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0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留下宗珒愣愣地看着他的背影,道:“我爹不打我,就算打也是我娘打。呸呸呸,小爷就没挨过打,你以为跟你一样。”
    十六被这俩小破孩的斗嘴方式给逗笑了。
    “行了行了,你跟他吵什么,快进去吧。”
    *
    进去西间,授课的师傅还没来。
    室中摆着桌椅,横五纵四,此时里面已经坐了许多人,但都是十岁以下的小萝卜头。
    十六早就在旁边给宗珒留好位置,两人坐下后,大德子和小汪子帮两人摆好了笔墨纸砚,又倒了热乳茶,便退了出去。
    不多时,授课师傅邵忠昌就到了。
    他面容冷肃,身形瘦长,穿一身青色官袍。此人乃建平帝二十年的进士,如今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学识渊博,通古博今。
    站定后,他环视下方,目光在宗晗和宗珒身上停顿了一下。
    邵忠昌知晓能进上书房,定是启过蒙的,在布置完其他人的功课,便来到宗珒面前,问他读过什么书,以此为根据来决定接下来该教他什么。
    宗珒也没隐瞒,将读过的书与他说了一遍。
    听闻宗珒已经读到《增广贤文》,邵忠昌目光闪了闪。
    需知学童在未入大学之前,除了最基本的三百千千,也就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还要学《龙文鞭影》、《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
    能读到《增广贤文》,说明已经可以入大学之门,学四书五经了。
    不过处在他这个位置,自然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上不乏神童之说,越是富贵的人家越容易出神童。这少不了家学渊源,更少不了少时为其启蒙,专门择了人教导。
    认真来说,这不算神童,稍微懂事聪慧些,便能达到此效果。
    可五岁便可读四书五经?真乃神童也!
    对此,邵忠昌默然,即使明白不可能,也不打算捅破。
    自打他入直上书房,见到的‘神童’便多不胜数,背后的原因为何,自然不言而喻。这些娘娘和王爷们愿意造个神童去博得陛下欢心,与他也没什么关系。
    他本打算随便从三百千千中择几段,让宗珒复述,哪知还没开口,旁边就有人说话了。
    “你读到《增广贤文》了?宗珒你这牛吹得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说话的人是赵王的三子宗铭,今年八岁。
    谁也没想到宗铭会突然插嘴,不过如果能结合建平帝曾夸他聪慧过人,便能明白他为何会如此不忿。
    宗铭不是赵王妃所出,乃是府上的一个侧妃所生,赵王府自然不止他一个在上书房读书。不过他上面两个哥哥长他数岁,彼时各府的心思不在上书房,自然是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打大家看出建平帝暂无立储之心,又被上面压着斗不起来,这心思便转移到各家孩子身上了。
    有了第一个‘神童’博建平帝的喜爱,这神童便犹如雨后春笋般都冒出来了。
    距离上一次,便是这宗铭了,他也算破了先例,以前都是读过三百千千便罢,能做倒背如流更是胜人一筹,他却读到了《幼学琼林》,比当年天资聪慧的前太子还聪明,因此得了建平帝的夸赞。
    可如今竟然跑出来个更夸张的,竟读到了《增广贤文》,不怪他会如此‘诧异’。
    这暗里的机锋,宗珒自然不知道,他只听见别人说他吹牛了。
    “我为何要吹牛,会读就是会读,不会读就是不会读,至于用来吹牛?”
    “这读不光是读,还要解其意,你懂其中的意思吗?莫是只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吧?”宗铭满脸嘲讽。
    听闻他这么说,其他人都笑了起来,都是年岁不大的孩童,哪里懂得什么叫谦虚内敛,再加上宗铭在这西书房人缘极好,自然不是初来乍到的宗珒可比的。
    按理说,此时该邵忠昌出面主持秩序了,可此地不同普通书院,面对的都是皇子皇孙们,再往深点说牵扯到各王府之争,识趣的自然不会插言。
    “都干什么呢!师傅还在此,轮得到你们说话。”十六将手中的书拍在书案上,道。
    一见他说话,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宗铭道:“十六叔,不是我挤兑他。皇祖父曾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做人要诚实,不可妄言,我们同属兄弟,我年长于他,自然不忍心他行差就错。”
    “什么行差踏错?”
    随着这道声音,建平帝从门外走了进来。
    此时天方破晓,已是临近上朝时间,建平帝能出现在此地,大抵是临去御门听政路过此地。
    因着上书房就在乾清门里面,距离乾清宫极近,所以平时建平帝少不了来此地看看。其实也就是近几年,以前各皇子都长大了,皇孙们都还小,上书房倒是冷清了几年,随着近些年小皇孙们日渐长成,建平帝对孙子们的学业还是极为上心的。
    一众皇子皇孙俱都站了起来,给建平帝行礼。
    建平帝一手微抬:“都起来,刚才你们在说什么,朕从外面经过听见里面吵吵嚷嚷的。”
    宗铭得意地看了宗珒一眼,站出来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皇祖父曾说过做人要诚实,不可妄言,孙儿见宗珒为出风头,谎称自己读到《增广贤文》,我们同属兄弟,我年长于他,自然不忍心他行差就错。”
    说完后,宗铭便垂手站在一旁。
    说话时,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说完后,也不再多言。不管从哪一方面去看,宗铭都堪称极佳,不怪建平帝曾说他聪慧。
    建平帝似是夸赞地点点头,将目光移到宗珒身上。
    “你可有话要讲?”
    宗珒一愣,似乎觉得建平帝这话问得有点莫名其妙,挠了挠脑袋,道:“回皇祖父的话,孙儿刚才说了,会读就是会读,不会读就是不会读,至于用来吹牛?”
    这话回答得有点无赖,明显让宗铭又不忿了起来,不过他没有说话,倒是站在他身后的宗凌咕哝了一句。
    “吹牛谁不会。”
    建平帝笑了笑,对宗珒道:“明显你这几位哥哥都不服气,那不如朕考考你?”
    十六站了出来,笑眯眯地道:“父皇,这马上快到上朝的时间,会不会耽误了您的正事?”
    建平帝瞥了他一眼,“朕早去晚去都不妨碍。”
    其实也是,让大臣们等一会儿,也算不得什么。
    十六想给小侄子解围,却没能成功,他倒是知晓这上书房最近喜欢演什么,可他没想到珒哥儿竟张口就来。不管读没读到,他以为三哥会告诉珒哥儿能藏拙就藏拙,毕竟他三哥一向韬光养晦。
    “考就考,孙儿不怕。”宗珒挺着小胸脯说,一副没放在眼里的样子。
    十六扶额。丢脸就丢脸吧,反正前头六哥家老四刚丢了一场,有这件事在,珒哥儿怎么都不算丢人。
    谁知道珒哥儿倒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
    *
    《增广贤文》并不是固定一篇文章,而是集合了许多格言和民间谚语。
    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通读下来就知晓都是些警世格言,以人性的认知作为探讨,洞悉世间冷暖无常。
    就因非常杂乱,没有固定的顺序,所以极其不好背诵,尤其是通篇背诵,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错了顺序。本来最好的检验方法是让其默写,不过建平帝时间有限,便择了几段让其接。
    “相逢好似初相识——”
    “到老终无怨恨心。”
    “有酒有肉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忍一句,息一怒——”
    “饶一着,退一步。”
    宗珒接得极快,想来是学了多时,而不是狂妄。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何解?”
    宗珒想了一下,道:“讲的是,天下没有不对的父母,世界上最难得的是兄弟之间的情义。”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何解?”
    “讲的是父子和睦,家业就不会衰败,兄弟亲密,就不会发生分家的事。”
    建平帝点点头,道:“你很好。”
    丢下这句话,他便走了,一大群人浩浩荡荡随之而去。
    室中一片寂静,直到外面传来一声‘起——’,所有人才醒了过来。
    宗铭脸色极为难看,十六眼含讥讽地看了他一眼,倒是宗珒还是愣头愣脑的样子,似乎没有明白其中的玄机。
    “好你个小子!父皇就是偏心!”中间休息时,十六拉着宗珒去净房,去了外面,他突然这么说了一句。
    宗珒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十六叔,你说的什么意思?”
    十六笑笑道:“没什么意思,我说有我给你撑腰,以后肯定没人欺负你了。”
    第113章
    看似上书房不起眼, 实则暗里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也因此早上发生的事, 还不过中午各府上就都知道了。
    “父皇这是何意?”发出疑问的不止一家两家。
    实在容不得他人多想, 而是建平帝让珒哥儿解的句子含义太明显,两句都是讲父慈子孝兄弟情谊的, 再结合如今这局势,再看不出建平帝是借小儿口敲打众人,该是要瞎了眼。
    尤其这次的事起因便是神童之争, 这两年上书房里闹得这一出出, 也许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究竟, 也看了几年,怎么可能不懂意思。建平帝待子严格,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废太子, 还真没看出他对下面这一众儿子有何不同。
    偏爱没有,厌弃的也没有。
    他是正统中宫太子出身, 早年也吃过群敌环伺的苦, 自然不会人前袒露喜恶。即使是有, 也是态度高深莫测, 让人捉摸不透。甚至是皇贵妃,这几年也够得宠了, 可也没见着建平帝对魏王有另眼相看, 唯独十六皇子因是幼子, 倒博了几分圣心。
    但十六太小了, 上面那么多哥哥,轮到谁也不会轮到他,眼瞅着当爹的油盐不进,当儿子的不免就在孙子身上动注意了。
    之前建平帝倒也夸了几个皇孙天资聪慧,谁也没想到今日他会弄这么一出,到底是借机敲打赵王,还是借机敲打众人?
    与其他猜疑的人相比,赵王得知消息后最是坐立难安。
    他既怕建平帝是在敲打自己,又怕犯了众怒,当然也少不了迁怒,若不是宗铭不识趣较真,又怎会发生这样的事。
    反正经此一事,父皇肯定对他心中有隔阂。
    想到这些,赵王脸色更是难看。
    宗铭在府里其实并不算很得宠,他只是个侧妃所生,娘也不是很得宠,而赵王府里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儿子。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弟弟,他夹在中间,一年到头难得见一次父王。
    可谁叫他入上书房赶得巧,正好赶上了时候,也是他那个当侧妃的娘洞悉了局势,故意逢迎赵王。自打宗铭被建平帝夸赞天资聪慧后,他在府里的地位凭空高出许多,府里什么好东西都紧着他,连带他娘都得了不少好处,俨然越过了头顶的两个哥哥。
    此时见赵王脸色难看成这样,宗铭也不小了,自然清楚自己办错了事,可惜悔之晚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