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兴许是种子很顽强,董小乙又照顾得非常用心,十株向日葵全活了下来,而且长得非常健壮,每一株都比李元婴还要高。
    李元婴和李治正带着四个小萝莉齐刷刷地仰头找向日葵花苞,李二陛下竟也领着人绕过来瞧瞧向日葵花苞长什么样。
    瞧见李元婴他们注意到了自己的到来,李二陛下摆摆手让他们不必行礼。
    看着那十株向日葵,李二陛下免不了又告诫李元婴一通:“往后你发现什么能种的好东西,不能再把它炒了吃!”
    李元婴点头如捣蒜,乖得不得了。
    一行人围着花苞瞧了个新鲜,李二陛下便带着他们一起往回走。
    注意到李元婴身边跟着个眼生的小男孩,李二陛下免不了问一句:“这是谁家的孩子?”
    李元婴和魏姝早熟稔得不得了,见魏姝被李二陛下瞧见了也不害怕,还嬉皮笑脸地道:“皇兄你猜!”
    李二陛下骂道:“朕不猜!”
    魏征赶紧上前坦白:“陛下,这是臣的……孙女。”
    李二陛下一细看,这小孩唇红齿白、眉清目秀,还真是个女孩儿。
    看到魏姝一身男儿打扮,李二陛下想起没能一起来九成宫的高阳,笑道:“不知魏卿你的孙女和朕的高阳站在一起哪个更俊一些!”
    魏征瞪了魏姝一眼,再三告罪说自己管束不严。
    李二陛下笑着揭过此事,又看向李元婴,问道:“听说你最近手不释卷,吃饭都捧着书在看,都看了什么?”
    李治赶忙朝李元婴使了个眼色。
    虽则他不算特别了解《韩子》,却也眼下知道大多数人不喜商韩之法,他父皇更是直接说过“商韩刑法,实清平之z政”!
    他父皇的意思是,在清明太平的时代商鞅、韩非他们所立下的严苛刑法是弊政,应当用儒学治理天下。
    李元婴可没那么多顾忌,老老实实回答:“我在看《韩子》。”
    李二陛下听了皱了皱眉,这小子不是在学《礼记》和《论语》吗?怎么又跑去看《韩子》了?
    李二陛下少年便随着李渊起兵,可以说是马背上夺天下。越是如此,李二陛下在位后便越注重教化,他一边让房玄龄他们着手拟了贞观律,一边放宽审判标准、尽量减少重罪。
    李二陛下前些年甚至还干过一件很有名的事:他让人把两百多个死囚释放回家过年,让他们来年再回来受刑。第二年,两百多个死囚一个不漏全回来了!
    李二陛下当场就大赦了这批死囚,表示他们有悔过之心,还可以再给一次机会。
    从这一套操作可以看出,李二陛下认为《韩子》不适合用来治太平之世,他更喜欢“以德治国”!
    李二陛下面色淡淡,问李元婴:“你看完了?觉得怎么样?”
    15、第 15 章
    第十五章
    按照李二陛下的想法,乱世才用重典,韩非、商鞅的法典虽不算错,却是适用于动乱频起、民不聊生的时期。像现在天大大定,诸邦咸服,再用商韩之法着实不适合。
    尤其是,李二陛下上位的过程还有那么一点小争议,李二陛下更要卖力显示自己的宽仁与圣明、拒绝再做任何会让他背负更多骂名的行为。贞观初年李二陛下愤怒之下叫人把个大理寺的官员拖下去砍了,过后极其后悔,从此下令这类命令必须经过三次复核才能执行。
    所以说,李二陛下也是头一次当皇帝,他爹又是同是野路子出身,自然一切都要逐步摸索。
    德名这一块,是李二陛下最想补回来的。因此他重视儒家,每日处理政务之余常与朝中的学士们秉烛畅谈,讨论治国之术;重视修史与修书,派魏征、虞世南、房玄龄等饱学之士负责修纂史书与《群书治要》。
    对于李二陛下这种“缺什么补什么”的心理,李元婴是不晓得的,所以他回答得很理所当然:“写得很有趣啊。”
    《韩子》不是萧德言给的阅读任务,李元婴遇到难懂的地方草草扫过,专挑他感兴趣的部分看。
    几十卷《韩子》看下来,李元婴竟从中归纳出近两百个有趣的小故事。
    李元婴觉得这波书读得不亏,够他哄兕子她们老久的!
    李元婴才不管李二陛下脸色如何,兴致勃勃地拣出那智子疑邻的故事和李二陛下分享了一遍,很是感慨地和李二陛下说出自己的感悟:“那天老孔送我砚台,我还觉得他是讽刺我字写不好,现在想想,应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孔颖达也在随行诸官之列,听了李元婴这话脸都黑了。
    为李元婴在那鼓吹《韩子》写得好,也为李元婴那乱糟糟的猜测!
    在韩非之前,法家分为法、术、势三派,各自为政,韩非却将法、术、势集于一身,融合成三者兼容的法家理论。
    可以说,韩非是大部分儒家子弟都不太喜欢的人,他的学说像把锋芒毕露的利剑,一出鞘就扫杀一片!偏偏,那一套又是最能蛊惑君王的,试问身居高位的人谁不想将一切生杀予夺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时秦王就对韩非的学说惊为天人,韩非虽死,秦王却还是用韩非那一套来治国。
    李二陛下继位之后十分看重儒家,虽然国子监分设律学、算学等等,但那些都只是搭头而已,科举考的还是诗赋和政论。像《韩子》这些法家著作,只有掌管大理寺和刑部的人才会细读!
    没想到这小子才刚好好读书没几天,居然就歪到法家上去了!
    孔颖达顾及李二陛下在场,没好劝告李元婴别带着别人去看《韩子》,李二陛下却不能让他不敬尊长。李二陛下抬手便往李元婴额头上敲了一下,骂道:“上次告诉过你怎么喊人,又忘了?”
    李元婴捂着额头,拒绝悔改。
    对于李元婴这块滚刀肉,大伙都懒得管了,随他爱怎么喊就怎么喊。
    左右这小子也只把《韩子》当话本之类的来看,哪有可能真看出什么名堂来?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元婴还真看出点名堂来了。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