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80章 沈荣的针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巴蜀队,这把剑卖不卖的,给个竞拍价吧,我想要。”
    一名粤东队的古刀剑爱好者,兴奋不已。
    “不好意思,这剑不卖,我私人藏品,也是一个古刀剑爱好者。”
    陈三顺如实道。
    “呼,那真的是可惜了。”
    那爱好者有些遗憾。
    陈三顺点了点头,这把剑是会长冯秋生弄来的,他让会长留给他的,所以,肯定不能卖。
    “行了,请评审团做最后鉴定吧。”
    陈三顺道。
    评审团几名老者上前来看了一阵,用手摸了摸,一名老者一个不小心,就刮破了手。
    “好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不是青釭剑,还能还是什么?”
    那刮破手的老者激动道。
    “好,那进行第二个宝物介绍了。”
    陈三顺不想多浪费时间,这是一道送分题,赶紧搞定,拿下冠军再说了,大家都心情都在激动着呢,包括看直播的人。
    尤其是女朋友曾荣荣,她可是迫不及待地想见他。
    于是,陈三顺直接拿出了鸡缸杯。
    鸡缸杯刚拿出,有人立马就认了出来,道:“这不会是鸡缸杯吧,我曾经见过一只。”
    “鸡缸杯?天啊,有生之年,终于见到这古玩了。”
    “不是吧,竟然收藏到鸡缸杯,太厉害了吧。”
    …
    大家惊讶无比。
    鸡缸杯价值连城,前几年有拍卖成交记录,4.58亿,而这个东西,本来就稀有,每年价格都在增长,而且是上千万的增长,一个个都想拍下,然后收藏升值。
    而这个鸡缸杯,陈三顺也不会卖,因为他想留着收藏。
    这种绝种的古玩,只会越来越值钱,而且他现在也不是太着急用钱了。虽然最好寻找龙王墓,需要一大笔资金,上千亿。
    但现在搬山商会大家经济已经开始起来,只要稍微等上一年半载,这一千亿的目标可能就会实现。
    最多不会超过三年,而三年时间,陈三顺还是可以等的,毕竟一百年都等了,还差这三年吗?
    况且,龙脉的下落依然不明,他得当年的事情,全部查清楚,才能安心地去找龙王墓,而不是随意出发,那样除了烧钱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嗯,我给大家鉴赏一下吧。”
    陈三顺将鸡缸杯放在手心上,用手掌托起,然后说道:“这个鸡缸杯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在鸡缸杯的杯外壁纹有两群子母鸡,中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点缀,在鸡缸杯的足底边上,一周无釉。”
    接着,陈三顺将东西翻过来,然后指了指底部,道:“在其底部,印有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
    顿了顿,陈三顺接着道:“不过嘛,鸡缸杯仿品太多,有很多都可以以假乱真,对它的鉴别非常困难,我之前获得之后,经过自己的一番验证,只能确定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十,是由我师父的老爸,也就是师公冯天宇鉴定,最后确认无误,我才带过来的。”
    “哈哈,原来是冯老鉴定过了啊,那应该没问题了。”
    屈浩笑道。
    冯天宇在鉴宝方面的能力,可以排在华夏前五名了,通过他鉴定的东西,一般假不了。
    “嗯,因为价值太高,历朝历代都想拥有这样的鸡缸杯,所以,仿品问世就会很多。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的仿品,其仿品的色彩和款识,基本上可以以假乱真。不过,依然有破绽可寻。”
    陈三顺接着说道:“嘉、隆、万历仿款显得笔画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大,与成化款的笔法相似而笔力不同,色彩也浓而不艳。清三代仿品款,跟明代仿款相比倒是优越一些,特别是在调配颜色和款识写法上,与真品非常相似。”
    这时候,陈三顺开始从这个鸡缸杯的笔画上看,发现,上面并没有粗重特点,而且排列也是十分有序。
    陈三顺接着道:“刚才看了一下笔画,圈栏适中,线条看起来十分舒服。所以,我可以排除,这鸡缸杯是明代各朝的仿品。”
    顿了一小会,陈三顺从裤袋里拿出了一个放大镜,然后凑到了鸡缸杯上,继续认真观察起来。
    “我现在通过放大镜,能看到有一层云朦,而且气泡如珠,字的青花色微晦。他脸上露出了一抹喜色。如果是清代的仿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出云朦很淡,气泡不匀,字的青色亦显涣散,胎色微透黄或白色闪青,底足釉砂相连处,有少量的黄色。”
    “所以,我怕可以断定,这个鸡缸杯也不是清代的仿品。”
    “至于民国时期的仿品嘛,线条更加粗糙,综上所述,我大概有九成的把握能鉴定他是真的,剩下的百分之十,我想留给评审团来解决。”
    陈三顺看向了屈浩,笑道:“不知道是否可以,前辈?”
    “哈哈哈,当然可以,能鉴赏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剩下的让我们来吧。”
    屈浩倒是非常乐意,接过鸡缸杯看了起来。
    大概五分钟左右,经过评审团的十几个成员一致确认,这是真品鸡缸杯无疑了。
    “小陈,真的不卖吗?”
    屈浩显然也想收藏。
    “嗯,实不相瞒,这东西原本不是我的,而是我们会长收藏的,我在锦城的时候,就提前跟他预定了,所以…”
    陈三顺解释道。
    “哈哈哈,我明白了,原来是被你先买了,怪不得啊,这鸡缸杯非常保值,而且每天都在升值,你藏着它,每天都在赚钱。”
    屈浩如实道。
    “这样吗?这个我倒是没有多想,我只是觉得它很有历史意义,就把他收了。”
    陈三顺道。
    “好吧,看来,我的境界有点差哈。”
    屈浩苦笑道。
    人家陈三顺竟然是买来藏着的,并不是为了钱。
    “鸡缸杯过了是吧,那我要介绍第三个古玩了。”
    陈三顺说罢,直接掀开了另外一个古玩,这是一个红色的精致小盒子,盒子打开之后,是一个玉牌。
    “玉牌?”
    众人一愣。
    虽然玉石中的和田仔玉、帝王玉等等,也算是极品古玩珠宝,但一个块玉牌,放在这种层次的交流会上,还是冠军候选队伍的东西,是不是厚重轻了一些?
    就在大家抱着怀疑的心情时,突然听到有人说道:“貌似是子冈牌。”
    “子冈牌?”
    听到这名字,不少人就兴奋了起来。
    “好眼光。”
    陈三顺不想花太多篇幅去解释,毕竟子冈牌很容易认,在座的都是高手,他只要指点一二,大家就能快速接受,不需要长篇大论。
    “子冈牌多为长方形,且其长宽是很有讲究的,应该是按黄金分割比例来制作的,大小适中,方圆得度,刀工精美,字体挺拔,地子平浅而光滑,在方寸之间不仅尽显玉质之美,更具玉工之精。陆子冈制牌非常讲究,有所谓“玉色不美不治,玉质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说。”
    “这一点,应该跟玉石打过交代的人,都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多解了,玉质越佳,硬度就越高,雕刻的难度就越大。据说陆子冈的绝活,应归功于他的独门刻刀“昆吾”,但这“昆吾刀”是从不示人的,操刀之技也秘不传人。后世称之为“子冈牌”。”
    “这块子冈牌是由一块极品白羊脂玉雕刻而成,其工艺之精湛,仿佛鬼斧天工。子冈牌最难仿的就是刀工,子冈牌采用的是平面减低刀工,也就是常说的浅浮雕。而浅浮雕,就是利用陆子冈的锟铻刀来完成,无人能做。也成就了子冈牌的独一无二,价格昂贵。”
    陈三顺解释道。
    这时候,有人问道:“虽然是子冈牌,但貌似极品的子冈牌,也就那一千来万,所谓本次冠军候选的压轴,这个子冈牌,会不会显得有点普通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魔都队的沈荣。
    看着陈三顺这么顺利,他心里很不爽,总想找点茬为难一下他,只是前面人家说得太好,太顺,他完全下不了手。
    终于,给他逮着了一个机会。
    “普通?”
    陈三顺看了对方一眼,发现是之前找人打他的沈荣,立刻明白了过来,这家伙原来是来刁难的。
    只见陈三顺嘴角微翘,,一切想要刁难他的人,最后只能自取其辱。
    “一千万的东西,不算普通了,我刚说,在座的很多的古玩,都没有超过一千万。”
    陈三顺突然来了一个转折:“而且,谁告诉你,这子冈牌只值一千万了?”
    “据我了解,子冈牌的市场,最高就那个价了,难道还能值几千万不成?”
    沈荣鄙夷一笑道。
    显然有些得意。
    “几千万?你有点小看这子冈牌了。”
    陈三顺语不惊人死不休。
    原本不知情的人,都觉得沈荣说得有道理,市场上的子冈牌,的确就这个价格居多。
    “你别告诉我,还能价值七八千万的子冈牌哈,那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沈荣笑道。
    “你的确孤陋寡闻了。”
    陈三顺淡淡道。
    这话一出,让全场气氛点燃,温度有些上升,感觉到了火药味。
    但这是交流会,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大家也没有多说什么,就看看陈三顺如何自圆其说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很看好陈三顺的,毕竟他之前的表现,不得不让人佩服。
    “那我倒想看看,我是怎么个孤陋寡闻了。”
    沈荣心里有气,但又不敢在这么多前辈面前爆发,只能继续忍着,如果陈三顺解释不清楚,自己打脸。
    “这不是普通的子冈牌。”
    陈三顺说罢,将子冈牌拿起,正好对着上面的光,在光的照射下,这块羊脂白玉,清楚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大家看到里面没有,羊脂白玉内部,含有少量的蓝丝,这种玉石极其少见。”
    陈三顺道。
    屈浩和两个元老级别的前辈上前仔细看了一阵,的确发现了蓝丝,倒是对其他人点了点头,表示真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