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概是没在屋里瞧见她,三人放下货出来寻找。
    夏晓兰埋着头假装没看见,直到白珍珠也背着一个袋子过来,夏晓兰才冒头。
    “白姐!”
    天上掉了个馅饼,夏晓兰总怀疑是不是有毒。
    陈锡良和万、李二人她都不是真正信任,四个人里她最信任的是白珍珠,白珍珠是周诚介绍的。万、李二人又是隔了一层,陈锡良就纯粹是生意关系。
    万一这三个人谁为了几万块钱就把她给卖了呢?
    陈锡良松了口气,“你在这里吃面,吓死我了!”
    还以为真是啥调虎离山之计,用便宜的收音机把所有人都支走,货拿回来夏晓兰人却丢了。夏晓兰看四个人神色就知道事情挺顺利:
    “都检查过吗?”
    “抽查了三十多台,都没毛病。”
    四个人一起检查,三十多台也花了十来分钟,交货的人很不耐烦,拼命催促。白珍珠和陈锡良都找不出这批收音机的毛病,只能付钱收货。500台收音机一共是45000元,对方只图尽快出手,甚至不要求用港币结算。
    走私客一般会要求用港币结算,因为他们接货时也要付给别人港币。
    兑换港币还挺麻烦,对方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收音机出手,这个消息传到白珍珠耳朵里,她就拦截了下来。也幸好夏晓兰没有贪心,当机立断找了陈锡良入伙,在对方规定的时间内凑够了500只收音机的货款……交易的过程十分顺利,既没有公安忽然跳出来抓人,也没遇到把货款吞掉的狠人。
    几个人都觉得这笔财发的很诡异。
    五个人把院子门关上,把500台收音机都检查了一遍,才重新找到陈锡良问价的二道贩子。
    听说真的有500台收音机,对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我得叫两个人来分货。”
    “没问题,不过今天之内我们就要拿钱,我还要去京城一趟呢。”
    找不出问题,陈锡良还是怕收音机放在手里夜长梦多,想要最快的速度出货。带回商都去,一台至少敢卖200元,150台收音机能多出7500元的利润。夏晓兰考量了很久,还是决定在羊城把收音机全部出手。
    150台,她的13500元的本钱,已经变成了22500元。
    这笔钱,是她开始做生意后,赚的最快的一次!
    第207章 做生意宜勇戒贪!(867票加更)
    白珍珠拿下100台,赚了6000元。
    陈锡良一个人是230台,赚的钱最多,足足13800元。
    李师兄也很满意,900元入股,转眼就多了600元。唯有万师兄,想来想去,竟没把录音机卖给陈锡良的朋友,他想要自己零售!不过是10台收音机,没收就没收,陈锡良的朋友并不恼,三个人瓜分了剩下的490台。
    结算清货款,夏晓兰没说啥。
    陈锡良晕乎乎赚了一万多,再看夏晓兰的眼神已经将她当成财神爷。
    “夏姐,有这种好事,以后还记得找我啊!”
    虽然担惊受怕一天一夜,利润惊人,陈锡良显然还想再来几次。
    夏晓兰却晓得见好就收,这次真不知是啥运气,提心吊胆的钱赚一就够了,她有了本钱可以和白珍珠合伙干别的。
    “对了,你姐夫早上来过,让你回来就赶紧去找他。”
    陈锡良脸色一变,顾不上嘚瑟就急匆匆走掉。
    是剩下夏晓兰四人了,她才对两位师兄道:
    “我要坐最近的一班车回商都,麻烦二位送我去车站吧。”
    万师兄还提着十台收音机,自然要先回家一趟。夏晓兰就在白珍珠家等两人,白珍珠也没提两个师兄的事,夏晓兰时间宝贵,白珍珠要谈的是两个人合伙的生意。
    夏晓兰也不瞒着,“我想开一家卖装修材料的店,具体要等到7月以后。”
    如果刘勇要做装修工程,他应该去哪里买装修建材?
    选到合心意的瓷砖不容易,灯饰也不容易,更别说挑到合适的家具。装修包括硬装和软装,硬装是不可移动的,比如地板、顶棚、墙面和门窗等。而软装就涉及到家具、装饰画、陶瓷、窗帘布艺、灯饰和花艺绿植。
    上次装修“蓝凤凰”,夏晓兰就体会到了买装修建材的困难。
    如果她能开一家这样的店,不是能和舅舅刘勇要做的行业形成了产业链么。就算刘勇的装修工程要不了这么多装修建材,这里而是鹏城特区,未来很多年都要告诉发展的,外资产业那么多,鹏城会率先受到外来风气的影响,国内的第一个商品房都搞出来了,人们接受装修也没两年。
    在眼下来说,这一行肯定没有服装业赚钱快,不过夏晓兰更看好的是未来。反正她身上的两万块钱也白放着,存在银行那点利益夏晓兰瞧不上,不如拿出来折腾点别的。
    夏晓兰和白珍珠说了,一时可能赚不到多少钱,如果她要入股,就要考虑清楚。
    “我打算7月时至少要投入5万,要不就不要搞,要搞就要成为鹏城最大的装修建材店,人民桥街口那栋房子我看了。没有十多万,我们也搞不起来这么大的场面,我还准备拉你上次见过的康伟入股。”
    每个人都要投资5万,一共要十几万才能撑起来的生意。
    白珍珠要不是今天发了笔横财,她全部家当都不足一万块。等到7月份,她能够赚到入股的5万吗?如果她的生意一直这样顺当,白珍珠觉得可以赚到。
    可赚到了几万块,她可以选择的生意范围就广了。
    不一定是倒卖西裤,就像夏晓兰说的,可以从零售商变成批发商。
    有了几万块,从服装转电子产品也行。
    为啥要把钱投入一个短期可能赚不到的钱的生意?
    理智来说,白珍珠应该一口拒绝。不过她总觉得夏晓兰不会干亏本的事儿。白珍珠没说是否入股,却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为什么得是7月以后,如果我们提前凑够了本钱,不能提早开始?”
    夏晓兰摇头,“不能,因为7月份我要高考。”
    要什么?
    白珍珠第一次没太听清。
    “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
    和夏晓兰认识几个月,白珍珠根本不知道夏晓兰还是个学生!
    夏晓兰哪里像个学生?
    胆子又大,做生意充满会赚钱,在柯一雄那样的混混头子面子还能自如说话,如此年轻就有这样的本事,只能夏晓兰在社会历练的多……此时告诉白珍珠,夏晓兰还是个即将应考的学生,白珍珠张了张嘴,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哦,原来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
    外表粗犷,内心更是糙的白珍珠同志,第一次无话可说!
    ……
    夏晓兰说自己是应届考生后,白珍珠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只活的大熊猫。
    她给白珍珠同志留的任务是,在6月以前,无论如何也要把人民桥街口那栋楼给租到手。
    “白姐,就算您不入股,也帮我个忙。”
    白珍珠答应下来,“还有今天这种生意,你还做不做?”
    夏晓兰想了想摇头,“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这种钱赚一次就行,赚钱的机会那么多,我们不必如此着急。白姐您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赚到的钱,是不是已经能让生活裹得不错了?”
    白珍珠一怔。
    可不就是吗,她不去鹏城的话,摆着个半死不活的水果摊,已经在考虑要改行当屠夫了。
    一天杀两头猪,一个月顶天赚千把块。
    她现在倒腾便宜衣服的月收入,已经是当屠夫的好几倍,照着她这种赚钱速度,养家里的奶奶没问题,给她哥攒钱娶媳妇更没问题,那她还冒那么大风险干嘛!真是赚钱魔怔了,差点就走火入魔。
    等万、李二人把夏晓兰送上车,她同样给了两人一个大红包。
    赚到钱的夏晓兰从来不小气,离大老板还远呢,又给封了两个200元的红包。俩人都是快成日薪制,跟着夏晓兰跑几天,也没遇到啥要拼命的危险,李师兄想想收音机赚到的600元,加上夏晓兰前后给的红包,他这一周其实有900元的收益。
    “跟着夏小姐不会吃亏。”
    万师兄说不出话来,他还惦记着自己放在家里的收音机。
    应该卖多少钱一台,200元,还是更贵?
    有了收音机的利润,夏晓兰给的300元的红包就不算啥了,夏晓兰150台收音机,转手就赚了9000元。万师兄觉得他买到的10台收音机更像是沾师妹白珍珠的光,收音机的生意也是白珍珠先得到的消息……他也不想想,就算白珍珠得到了消息,没有夏晓兰当机立断找来陈锡良合伙,白珍珠也掏不出500收音机的货款,只能眼睁睁看着赚钱的机会溜走!
    李师兄暗暗摇头,人各有志,大家一块儿学功夫是亲如兄弟,后来武馆没有了自谋生路,分开这么多年都有变化。
    他瞧着万师兄有点膨胀,夏小姐别管是啥来历,白师妹都以夏小姐为主,白师兄能找来他们两人帮忙,白家武馆当年有那么多师兄弟,难道一定就要求着你万师兄吗?
    看不清自己位置的人,跟着谁都不长久!
    第208章 还没瞧上夏子毓呢(897票加更)
    羊城商都”这条线夏晓兰也算跑熟了。
    她在鹏城欢乐赚着票子时,夏子毓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和王健华一起倒了三次火车,又是做拖拉机,最后还蹭别人的马车,从商都到王建华父母下放的农场,花了四五天才到!
    夏子毓对雪并不陌生,商都每天冬天也会下雪。
    但商都的雪和极北之地的哈省相比,已经暖和的要命。农场离最近的县城还有一段距离,大雪封路,驴车也走不动,夏子毓和王建华只能踩着快到人膝盖高的积雪往农场走。那雪可真冷啊,夏子毓和王建华把裤腿用绳子紧紧扎着,雪依然会打湿俩人的鞋裤。
    夏子毓顾不上什么美观,到了离农场最近的县城就把能加上的衣服都往身上穿,外面再套着棉袄,围巾抱着脑袋只露出一双眼睛。
    她还给王建华买了一顶厚厚的狗皮帽子。
    王建华都戴上这帽子了,肯定要给王建华父母也添置两顶。
    一家人下放在不同的地方,王建华此前也没多少机会来探望父母,冬天更是第一次。王建华和夏子毓都知道农场条件恶劣,却想到能恶劣成这样!京城也下雪,可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人会扫雪,以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哪像这样的荒郊野外,积雪没过膝盖?
    王建华把大部分行李都放在自己背上,一只手牵着夏子毓。不长的一段路,两人愣是走了两个多小时。等见到自己父母时,王建华一个大男人眼泪都下来了。
    他只在转到大河村之前见过父母一面,那时候父母的精神不错,王建华父亲甚至认为自己会平反复职,对未来充满信心,再苦的环境都能坚持。
    但时间一晃到了84年2月,早些年下放的干部,能返城的都陆续返城。王家夫妻呆的这个农场原本有二三十个下放的干部,现在算上两个人只剩8人。
    到了84年还没有纠正对王家的处理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机会只会越来越渺茫。
    王建华父亲也是心里绝望,精神头一下子就垮掉。
    今年夏天时还大病了一场,要不是王建华考上京城师范学院的消息传到农场,指不定王父就熬不过那场病。王建华考上大学,让王父重新燃起了希望!困在下放的农村能做什么,王建华的一辈子都耽搁了,娶个农村女人,从此就当一个农民?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