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指着桌上一碗添了春葱、薇叶、苦荼,熬的稀烂的糊状物,一脸献宝对苏缨道:“小妹子,过来喝粥。”
    苏缨才喝了一口,就感到一股复杂而沉郁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脑袋,便是她一天一夜没吃饭,对着这碗粥,依然有些犹豫。
    拿着勺子的手紧了紧。
    “这……这是什么粥?”
    “这叫仙人粥,都是浮游山上的山珍熬成的,有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之功效。”他指着自己:“你看我,看着年轻俊朗,实则我快八十了,山下人都叫我老神仙。”
    苏缨埋下头。
    沉默的喝着粥。
    用态度表明她是一个字都不会信他的话了。
    李揽洲递给她一把剑:“这是你的剑?燕无恤一起带回来的,好像是再那八八十个尸首中间找到的。”
    “他叫燕无恤?百八十个尸首?”苏缨震惊了。
    李揽洲忙不迭点头:“你不知道?你竟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悄悄的靠近苏缨耳边说:“燕无恤,行年二六,武功精绝,青阳子传人,从不锄强扶弱,从来都在茶馆嗑瓜子看戏,从前还算是个不务正业的吃瓜大侠,如今,他、入魔了。”
    苏缨沉默了一会儿,一本正经道:“你骗我。这些我看得多了,入魔哪有这么容易的?”
    李揽洲微微一怔:“看得多了?你竟还是个老江湖?”顿了一顿,又道:“这话你就说错了,所谓一念成佛,一念入魔,不信待会儿你自己看,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斥着入魔的气息。”
    “……”
    苏缨嫌他神叨叨太过,放弃了与他的交谈。
    吃过饭后休息了片刻,恢复些精神,走出院子,看到了呆愣愣坐在草地上的颜知昌。她想向颜知昌打听她昨日吓晕过去后,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却发现颜知昌一看到她就打了个冷战,在她发问之前,便答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
    颜知昌一边说,一边起身后退,仿佛她是一个食人的修罗一样。
    “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急匆匆扔下一句,颜知昌摸爬滚打着走了,留苏缨独自站在草地上,望着这里唯一还算正常的追风,满腹疑惑,不知当从何抒起。
    燕无恤是在日落时分归来的。
    苏缨坐在平时李揽洲坐在那里望他的大石上往下看。
    浮游山下山石草木丰美葳蕤,皆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暮色,山下开始有一条小径,蜿蜒盘旋,曲折而上。燕无恤的身影先是极小的一个黑灰色的点,他走得不快也不慢,直上山岭如闲庭信步一般,一时隐入茂林之中,一时又出现在白石之上。
    她一手撑着脸,双眸一动也不动的,紧紧跟着那一小点。
    直到它越来越大,可以看清楚他手中提了一壶酒。
    再近了一些,便能看见经夕阳勾勒的,轮廓幽深,沉稳俊逸的面容,一角锋芒突出的下颌,半影在斗笠和微微晦暗的暮色中。
    苏缨歪着脑袋,只觉自出家门以来,此时此景,方满足了她看见江湖的一角想象。
    山海之间,悠悠而来,竹篱、木扉、小径、夜归人。
    她眼里逐渐盛满笑意。
    燕无恤抬头时,便看到了她的笑容,与暮色混在一处,如一泓温暖的泉水,柔柔的冲过心田。
    那里往往是李揽洲在等候他,天地之大,也几乎只有李揽洲会在每年雪落时,在这里等他。
    而此时苏缨像是一抹强烈而鲜亮的颜色,将那块冬日里时常覆雪,嶙峋而突兀的怪石,竟也覆盖得光华蕴藉。
    燕无恤也不禁,微微笑了起来。
    他一笑,脚步就止住了。
    苏缨等得有些着急,她站起身来,脚步蹒跚的扶着斜斜的老松,对他说了一句甚么。
    山间风声呼啸,她底气不足,燕无恤没有听清。
    于是见她神情有些着急,又说了一遍,还是消散在风里。
    燕无恤下意识朝前走了几步,旋即脚步一顿,一足点在石头上,施展轻身功夫,三五下掠过剩下的一段山路,朝她站定的大石跃来。
    站定在她身前:“你方才说什么?
    苏缨:“……说你走慢点,前面路险。”
    燕无恤:“……”
    他沉默了片刻,从怀里掏出一个苇叶和麻绳裹得四四方方的小包,被他贴身而放,像是甚么贵重东西,递到苏缨手里时,犹存热度。
    “这是什么?”
    燕无恤就地坐在石头上,将脸偏转到一边,吐出两个没有感情的字:“饴糖。”
    “哦。”
    苏缨拿在手中,却不打开,回答也似他一般,没有什么波澜。
    燕无恤不看她,拍开酒壶的泥封,畅饮一大口。
    二人无话并坐。
    山间云起忽起,酒意散漫,风缠松隐,黄昏微醺。
    良久。
    苏缨问的小心翼翼的:“燕老二?”
    她似想问什么,又没有问出口。燕无恤不看她,喉结滚动,兀自咽着壶中烈酒,语气却含了一丝催促意味。
    “说。”
    “你……你从前买过饴糖么?”
    燕无恤终于转过头去,见苏缨掌中碧青的叶间,摊着一滩黏糊糊的黄色物事,沾着叶片碎屑,他眉头一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
    “这是你买的饴糖啊。”
    苏缨低垂着眼,望着摊开的掌心,表情极是落寞:“糖都化了……”
    “……”
    燕无恤轻声道:“对不住,我从没有买过糖,也不曾吃过,不知道不应该放在怀里。”
    苏缨闻言一怔,抬起头来。
    见燕无恤神情自然,些微歉疚仍在眉宇之间,目光柔和万分。
    苏缨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张苇叶,吹去上面的碎屑,舔了一口,笑得眉眼弯弯:“好甜,我从未吃过这样甜的糖。”
    燕无恤微微一笑,藉着一点薄薄的醉意,他问苏缨:“那日你落在沈丁掌中,吃了这样大的苦头。你当知道沈丁是在找我,为什么不将我招出来?”
    苏缨专心致志的剥着饴糖吃,半点犹豫也没有的答:“我不想招给他,我不喜欢他。”
    燕无恤下意识问:“可你不是也最不喜欢我么?”
    苏缨迟疑了一下,惊讶于他竟还耿耿于怀于这种数天之前极怒之下的口角之争。
    神情微微一肃,正色道:“说不喜欢你,与不喜欢他,是两种不喜欢。我不喜欢他说别人藐视法纪,自己却视法纪于无物,又喜欢出尔反尔,心肠歹毒,是瞧不起的不喜欢。”
    “我阿娘说,人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我不想招出你,和你想去杀孙止水,皆是一样的。”
    她说得大义凛然,燕无恤听在耳里,一时觉得极为熨帖,一时又觉得微微怪异:“你方才说什么,两种不喜欢?”
    作者有话要说:  求走过路过的小天使,加个收藏…………
    第27章 晓来历湛卢出鞘
    苏缨听他追问,反应过来,解释道:“此事说到底是因我在花柳街前逞能引出的,你的本事原本不用我出头,也能悄悄的解决了恶霸。后来我虽袒护了你,你也来救我了,你很义气,我……并没有不喜欢你。”
    燕无恤见她神情诚挚,忍不住伸手覆她发顶,温声道:“若不是刘叔跟你说烛情楼,我也不会去做那事,再往前说,若不是我领你去了梨花巷,你应当平平安安,岂会经历牢狱之灾,棍棒之苦,还险些……险些……”
    他眼眸如蕴着巨大阴云,温暖的暮阳逐渐退去,冷色迫近,神情严肃:“世间万事万物,早有预兆,环环相扣,因果更替,自有天定,人力难挡。你切莫将此事起因归咎于你。”
    “好!好个因果更替,人力难挡。”
    这一壁刚说完,那边就响起一个抚掌而笑的声音,却是李揽洲缓步而来。他白衣曳地,相貌干净清爽,娴雅万分,与暮岚一衬,倒真有些飘飘欲仙的风致。此刻他一脸的嬉笑玩味,也不知方才的话被听去了多少。
    他取笑一句,见苏缨燕无恤皆站起身来,不再似方才亲密同坐谈话的情状,啧啧两声,可惜道;“我来得不是时候。”
    燕无恤将酒壶抛给他:“正是时候,我眛了几口,算是跑腿钱。”
    李揽洲接在手里,晃了晃,愤怒难当:“这尽了半壶,你竟有脸说是眛几口?你如今一贫如洗,举家来投,不知仰人鼻息,还敢喝主人家的酒。”
    燕无恤道:“你既如此算得清,我把那医官抵给你如何?”
    李揽洲呵呵一笑;“要他做什么,惊弓之鸟一个,你不如一起一刀杀了,如今留着也是个祸患。你下山一趟探得怎么样了?朝廷可张出榜文捉你了?”
    燕无恤道:“悬村偏远,还无动静,我走了烟信,让人找刘叔打听打听消息。”他转过头对苏缨说:“过些时日,待刘叔烟信回来,你就下山回家去罢。”
    苏缨迟疑了一下,道:“我不想回家连累爹娘。”
    燕无恤果决道:“不会,我去救你前已打探清楚,沈丁是抚顺司第一个找到你的人,还没来得及将你的情况上报,昨夜的人除了那医官,其他人都是死人,也认不出你来。你先乔装,跟着山下悬村赶集的戏班子走,悄悄回家,过个两三年再出来,到时候青阳子传人是谁自然真相大白,没有任何人再会找你的麻烦。”
    李揽洲神色陡然一变:“真相大白?燕兄,你要做什么?”
    燕无恤道:“尘归尘,土归土,我自然做我该做的事情。”他说这话时,目光向苏缨扫了一眼,终是狠了一狠心,道:“烟信三日之后就到,你就下山去。”
    说罢,一点足自石上下来,与李揽洲擦身而过,道:“你不肯要医官,我就赔给你百只鸟雀去卖,偿你收留之恩。”
    他身形飘忽,很快就消失在月光下。
    苏缨留在大石头上,她还捧着饴糖,缓缓坐下,适才才觉得隔江湖那样近,此时又觉得那样远。
    她没有下来,而是慢慢的,吃着渐渐被夜风冷凝的饴糖,咯嘣咯嘣的,一口一口,边吃边看着。
    李揽洲站在原地发呆,半晌,霜露渐起,一轮淡淡的弦月挂在山头,燕无恤的身影像是一粒小小的墨丸,凝在雪白如纸的月光下。他轻身如燕,在一片山林之间登临树梢,采撷了大把松针。
    李揽洲坐到苏缨身侧不远处,发问:“小丫头,你知道燕无恤练的是什么功夫么?”
    不待苏缨回答,他又道:“那是青阳子传下的一脉内功,名湛卢剑意。”
    “湛卢剑意?”
    “湛者,明亮剔透,卢者、人之瞳仁。湛卢剑是这天地之间,一双明亮的眼睛。”
    山林如一脉又一脉安静延伏的长龙,雪亮的月光下,燕无恤手中携松,身体如被长风托举,轻得直欲和月光一起去了。他施展着轻身功夫,身影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最后一借力,自树梢上跃起,飘飘然天地之间。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