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大幕下的兄弟俩
在新皇初即位,尚没有坐稳位置的时候,李煦被任命卫左卫大将军,统领十二卫之一,就是为了收拢禁军的兵权,好让皇帝尽快把屁股坐热。
毕竟当时东宫属下,实在没有堪用之人,只能把李煦这个宗室,硬生生的塞在左卫大将军的位置上。
如今,皇帝已经登基两三年了,该安排的要害衙门已经差不多安排妥当,李煦这个十二卫大将军早已经可有可无。
不过兄弟两个人之间的情分还是在的。
皇帝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的李煦,微微思索了一番之后,开口道:“即便朝廷应该去搭救卫忠,从禁军之中派个校尉去也就是了,哪里用得着你亲自跑一趟?”
李煦早料到皇帝会这么说,他微微低头,对线皇帝笑了笑:“皇兄,臣弟静极思动,也想着出去走一走。”
“朕听说了,你近来心情不好。”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语气平静:“是因为崔衍的事情罢?”
如果是寻常的臣子,听到这句话就该跪在地上请罪了,但是他们两兄弟毕竟十几年守望相助的情分,李煦并不是如何慌张,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抬头看向皇帝:“崔相原本是不该死的,他这么一死,会影响朝廷的声誉…”
“朕也知道他不该死。”
皇帝陛下有些不悦,皱眉道:“但是不该死也死了,该处罚的朕也处罚了,总不能要朕下罪己诏罢?”
李煦微微摇头,对着皇帝低头道:“臣弟这一次离京,除却卫公公的事情之外,还准备去一趟贝州,见一见清河崔氏的当家人。”
“清河,距离沧州实在是太近了。”
这位左卫大将军面色凝重:“范阳那边,可以轻松联系上清河崔氏。”
事实上,这些千年世家并不会轻易的去参与造反,也不会轻易下注,更不可能因为死了个家主,就把全家老小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跟康东平一起竖旗造反。
这些上千年的世家,自然有他们的一套生存逻辑,即便是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不到尘埃落定的最后一刻,他们也不会轻易站队。
林简与李煦两个人,担心的也不是崔家人会跟着康东平一起竖旗,而是担心他们会在背后……支援康东平。
所谓的背后支援,就是提供粮草,提供钱财,必要的时候甚至会派人提供“文化援助”,帮着反贼写讨伐檄文。
这些暗中的支持,再加上他们本身在仕林之中的影响力,就十分可怕了。
“既然老八你执意离京,朕……也就不拦着你了。”
皇帝缓缓点头,开口道:“你心情不好,出去散散心也是好的。”
“你仍旧任左卫大将军,等下朕会给兵部打招呼,让你从左卫之中选一个校尉营带在身边。”
一个校尉营是二百人,有二百装备精良的禁军带在身边,只要不碰到边军的大股军队,在整个大周境内,可以说基本不可能有任何危险。
李煦恭敬点头:“臣……多谢陛下。”
李煦跪地谢恩。
“见外了。”
皇帝授意把李煦扶了起来,笑着说道:“你我兄弟互相扶持十余年,才有今日,没有外人在场,用不着这样见外。”
兄弟俩正在太极宫说话的时候,突然一个一身红衣的太监,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他手捧文书,来到了皇帝面前,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这个太监声音有些颤音。
“陛下,北疆急报!”
皇帝皱了皱眉头,伸手接过这份从北疆六百里加急送到长安来的文书,展开看了一眼之后,便忍不住大皱眉头。
一旁站着的李煦,看了看皇帝的表情,开口道:“陛下……出什么事了?”
“咱们那个姑父,从朔方送来的信。”
皇帝缓缓吐出一口气,把这份文书,递在了李煦手里。
世子殿下接了过来,简单看了一遍之后,也忍不住皱了皱眉。
这份朔方来的急报,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突厥人这几个月以来,越发不老实了,朔方附近的边境线上,已经爆发了多次冲突。
除了突厥人不老实之外,刚刚兴起的契丹部,则是更加猖獗,上个月已经派人入关劫掠财伍,双方在边境大打出手,最终是朔方军与契丹人各有死伤。
总之一句话,北疆的情况很不好,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战争的边缘!
李煦看完了手里的文书之后,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把文书放在了一边,对着皇帝开口道:“皇兄,看来……康东平已经开始行动了。”
这位左卫大将军,轻声道:“康东平能说动突厥人这并不奇怪,毕竟他有一半突厥血统,但是最近几年刚冒出来的契丹部,竟然也跑出来凑热闹,而且……”
“看起来好像比突厥人还要积极一些。”
皇帝微微皱眉,低声道:“以朔方的兵力,挡住突厥人与契丹人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问题是一旦那边大规模打起来,咱们的姑父便无暇东顾范阳,到时候范阳的康东平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
皇帝说完这番话,又看向李煦。
“老八你有什么想法?”
“臣弟的想法是,这个时候,陛下应该给几个信得过的节度使去信,让他们随时准备出兵卫户长安,最重要的是……”
“要让齐大将军在朔方坚持住,如果他顶不住契丹与突厥,那么大周的江山社稷,将顷刻之间摇摇欲坠。”
对于李煦的这番言论。皇帝陛下深以为然,他点头道:“朔方,确实是关键所在。”
年轻的皇帝,有些疲惫的闭上眼睛,开口道:“朕会亲自给齐师道写信,让他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我大周的北疆固若金汤。”
说到这里,皇帝李洵似乎突然间想起了什么,他抬头看了看李煦,问道:“老八,咱们的那个表弟,是在京兆府任事?”
两个人是堂兄弟,他们共同的表弟,自然就是丹阳长公主的儿子齐宣了。
李煦与齐宣还算相熟,当下点头道:“是在京兆府任事,如今应该是……”
“万年县县令。”
皇帝陛下低头思索了一番,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万年县令这个差事已经不低了,但是既然想要咱们那个姑父出力,就不得不给这个表弟一些好处。”
他轻声道:“让他在京兆府做个少尹,八弟以为如何?”
李煦很是懂事的摇了摇头。
“陛下,臣弟不在吏部,也不在政事堂,这种事情,臣弟不敢置喙。”
“那就这么定了。”
皇帝伸手拍了拍李煦的肩膀,声音低沉。
“老八你出去转一圈之后,便早些回来,朕这里还有很多事情要你帮忙。”
他叹息道。
“这一关,还要咱们兄弟一起扛过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