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7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玉龙好容易出去了,干啥把这负担得背在身上啊。明明可以有好的选择,为什么非得牺牲。
    林大姑说了,“是玉龙接了你爸的班的。他不能光顾自己过日子。”
    不叫玉龙接班叫谁接班?玉奇那腿,接班人家也不要啊。
    林玉玲气的肚子疼,玉龙转身回房间了,这话叫人咋说。
    可能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恰当,林大姑在外面就喊英子:“英子,你出来一下,姑问你个话。”
    英子撇撇嘴,“有啥你就说吧,我在厨房听的见。这边锅里油热了……”
    林大姑朝前走了两步,就喊上了:“生子那边是咋回事啊?真不认你爸啊?”
    英子将葱花往油锅里一扔,‘刺啦’一声特别响亮,“姑,你说啥,我没听见。”说着跟林雨桐交换了一个眼神,表示厌恶。
    问生子干啥?生子他爸在的时候,林家办的那事,这能说就认了。你要是当年真叫生子接班了,生子不认那是生子不对。可如今林家跟一个泥坑似的,你想着把生子拖进来了,凭啥啊?
    得寸进尺了!
    说到底,这关你啥事?!
    林家成都没说啥,林家大房更没说啥,你一个出嫁的大姑,管着弟弟家的事还没完了。管完了弟弟还要对侄子侄女的日子指手画脚,这都什么毛病。
    英子都装听不见了,林大姑要是懂点事,再就不该问了。
    结果林大姑没这自觉性啊,追到厨房门口问英子:“我是问你生子是咋打算的。不认你爸了?”
    英子都恼了,林雨桐抬头说了一句,“这话说的,当年把我跟生子送人,姑当年跟人家是怎么说的?”
    说了的,孩子不论生死,都跟林家没关系的。
    听说为了这话,娘跟这位姑姑彻底给闹翻了。
    林雨桐就这么给问出来了,当年上蹿下跳的把孩子送人的,就是这位大姑。当然了,要是林家成没这个意思也送不成。但没有人这么积极的连人家都找好了,有瞎子爹和娘在,可能并不会这么简单的送走了事。
    这话一问,林大姑的脸就跟扇了两巴掌似的。她是不敢跟林雨桐撒泼的。毕竟给出去俩孩子,生子的日子过的还行,但是这个侄女却半路上又被送人了一次。她再说的能耐,可对上那冷暗的眸子,也都缩了。
    转回去就跟他弟弟哭了,“我这都是为了谁。”
    林家成也气的很:“大过年的你说这个干啥?玉奇的事他自己做主。爱娶谁就娶谁去,她媳妇要是照看不了我们,我就拿退休金自己雇个人伺候。他们自己过自己的去。年前都说好的事了,你也真是!没事都给搅和出事端来的。”
    这办法其实是个好办法。
    在村里找个人兼职挣这份钱,肯定能找到人的。
    叫林玉奇两口子自己想办法去,这也是对林玉奇不肯听话的惩罚。最起码有这态度是没错的。
    人家自家都说好的事,她啥也不知道就瞎掺和。里外不是人了吧。
    大概觉得折了面子,没吃饭带着一大家子回家了。
    也没人留她,人走了林玉玲就进来了,笑道:“剩咱们一家子,总算是能吃个清净饭了。”
    林玉奇和林玉珑也进来帮忙了,说说笑笑的,谁也不提刚才那事。
    吃饭的时候林玉玲还说林玉奇,“真就非那姑娘不娶?”
    林玉奇也有自己的说头,“姐你是没好好打听吧。你说的那个,人家那寡妇是要招赘男人的。那家就她男人一根独苗苗。她家里那公公婆婆不放她走,她能走?”
    这倒也是!别说法律那一套,在农村有时候真不是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
    人家公婆不打算放媳妇,指着媳妇养老呢。准许媳妇再招赘个男人上门,不过将来两人的孩子得姓先头丈夫的姓氏。这在农村不仅有,还很常见。要是先头有孩子,人家媳妇想叫孩子将来有依靠,跟本家近,也不会嫁出去,同样会选择招赘。不过是生的孩子跟着招赘的男人罢了。
    林玉玲白眼一翻:“你知道啥?他们不放,人家媳妇还不愿意呆着呢。你想想要是再招赘一个男人上门,那家的日子是个啥日子?心都不往一处使,过的糟心不糟心?嫁出来好歹一家人心事齐的。就是累点,人心里舒坦。”
    这算是有道理。
    那公婆再强硬,要是这儿媳妇不乐意,也是白搭。
    但林玉奇脖子一梗,“反正看着就不顺眼,肯定过不成。我也不要爸的退休金,我学了手艺了,在外面开个店,挣的肯定够我们花销的。家里的地都种粮食,也够吃喝了。”
    种粮食最省力,种收中间就是除草和浇地。除草这姑娘肯定会干,浇地的活将来有二哥帮把手也就行了。种收花钱雇人也都能收回来。
    要是林玉玲知道说不听,撇撇嘴不言语了。
    那是他预想的最理想的状况,其实过日子哪有那么简单。
    修电器在农村只能当是副业,人家叫了就挣点,人家不叫了,也就没收入了。
    其实这种修电器的,搁在城里才是最赚钱的。
    走街串巷,到小区里吆喝吆喝,肯定天天都能找到活。
    但就是一点,累!
    想坐着店里等着客人上门,呵呵!这跟张着嘴等着喂食是一个道理。不会饿着,但真的一点多余的都不会有。
    林玉奇这性子,也不是能吃苦的。真叫去县城里撒谎,那吃喝嫖赌都会的玩意,能霍霍的更多。
    所以想出这办法的人多了,却没谁真的说出来。
    正吃饭了,连襟三个连同两个小舅子,在那划拳喝酒呢。
    这边姐妹三个也聊的挺好。给孩子们单独开了一桌,就在边上。林家成跟孩子们坐去了。
    气氛挺和乐的。
    正吃着呢,屋里传来呜呜呜的哭声,“……我就是那该死的……我活着还干啥呢……也没人把我往眼里放……我这命苦的……”
    好好的气氛又没了。
    林玉玲没好气的放下筷子进去,“您又嚎啥呢?”
    邓春花瞪闺女,“连你也嫌弃我?”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就是再孝顺,躺在那里的人把种种的不舒服也归结到伺候的人身上。林玉玲管的最多,所以承受的怒火也更大。
    邓春花骂林玉玲呢:“生你养你干啥,当初生下来就该溺死。你两个兄弟,玉奇的腿就是那样,娶个媳妇有多难。你大姑好心帮着相看,你还拦着。给我儿子说了个寡妇二婚头!你是啥心思啊?我儿子再不好,还配不上个黄花大闺女了?连你也看不上你兄弟,出门谁看的起他?你咋就不想着替你兄弟操心呢?看你大姑是咋对你爸的,你就不能学学你姑。当年我跟你爸,要不是你大姑……”
    “行了!”林玉玲烦躁的很,“我大姑我大姑!我爸那些年要不是有那些工资,我大姑肯上门?我爹那边更难,她咋不替我爹和娘操心呢?”
    林家成就喊林玉玲:“胡说啥呢?你爹那边不是有你娘吗?行了,你出来吃饭,别跟你妈说了,不搭理她她就不来劲了。吃饭,先吃饭。”
    “林家成你个丧良心的。”邓春花马上转移目标,“我当初好好的大闺女嫁给你个二婚头……”
    说起了当年的事。
    林家成就冷笑:“谁逼你了?不是你贪图不用下地干活日子轻省?”
    “我不用下地干活?”邓春花嚎啊,“当年的日子多难啊,你挣那三瓜两枣,起早贪黑下地干活的是谁。还要带着孩子……”
    林雨桐就着林家的各种八卦,吃的还挺愉快。
    吃了饭,看着吵吵的没完。林雨桐和英子就说要走了。东西留下,老公孩子一叫,咱就回家吧。
    上林家来,就跟应付差事似的。
    两人是骑着自行车的。四爷带着俩孩子,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林雨桐自己骑一辆,后座上带着拿礼品的包这类的东西。
    清宁在路上叽叽喳喳的,说起了压岁钱,“我外公给了一百,我大舅给了五块,我二舅给了五十。小姨给了二十。”
    都给的不少。
    林雨桐也看见林玉玲给了孩子多少钱呢,她也给人家把礼都还了。
    初五借了车,把舅舅家,姑姑家,姨家,还有以前的那些老亲,都挨个的跑了一遍。到谁家都不吃饭,放下东西说五分钟话,然后起身就走。
    从初六开始,家里就开始待客了。
    生子过来给孩子送灯,跟林家弟兄俩凑到一块了。
    三个人在一块还说话,说的还挺好。彼此都知道谁是谁,但就是不上对方的门。
    然后又有了齐家的人跑来给小老太拜年。拿两包点心啥的,小老太给孩子一人一块钱,多的就没有了。说是跟小老太攀关系,不如说是想跟林雨桐和四爷攀关系。
    小老太对这些都不热情,客客气气的。平时很周到的人,面对齐家,很少说话。
    这就很尴尬了。
    林雨桐没留饭,东西收了又回了更好的,反正没占他们啥便宜,也没叫他们觉得好占便宜。这属于以后不打算怎么来往的人。
    又有那些表弟表哥之类的,也都不嫌弃远,跑到县城来了。其实根本不用,去了太平镇,东西给老二家叫先收着就行了。
    可一个个的偏偏的都来了。
    来了就得接待,也不弄什么七盘子八碗了,就是火锅。自助的,自己涮着吃吧。
    这东西比较新鲜,一个个的吃的还都满意。
    有的有品的,就是来了坐了坐,顺势就走了。有的呢,来了跟吃大户似的,酒要喝好的,烟是这边抽着,那边偷摸的往兜里揣着。
    反正拿一包出来,转眼就不见了。光是接待这个,当天用了三条烟。
    清宁特别反感这些人,对孩子来说,这些人就远了一步了,属于她奶奶的侄儿。谁是谁都分不清楚。在家里吃吃喝喝的,把家里弄的乌烟瘴气,还顺带的拿家里的东西,烦的透透的。
    还有带来的孩子,把拿出来待客的瓜子糖往衣服兜里塞。又抢了清远的玩具。如此种种,俩孩子就说了,“以后能不叫上咱们家来吗?”
    来带着啥?
    就是蒸出来的枣馍。别的啥都没有。
    招待了一天的客人,林雨桐得整理半晚上。
    她也懒的招待呢。
    四爷就说了:“明年咱们走完亲戚不失礼就行了,回来过了初六去省城,或者我跟你妈两个安排值班就行,直接上班去算了。”
    这也行。
    不是心疼东西,关键是这个吵嚷啊,还有喝醉了耍酒疯的。啥没品的人都有。
    天天接待客人,直到正月十四,这才算是彻底的接待完了。
    过了十五,年算是过完了。
    过完年孩子正月十六开学。
    四爷把清宁直接给送六年级了,六月份考试完,小学就算是毕业了。得上初中了。
    相当于是小学人家上六年,她上三年。
    比别人省了三年的时间。
    而严格好容易跳级到五年级了,清宁又走了。
    孩子气的在学校就大哭起来,哭的都打嗝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