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红楼美学泥石流 番外完结_23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哎等等,他下场考科举,章远去送考不要紧,陆成这个跟屁虫跟着也正常,可问题是,送考到这个点,贡院的门都该封了吧。
    何况……关许林毛事?他个处理信息专门科四体不勤的弱鸡去了干啥?
    难道去帮忙偷考题?这么刺激的嘛?
    面对玄宇帝瞬间犀利起来的眼神,那人期期艾艾地低下头:“……林少爷去的是,武举。”
    哦吼,这一不小心都暴露出来你们日常喊的是“林少爷”了。
    ……等等,武举?
    武举!
    玄宇帝瞬间恍然,然后脸上只剩下恍恍惚惚。
    “武举?那个林湛阳?他去了武举?”
    “是!”
    “还有……”还有这种操作?
    这话没说出口,玄宇帝已经自顾自地接上了后面的话,就是有这种操作。
    为什么呢?
    这里要说一下天历的文武举考试方式。
    文武举都是科举,相当于不同的两科,与文举类似,武举也有相应的童生试、乡试、会试,最后由皇帝殿试钦点。与文举专注经义不同,武举除了要求武秀才武功高强,更要身负相当的兵法、谋略、学识。
    换而言之,秀才不懂兵ojbk,大不了就当清流一辈子嘛;武人没文化也行,去投军,老老实实从大头兵一步一个脚印地堆军功章。
    武举考试,首先需要家乡地两名德高望重的长者武将作保,然后报名参加考试。由于朝廷渴求文武通才之人,而非目不识丁、仅仅四肢发达的武夫,因此无论童试、乡试、会试,皆是前两场先考策论,最后一场才考武试,甚至限定得比文举更严苛,前两场的文试若不通过,那么就无法参与武试,所谓“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即使如此。
    只是,武试的重视程度毕竟不如文试,而且武试由兵部举行,并不定期。
    但是有意思的是,今年玄宇帝新帝登基,特地加开恩科,文武兼试,让老圣人在位后期一度停滞的武举再度开启,为国遴选武才。
    林湛阳要考武举,那文试肯定是妥妥当当的,两个保人,他要找,就算不动用林家的关系,以御君辞对他的保护程度那还不是分分钟找个十个八个的武官?
    而更重要的是:“我说章远之前为什么提议要允许文武生员交叉考试呢!”玄宇帝好笑地想着。
    他还真一度以为这是章远想出来的,改善文武壁垒的好方法呢。
    这是御君辞在去年秋天老圣人在时某日启奏提请的改革,就是允许文举人改考武会试,武举人改考文试,如此可“如此则各得展其所学,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
    ——实际上,要不是御君辞那道奏折启发了当时还是忠宁的玄宇帝,以武举那不声不响的存在感,连兵部都快忘了还有这种人才遴选方式了,玄宇新帝登基,还真想不起来还有能以此为借口,将文武举趁机常规化固定下来。
    这么说起来,今日这第三场,也就是最后的问题了。
    “这林小公子……功夫咋样?”
    功夫咋样?
    怎么说呢,玄宇帝问的这个,整好就是今日被几个上司扣着呆在镇府司交接汇报工作的安义。
    安义望天,以他的轻功,到现在“暗中”保护林少爷近一年,没有成功避过他耳目一次。
    “天生神力,耳聪目明。”最后,安义只憋出来着八个字。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更写完,阿寒就得请假了。
    接下来闭关两个月专心学习自学成才,准备期末考试。
    2月1日复更,希望小可爱们到时候还记得我。
    第一百零八章武试[二合一]
    “啥?”
    “微臣说,林公子天生神力,耳聪目明。”安义顿了顿,用一种混杂着悲怆与无奈的语气补充道,“王爷命属下就近保护林公子,可属下从未有一次不被他发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