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妖女哪里逃 第51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确如先生所言,这大晋形势之险恶,即便孤王听了也是头皮发麻。那么先生您可有策教我,让孤王从这乱中取胜?”
    铁面人就抱了抱拳:“殿下可效太祖故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宁王虞奠培一声呢喃:“那么孤具体该怎么做?”
    “具体就是不竖反旗,多侵占周围府县,纳其财力为己用,用于编练军马。朝廷如今的注意力,主要还在沂王虞见深,在襄王世子虞祁镛身上,暂时无暇顾及我宁王府。”
    铁面人抱着拳道:“接下来殿下只需一面抢占湖广粮仓,一面侵夺南直隶财赋重地,何愁大业不成。那时就可效中山王的战法兴兵北伐!还有——”
    铁面人又抬手一拂,将一张图卷展现在宁王虞奠培的面前:“臣对神机营使用的‘符文燧发线膛枪’与‘滑膛炮’也颇为重视,南下之前,曾经专门测绘过这种枪的详细图纸。”
    虞奠培精神一振:“孤王这就让工坊仿制此枪!”
    铁面人听了之后却一声苦笑:“仿制其实不难,问题是臣无论如何都想不出将这种枪的成本,降低到六百两纹银的程度,甚至是二千两的价格都造不出来。”
    ——如果这成本不降低,他们就绝无法大规模装备,也就没办法仿效李轩的全火枪战法。
    第658章 宰相之才
    李轩从乾清殿里面出来之后就四面张望,在寻觅罗烟的身影。
    虽然现在他有着一大堆的军政要务需要处理,可此时李轩的心念内就只有这个女孩,其它的一切都不及罗烟的性命安危更重要。
    李轩却错愕的发现,殿外已经没有罗烟的踪影。
    幸在同样等候于殿外的独孤碧落,却走了过来:“少主你是在寻罗烟?烟姐她已经与含韵,还有芊芊一起回了六道司。今日京城里面乱的厉害,有许多大妖大魔现身,六道司急缺人手,所以把她们急召回去了。
    烟姐还让我代她转告,说是她什么事都没有,让你不要担心。她还让江神——嗯,是我爹给她看过了,爹也说她除了虚弱一点没什么大碍,命元也没损耗太多。”
    李轩眉头皱了皱,随后就平复了下来。
    如果只是罗烟自己这么说,那他一定会心生怀疑,可既然连江云旗也看过了,那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好奇怪,罗烟这次以第四门之身运用极天之法长达三刻时间,头发都白了,居然没怎么损伤命元?
    李轩万分不解,可他很快就没空去想了。
    作为‘汾阳郡王,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内阁次辅’,李轩很快就被千头万绪的繁杂政务给淹没。
    关键是这一次,独孤碧落与乐芊芊都帮不上太多忙。
    两人可以帮助他处理一些来往公文与杂务,可这些国家大政,却是超出她们的能力之外了。
    李轩很机灵的从翰林院抽调了几人,充任他的‘武英殿中书舍人’。
    他是替代高谷入阁任职次辅的,也就继任了高谷的‘武英殿大学士’一职。
    而武英殿中书舍人的作用,大概可相当于他的秘书。
    按照惯例,这些中书舍人除了帮助李轩处理政务外,他们还得负责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等等。
    不过就当前来说,这几位中书舍人还非常生涩,李轩暂时指望他们不上。
    其实李轩更想从地方上抽调一两位经验丰富,卓有才华,可以‘即插即用’的能吏。
    他对大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是很不喜的。
    大明自英宗以后,所有的内阁宰相都是翰林官,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地方,也没有充沛的政务经验。
    李轩更喜欢唐宋时代的‘不历州县,不入台阁’。
    可这个时候,李轩对大晋的文官队伍两眼一抹黑,哪里能知道什么人有才能,又是否可靠?
    且大晋的能吏本就很少,如果调至中枢,反倒是浪费了他们的能力。
    倒是如今的翰林院中有一些读书种子,头脑聪睿,见事明白。
    在内阁培养历练一段时间,就能用得上了。
    日后再将他们放在地方历练些年头,他们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而此时他李轩要处理的第一件要务,就是正统帝谋逆的各种手尾。
    他必须平靖京城的骚乱,清剿北直隶附近的溃兵,甄别文武百官,追缉逃遁的逆党,安置降兵等等。
    在这过程当中,李轩再次体会到了朝堂的复杂性。
    景泰帝才刚亡故,平叛的事宜还没有完全结束,朝堂中的政争就已风起云涌。
    他有意借助这谋逆案,进一步打击北方将门,却遭到了于杰与刑部尚书俞士悦的掣肘。
    俞士悦是不愿看到谋逆案牵连太广,于杰也不希望此案影响到京营与大同,宣府等边军的稳定。
    北方将门盘根错节,他们当中的许多族人大量充塞于边军,以及于杰主掌的京营。
    于杰不是想要庇护北方将门,只是认为事有轻重缓急。
    在于杰看来,现在最紧要的稳固边疆,而不是清肃整军。
    内阁与几位辅政大臣也不支持,他们不希望李轩在军中的势力无限扩张,失去制衡。
    李轩何尝不知道对北方将门大肆诛连,可能会影响几个边镇的军心?可能会使朝堂动荡不凝?
    可他之所以这么做,绝不仅是为清算这些勋贵将门的从逆之罪,也绝不仅是他对这些人放心不下,而是有着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所以李轩将涉案人员的审理与处理暂时押后,开始与群臣讨论战后对神机营与蓟州军的赏赐,还有降军的安置问题。
    尤其是降军,这二十几万从逆之人,不能就这么放了吧?
    如果他们再被人煽动作乱怎么办?在场的辅政大臣,谁能担得起责任?
    尤其是那些参与作乱的五军营,十团营将士,内阁诸臣是怎么都无法信任的。
    可这些将士的家就分布在京师附近,一旦把他们放归家里,后果不堪设想。
    内阁群臣一想到二十几万曾经的叛军充塞于京城内外,就感觉头皮发麻,夜不能寐。
    所以李轩的处理意见站了上风,发二十七万降兵清理京杭运河,整修北直隶与黄河沿线水利。
    这些工程将以两年为期,两年之后,所有卫所军将士放归家里。京营的叛军,则是全家迁徙到辽东,或者云南等地‘实边’。
    可问题是,这些工程的钱从哪来?这二十七万降兵虽可省去工钱,可工程所需的各种物料,工具,伙食,都是需要花钱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得准备几万大军看管这些降兵,迁民实边也要花钱,他们将这些京营将士的家属迁出去,那么基本的农具,粮食,种子等等,还是需要提供的。
    这所有花销统计起来,超过了两千万两!
    此时的内阁诸臣,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个念头——抄家!
    这是大晋所有财政手段中,来钱最快的路子了。
    然后还有神机营的扩编——
    “神机营扩编十个团营,我准备从保定,山东,处州,义乌等地招兵。如今缺额六万八千人,每人需要安家费一百五十两,一共是一千万两纹银。”
    在诸多大臣汇聚的文华殿中,李轩汇报着扩军的费用:“‘符文燧发线膛枪’缺额达六万杆,这就是三千六百万两纹银。此外,原本的三万七千杆燧发枪,绝大多数都已开火达四百次以上,都需妥善护理,重拉膛线,甚至是更换枪管,预计也需要六百万两以上的银钱。
    还有滑膛野战炮,按照我的预计,每个一万零八百的营团需要至少五十门滑膛野战炮,也就是总数五百门野战炮。我们还缺三百三十门,每门的造价是纹银三万两。这仅是枪炮,还有各种杂项的武装,如被服,盔甲,战马等等,总计也不会低于五百万。”
    被唤过来参加内阁会议的户部左侍郎,顿时一阵体虚气短,他苦笑道:“汾阳王殿下,你这些花销总计数千万两,我户部哪里能拿得出来。下官可尽力为你筹措,可今年最多腾个六百万两给你。”
    这位户部左侍郎有意无意的看向司礼监掌印太监钱隆,后者却面无表情:“先帝虽然简省,可也不事积蓄,内库银钱一直任由外朝支借,如今存银只有不到三百万。”
    他凝神想了想:“可以发卖一些于皇家无益的产业,再开几座矿山,年底之前可为汾阳王筹措五百万两。”
    景泰之逝与曹吉祥之叛,让钱隆愧疚自责到无以复加。
    此时的他只一心一意,想要扶保监国长公主与皇太孙,直至先帝皇统永固——
    “可扩军备战,是如今国朝首要之务!”
    李轩目光凌厉的扫视着群臣:“大晋内有沂王,襄王世子之患,外则有蒙兀与麓川土司虎视眈眈。朝中如果没有一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兵,试问各位岂能安枕?
    且以本候之见,仅仅是十万八千人的神机营还不够,最好是从京营中再挑选四到六个营团,全员换装火枪火炮,才可保大晋社稷稳如泰山。”
    他还是自称本侯,不适应自己‘汾阳郡王’的封爵。
    少傅于杰听了之后就面皮微动,他心里面的天平,已经向‘银钱’这边倾斜了。
    除了抄家,似乎没别的办法了——
    据他所知,这些北方将门的主支与庶系之间,绝大多数都是关系不谐,甚至恶劣的。
    只要他们能在这过程中区别对待,抑此扬彼,分化瓦解,似乎问题不大?
    “我与神器盟主商议,她可接受分期两年付款,可朝廷今年交付的定金,不得低于三千万两。”
    李轩目光闪动,给了诸臣最后一击:“诸位,朝廷只需有十七万燧发火枪在手,本侯定可平灭天下所有不臣,横扫南北一切外敌!”
    再次进入内阁的汪文,不禁神色凝肃的沉思了片刻,然后扫望诸臣:“关于叛军将官的处置,我觉得还是可以再议一议。还有后续的审讯,最好是从严从厉,诸位以为呢?”
    首辅陈询则面含异色的看着李轩,他想这位汾阳郡王,不但在军事上的能力让人瞠目结舌,他在处理朝政上的天赋,也是出人意料。
    景泰帝将之直接拔擢为次辅之举,虽然任性。可以李轩的手腕来看,这位汾阳郡王足堪为宰相之才。
    第659章 满头满脸
    当众多辅政大臣从文华殿里面出来的时候,权顶天就佩服万分的看着李轩。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汾阳郡王真是深得其中三昧!”
    今日是他们八位辅政大臣首次聚集在一起进行‘朝议’,加上各种事务繁杂,故而从卯时一直议到了午时才结束,持续足足三个时辰。
    权顶天最开始没意识到什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惊愕的发现,李轩虽然自始至终都态度温和,甚至在殿中从没有大声说过话。
    可最后众人的决议,绝大多数都遵循着李轩的意志,甚至整个会议全程,都在李轩的把控之中。
    即便陈询这位牢牢把控首辅之位十三年的老狐狸,今日都在李轩的面前落了下风。
    当然,这也有监国长公主虞红裳将批红与落玺之权,完全交给李轩的缘故,可汾阳郡王在政务上的天赋可见一斑。
    “大司徒过誉了,如非是大司徒鼎力支持,今日的朝议哪里都能尽如本侯之意?”
    李轩谦逊一笑:“不过户部那边,还得请大司徒多费点心。”
    在景泰帝任命的八位辅政大臣当中,唯有权顶天牢牢站在李轩的阵营。
    他们两人的立场,三观,政见,也是所有辅政大臣当中最接近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