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记本本
当这一骑十来人,走到青州城门口的时候,为首的一个年轻人跳下了马匹,看向了这个青州城的西城门。
只见青州城的西城门,来往人群几乎是络绎不绝,差不多每时每刻都有人从城外进城。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城的,此时青州城的城门口,有十来个兵丁把门,挨个核查进出人群的身份,一旦发现进城的人没有州衙门核发的青州照身帖,一律要拉到旁边盘问,确认身份之后,也不能正常进入青州,而是要被其中的几个兵丁,集中安排到某处地方安置。
有一些人,还会被安排到青州的另外四县安置。
但是这只要有了刺史府核发的照身帖,拥有了青州的“户口”,便可以自由出入青州城门,而且看这些老百姓的表情,似乎对就在青州边上没多远的叛军,全然没有什么感觉。
为首的一个骑士微微皱眉,他迈步走到了青州的西城门,刚想走进去,就被一个兵丁拦住,这人用青州这边的方言喝道:“照身帖!”
派人在城门处核查照身帖,是林昭的命令,他还特意跟自己手下的这些衙差开过会,告诉他们一旦被来路不明的人混进青州城,那么很有可能就会给青州带来灭顶之灾。
这些衙差大多都是青州本地人,在这种乱世之中能有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存身,他们都相当珍惜,因此核验身份的差事也做的很仔细,这么些年几乎没有遗漏任何一个人。
听到“照身帖”这几个字,这个年轻人微微皱眉,然后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一块牌子,放到这个兵丁手里,声音沙哑:“长安来的,来见你们林刺史。”
“你把我的牌子,交给林刺史,他应该会来见我。”
这个衙差抬头打量了一眼这个胡子拉碴的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了这块牌子:“你等一等,我去禀报我们队正。”
很快,这块牌子就在青州体系之中蹭蹭上报,大概在大半个时辰之后,这块牌子终于传到了刺史府的林昭手里。
这会儿,林刺史正在查看近一个月的征兵情况,以及其他州郡运送到青州的粮草情况。
他现在是十州都团练使,理论上来说有权力指挥十个州的所有团结兵,但是在林昭派人查探过另外几个州郡团结兵的情况之后,便很干脆的放弃了这个念头,下令让那些州各自解散团结兵。
当然了,解散了团结兵不代表林昭就对那些州不闻不问,林昭给这些州的刺史挨个写了信,告诉他们可以不从各州调集团结兵,但是每州该出的粮草必须要送到青州来。
粮草的规格,就是足够一千五百人一整年的粮草。
其实这个要求,还是有些强人所难的,毕竟各州衙门在此之前,运营团结兵是基本不需要成本的,因为各州的团结兵一般不管饭,给他们的唯一好处就是免除各家的赋税。
像现在这样,一下子让各州出一千五百人一整年的粮草,那些大多出不起,即便出得起,也不愿意就这样交出来。
不过青州前段时间刚刚大胜了范阳军,长安那边不知道,附近的这些州郡都是知道的,林昭这个都团练使开了口,这些州郡即便再不情愿,在青州大胜的时候,也不太敢违背林昭的意志,都或多或少的送了点粮草过来。
当然了,这些州送过来的粮草,远不够一千五百人一年之用,好在林昭现在还没有征够一万五千人的兵力,这些各州押送过来的粮草,对于眼下的青州城,也算是不小的财富了。
最起码在吃饭上,林昭不用再过度倚仗大通商号了。
为了存放这些粮草,林昭让人在城南建了两个粮仓,并且让从长安赶来的韩参,全权负责青州的这些后勤问题。
这个韩参极其知恩,算是林昭的死忠之一,再加上他帮着林昭打理了许多年的生意,有他帮着打理青州的后勤,林昭还是很放心了。
详细盘算了征兵数量还有粮草的数目之后,林刺史微微皱眉。
“这登州与莱州太不像话了,我连去两封信催促,两州加在一起,只给青州送了不到七百石粮食!”
大周一石,在一百一十斤左右,一石粮食大约够一个人吃上二百多天,如果是军队之中,大概只够吃二百天。
两州加在一起的团结兵名额应该是三千人,如果按照满员来算,八百石粮食最多只够三千人吃上两个月左右。
其他的几个州,大部分都是给半年甚至大半年的口粮,只有这两个州,只给了不到两个月的口粮,这还不计算粮食脱壳的损耗!
一旁给林昭磨墨的崔芷晴看了一眼文书,轻声宽慰道:“三郎不要着急,现在青州又没有那么多的将士,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实在不行便给他们记账,等过几个月吃完了,再找他们要就是。”
“自然是要找他们要的。”
林刺史闷哼了一声,暗自在心里记下了小本本。
“等我麾下的团结兵招齐了,看他们能不能听到我青州的声音!”
林昭虽然是都团练使,但是对麾下的十个州只有统领团结兵的权力,而且他现在的职位仍旧是青州这边的刺史,等级上跟这些州的刺史查不到哪里去,因此说话不怎么好使。
等到他把手下的青州军弄成一万人以上,再说话的时候,这些人便不敢装作没听到了。
两个人正在书房里商议粮草事情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敲门声传来:“使君,西城门来了一群长安人,还给了属下们一个牌子,说使君见了这块牌子之后,便会赶去见他。”
林刺史当即起身,来到了书房门口,看了看门口躬身待命的衙差,默默伸手:“牌子拿来我看一看。”
这个衙差连忙双手捧着那块铜牌,递到了林昭手里。
林刺史接过牌子一看,只见牌子正面了一个篆体“宋”字,背面则是刻了云纹,不曾留字。
他打量了一遍之后,微微有些吃惊:“他怎么来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林昭回头看向崔芷晴,无奈的说道:“六娘,长安那边来人了,我得出去迎他一迎,不然不止他要埋怨我不懂礼数,将来见到七叔,七叔也要说我。”
崔芷晴也是长安人,微微有些好奇:“什么人,能让三郎这样重视?”
“李家人。”
林昭对着崔芷晴笑了笑。
“勉强算是我的师兄。”
崔姑娘自小在长安长大,对于李家的那些天潢贵胄也都有所了解,闻言她瞥了一眼林昭手上的牌子,然后微微点头。
“那三郎去罢,今日你这里估计要迎客,我便先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