收交易税的同时,全部收购渔民的那些廉价贝类。保证贝类每天能够得到足够的数量,以便下一步操作。
    当然小平太不是看上他壳里那几钱肉,他在意的是被随意丢弃的贝壳。
    贝壳的某些作用此时已经有人发现,但是既不规范也不成规模,而小平太就要做这一份当下的独门生意。
    贝灰!
    何为贝灰,就是贝壳锻烧成的细灰。这可是个好东西,在建筑材料缺乏的古代,防火的材料可遇而不可求。古代不是经常有点什么故事里说某件衣服过火不坏,拿火烷布做的衣服和奇珍异宝一个等级。
    水火无情的道理谁会不懂,自然能防火的东西就变成了奇珍异宝啦。尤其是大规模采用木材构建的日式建筑,一旦遇火,立马完蛋。如果在建筑中能获得什么辅助的防火材料,肯定抢手啊。
    那么讲道理,作为抹墙用的灰泥,石灰石烧制的灰泥虽然也具有防火性。但是贝壳烧制的贝灰却奇迹般地有优良的防火性能之外还能防雨淋隔绝潮气。(就以写手浅薄的化学性质认知而言,石灰和贝灰的主要成分都是cao,才疏学浅,不懂为啥贝灰就有极佳的性能。)
    贝灰的制备过程也不甚艰难,先是雇人破壳取肉,把贝壳收集起来。等贝壳经过简单的漂洗之后,进入烧窑,控制好窑内的火候(这是关键,当时的人是不知道的,而小平太知道最佳的温度是800度。这也是防止别人抄袭的最佳办法,不是这个温度烧出来的贝灰,它的效果就是不行!)。最佳的状态下,贝壳经过高温煅烧之后,出窑时还是完整的贝壳原生状态,这时候用喷壶向上面略略撒一点水。仿佛变戏法一样,那些贝壳会在水雾中自行解体,变成粉状。
    然后再将这些带有粗粒杂质的贝灰粗粉细细过筛,得到精致可用的贝灰。当然这还是不能立刻就拿去糊墙使用的,因为贝灰本身加水之后也不具备足够的黏着度,无法变成灰泥糊上墙。
    所以时人还在摸索它的使用方法,后来被加藤清正发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在修筑大阪、伏见、熊本时都采用了这一密法。为了保密,他甚至抛下武士的面子和参与筑城的工匠订立保密协议,保证不泄露。
    当然,很显然的,别说全世界,就是全日本也肯定不止他一个聪明人。抛开聪明人加藤清正,池田辉政很快也在经营中发现了贝灰的好处,于是在转封播磨改筑姬路城时也采用了这一办法。(很可惜,2015年修复过的“白鹭城”姬路城由于嫌麻烦,没有采用这个办法。现在姬路城上的白色墙灰都是就近产自冈山县新见地方的熟石膏做的,日本的很多文物古迹,大家也呵呵一下就好,骗骗我们这些外国人罢了,很多修复的历史古迹不如叫他发明历史古迹。)
    闲话略过,小平太暂时准备把烧制和使用贝灰的这个办法保密起来,筹建一只专门的山内氏建筑组织团体(类似于近江的穴太众,飞騨的木工)。
    继续来说贝灰的使用,贝灰由于本身的化学特性,在使用时要先煮一大锅干海藻,然后用粘稠稠浓糊糊的海藻汁(滤去海藻使用)搅拌贝灰。这还不够,在搅拌灰泥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麻寸莎,当然要撕成小片的纤维状。
    然后在糊墙的时候,连糊三道灰泥,真正做到防火、防水、防雨、防雪。从三十多度的高温到零下二十度的极寒,都不会出现裂痕。
    这样搅拌出来使用的灰泥,管用一个世纪!
    没错!就是一个世纪!
    有这样的独门秘技和专业技术,还怕在连年筑城普请的日本战国时代没饭吃吗?开玩笑!怕是以后要忙的脚不沾地喽。
    而且贝壳废物利用了,贝肉也可以利用起来。用山内自产的盐和酱腌渍起来,来不及腌渍的就大锅煮了给江尻城内留守的几百足轻喝肉汤。
    而那些贝肉渍物,往甲信关东这些内陆地区售卖,反正贝灰能挣钱了,这些可以廉价出售,挤占市场。还造福社会,让一辈子吃不上海鲜的内地百姓吃上海鲜。这就又是一笔钱,蚊子再小也是肉,能捞一点是一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