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孤亦是此想。”秦王道,“不过她不怕孤直接领兵篡位么?”
    我说:“此事与三年前同理。殿下若有篡位之心, 三年前便已经做了。殿下兵马虽强, 那些宗室也并非弱旅,诸国兵马加上各宗室操纵的外军,可达数十万,他们一旦联手,殿下未必抵挡得住。”
    “此言甚是。”秦王颔首, 一笑,却瞥了瞥我, “三年前,你就是这般算计于孤。”
    我不以为然:“殿下也并非一无所获。除了先帝的大批赏赐,还得了震慑人心的威名, 于殿下而言,乃是稳赚。”
    秦王对我这番道理不置一词, 继续道:“依你所见, 此番孤又当如何。”
    “若为殿下大业而论, 殿下不宜回应。”我说。
    “怎讲?”
    “周太后手握正统, 殿下率兵往雒阳, 无论东平王或其他诸侯王, 自不敢轻举妄动。不过往后之事,则于殿下无益。”我说,“周氏根基薄弱,要维持掌权,必须得仰仗殿下兵马。如此一来,殿下须率兵长驻雒阳。殿下兵马所倚仗者,乃是边境屯田的钱粮,后方距雒阳千里之遥,粮路一旦为人所断,则殿下兵马如无根浮萍,再不复自如掌控。此乃其一。其二,殿下虽有太后密诏,却是名不正言不顺。就算殿下去到之后,将东平王以谋逆之罪拿下,也不过震慑一时。而后,殿下便是在明面上一众宗室及朝臣世家争利,不但除周氏之外无人感激殿下,还会让殿下落下乱政的骂名。其三,就算周氏可凭殿下扶持崛起,对殿下也不过利用一时,待时机成熟,必定要将殿下驱除。到得那时,世人攻讦殿下之声反而又会成周氏打倒殿下的把柄,前车之鉴,如文皇帝待袁氏,亦同此理。”
    秦王神色平静,少顷,微微颔首。
    我其实并不相信他真的是来向我问计。三年前他既然能识破我的意图,那么这点道理他便不至于想不出来。如他所言,那密诏三天前接到,他至今无所动作,便足以证明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议,且我有十足的理由断定他想的与我差不多。
    “如你所言,今后孤又当如何打算?”秦王又问。
    这才是他真正要问的。
    我说:“若我不曾料错,过不了几日,东平王及其余人等,也会来向殿下示好。”
    秦王道:“哦?”
    “用意皆与周太后无所差别,不过为了寻求殿下支持。”我说,“殿下亦不宜答应任何人,可从今日起假装卧病,可做得真些,宣扬出去。若有人来,只交由谢长史出面推拒。”
    “如此说来,雒阳便不管了?”秦王道。
    我说:“雒阳迟早要乱,殿下此时插手,百害而无一利。为大业计,殿下宜行韬晦之道,以待时机。”
    “云霓生。”秦王忽而道,“以你所见,孤要继得大统,如何算成事?登基么?”
    我说:“那要看殿下是要一个三世后再乱的天下,还是要一个长久昌盛的天下。”
    秦王道:“自是后者。”
    我反问:“以殿下所见,朝廷自高祖以来,数度陷于危境,其症结在何处?”
    秦王想了想,道:“症结有二。一是宗室,一是豪强。高祖得豪强扶持而起,称帝后为平衡豪强之势,大封宗室,而宗室坐大,便只好任用外戚平衡。宗室掌兵,豪强掌财,朝廷为二者掣肘蚕食,以致衰微。”
    我颔首:“如此,殿下若不可将此二者翦除,就算殿下重整朝廷,亦不得长久。”
    秦王看着我:“你那契书中的所谓成事之后,亦在于此么?”
    我愣了愣,不禁瞪起眼。
    他摆出一脸正色,我还以为他在说正事,不料七拐八绕,竟是回到了讨价还价的事上。
    我神色毅然:“殿下,那契书上写得明白,乃是我助殿下登基。殿下一言九鼎,立誓画押,不可反悔。”
    秦王淡笑,不置可否,懒洋洋地靠回凭几上,拿起那本闲书继续翻起来。
    兵营与居庸城相聚不远,只有十里。
    它占地甚大,从马车下来之后,我极目张望,只觉入目皆是齐整的营房,似望不到边。
    而正前方,是秦王的官邸。
    此处大约才能真正称之为□□,比居庸城里的□□有气势多了,屋檐远近重叠,府前旗帜招展,威风凛凛。
    这整个兵营,竟似另建了一城,令人咋舌。
    秦王车驾来到,几人从府中出来,为首一人,正是谢浚,身后跟着裴焕。
    看到我,谢浚并无讶色。
    向秦王见过礼之后,他微笑地看着我:“霓生,三年不见,别来无恙。”
    我看他一眼,淡淡道:“我无恙,多谢长史。”
    不待这边多言,秦王向谢浚问起了营中的事务,谢浚和几位幕僚一一回答。众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帐中走去,我无所事事,亦跟随秦王入内。
    待得坐下之后,秦王与众人商议慕容显之事。
    这倒是我关心的。我站在一旁,不禁竖起耳朵。
    裴焕向秦王禀报,说今晨刚传来战报,慕容显和驻守河套的秦王部将李翊左右夹击,将槐度部首领槐度真杀死在了阴山外。
    秦王闻言,令从人取来地图,在案上摊开。
    “拓跋彦何在?”他问。
    “拓跋彦甚是狡猾,逃往大漠中去了。”裴焕道,“槐度部与慕容部一向有所交往,部众见槐度真殒命,亦大多投向了慕容部。不过虽是如此,于拓跋彦而言损失不大。他如今仍站着漠南北部和漠北,慕容显亦传书来请殿下增兵,助其一举将南北收复。”
    秦王却道:“告知李翊,回师河套。慕容显既已得了槐度部旧众,漠南已无妨。”
    我听着,心中了然。
    慕容显想让秦王助他拿回漠北,这着实有些异想天开。其一,秦王仅仅答应帮助慕容显夺回漠南,如今一战告破,自然算是守了约;其二,秦王如果帮助慕容显拿到漠北,那么秦王将来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南北一统的鲜卑。他不会蠢到给自己找个后患。
    秦王之所以帮助慕容显,除了避免慕容部无处可去侵扰河西,更重要的,乃是不让鲜卑的某一家独大。支援慕容部对抗拓跋部,让两家长长久久地内耗下去,无暇无力来中原滋事,才是上佳之策。
    对于秦王的意图,众人显然了然于心。裴焕应下,全无异议。
    众人有商讨了一些营中的日常之事,秦王起身,到营中去巡视。
    “云霓生,”出门的时候,他头也不回,“跟上。”
    我心里翻个白眼。
    明明是他请我来辅佐,可他对我说话的神态,全然不比对仆婢客气多少。
    我骑马跟随在秦王身后的时候,心底有些后悔。那契书上应该再多写两行,把“侍奉云霓生如闺秀”之类的礼遇写进去……
    “凉州如何,听闻已下雪了。”身边传来谢浚的声音,我转头看去,只见他不知何时走到了我的身边。
    “正是。”我说。
    “元初近来如何?”谢浚道,“我许久未见他,此番回到雒阳,他却已经去了凉州。”
    我看他一眼,不由地冷笑。
    “元初如何,谢长史当知晓才是。”我说,“秦王不久前才令慕容显围攻武威,莫非谢长史不曾听说?”
    谢浚面上有些歉然之色。
    “我确不曾听说。”他说,“我一直在辽东,替殿下处置事务。若我在,定会极力劝阻。”
    我不为所动:“是么。”
    谢浚看着我,道:“霓生,你怨我?”
    我笑一声:“各为其主,有甚可怨。不过谢长史将来再遇得这般事,切莫一边帮着别人对付元初,一边又对元初提交情。元初是个心软念旧的人,长史不为他心疼,我却心疼。”
    谢浚淡淡一笑。
    “你若是指秦王替我转交的那幅字,当时,我确希望元初赴凉州上任。”他说。
    我瞪起眼,正待开口,谢浚打断道:“不过我并不知晓后面之事。我只希望元初上任之后,可认清时势,随殿下共修大业。为了此事,我还预备往凉州一趟,亲自劝说。”
    “长史倒是对秦王忠心耿耿。”我讽刺道,“元初凭什么要听你的?”
    “就凭元初是这世间难得的真正心怀天下之人,”谢浚看着我,目光深远,“霓生,你知道当今可安定天下的人,唯有秦王。若非如此,你今日也不会在此处。”
    我“嘁”一声:“我来此处,是秦王逼我的。”
    谢浚没有与我争辩,道:“霓生,我知你心中有元初。可他并非孩童,不须你护着。他以弱冠之龄担任重臣,又数度征伐得胜,足证他已可担当一方。你若是为他好,便莫再绑着他,放手让他拼搏,这世间,只有秦王可让他成就心愿。”
    我听着,只觉心隐隐地撞着,心绪不定。
    “我不曾拿他当孩童。”我反驳道,“我也不曾绑着他。”
    谢浚淡笑:“是么。”
    我不再理会他,转过头去,策马前行。
    第206章 兵营(下)
    秦王的兵营, 是我生平所见过的营建最是完备的兵营。
    营房、校场、庖厨、仓廪皆齐备, 让我惊讶的是, 还设置了医馆。
    而兵营的东北角, 有一处小湖。岸上建有高高低低的楼台, 而水边,一字排开许多船只, 从大到小,整整齐齐。
    其中最高的楼台上,有人正在用旗子发号,而湖上的几艘船则跟着号令变阵。
    北方的河湖水域远不及南方, 水军也一向是朝廷的弱项,只有邺城等少数须护卫漕运的地方长驻水军, 且数量甚少, 如前番公子和先帝在邺城与黄遨大战所动用的兵力, 已是极致,与南方诸州相比,则远远不及。
    就算是上谷郡这样水源丰足的地方, 也无水战可打, 秦王演练这些水师,显然是有更长远的用处。
    正当我观望着, 前面的秦王忽而回头来。
    “如何?”他问。
    我说:“殿下此时便营建水师,不怕太早?”
    秦王不以为然:“未雨绸缪, 永无太早一说。孤所虑着, 乃是当下水师中将帅皆不曾经历大战, 若与南方水师对阵,只怕要落下风。”
    我听得这话,心中明了。
    经历过大战的水师将帅,近在眼前者,唯公子一个。想着,我不由地看了谢浚一眼。他骑马走在秦王的另一侧,无所表示。
    “若要对抗南方水师,只怕还须从南方入手。”我说,“据我所知,南方水师,强者有二路。一是扬州水师,二是荆州水师。扬州水师为扬州都督陈王统帅,荆州水师为荆州都督乐安王统帅,殿下与其亲自演练水师,倒不如与二者联合。”
    秦王道:“此事,孤亦曾考虑。扬州水师及荆州水师,强在人数,各在五万之上,其将帅却并无拔萃者。且陈王与乐安王皆善于观望之辈,不会轻易与人。”
    我说:“殿下可曾想过豫章王?”
    秦王讶然:“豫章王?”
    我颔首:“豫章国中兵马,虽不过万余,但皆精锐之师。豫章王早年随高祖征伐,战功赫赫,尤善水战。如今他国中之兵,皆水战陆战双全之士。豫章国虽地处扬州之中,但就算与扬州水师相较,亦不落下风。”
    秦王看着我:“你怎知?”
    我说:“殿下可知常昆?”
    秦王道:“不知。”
    “此人乃江洋匪盗,前年纠集一众流寇,在扬州漕路上劫掠。去年,他不慎劫了陈王的漕船,惹得陈王大怒,发兵围剿。然常昆凭借水道逃窜,竟数度漏网。最后,他遁入豫章国地界,三日之后,为豫章水师所擒,枭首正法。”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