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96章 又见玄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玄文?
    陈三顺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故意道:“大爷,那些书籍在哪里,我有些好奇,想看看。”
    “哦,最后一个书架,还在书架的箱子里,没摆出来,刚到,还热乎着呢,我让店里的伙计帮忙弄一下,毕竟之前觉得没看得懂,就没有放出来。”
    大爷如实道。
    “三顺,你感兴趣?”
    刘海显然有些惊讶,这个师弟貌似啥都懂一些,指不定还真看懂。
    “我以前看过一些玄文,懂一些。”
    陈三顺谦虚道。
    其实,他懂得还真不少,前提是,那几个翻译玄文的考古学家,是正确的。
    如果他们理解没有错,那陈三顺还是挺懂的,因为他专门研究过那些前辈的成果,不说全部掌握吧,至少掌握了百分之七十左右。
    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不过,当初陈三顺在民国的时候,那可能是泰斗级别的,他能掌握那么多,也不奇怪。
    “哦?小兄弟,你还能看懂一些玄文啊,很不错呢,负责研究文字的几个老专家,他们也只是懂一些,不过弄了好久,都没翻译出来,干脆先这样,放在书架上,如果有幸有人认得,让我必须留下他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而且还会有礼物赠送喔。”
    大爷如实道。
    “不好意思,我只是认识极少数,算不上认识,还是过去看看再说吧。”
    陈三顺自己事情多,没心思被这些专家整天打扰。
    “小伙子,那几个都是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其中一个是故宫博物馆的副馆主,他们主动认识你,那是绝好机会呀,不管懂多少,我觉得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跟上层的老前辈多接触接触,对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大爷提醒道。
    听到是博物馆副馆主,刘海立刻反应过来,道:“是刘青吗?”
    “嗯,刘青副馆主,她特意交代的,如果有懂的人,不管是多是少,都想见见,然后好好交流一番,刘海,希望你能劝说一下你朋友,这是难得的机会,你知道刘青这人,德高望重,帝都两大古文化泰斗级别的人物,一个是夏鼎,一个是刘青。”
    大爷道。
    闻言,陈三顺深吸了口气,没想到,刘青竟然是跟夏鼎同一个级别的。
    冯秋生也凑了过来,轻声道:“三顺,我们明天不是打算去一趟故宫博物馆吗?平时排队的人很多,想要走捷径,而且有专人带领介绍,得认识一些里面的高层,这貌似是个机会啊。”
    “好吧,可是我懂得不多,怕过去出丑呢。”
    陈三顺道。
    听到这话,冯秋生指了指陈三顺,道:“三顺,这可不像你,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自信了。”
    “对呀,陈哥,加油,我看好你。”
    曹小丽笑道。
    一旁的曾荣荣道:“让三顺去看看吧,要是真看不懂,那也没办法。”
    陈三顺满意一下,这么多人,还是老婆最懂他。
    冯秋生点了点头,对着大爷道:“管理员,你让伙计去把东西弄出来吧,我们过去看看。”
    “好。”
    大爷说罢,吆喝了一声,就看到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走了过来,然后交代了一下,那小伙子就带着大家走向了最后面一个书架。
    店里人不少,但因为最后一个货架还没摆放出来,所以拉了一条黄线,贴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准入内”。
    所以,那个书架前面是没人的。
    大家伙在小伙子的带领下,进到了最后一个书架区域,其他人好奇地看了一阵,以为是店老板的朋友,倒也没有多想,继续找他们想要买的书,或者是继续看书。
    这虽然不是图书馆,但书店的规矩,从来都是买书和看书并存的,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书,百分之九十都是古书。
    这些古书,在其他书店里是看不到的,全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精髓。
    随意,很多文人墨客,大师,都会来这里找资料,实在是要带走的,就花钱买下。
    但有些古书是绝版的,价格非常昂贵,最贵的,能卖出几个亿。
    比如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所以,只要出现原版永乐大典,不是个人购买,而是国家购买,几个亿对于个人来说很多,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小数目。
    只可惜,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存世量只有八百,而且很多都是分散到个人私自藏书,真正被用在图书馆,以及国家文献上的,少之又少。
    所以,永乐大典才会成为绝唱。
    “大家伙要等几分钟了,一箱子的古籍,有差不多七八十本,而且很多都是绢本,取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这些绢本,大部分都是唐宋时期留下来的,当然,也有些更早一些的,上面的图都看得懂,但就是文字嘛,看不懂。”
    那小伙摇了摇头,如实道。
    “呵呵,连刘青都看不明白,你看不懂很正常。”
    刘海如实道。
    “那倒也是哈。”
    小伙子笑了笑,直接将东西拿了出来。
    绢本,其含义就是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
    绢,类似于现在的布,是古人用于绘画的底料,也类似于现在的宣纸,但那时候还没有纸,或者说,纸张还没有普及。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古籍的真实性。
    古时候的绢,跟现在的人工纤维弄成的布是不太一样的,专业一点的,只要挑一下料看,就能瞬间明白。
    刘海在这方面比较专业,接过一个绢本之后,直接用一枚针在上面轻轻挑了一下,然后用八倍镜看了一会,道:“绢布是真的,不是现代合成纤维。”
    “刘老板,我们中华书局在把书放进来之前,是经过十几个大师级别的人物鉴定的,刘青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您放心吧,如果是高仿,会标明的。”
    小伙子道。
    “嗯,不错。”
    刘海点了点头。
    五分钟左右,七十二卷绢本,十八本纸质黄皮书,整齐地放在了书架上。
    “大家伙,我等会估计要看好一阵,你们要是觉得无聊,可以到其他书架去看看,有喜欢的,可以淘几本回家,这次我们拍卖获得了不少钱,部分算是协会的公共费用吧?”
    陈三顺看向冯秋生。
    冯秋生笑道:“那是自然,不错过百万的,都没问题。”
    “这里的古书虽然珍贵,但超过百万的古书还是很少的,除非是一些绝版的珍品。”
    小伙如实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