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除了三鼎甲,其余众进士只有品阶,是没有官职的。他们还需要在三天后进行一次朝考,然后再授与官职。
    授官授品之后,众人又领了朝冠、朝衣、补服、带、靴、笏板等物才离开琼林苑。
    三天后,宁砚参加了朝考,正式被授与翰林院庶吉士之职,一个月之后走马上任。
    这三天内,宁砚在章富的帮助下也看好了宅子,是一个一进的私宅,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倒是三百两银子让宁砚大大的心疼了一把。
    钱没有付完,铜钱银锭携带不便,他来上元府时并没有带太多。他付了一半,用的章严维给他的钱和中进士的时候赏赐的钱付的,剩下的就等他从凤鸣县搬家来再付。
    安排好后,宁砚便迫不及待的走上了回家的路。马车中,看着整齐的放在马车里的官服,宁砚不自禁的就笑了。
    衣锦还乡!
    ※※※※※※※※※※※※※※※※※※※※
    注:状元做的那首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杨亿。
    ps:后天1.23入v,到时候万更,第一本,有点小激动。能支持的支持一下,不能支持的我不勉强,能看到这里,喜欢这本书我就很满足了,谢谢~
    第29章 衣锦还乡
    “我家就有厢房,你暂住一下, 明天或者后天就回上元府, 耽误的时间我会付你银钱。”
    有钱拿车夫当然不会拒绝,当即就答应了下来。宁砚见此, 就下了马车往宁家大门走去。
    “汪汪!”
    狗舍里大黄刚听到声音就跑了出来, 亲热的往宁砚身边跑。宁砚半蹲下身子摸了摸大黄的头。
    “好久没见你了, 晚上给你吃肉。”
    “汪汪!”大黄摇着尾巴绕着宁砚转了一圈儿。
    因为是白天,又有大黄看门, 门就是敞开的,宁砚进门就喊了起来:“娘!秋歌!我回来了!”
    后院,正坐在院子里择菜的两人听到声音猛地站了起来。
    “砚哥儿回来了!”白淑兰激动的说到。
    陆秋歌同样喜出望外, 两人搀着朝前院走去。宁砚看到两人, 快步迎了上去。
    “娘,秋歌。”
    白淑兰握住宁砚的一只胳膊, 缓缓的点了两下头。“终于回来了。”
    “娘, 我们去坐着说话。”说着, 宁砚看向陆秋歌,陆秋歌会意,两人一左一右扶着白淑兰往堂屋里走。
    堂屋里,白淑兰刚坐下, 便迫不及待的问道:“砚哥儿, 中了对吗?”
    宁砚重重的点了点头。“中了, 二甲第一, 从七品, 授翰林院庶吉士。”
    “好!好呀。”白淑兰笑着笑着眼中就含上了泪水。陆秋歌忙用袖子将白淑兰眼中的泪水擦去。
    “娘,是好事,该笑的,该笑的。”
    宁砚也附和道:“对,该笑的。我现在也是一个从七品的文官了,凤鸣县的县令也就只比我高一阶呢。”
    白淑兰揉了揉眼睛,拉着宁砚站了起来,将他带到了供桌的前面。“砚哥儿,来,咱们一起给你爷爷和爹上柱香,都是他们在天之灵保佑才有今天的。秋歌,你也来。”
    陆秋歌和宁砚并排而跪,白淑兰略前与两人,三人一同磕了头,上了香,之后宁砚才道:
    “娘,秋歌,半个月后我就要去翰林院上任,我想将你们一起接去上元府,宅子我都看好了,虽然小一点,但足够我们一家住的。”
    “上元府啊……”白淑兰怔了一下,眼中出现了一抹追忆之色。“让娘想想,让娘想想再说……”
    说着,白淑兰拒绝了宁砚两人相陪,独自一人回了她的房间。
    宁砚看着她的背影,愣愣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可能是在这里住的久了,要离开的话有点伤感。”陆秋歌回了一句。
    宁砚眼神黯了黯,他决定要搬家的时候好像忘了考虑两人的意见了,没有想到白淑兰对搬家会是这个态度。
    “秋歌,那你想去上元府吗?”
    陆秋歌伸手帮宁砚理了一些有些凌乱的头发,温婉说到:“砚哥儿,你是我的夫。你在哪儿,我就会在哪儿。”
    宁砚只觉得陆秋歌的身上似乎带着一种能无形中安抚他的气息,让他重新打起了精神。
    “砚哥儿,你坐着,我去做饭,一路兼程的,肯定饿了。”
    宁砚点了点头。“秋歌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雇的马车车夫要在家里暂住,等着送我回上元府。”
    “好。”
    宁砚在堂屋做了一会儿后,起身去了白淑兰的房间。
    “娘,我能进来吗?”宁砚敲了敲门。
    “进来吧。”
    宁砚推门进去的时候,看到白淑兰坐在床边,腿上放着一个木箱子。宁砚走过去在白淑兰的脚边盘腿坐下。
    “娘,你要是不想离开这里,那就不搬了,我会……我会……”宁砚说着说着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压根儿就没想到白淑兰会不想和他一起去上元府。如果白淑兰要留,他不可能放她一个人,秋歌也就要留下。他们可能一年就能见一两次面了,他一千个一万个不想这样。
    用他听过的一句比较俗的话来说,过惯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谁还愿意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呢。
    “娘怎么会不跟你去上元府呢,我就是在那里生那里长的,离开太多年了,突然知道可以回去了,我这心里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千头万绪的。”
    白淑兰看着箱子里的东西,喃喃的说到:“这些都是当年离开时从宅子带来的,值钱的都当了,只剩下这些不值钱的老物件。不知道当年的宁宅,白宅现在是何模样了。”
    宁砚将手放到了白淑兰的膝头上,仰头道:“那娘你就跟我去上元府看看,看看你出生的地方,你成长的地方。您要是不想去,儿也依你,但你得答应我每年多去看我几次。”
    白淑兰将手盖在宁砚的手上,轻轻的拍了两下。“娘去,娘去!”
    **
    早晨,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宁砚隐约感觉到身边的人要起身,两手将人往怀里一揽,脸在对方肩头蹭了蹭。
    嘟囔道:“秋歌,陪我再睡一会儿。”
    陆秋歌见宁砚眉间还有未去的倦意,心疼的用手将轻轻的舒着他的眉头,身体也不动弹,免得再吵到宁砚。
    等宁砚睡饱醒来时,陆秋歌已经没了身影。坐在床头伸了个懒腰,舒服的喟叹了一声。
    仅着里衣下床,宁砚走到床边推开了窗户。不过刚仲夏的阳光射进他的眼中,刺的他用手挡在了眼前。
    正在给院子洒水的陆秋歌听到动静,回头冲宁砚弯眉一笑。“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打水洗漱。”
    宁砚走回去将外袍穿上,将头发束起后就着陆秋歌端来的水洗漱,刷牙。
    大凉是有专门的刷牙用具的,叫“刷牙子”,是用马尾做的刷毛,已经成了大凉百姓的一种日用品了。
    看着正在拧棉布的宁砚,陆秋歌说到:“娘已经在收拾东西了,你看你有哪些要带的东西,我一会儿给你收拾。”
    “一会儿我自己来就行。”宁砚说着起身将盆里的水倒到院子里。“秋歌,一会儿我们还得去趟干娘家,以后房子就要劳烦他们帮忙看着了。我们多带些钱过去,不能让干娘他们白忙活。”
    这里也算是宁伯生留下的祖宅了。宁伯生当年从金陵宁家离开后就彻底与那边断了关系。
    他们家现在的族谱都是新的,上面从宁伯生到宁砚只有三代,每代单传,只一人。一人有一妻,无妾。
    这宁伯生传下来当作祖宅的东西是不可能卖的。再加上书房里的那些书,他一次根本就带不走,所以就更需要王家那边帮忙照看着一点。
    “宁公子!宁公子!”
    宁砚正和陆秋歌商量着都带什么东西呢,响亮的声音从大门外远远传来。
    宁砚将陆秋歌按回椅子上。“我去看。”
    宁砚走到大门口,看清了来人。“小六子?”
    “宁公子,不不,宁大人。我家大老爷、二老爷还有少爷都朝您这里来了,少爷让小的来提前给您通个信儿。”
    管小六口中的“二老爷”他与陆秋歌成亲的时候已经见过。这个“大老爷”他没见过,但听过。这可是整个凤鸣县的父母官。
    宁砚回到房间就将自己那身官服找了出来。“秋歌你快帮我换上,管县令快要来家里了。”
    穿上官服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表示尊敬与重视而已。
    从七品的官服是绿色的,头戴直脚幞头,也就是所谓的乌纱帽,脚踩白底官靴,腰缠官带。
    这件衣服是宁砚第一次穿,他平日里是连幞头都不戴的。如今的这一身行头在身,除了新奇之外还为宁砚增添了几分精神气。
    带着陆秋歌站在门外,就看到了打着“肃静”、“回避”牌子的队伍驶了过来,最中间是一顶深蓝色的轿子。轿子旁跟着一匹马,管光武骑在上面朝宁砚招了招手。
    平德村的很多村民都闻讯而来,看着一身官服,丰神俊朗的宁砚,凑在一堆儿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我认得,那是官服,和咱们县里的青天大老爷穿的是一样的。”
    “哎呀,那可不得了,咱们平德村也出一个大官儿了。”
    “当年宁家老太爷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一家都不是一般人。现在看来真的是这样!”
    轿子在宁家大门不远处落下,轿帘掀开,一身与宁砚一样官服的管县令走了出来。
    “管大人。”宁砚迎了上去。
    虽然管县令比宁砚高一阶,是正七品,但一个京官一个地方官足矣弥补这一点差距,管县令完全就将宁砚视做了与自己一个等级的人,甚至还隐隐高于自己。
    毕竟俗话说宰相门前还七品官呢,这翰林可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亲自上门来道贺就是因为这一点。
    拱手走到宁砚身前,朗声道:“贺喜宁大人高中进士,官拜翰林庶吉士!宁大人真乃我凤鸣县的荣幸啊。”
    “管大人过奖了。”
    管光武绕着宁砚转了一圈,伸手在宁砚的肩膀上拍了一下,依旧是那幅趾高气昂的样子。
    “一段时间没见,绿色的官服都穿上了,够可以的啊。”
    管县令见此,脸放下就沉了下来。“光武,放肆了!”
    宁砚连忙为管光武说话。“无妨,我和文思兄是好友,不碍事的。”
    “那是以前,现在他是白身,你是从七品朝廷命官,岂能再没上没下。”
    宁砚又说到:“管伯父,文思兄对清墨有大恩,不管我是何身份,在我心中文思兄永远都和我同等地位的朋友。”
    一声“伯父”完全将自己放在了晚辈的位置上,让管县令都生出了几分感慨之意。“光武能走你这样的朋友,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管光武撇嘴道:“他有本少爷这样的朋友才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呢!”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