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4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向意晚登时陷入学术迷思,大衍却是吟颂佛号淡淡一笑:“我与向大夫,俱为众生而来,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何分亭州益州?”
    宿耕星闻言登时肃然起敬:“司州大人在益州结交的,果然俱是高风亮节之士!二位能来,实是我亭州百姓之幸!一应起居,有任何不便之处,司州大人诸事繁忙,二位尽可来寻我。”
    这二人俱是通晓医理,不正是目下亭州最急需的人吗?那位向大夫居然还是魏京太医院出来的,这一夜对马匹都是药到病除,甚至考虑到马吃草料的特性,这疏莲赤子方开得十分巧妙,所需四位药方俱是如今时节野外常见,又不需要煎服,只要捣出药法拌在草料中便可服下的,太医之名,实至名归,否则这一夜,还不知要怎生折腾呢!
    岳欣然却就这次腹泻事件又多问了一些:“今夜之事,二位可知是何缘故?”
    向意晚略现迟疑:“我不是马医,这马儿口不能言,亦无法察探脉象,只能就人体出现类似病症加以推测,这般集体腹泻不停,又因疏莲赤子方立时便止,多半是吃坏了什么东西。
    我观这些马匹俱是少见的强健之种,便没有这药方,只要将先时所吃的东西停下,辅以清水,过个两三日也会自行恢复。”
    向意晚素来有一说一,不是那等爱好浮夸宣扬自己功绩之辈,更叫营中上下好感倍增,他所提及的食用不洁的事,无疑可信度极高。
    话唠却神色郑重道:“因为此营中皆为疏勒天马,品种珍贵,事关重大,故而除了我麾下的兵士,还有负责伺喂的胡人,应该没有其他人能接触才是。一应草料,专人专管,责任分明,论理不应生出今夜之事,亦有可能事出不巧,司州大人放心,我定等查明。”
    此营许多兵士均是侦骑、斥侯出身,要想在他们面前弄鬼,那可真是需要极大的能耐才成。
    自岳欣然而下,众人俱是相信黄金骑的本事的,只需等待查探的结果便好 。
    岳欣然点了点头,对向意晚、宿耕星与大衍三人道:“三位辛苦一夜,既然天马情形已经稳定,不若回去好好安置?”
    宿耕星却是伸了个懒腰,叹了口气:“罢了,我这上了年纪,回去也睡不着……对了,你那司州衙门到底攒了多少商贾了?我早前便听闻,运来的米粮都快有四十万石!听那厮说太平仓都盛不下了!你今日到底还有什么打算?若只是简单开个欢庆宴我可是不信!”
    岳欣然也跟着笑起来:“一应接待有姬先生负责,我也是不知,宿先生若想知道,我等不如往宴席场上去,稍后姬先生必是要来参加的,您一问便知。”
    宿耕星十分热情地给向意晚、大衍介绍着今日的活动:“大军明日就要开拨往北边去了,所以今日在军营外安排了一日欢宴,司州大人先时答应了会有不少节目,听闻还有益州佳酿……听闻你们益州佳酿又清又烈,是真是假?那‘酒精’听来也是不俗,那又是何物?”
    几人一旁兴高采烈之时,岳欣然却与话唠商议着什么,旁人只依稀听得:“……兵士俱可往宴席上与民同乐,这些胡人如果你查清了没什么,便也放他们去吧。”
    话唠应是。
    听宿耕星手舞足蹈地介绍了亭州这段时日的变化,向意晚与大衍哪里还有多少睡意,在益州一贯是知道岳欣然手段非凡的,三江世族被耍得团团转不说,又开了益州官学,首创诗歌拍卖资助官学的先河,没想到啊,这到了亭州,一跃成为四品高官不说,更是腾龙入海、翻云覆雨!
    几人一边走着,一边已经隐约看到了今日的活动场地,此时天色才将将亮,场地上已经十分热闹了,这地界是早早就搭好的,各色棚子安排仿若街道一般,在最中央搭了一个最显眼的高台,扎着醒目的彩绸,晨光中闪闪发亮。
    许多商户抵达了会场,正在将各色货物卸下,里里外外忙碌着布置。
    看着商贩们进进出出充满干劲、十分忙碌的模样,再看这样一个绵延数里的会场上,马车已经自亭州外排着长队轮番抵达,向意晚与大衍都不由咋舌,便是益州城中举办庙会也不过只是这样罢了,可亭州才经过几轮大战,今春差点饿死几十万人哪!
    但商贩们的期盼与激动却做不得假,他们一路看到那宽敞的大道、百姓们的感激也做不得假,二人不由对亭州如今的情形深感赞叹,宿耕星一路说着,一路与有荣焉的得意。
    岳欣然不由好笑:“宿先生可莫要再夸了,你再夸下去,我把向太医与大师诓来亭州的意图可就兜不住了。”
    三人俱是一愕,岳欣然正要说什么,忽然有黄金骑向她回禀了什么,岳欣然不由大笑,她一指远处一骑道:“看,意图来了。”
    此骑来得十分着急,一样自亭州城而来,但一路显是十分着急,不断超过了许多马车,连身后跟着的数骑都急急甩脱了。
    黄金骑远远打出了呼哨,来人更是急急挥鞭,直直朝岳欣然等人而来。
    待到近前,这马上骑士几乎是滚落下马,冠是斜的、衣襟也是歪的,气都没喘匀,就直直瞪着向意晚,双眼中迸发出热烈的光芒:“这位定然就是向太医!”
    宿耕星骇然失笑:“邓典学!你怎这般模样!”
    邓康一愣,随即看一眼向意晚,显是为自己的失礼懊恼不已,连忙整了整衣帽,才通红着面颊、庄重地上前,恭敬地对着向意晚一揖到地。
    这般的尊重与礼遇……前前后后令向意晚这样素来不讲究俗礼的人物都吓了好大一跳,实在不知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邓康连忙起身,搓着手道:“学生……学生是司州衙门的典学邓康,久闻向大夫之名,想延请您往北明官学……”
    说着,他眼巴巴地盯着向意晚。
    宿耕星简直扶额,这哪是延请,就是街边卖汤饼的小贩都比他说的好听!
    宿耕星连忙在旁道:“向太医一路而来,应该能看到,我亭州饱经战乱,莫说医者,就是百姓都流离颠沛,司州衙门努力之下,百姓才离饥馁,却苦无良医,如今正值暑气最炽之时,我在田间常遇百姓受热毒之苦而无力累倒……
    向太医你能妙手回春,可我亭州却有太多需要你的百姓,故而司州衙门成立了北明官学,邓典学乃是山长,此官学不同益州官学,不只教授四书五经,只为未来官员而设,我们亦教导未来益州所需的所有人才,医者亦是其中之一。
    邓典学这是想请您担任北明官学的医者之师哩!他一介文官,方才分明是奔出了生死时速,可见求贤之心何其恳切,向太医便答允了吧!”
    向意晚这才听明白,他是为了延请自己到官学去教导弟子,向意晚不是那种敝帚自珍之,他在益州倾囊相授,数年间也带出了不少得意弟子,但他眼前却是另有顾虑:“我此来亭州是为了研习酒精之术在外伤上的应用,说不得是要往军中的,邓典学一片诚意我本不应推却……”
    宿耕星不由感到惋惜:“啊,竟是这般不凑巧……”
    邓康却是急得面上更红:“向太医,不妨事的!”
    众人惊愕,却见这位素来最为古板守社的典学大人竟是思路清晰:“医者本就应近病患而习之,向太医既是要往北,那一众习医弟子便该随先生往军中,北明官学,非一地之谓,乃大师之谓也。”
    此言一出,宿耕星都大觉意外。他忽然觉得,司州大人将官学托付于邓康,也许当真是明智之极。
    向意晚亦觉被邓康诚意打动,这时代的杏林圣手虽受尊敬,但所有医者的地位却依旧不高,甚至划分在工者之中,与一众工匠并列,邓康愿意将医学列入官学之中,并且,以他的口拙,竟脱口提出“……非一地之谓,乃大师之谓也。”实是发自内心推崇医师与医学的价值。
    这两个人,一个是从医出发的研究者,一个是钻研经史、一心办学的大儒,俱是言辞朴实无华之辈,问答间,俱是相谈甚欢,认真讨论起如何在官学中设立起医学这个学科来了。
    按照邓康的观点,医学生不只应该师从向意晚,还应该更多延请别的医者,医学,也应该像儒学一样,有自己的四书五经,整理出经册典籍,以供弟子研习,有清晰的成长路径。本来,他既然已经将医学列入官学的科目之中,那就应该与其他科目一般一视同仁,要有教材、有清晰的课程规划、有明确的先生。
    这和向意晚原来手把手带徒弟的差别也太大了,二人一时激辩,一时沉思,旁人竟是谁也插不进去。
    大衍在旁围观,面上挂着得道高僧的微笑,只可惜被岳欣然一把拆穿:“大师可不要只顾看戏,邓典学再晚一些也会找上你的。”
    大衍差点没崩住:???
    这位岳娘子年纪还小、不似现在这样位高权重之时,就已经十分厉害了,别人残存着些许心理阴影也是正常……
    岳欣然摸出一张纸,面上露出入谜之微笑:“大师,你一路入亭州,就没有觉得眼熟吗?”
    宿耕星看着那张粮票,不由一脸迷茫,这粮票,又与大衍大师这方外之人有什么关系吗?
    大衍却是略松了口气,面上挂着矜持微笑:“昔日一点崎岖小道,能为亭州百姓带来些许便利,也是我佛慈悲。”
    岳欣然却是摇头:“这并非是什么小道。我请大师来,是请大师将此道发扬光大。”
    大衍真的快崩不住了,不就是当年用这些东西坑蒙拐骗了一次被抓个正着吗?这么多年了,这还过不去了???
    岳欣然却向宿耕星道:“宿先生就没有觉得奇怪吗?这粮票在亭州可以买粮、住店,几与银钱无异,但它不过只是一张纸,我就不怕有人仿制?”
    宿耕星却是哈哈大笑起来:“司州大人,你所问之事,我亭州街头的小儿都想过,毕竟,一张粮票可换许多饴糖呢!但你这粮票上,这许多弯弯绕绕的图案,每张都一模一样,色彩也一般无二,便是丹青圣手,想画一张一模一样的出来都是极难。”
    那些弯弯曲曲、难以伪造的线条若是来一个道士,定能一眼看出熟悉,因为与他们日常所用的符箓太过相似,事实上,大衍原本行走“江湖”,符箓亦是来源之一,有时为了大批量出货,太复杂的符箓画起来费神又费工,便生出一种类似印刷书的机关,一次刻好模子,便能批量成型,也绝对没有偏斜的情形。
    个中曲折,比如大衍为什么懂得这许多旁门左道,又为什么由道入释,实是极难为外人道。
    岳欣然只笑了笑道:“可见不论是什么缘故,这些东西也是学问,北明官学兼容并包,也希望大师能一并传授;此外,这粮票如今无人仿制成功还有一个缘故,时日较短罢了,我也还望大师能继续改进。”
    要说仿造啊、弄鬼啊……这是大衍的本行啊!他眼前一亮,立马就想出了许多主意。
    几人说笑间,宴会场是彻底热闹起来,阳光灿烂中,做吃食的商贩们支起了摊子,扑鼻的香气伴着吆喝此起彼伏,各色新奇的货物引得不少城中赶来的百姓驻足流连,高台之上,已经隐约可以看到窈窕的身影在纱幕后拨轴弄弦,隐约的淙淙丝竹令这原本荒凉的空场之上,生出几分旖旎。
    便在此时,随着长长一列车队抵达营外,车上男女老幼相携而下,军营中忽然响隆隆的军鼓之声。
    整个宴会场中,所有人俱是止了手中之事,情不自禁向营中看去,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今日聚在此处,是为了宴饮,更是为了欢送,送他们的亲人北上而去,迎接未知的凶险旅途。
    北疆儿女是不屑什么哭哭啼啼的,谁说他们北上就一定回不来呢?多不吉利。……哪怕纵是知晓前途凶险,又何妨今日痛饮,纵情高歌,尽享此际欢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才是北疆儿女的本色!
    忽然,有人抽动了鼻子:“这是什么?怎么这般香!”
    不知是谁,恍然道:“益州佳酿!这定然是那益州佳酿!传闻清澈如水,其烈胜刀!竟这样香!”
    军营之中,一人一碗酒发了下去,逼人的酒香勾得人压根忍不住,直将碗中烈酒一饮而尽,炽烈的酒意汹涌而上,仿佛无尽战意随之燃起,几乎人人直叫痛快,这才是酒,以前所饮尽皆不算!
    邓虎饮了之后,真是发自灵魂的赞叹:“真不愧是益州佳酿,果真够劲儿!”
    然后,他看着空荡荡的碗不由大声道:“都护大人,这酒也太少了吧!”
    陆膺将自己那碗一口气干了,才出了口气道:“好像是少了点。”
    话唠马上道:“就是,一碗就没了!才尝出个味儿呢!”
    陆膺斜睨了他们一眼:“少就对了,本来就只是叫你们尝个味儿。传我的话下去,今日宴席,不过是叫他们同家人共聚天伦,好好道别,,酉时必得归营。逾时不归,军法处置!若想尽情痛饮益州佳酿,随我马踏北狄大胜归来,自会叫你们敞开了喝!”
    众将传了令,便开了营门,兵士多为北疆人,自去外边与起来的家人小聚,众将中许多是黄金骑出身,家人不在此处,便不由落在最后、一起愤愤吐槽,真是忒憋屈了,一人一碗,一口就没了,还不如没喝呢!好歹不能朝思暮想!这样一想,此番北上,更不能轻易死在狄寇手中,否则岂不是再也喝不到了?都护大人真是好精的算盘!
    这般说着,忽然有人喊道:“石头!石头!”
    石头茫然回头,谁叫他?一辆马车旁,他忽然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阿父!”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在益州之时,他也只是远远在村外看一眼,见家人受夫人照顾一应俱是安好,便不敢再上前,身份未明,他不敢连累家人;一众兄弟都未得与家人团聚,他又怎能自私?
    可现在,他们竟来了亭州……忽然想到司州大人先时所问,石头蓦然间就红了眼眶,再顾不得什么将军形象,立时奔将过去。
    不只是他,一众益州将士均是寻了自己的家人,这一日,不只是一众亭州将士士得与家人团聚,益州系的将士亦是一般,到得这时,也没有什么将军、校尉、小卒了,只有父亲、兄长、儿子。
    那些攒在怀中、捂得温热的粮票,握在手里,成了小侄女的饴糖,没吃过糖果的小丫头珍惜地吧嗒吧嗒吮吸着手指头,笑得甜甜的;倒出来,成了阿父碗里的果酒,庄稼人米粮精贵,轻易哪里敢以粮食来酿,一边叨叨着太破费,一边喝得眯起了眼;簪起来,成了阿母头上的银钗,店家的铜镜里,辛劳一生的妇人笑出了长长的鱼尾纹;剪裁开,便是妻子身上的新衣,她看着自己,温柔的笑意晕红双颊,一如新嫁嫁般美丽……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不约而同地,大家放飞了许多的纸鸢,仿佛升起五颜六色的祝福与期盼。
    此一时,丝竹悦目,烟火喧闹,晴空福愿,世间圆满,无过于此。
    第169章 闹市死人
    这一日的亭州城外, 端的是十里繁华,热闹喧哗, 卖葛麻丝缎、皮毛衣料的就摆了整整一条街, 各式家用、小农具的又伸出一条街,专门的牲口市场更叫人大开眼界, 吐谷浑的毛牛、北狄的烈马应有尽有,那卖各式吃食的更是塞得满满当当,雪白的乳酪加上一勺饴糖, 酸酸甜甜,汤饼浇上熬得浓稠的骨头汤,香飘十里,锅里炸的饼子,滋滋地泛着喷香……
    放眼看去, 俱是漫天洒粮票、给家人买买买的兵士将领, 叫梁风甫这一行人还未进城, 便被亭州城的繁华与富庶震惊。
    “乖乖,这么多人,几十里地的场面……就是魏京那朱雀门外大街, 也不过如此了罢?”
    “岂止,我才从魏京来……如今朝中忙着与大梁交战, 哪里有这般百姓和乐, 我看这亭州城中的百姓买起东西来,比京中百姓还要慷慨哩。”
    梁风甫闻言,连忙道:“嘘……噤声, 这是如何好比得的?那毕竟是天子脚下。不过说到大战,这亭州城不是今春才有大战,眼下当真是半分看不出,他们用那粮票买来买去,与银钱也不差什么了吧!”
    听闻当时亭州城一穷二白,竟靠着这小小的粮票让各式东西能够畅通无阻的交易,当真叫他们这些走南闯北的客商也大开眼界。
    “可不是,听闻都护府早放出话,那粮票不论何时俱可往都护府的粮仓换粮,喏——”
    那客商给梁风甫悄悄一指旁边,只见高高挑起的族旗上,一面写着“茶”字一面写着“薛”字:“听闻这薛家不只给都护府运粮,还帮着在亭州城做那粮票兑换米粮的买卖,如今连本带利不知道翻了几番……真不愧那个‘薛’字啊。”
    那门口立着的小二见他们瞧过来,却大大方方地笑道:“几位是外地来的客商吧?进来喝几杯茶解解渴?咱店里可是益州清茶哩!”
    众人不由咋舌,益州清茶!
    今春益州官衙向天下商贾下了帖,有的人因为诸事繁忙未能赶往,有的人因为豪富天下,未将边远益州放在眼中,有的人是因为距离太远,收到消息已经太迟……可最后的传奇却是天下皆知,随着茶诗流传,益州清茶之名煊赫一时,世家莫不以饮此茶为荣,尽管价比黄金,却依旧引得那些簪缨大族趋之若鹜,未能赶上这一波行情的商贾莫不捶胸顿足。
    要说天下做买卖的人,富可敌国、甚至像囤货居奇那典故中的人也不是没有,他们倒过东海鸽蛋大的明珠、贩过垂坠如水的顶级益锦、出手过南海的血珊瑚、前朝帝室的珍奇,更不要说天下居首的盐铁之利,哪一样背后没有一个煊赫的姓名?
    益州清茶再如何受世族欢迎,就算失之交臂,也不至令这些天下有数的巨贾这般失落。
    但是,如今的商贾行情中,益州清茶哪里还是一样货物,那已然成了敲开一扇扇豪族大门、无往不利的敲门砖!
    那些顶级世族攀比成风,尤其是南边的陈朝贵族,承平日久,奢靡成风,益州清茶价比黄金,还有什么比饮用此茶更显豪奢?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