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皮队长不是食言的人,“我姐不是天花,堤坝跟那什么骗人的药还要着干啥?回去我该拆的拆,该挖的挖。”
    这边皮队长姐弟俩聊儿时的事,聊母亲,那头袁队长扯着周麦生聊生产、聊养殖。
    陆晴川倒是睡了个安稳觉,她认床的毛病仍然很严重,在外头的这些日子,几乎没安睡过。
    跟钱志彬一起吃过早饭,袁队长就扯着周麦生火急火燎地来了,“哎呦,小陆啊,原来你才是我要拜的大神啦!”
    陆晴川晓得他指的是种庄稼的事,“等忙完这一段,我写信问问专家,看你们那边适合种什么。”
    “那就多谢你哈!”袁队长笑得见牙不见眼,“落烟坪的畜牧养殖在外头名气也不小,能不能带我参观一下?”
    周麦生急着去县里,第一批电风扇快交货了,得过去汇报情况,“小陆带你去就成了。”
    皮队长也跟着他们一起进了畜牧组,二人当场就震慑住了。
    “哎呦,我的妈呀,以前只听说你们落烟坪搞生产、养牲口厉害,原来牲口这么多?我头一回见这么大的大队畜牧组啊!”袁队长大赞道。
    陆晴川笑笑,不以为然地说,“这里只是我们畜牧组的一部分,养羊场在干狗岭,离刚才停船的地方不远,养有三百多头羊。”
    “哇!比我想象中的更大!以前老听旁人讲,我还想着,如今有些生产大队为了争先进,搞浮夸。你们这里不光没夸,反而比外面传的更厉害!”袁队长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这里看看,那里瞄瞄,感觉稀奇得很,“癞皮狗,你快看,人家的猪栏跟猪都有编号呢!”
    “姓袁的,瞧你那点出息,好歹也是个生产队长,一点见识没有。”皮队长不屑地说。
    现在堤坝要拆了,袁队长无所畏惧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争取压那癞皮狗一头,“行,你见识广,那个女伢子抱着脚猪在干啥?你给说道说道。”
    “她在……”皮队长老脸一紫,赶紧把脸撇向一边,苍天啊,大地啊,光天化日的,一个女伢子居然捧着脚猪的那个部位摸啊,揉啊,这也太不自重了吧?“你说她能干啥?当然是干不正经的事呗!”
    皮队长听了,快笑岔气了,“癞皮狗,说你不懂装懂,你还不承认!落烟坪的人工授精技术你都没听说过?”
    人工……授精?那是什么鬼?皮队长两眼望天,这50年来,队里为了保守那个秘密,尽量不跟外界接触,能听说啥?但皮家坳跟这里的差距,他还是看得出来的,嘴上却不认输,“不就是个畜牧组吗?我们皮家坳的小是小点,但也有啊!”
    袁队长冷笑道:“行,你有!那人家有公社食堂、电风扇厂,你们有吗?”
    挑过头来,他又换上了另一副面孔,笑得低眉顺眼的,“小陆同志,昨夜里我跟周队长商量过了,从你们这里买些羊儿回去,麻烦你让人给我挑几只好的。”
    说实话,双龙坪一马平川,草料稀缺,而且夏天容易洪涝,不适合养羊,“羊儿暂时没有,猪儿倒有不少好的。”
    “养猪啊?”袁队长把“啊”字拉得老长,面露难色,“我们队人都吃不饱,哪来养猪的粮食?”
    “我只是看到你们队有几口大堰塘,想着在上面搭几间猪栏,用猪屎养鱼。以为这样能一举两得,却忽略了养猪的粮食。我也不懂,随便乱说一通,你不要往心里去。”
    一举两得,听起来很好,可哪里去弄粮食呢?袁队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双龙坪的庄稼欠收,主要是洪灾引起的。而今,皮队长已经答应拆堤坝了,如果再疏通一下河道,应该会减少灾害的发生。陆晴川不便说得太明白,以免引起他人的怀疑,“咱们周支书办法多,要是袁队长方便的话,等他有空了再来吧!”
    “那也要得。”袁队长欢欢喜喜应道。
    皮队长观察了两天,见到皮大姐的病情在逐步好转,考虑再三,决定将她留在这里,等康复得差不多了,再接回去。
    他握住周麦生的手,“你们救了我姐,就等于救了我们全队人,往后有帮得上的地方,吼一声。”
    “呵,还吼一声呢!说话不要逼脸啊,人家落烟坪家大业大,用得着你帮?”袁队长不放过任何怼皮队长的机会。
    大麻烦解决了,皮队长心情大好,不再跟袁队长针锋对麦芒,“小陆,跟我们一起走吗?”
    “好啊!”陆晴川应道,王威和霜霜还有那边呢!想起霜霜,前世的惨剧又清晰地在她脑海中浮现开来…..
    第四百九十一章 怪事发生了
    霜霜是何春香领进落烟坪的,陆晴川终归是个外乡人,不明不白地带个伢子进队里,对众人不好交代。她和周麦生就不一样了,既是大队干部,身边又没伢子,说是远房亲戚来寄住的就解决了。
    陆晴川也未反对,刘银霜的突然出现,足以证明那件事还是会发生,但这次老天给了她改变结果的先机,她要充分利用起来。
    “霜霜,我说的话,你全记住了吗?”何春香一边给刘银霜擦头发,一边问道。
    刘银霜懂事地点头,“记住了,你是我的姨妈,我以前从未见过陆姐姐,也不记得个人从哪里来的。”
    陆晴川怜爱地摸着她的小脸蛋,“霜霜,要是想家,就跟我讲。我会带你回去的。”
    刘银霜搂住了何春香的颈项,“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去。”
    “好了,霜霜,该睡觉了。明天要早起,上学。”何春香帮她掖好被子,不由得想起了雪娥小的时候,她每天为了队里的事东奔西走,经常回到家时,刚儿和娥儿已经睡着了。因此,周雪娥出嫁后,她的性子软了许多,对周麦生也容忍了许多。
    二人关上卧房门,穿过堂屋,进了灶房。
    “川川啊,以前皮家坳买的那些小女伢子,最后如何了?”听说这事后,何春香几天都睡不着。
    陆晴川笑道:“她们全被皮阿姨养大,等到合适的年龄后,皮队长就安排她们嫁给了队里的小伙子。”
    “那我就放心了。”何春香松了口气,从灶门里拨出半升烤得喷香的板栗,两个人边吃边聊。
    周麦生从外头哼着小调进来,抢了何春香剥好的板栗放嘴里,“婶俩聊什么呢?这么欢喜!”
    “磨时间等你回来啊,你不是说有事跟川川商量的吗?”
    何春香剥了几瓣板栗递过去,这让周麦生有点受宠若惊,双手接住,“小陆,现在上游的问题解决了,鱼虾应该也顺着河水流到咱桃花河了。应该是时候去找周乡长了吧?”
    咳咳,这个……“周队长,上游的鱼虾大多数都进了别人的肚子里,恐怕没那么快有鱼。”
    “那怎么办呢?周乡长是属狐狸的,见不着鱼,肯定不会履行承诺啊!”
    陆晴川拍拍手上的灰,“我正要跟你说这事,要过周乡长那关,就得开仓放八百斤玉米给袁队长,你看如何?”
    周麦生不急不忙地喝完一杯白开水,“八百斤玉米换通电,要得!人家袁队长这回算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开仓放点粮食帮他们度过饥荒也是理所当然的。什么时候要?”
    陆晴川盘算了一下时间,还是尽早解决的好,免得耽误了电风扇交货,“那就明天吧!三天之后,你把周乡长请来看鱼。”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麦生抱着煤油灯左看右看,“这玩意儿从小用到大,马上就要让他退休了,还有点舍不得呢!”
    何春香“噗”地笑了,“听听,八字还没一撇呢,他那得意劲。”
    陆晴川也笑了,“周队长,煤油灯可没那么快退休,乡下的电不比城里,刚拉的那一阵,动不动停电、跳闸。”
    前世,陆晴川经历过这样的日子,停电不需要任何理由。
    听了她的话,周麦生又抱着煤油灯,“就算是这样,有电也总比没电的好。”
    三天之后,周乡长把县委陈书记拉来了,周保生也专程为这事赶了回来。
    一行人站在桃花河边,清凌凌的河水浅唱低吟。
    “陈书记,你可是跟我拍着胸脯保证的,只要电风扇厂子办起来,桃花河里鱼儿游起来,你就给落烟坪的电线杆子竖起来,对吧?”周乡长朗声问道,眼下,虽然龙潭乡的名气打出去了,但电风扇厂还没盈利,财政仍是赤字,能县里承担的,当然让他们承担。
    陈书记当时是被他逼上了梁山,才打的桃花河的主意。今天他们一个二个的神采飞扬,想必已是胜券在握了。但他堂堂县委书记,不能太直接地食言吧?他只得咬着牙说,“对,我是做过这样的承诺,可站了这么久,我没见到鱼啊!”
    陆晴川听出来他在搪塞,笑意盈盈地举着钓杆过去,“陈书记,用这个试试。”
    陈书记一看,鱼饵都挂鱼钩上了,他再推三阻四,面子上就挂不住了,再说钓鱼那点事,他精通得很,稍微灵活运用一下,一天钓不上一条鱼也不是难事。
    念头一动,他接过钓杆,甩入水中。
    不过几分钟的功夫,他把鱼钩拉起来,甩向别处。急得周麦生差点跳脚,嘴里却不敢说什么,那个憋屈啊!
    周煌辉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县里缩了,这笔费用就得乡里扛起来,又是一大笔亏空。他比周麦生沉得住气,“周乡长,累了吧?那让我来帮你。”
    “不累不累,”陈书记死死抓住钓杆不放,县里的财政情况同样令人脑壳痛啊!有头发哪个想当癞子?他还不是让没钱给逼的?“小周,我怎么感觉河里还是没鱼啊?要不钓了这么久,连条咬钓的也没有。”
    “那不是咬钓了吗?”陆晴川暗自好笑,今天的鱼,可不是你不愿意,它就不上钩的。
    陈书记定睛一看,确实像有鱼咬钓啊,看情形,还不小呢!他使劲地晃了几晃鱼杆,“哪有?你眼花了吧?”
    水面终于静了下来,陈书记偷偷吁了口气,“你看,我就说是被风吹的。”
    话才落音,浮球沉了下去,鱼杆子被拽弯了。陈书记的脸,也跟着绿了。
    “陈书记,真的有鱼啊,看起来还是个大家伙呢!”周保生乐呵呵地说,几位队干部跟着附和,都催陈书记快点拉杆子,免得鱼逃走了。
    逃走才好呢!陈书记还在拖延时间,突然,怪事发生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看猴把戏
    陈书记只觉得手上陡然一轻。
    众人只见眼前银光一闪,随后便听到“叭”的一声闷响。
    鹅卵石上,一条三四斤的鲤鱼翘头翘尾地扑腾着。
    “哈哈哈,”周保生朗声笑道,“陈书记,你真是我们落烟坪的福星啊,桃花河已经五十年无鱼,却被你这么一杆子就挑起了一条大鲤鱼!鲤鱼跃龙门,好兆头啊!”
    “是啊,陈书记,好兆头啊!”周乡长附合道。
    陈书记并不想赖账,眼下鱼已经钓上来了,电线杆子得竖了。不管怎么说,现在全市的生产大队都在向落烟坪学习,有好几个也慢慢有点起色了。在这个时候,给落烟坪一些实质性的奖励,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煌辉,老周啊,县里的财政情况你们也晓得。电呢,肯定是要通的,但还是要点时间。”
    周保生一听,希望大大的有啊,“陈书记,电线杆子不劳你操心。这几个月农闲的时候,我就让队民们进山选了五百根笔溜笔直的树,根根用皮尺比过,差不多大小的。至于电线嘛,我们弄不到工业票。”
    言下之意,电线杆子我们都自己解决了,电线县里出不成问题了吧?
    “好,电线我来想办法。”
    有了陈书记的保证,众人提到嗓子眼边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个个喜笑颜开,纷纷向他道谢。
    接下来,领导们到团子山视察了小麦、油菜的长势,接着去畜牧组视察牲口的情况。
    “好啊!”陈书记背着手,望着云团般的羊儿,满心满眼的欣慰,“牲口比我前次来,多了将近一半了,油菜长得比我视察过的生产大队都长得好。老周啊,咱们流云连麦子种都找不出来,你咋想到种麦子的呢?”
    周保生笑望着陆晴川,“是我侄儿周志刚从外地弄回来的,我便让小陆请教了一下那个专家,他建议我种,我就试一下哈。看势头,明年得收上万斤麦子了。”
    “原来是这样!”陈书记转向了陆晴川,“小陆啊,听说这位专家是你爱人部队的对吧?你能不能帮其他生产队也问问种庄稼的事?让大家少走点弯路?”
    呃……陆晴川前世就到过黄伞坡、玉凤坪、玉凰坪,其他的生产大队,地形地貌她只了解个大概。庄稼就是百姓的命,胡来不得,“陈书记,这事我跟专家提过,可他说,他还是40多年前经过了这里,如今只对落烟坪有点印象了。”
    “这样啊!”陈书记仍然不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那能不能请他再来一趟?”
    陆晴川的脑袋瓜子转得贼快,故作为难地答道:“我爱人说,专家已经70多岁了,而且腿却不大方便……”
    真可惜啊!陈书记不是贪心之人,“没关系,他能帮落烟坪走到今天,我们都该感谢他老人家。如果有可能,我还真想亲自跟他道谢。”
    “老专家为人低调,连姓名都不肯透露。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晓得是哪个在帮我,连个答谢的地方都没有。”周保生笑道,老实话,他确实很感激这位所谓的专家,但他恐怕永远也不会知晓,这位专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县里要竖电线杆子的消息,跟长了脚似的,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落烟坪,队民们个个笑得跟朵花似的。
    周保生为了鼓励大家,让郭石匠带人杀了一头猪、一头羊,请全队的人到学校操场聚餐,顺便让伢子们跟父母展示一下,近段学到的知识和本领。
    谢老八和黄二狗也照旧来凑热闹,这回还带上了队里几个思想觉悟高点的后生,让他们体验一下这种氛围。说不定跟落烟坪的知青接触得多了,脑子突然就灵光了呢?
    好巧不巧,吴翠花、林大军母子跟他们坐在一桌。两人对了对眼神,由黄二狗先开口,因为他没谢老八反应快,要是讲得不好,可以让谢老八补刀。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