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总比没有强。
    杜兆辉这两天也看到了夏晓兰在康奈尔大学的状态有多忙,倒没有继续提更过分的要求。
    “那我就走了?”
    “好的,再见!”
    他还在车门边磨磨蹭蹭,夏晓兰已经钻进了自己车里。
    杜兆辉忍不住捶了一下车门。
    一拳打下去一个坑?这种画面怎么可能出现,他这个弱鸡只会捶的自己手疼。
    “阿华,你知不知什么电子辞典?”
    阿华瞪眼,“大少,什么垫子吃点?”
    艹,简直没法说,比他还没文化!
    杜兆辉不禁语重心长:“阿华,有空多读书,你唔知现在没文化多惨,连老婆都找不到啦!”
    阿华使劲点头:“谢谢大少关心,我在老家有老婆的。”
    “……滚!”
    给人当马仔懂不懂规矩,有老婆了不起?应该把这个扑街也辞掉,留在身边要给他发工资,还要惹自己生气,以前都很有眼色的,现在全变了!
    第1378章 这俩人专门骗钱的?(3更)
    杜兆辉本来还想去警告两个乞丐一番,扮一扮黑脸,让夏晓兰给他们投资时收获更多感激。
    哪知徐竟和马海穷的连旅店都住不起,伊萨卡镇虽然不大,他们要找老乡借宿,杜兆辉一时也找不到人。这里既不是香港也不是鹏城,杜大少的面子不太好用,他只能放弃了这个打算。
    在伊萨卡带了两三天,杜兆辉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但就像夏晓兰说的,他必须得回鹏城去。
    鹏城现在就是杜兆辉的战场,他要不回去承受住压力,那就是不战而输。
    让他轻轻松松把杜家的钱让给别人?
    想都别想。
    杜兆辉这边上了飞机,另一边夏晓兰也在看徐竟给的资料。
    “这俩人还有点本事。”
    他们找不到大厂家,却费心找了不少替代材料,按照他们的设想,英汉版电子辞典的性能,要比英德版电子辞典各方面都更强。
    电子辞典在国外也是刚问世没多久,第一版只支持3000个单词的翻译储存。
    徐竟和马海的版本,单词储存量翻了一倍,支持汉显,还抓住了电子辞典胜过传统辞典最关键的一点,能朗读单词的正确发音……要没有这点,别人买电子辞典做什么,纸质的英语辞典单词量更大呢!
    可连教英语的老师都没办法准确发音,学生不会读单词不是挺正常的吗,这就是国内的现状。
    “6000个单词的发音、翻译储存,用来应付高考足够了。”
    电子辞典的目标客户,是学生,又不止是学生。
    夏晓兰从来没怀疑过它的市场前景。
    当然,一旦徐竟和马海的电子辞典成功问世,各路公司都会扑上来生产这玩意儿。
    夏晓兰这种深受后世观念影响的,还要问一句能不能绕开别人的专利,国内的厂家讲个屁专利,什么产品卖火了大家就一窝蜂的照着生产,把电子辞典拆成零件搞明白怎么组装就行,谁也不可能付专利费的。
    做实业的,不仅是夏晓兰要面临这难题,每个老板都这样。
    从混乱中厮杀不出来,厂子和产品做着做着就从市场上消声灭迹,可能是技术跟不上时代,可能是营销决策错误,谁知道在哪个环节犯了错就完蛋。后世那些知名的大企业,个个都遇到过许多危机,最终能把规模做那么大,那些企业家谁还不是有几分本事的宝宝,夏晓兰仅靠先知先觉,根本不可能完全碾压嘛。
    幸好,电子辞典所涉及的是个大市场,这块蛋糕很大,多几个竞争者也暂时把它填不满。
    何况……
    “徐竟和马海搞出来的东西,比我记忆中的早了几年啊!”
    夏晓兰没带着百度重生,不是每件事她都了解的清楚。
    反正上辈子第一次见到电子辞典,是1994年,她还没有高中毕业。考虑到她上辈子老家是个内陆小城市,电子辞典从问世到传到她老家,怎么着也要用两三年?
    往前推,英汉版的电子辞典就是90年左右生产上市的。
    什么东西,提前了三四年搞出来,难道不是商业先机?
    当然,前提是徐竟和马海真的能把东西做出来,能实现量产,2万美元根本不够,不知道那些厂家投入了多少钱研发,绝对是不止2万美元。
    夏晓兰把资料合上。
    再等两天,她就可以和徐竟、马海谈一谈。
    2万美元太少了。
    40%的股也太少了。
    她作为唯一的大投资人,这事儿要不是她说了算,难道真是撒钱支持徐竟和马海两人的梦想?
    夏晓兰要晾一晾那俩个糊里糊涂就创业的人,徐竟和马海就惨了,厚着脸皮在老乡宿舍借住,人家又没空床给他们睡,他们只能打地铺。
    在纽约住地下室都好歹有床呢!
    每天还要在康奈尔大学露两面,靠这样刷存在感,希望夏晓兰别忘记他们还在等着答复。
    连宁雪都认出了俩人,下课时叫住夏晓兰:
    “我看到有两个人挺眼熟的,是不是留学生派对上你和他们说过话的?一个姓徐,另一个姓马吧。”
    夏晓兰点头,“你没认错,他们是来找我的,是徐竟师兄和马海师兄。”
    “你注意一点,我听说他们骗了很多人的钱,纽约的华国留学生圈子对这俩人印象很糟糕。”
    宁雪还是好心提醒了一句。
    夏晓兰也不会把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她和宁雪脾气合不拢,但她从来没觉得宁雪是坏人。
    “谢谢你提醒,不过我挺好奇的,你怎么知道的?”
    怎么知道的,当然是很自然的,刚进入圈子就被人提醒了要离这俩个人远点。
    “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宁雪皱眉。
    夏晓兰摇头,“不,我知道你不说假话,我对你很信任。我是不相信别人,这两人既然人人喊打,组织留学生派对的李学长,为什么一定要邀请这俩人去参加呢?不是应该把他们隔离在圈子外,以免更多的同胞上当受骗么。”
    这倒也是。
    宁雪没细想过这方面,很矛盾的做法,逻辑上就说不通嘛。
    “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孤立排挤,甚至是抹黑徐、马两位师兄?”
    夏晓兰摊手:“我什么都没说,就是一种猜测。”
    宁雪聪明归聪明,人情世故方面实在没多少经验,夏晓兰不想宁雪被人骗了。可能是异国他乡让宁雪降低了警惕心,她记得宁雪以前从来不人云亦云,她刚进华清那会儿,别人对她有误解,也没见宁雪受到影响。
    宁雪脸色顿时挺难看。
    不是生夏晓兰的气,而是觉得自己受了愚弄。
    也气华国留学生们不团结,大家一起在国外求学,不相互帮助,反而搞这种事。
    夏晓兰点到为止,一向都是宁雪给她上课,各种嫌她浪费天赋不上进,没想到还有她反过来给宁雪上课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夏晓兰觉得还挺爽的。
    “难道我就是个喜欢欺负人的变态?”
    夏晓兰检讨了自己三秒钟,带着好心情离开教室。
    她也该给徐竟和马海一个答复了,起码应该去纽约看一看他们现阶段的成果。
    回到温家,胡瑛从厨房里探头:
    “你回来了?今天有一个姓项的小姐打过电话来,说要到家里来给你送什么东西,电话里也没说清楚,我让她晚上八点过来没关系吧?”
    第1379章 又一个好心提醒的(4更)
    夏晓兰到美国一个多月,就交到了朋友,胡瑛也不奇怪。
    胡瑛和温教授对杜兆辉的印象还不错,也希望夏晓兰在美国的一年时间,能把温家当成自己家居住,轻松自在一些,不要觉得拘谨,所以非常欢迎夏晓兰的朋友上门做客。
    但是姓项的朋友?
    夏晓兰根本不认识什么姓项的朋友!
    等等,该不会是徐竟的前女友项莉吧?
    “胡阿姨,我和这个项小姐不太熟,等她来了我问问她有什么事。”
    这都什么人呀!
    杜兆辉找上温家,夏晓兰能接受,她收了杜兆辉的钱嘛。
    徐竟和马海找过来,她也能理解,联系方式是她自己给的,有价值的项目她也感兴趣。
    项莉算什么?
    难道派对上的飞醋还没吃饱,要找到伊萨卡来再酸一酸!
    项莉带着满腔关怀过来,人还没出现在夏晓兰面前,就被她设在不欢迎名单中了。说实话,她对别人的感情纠葛不感兴趣,夏晓兰就是单纯觉得男女分手后,物质和金钱往来方面一定要掰扯清楚。
    就从这方面,夏晓兰对项莉的印象就不好。
    还有今天宁雪的“提醒”,徐竟和马海在纽约的华人留学生圈子里,名声真是臭了大街,两人干啥最大恶疾的事了,到处借钱是真,那不都写了欠条吗?
    这里面肯定有隐情。
    胡瑛还烤了苹果馅饼要招待项小姐,听说夏晓兰和对方根本不熟,胡瑛马上没兴趣:
    “这位项小姐有点冒失。”
    在美国,就连朋友都很少有不征求主人同意就上门的,关系一般的就是习惯了约在外面见面。项小姐一张口就说要到家里来,胡瑛才会误会对方和夏晓兰关系很好。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