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05章 道士的真正作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火药是通过战争传到了欧洲,并且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恩格斯曾经高度的评价了火药发明的影响,他说毫无疑问的,火药是从中国传到了印度,再传到了欧洲。肯定了中国还是火药的发明地。火药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是欧洲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告别了以前的冷兵器时代。而以前靠冷兵器取胜的骑士阶层没落了。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久远意义来看,它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
    李倓当然知道,要是现如今能够把火药给琢磨出来的话,但凡是那些西方人打到了大唐的领土上,他们也是不怕的,死生看淡,不服就干呗。
    “不瞒诸公,朕这一阵子通过这些道士,已然在这个秘密武器上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东西一旦装备在咱们的水军上,定然可以让咱们的水军如虎添翼啊,既然今日咱们话已经都说到这了,朕自然得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了。”
    李倓说完了之后,亲自从自己的座位底下拿出来了几个书卷,想要让众人看一下。
    首先映入众人眼中的是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火药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药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
    这个东西看的众人那是啧啧称奇,再一次折服在了李倓的奇思妙想之下。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倓把这些东西给他们看,那也是相当的慎重的。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因为前世职业的缘故,对于这一块李倓本身就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发言权的,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
    李倓的这本书籍的确是他结合了前世的知识和这个时代的不少东西总结出来的。
    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到了前世的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
    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当初大宋的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药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
    火器的发展有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个火药配方。大唐火药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为1比2,甚至接近1比3。已与后世黑火药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性配料,是为了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特别是前世的大宋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
    而另外一个李倓在书籍里面提到的东西火枪,则是在后世相当重要的一个兵器。
    在这个时代的火枪是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前世大宋的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
    李倓还提到了一种突火枪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倓提到了一种在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
    前世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的外壳上缚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另外,该书还记载了“神火飞鸦”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雏形飞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