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3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可以,朕答应你了。赵璋把其他臣子打发走,只留了沈嘉下来,说是今晚就把赏赐给他画出来,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宫,杜总管已经很有经验了,先弄个替身去本该沈嘉住的地方,然后再把皇上寝宫内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过去,免得出了差错。
    赵璋的字画非常好,他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将来和家里闹翻了,那他起码还能卖字画度日,足够养活沈嘉了。
    赵璋今天画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图,画中,沈嘉穿着官服站在金銮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后,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非常生动形象,哪怕沈嘉见识过现代各种栩栩如生的绘画技巧,也不得不赞一声:画的真好!
    赵璋提笔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正是当初琼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后》,诗句与画境意外融合,让这副画更加完美了。
    字写的真好,画的更好!沈嘉又夸赞了一句。
    赵璋等画干了卷起来递个他,笑着说:便宜你了,好好收藏着,勉强能当个传家宝。
    沈嘉笑话他:谁家的传家宝会是自己的画像?
    第四十三章 立后大典(上)
    冬天是不宜动土的,北方的冬天,土地被冻的很硬,因此盖房子一事也不是当下就能进行的,何况圣旨传下去再到经办也需要时间。
    但买粮的事情立马就能开始,权贵富商的消息本就很灵通,朝会刚结束,长安城内外的豪强们就得到消息了,起初还只是持观望态度,等官府公布了收购的粮价,大部分家里有屯粮的豪强都愿意出售一部分粮食。
    粮食是有保质期的,这几年他们屯的粮食都没能卖出去,再不出售也不能吃了,何况官府购粮是用于赈灾,给灾民吃的粮食也不计较是好是坏,不趁机把陈粮卖了还等何时?
    没过几天,锦衣卫也传来了好消息,说是在江浙发现了两处蒲家的粮仓,粮仓里满满的粮食,怕是有上万石。
    这时候大臣们就不得不深思,蒲家屯如此多的粮食是想做什么?难道他们想造反不成?再想想潜逃在外的蒲国公,大家忍不住冒出冷汗。
    看来皇上清算蒲家也未必是鸟尽弓藏,想必是得到了蒲家想要造反的证据了,也不知道太后娘娘是否知道这些。
    等蒲家在西北的矿山和兵器库也被发现时,满朝文武已经认定了蒲家想谋逆的心,纷纷感慨:死有余辜啊!
    还是没有发现蒲战的踪迹?赵璋皱眉问凌靖云,蒲战潜逃已经一个月了,如果让他逃到天涯海角,那以后想逮捕他就更难了。
    而且蒲家的产业几乎都被挖出来了,蒲战就算逃出去能去哪?拖着一把老骨头又能做什么?
    好几次得到消息追过去都没抓到人,臣以为,他身边至少还有百人护卫,而且每次追捕都遭到死士拦截,锦衣卫损失惨重。凌靖云心里也憋着气,他带在身边的锦衣卫都是心腹,都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结果这个月连着损失了十几个,他怎么能平静?
    往哪个方向跑了?
    最初是往西北的方向,但半途不知道为何改为南下,但没见到本人,不确定是否中了对方的声东击西之计。
    赵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朝杜富成吩咐说:让姚沾带两千禁卫军去小汤山,将皇后与太后接回宫。
    杜总管愣了一下,皇上一直有意将太后隔离在小汤山,原本是想等蒲国公伏法后再接太后回来了。
    不过心里就算有疑惑杜总管也不会问,迅速派人将姚统领找来,当天就清点好人手出发了。
    凌靖云惊讶地问:皇上觉得蒲战是去小汤山找太后了?
    不无可能,如果他先去找了母后,恶人先告状,母后说不定不会听朕的解释了,何况朕确实是有意将她困在小汤山。
    可是那边禁卫军也有三千人,他未必能上得了山吧?
    别小看他,谁知道禁卫军里没有他的人,就算没有,只要舍得下功夫,威逼利诱总能收买一两个,你也带人过去看看,务必保护太后和皇后的安全。
    是。凌靖云也立即清点人马一起去,同时,一则消息传出宫外,说是皇上与太后因为蒲家的事情闹了矛盾,太后娘娘被皇上软禁在小汤山,至今不肯接回来。
    大晋崇尚孝道,谁家要是传出有不孝子,那是要被天下人唾弃的,皇上再如何英明,如果背上个武逆长辈的罪名,那一世英名就毁了。
    凌靖云刚听到消息,就立马与姚沾商议,几千禁卫军与锦衣卫出动,声势浩大,打出了去接太后的旗号,并且也公告了立后大典的消息。
    赵璋原本就是打算将立后大典定在蒲家事情了结后,如果不是蒲战脱逃,原本立后大典已经开始举行了。
    趁此机会,赵璋命礼部开始筹办立后大典事宜,他不知道蒲战还有多少底牌,但如果他不甘心蒲家灭亡,想找机会报复自己,那立后大典就是很好的机会。
    而今年的冬祭,他让两位亲王代替自己主持大典,一切很顺利,显然,蒲战要么已经不在长安,要么就是事先收到消息知道自己没去。
    也因为此事,替他主持祭典的北陈王和河阳王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办妥当了,得到了一片赞誉,赵璋有心培养他们,祭典结束后就把二人分去太常寺和理潘院任职,二人感恩戴德,欣然上任。
    太后和皇后要回宫了,最受影响的人应该是沈嘉,他和赵璋的感情正渐入佳境,两人好的蜜里调油,有机会就会留宿在宫里,就算没机会,赵璋也会去沈府过夜,两人除了不能光明正大,其余与正常夫妻没什么不一样。
    朕立后一事你有什么想法吗?这天晚上,赵璋来到沈府,对沈嘉说话时都有些底气不足。
    虽然两人心里都明白这个皇后只是立给别人看的,但终归是名正言顺的正妻,沈嘉心里会不舒服也是正常的。
    沈嘉看了他一眼,没有发表什么感性的言论,各自的心情对方心知肚明,等他明年成亲,他就不信赵璋能平静得了。
    别问我这个,我不想说,不过等她们回宫,微臣就不能在宫里留宿了,皇上最好也别来沈府。
    赵璋皱了皱眉,坐到他对面,沉声问:你什么意思?她们在与不在有什么关系?朕难道还会护不住你?
    皇上如今难道最要紧的不是解决蒲家的问题吗?太后娘娘回宫后必然是要训斥你的,您确定还有空儿女情长?不是沈嘉小看赵璋,任何人在亲生母亲和正义面前都会不知道怎么抉择的,母亲再如何,那也是生养自己的人。
    在这个档口,沈嘉可不敢赶上去凑热闹,否则他一定会成为太后和皇上争议的突破口,最可能发生的就是太后拿他和赵璋谈条件,他可不想成为他们母子争议的牺牲品。
    沈嘉确实爱赵璋,对这段感情也很看重,但这不代表他的人生中只有爱情,如果太后要拿他开刀,以他的自尊心,肯定是不会继续和赵璋在一起的。
    赵璋脸色有些难看,却也明白沈嘉所说的有道理,沈嘉不是个胡搅蛮缠的人,他理智沉稳,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老成和心机,如果连他都这么想,那说明事情确实有些难办。
    臣建议您,回宫后先把身边的人梳理一遍,太后当了几十年的后宫之主,后宫里真的有什么事能瞒过她的眼睛吗?我想,等她回来用不了多久就该知道我们的事情了,到时候沈嘉从来都知道,父母亲人才是同性恋最难迈过的坎,亲人与爱人该怎么选,这是哪怕过了一千年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没有这个问题横在面前时,他觉得什么都好,和赵璋在一起的任何一刻都是开心满足的,但一遇到现实问题,就免不了有些气馁,他们真的能相守一生吗?
    赵璋用力抱了他一下,语气有些狠戾,你别想用任何借口离开朕,就算太后知道了又如何?她还能将我们的关系宣扬出去?她也没有权利处置前朝的官员!
    沈嘉听出他的决心,心里是甜蜜的,男朋友愿意为了他和家里人抗争,那至少说明他没看错人,至于结果,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小汤山离长安不近,一来一回少说要十天,接太后回宫阵势极大,光是打包行李恐怕就不是一天时间能做好的,所以禁卫军与锦衣卫一去好几天都没消息传来,也让朝廷上下的气氛都紧张起来。
    事关太后安危,满朝文武都不敢有丝毫侥幸心理,而且大家知道最近皇上心情沉重,平时别说干坏事,就连说话的声音都笑了,每天朝会上吵的不可开交的大臣们也收起了锋芒,变得好说话了许多。
    沈嘉也发现了最近身边的大人们脾气都收敛了许多,连吏部李侍郎看到他都会对他点个头,说两句寒暄的话,这位莫名其妙对他抱有敌意的侍郎大人之前看到他不讽刺他几句就不错了。
    他私下找曲翰林打听过,曲翰林告诉他:之前因为蒲世子的事,我曾找过李侍郎,说了你调任的事情,那会儿我也没把握,所以没告诉你,只是觉得有必要先递个话,毕竟空缺也不是时时都有的,结果对方很上心,没多久就告诉我南边有个通判的空缺,虽然你资历尚浅,但如果有人引荐也不是补不了这个缺。
    他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蒲世子已经死了,我觉得与其外放不如留在长安,而且彼时你是皇上看重的臣子,前途无量,因此就回绝了他,他大概觉得你反复无常不讲信用吧,你放心,这都是我的错,我这就找他说理去。
    沈嘉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他更没想到曲翰林对他的事情那么上心,竟然早就为自己奔走过了,如果他和李侍郎感情一般,那这个人情就算作废了,都是因为他的缘故,沈嘉心里有些歉意。
    既然是因为我的事情,那我与大人一同去见李侍郎吧,也与他说清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李侍郎心里肯定不痛快的。
    沈嘉又问道:不知李侍郎喜欢什么?
    既然是要去赔罪的,那肯定得带上礼物,曲翰林想了想,说:李侍郎此人爱财如命,但他还算是个好官,并非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你心里有数就好。
    沈嘉表示明白,爱财与贪财是不同的概念,李侍郎能得曲翰林看重,想必人品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心里已经想好要送什么礼物了。
    第四十四章 立后大典(中)
    当天晚上,沈嘉就跟着曲大人回了家,这个节骨眼上,朝臣们请客聚餐都尽量不往外跑,怎么的也是家里安全些,据说城里的青楼妓馆最近生意都惨淡了许多。
    家里饭菜简陋,沈大人别见怪,将就着吃一顿。曲翰林看着面前俊逸的年轻人心里也颇为感慨,想几个月前,这个年轻人还是他手底下的一名小官,如今却已经是五品官了,比自己还高半级,而他才仅仅二十岁。
    沈嘉忙道:曲大人太客气了,您对沈嘉恩义情重,沈嘉到长安这一年多,您就与沈嘉的长辈似的,如果曲大人不嫌弃,以后就把沈嘉当小辈对待即可。
    那可不敢,如今满朝谁不知道沈大人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将来我还要靠你帮衬一二呢,你可别嫌我烦。曲翰林打趣道。
    曲夫人亲自给他们送上酒,她是个温和贤良的女人,据说是曲大人的青梅竹马,两人自幼订婚,后来曲大人高中状元后也曾被人抢婚,却义无反顾地拒绝了,最终娶了自己的未婚妻,他一辈子碌碌无为,也许也与这件事有关。
    人的事业总不会一帆风顺的,但假如开头顺利,一般都能一冲而上,曲翰林开头就受了阻饶,等挨过了那些年,后来自己也看淡了,甘愿陪着书本过一辈子。
    大人言重了,如有有难处,请一定要告知,说句托大的话,我在皇上面前确实还有几分脸面,曲大人千万别客气,趁着我还得宠能用的关系先用上,否则将来万一被皇上厌弃了,可就帮不上您了。
    哈哈这小子真会开玩笑,哪有人这么看待自己和皇上的关系的?曲大人摇头笑道:你啊,年纪轻,又是如此运势,轻狂些也是正常的,但遇到官场上那些大臣们就得谦虚些了,有些人未必看得惯你这样,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是你能想象的,可别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大人教训的是,我会注意的。两人说了几句话,管家就来通知说李侍郎到了,两人一起出门迎接,李侍郎看到沈嘉在场皱了皱眉,但也没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快,李侍郎请入座,就等你了。曲翰林显然和李侍郎关系不错,说话间并没有太大的拘束。
    哼,这次又有什么事请我帮忙?事先声明,要是沈大人的忙,我可不敢帮了。李侍郎气唿唿地说。
    沈嘉尴尬地笑着,曲翰林忙给他解释事情的经过,诚心赔罪说:当初是我太心急了,以为这件事很严重,替他担心,才找到你,没想到事情圆满解决了,沈嘉还升了官,也就暂时没了外放的心思,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跟一个小辈生气,太没气量了。
    原来如此,让蒲坤鹏那渣滓盯上确实没好下场,想当初张蔷也是我看好的一个后生,与我家还沾亲带故,没想到哎,也怪我没照看好他。李侍郎闷了一口酒,心情沉重起来。
    沈嘉还不知道他和那位张主事还有这样的渊源,赶紧劝道:好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蒲坤鹏也得到报应了,李大人不必自责,这样的祸事有时候自己都未必知道。
    曲翰林也跟着安慰他:是啊,要不是事后你告诉我,我还不知道你与张蔷还有关系呢,可见啊,在官场上,人不可太低调,人善被人欺,换做是今日,就算蒲坤鹏还活着,蒲家还没散,他也不敢轻易动沈嘉了。
    李侍郎瞥了沈嘉一眼,这个年轻人太耀眼也太高调了,有些人喜欢他,因为他年轻有活力,且能力不错,有些人却不喜欢这样太过张扬的年轻后生。
    李侍郎大概是后一种,他觉得沈嘉升迁的太快了,他的每一步都是皇上提携上去的,吏部只是得个消息备个案,这对掌管官员升迁的衙门来说就是特例,而正常人都不会喜欢这种特例。
    你也谨慎着些,你虽是皇上宠臣,但宠臣到最后未必有好下场的,朝中看你不顺眼的人大有人在,何况你如今身上打着皇上的烙印,党派之间必定要拉拢你,拉拢不成就该除掉你了。
    沈嘉对这种事是有预料的,他也知道平时对他越好的人未必是好心,像李侍郎这样明摆着给他脸色看的反而不一定会对他使坏。
    他举起酒杯,朝李侍郎敬了一杯酒:多谢大人提醒,我会注意的。
    曲翰林打圆场说:你也别吓年轻人,这官场的那点事大家心里明白,但要防备可无从防起啊,谁知道是谁在背后算计自己呢?沈嘉年轻,目前又得宠,那些人要下手也要掂量掂量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