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夜宿
天黑了,已经不能进城了,于是众人在距离北平还有十五里地的一个村子住了下来,这个村子里有罗冀他们的人,所以众人悄悄地进了村子。
接待常凌风的那户人家姓杨,主人叫杨祖民,是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有时候罗冀他们的人出城办事,来不及回城路过这里的时候都在杨祖民家借宿,所以和罗冀他们非常的熟络。招呼众人进屋之后,杨祖民唤来了自己的老婆生火做饭,女儿也跟着去帮忙。
杨祖民中等个头,不胖不瘦,理着平头,穿一件黑色的厚棉袄,有些棉花露在了外面,衣服虽然破旧,但是穿着非常地利落,只是他的腰有些佝偻,显得人比实际的年龄要沧桑一些。杨祖民的话不多,也不问罗冀他们为什么来,也不问带来的都是什么人。
罗冀道:“老杨,最近过得咋样?”
杨祖民干咳了两声,开口说道:“罗先生,不瞒您说,过得不咋样。秋天打下的粮食基本上都让鬼子和伪军拉走了,就这还不算,鬼子和伪军的小股部队还不断地来村子里扫荡,看到谁家的粮食、牛羊、鸡鸭什么的都统统地抢走,比土匪还可恶……”
使劲吧嗒了两口旱烟,杨祖民接着说道:“就在今天中午的时候,还来了一伙鬼子,一进村子就疯狂的扫荡,弄得整个村子都鸡犬不宁。这不,后来听到西边打枪打炮的,才夹着尾巴跑了。我就希望这抗日的队伍越多越好,彻底地把鬼子从咱们中国人的地界儿上赶出去。”
常凌风静静地听着,这些劳动人民其实很朴实,只是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春种秋收,全家人能够有个饱饭吃,但是这点要求对于杨老汉一家来说却是个奢望,之前是军阀混战,现在是鬼子侵华,最苦的是百姓,最倒霉的也是百姓。
只听杨祖民接着说道:“你们从西边过来,知不知道是哪里的队伍又和小鬼子干上了?这里的抗日的队伍倒是不少,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打完了就跑,后来鬼子和二狗子还是照样来,倒霉蛋的还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我听我妹夫说,他们晋西北建立了什么……什么地?”
秦奋接口道:“是根据地!”
“对,是根据地!”杨祖民用一根铁丝拨了拨烟锅子里的火星,“听说那里又是分田,又是分粮食的,关键是还不用纳粮,老百姓只管安心种地,咱啥时候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啊!”
这个时候,在全国建立了很多的根据地,比如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成为当领导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也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此外在华北一带还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则是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但是这些根据地都有一个特点,距离大城市比较远,像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周边是没有根据地的,道理很简单,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大城市附近建立根据地不现实。
杨祖民说完之后,看了看罗冀、常凌风、黄老大和秦奋等人,大家都屏气凝神地盯着他,除了常凌风,其他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羞愧之色。
常凌风开口道:“这里不是很多支队伍吗,不比鬼子和伪军的人数少啊!”
杨祖民叹了口气,道:“其实咱们这里的抗日武装倒真是不少,只是没有一个大的头头管着他们,我们庄稼人放牛放羊,也都需要一个领头的牛羊,这样放起来的时候才不担心牛羊乱跑,我虽然不识字,但是琢磨着打鬼子也是这个道理,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劳动人民虽然生活穷苦,但是朴实中总能显出大智慧——这点在杨祖民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常凌风等人被杨祖民这一番听着十分粗俗的话语深深震撼了。
杨祖民见众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老脸一红,干咳了一声,道:“那啥,我刚才就是胡说八道的,你们别当回事。”
杨老汉当罗冀是自己人,所以才当着众人的面发发牢骚,倒倒心里的苦水。
秦奋慨然道:“杨大哥,你说的简直太好了,我们之所以被鬼子欺负,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实在是太懦弱了,只知道一味地讨好岛国人,可岛国人是什么人,他们是恶鬼,是饿狼,他们没有一天不想吞并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人民的。这个时候,我们全中国人必须紧紧地团结起来,攥成一个拳头,将这些侵略者从我们的土地上赶出去。”
秦奋一直从事工人和学生运动,有着丰富的演讲经验,他的话虽然声音不大,但是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听起来极有感染力。
杨祖民看着秦奋是这些人里面最有书生气的一个,他大字不识,但是对于读书人有种莫名的崇拜,自己的一通牢骚话能够得到秦奋的肯定,杨祖民那张黑黝黝满是褶子的脸,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下竟然闪过了一丝的红润。
罗冀和黄老大对望了一眼,两人的心中都是感慨万千,自从脱离了军队之后,两人似乎心里少了点什么似的,长时间的隐姓埋名让他们更加变得沉默寡言,内心的孤独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加重,这还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他们不知道哪里有光明,从哪里能够看到光明。
广袤的华北大地上,热闹繁华的北平城中,找不到脚下有根的感觉。
终于,黄老大忍不住对秦奋道:“秦先生,说说你们的事情吧?”
秦奋先是一愣,他想过常凌风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说服罗冀和黄老大,唯独没有想到黄老大会主动打听他们的事情,说起来这一切都是刚才杨祖民一番话的功劳,他感激地看了杨老汉一眼,杨祖民自然不知道此刻秦奋的心里会有如此丰富的感情,被秦奋一看,老脸更红了,低头敲他的烟锅子。
秦奋的目光又落在了常凌风的脸上,换来的只是常凌风狡黠的一笑。
有时候为了说服别人,并不一定非得自己亲自开口,不是吗?
秦奋将八路的抗日策略和黄老大他们仔细地讲了,罗冀虽然眯着眼睛,但是常凌风很确定,他一定在仔细听。
这时候门从外面推开了,一阵冷风打着卷吹了进来,跟着风一起进来的还有杨祖民的妻女,以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红薯粥。
杨祖民的女儿虽然不是十分的漂亮,但也算是标致,尤其是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她和母亲将红薯粥放在桌上就红着脸出去了,常凌风敏锐地发现这个女孩子的眼圈竟然是红的,显然是曾经哭过没多久。
杨祖民从地上的板凳上起身,干巴巴地说道:“家里像样的粮食都被鬼子抢走了,就剩下了一些红薯和小米,你们别嫌弃,吃点吧,暖暖身子。”
常凌风他们谢过了,自己动手盛粥,冬日里来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粥也是不错的美味。这红薯将红薯刨皮,切成小块后,和小米粥一起慢煮。经过小火慢煮,红薯的淀粉溶进了米粥中,看起来愈加的浓稠了。盛上一碗热乎乎的红薯粥,小米的香味夹杂着红薯的甘味,二者相得益彰。
常凌风等人也着实饿了,端碗狼吞虎咽地喝下后,顿时驱寒暖胃,周身暖和。
这边秦奋他们边吃边讲,常凌风则和马晓庆来到了外面,黑狼和山鹰在外面守着呢,即使是黑夜里也不能大意。
常凌风让马晓庆守着外面,让黑狼和山鹰进去吃饭。自己则来到了灶房中。杨祖民家有三间石头和土坯垒成的房子,挨着这三间正房,在东边还有一间小土坯房,这就是做饭用的灶房,灶房里是锅台,烟道和正房的土炕是相通的,这样烧火的时候也能给土炕带去温度。
杨祖民的妻女一个坐在灶台前烧火,另一个在清洗红薯,见到常凌风走进灶房之后都是一惊,杨妻起身,将手在粗布围裙上擦了擦道:“这位先生,是不是吃的不够了,你先回屋去,我们马上再拿点吃的过去。”
常凌风摆摆手,道:“吃的差不多够了,我是来看看这红薯是怎么做的,怎么那么好吃。”他过来并不是看灶房,而是想问问杨老汉的女儿到底为什么掉眼泪。当然了,常凌风可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觉得自己在杨祖民家吃了住了,多少应该帮着人家做点什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