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72章 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只见柳佳杰小心翼翼地端了出来,很快,一个青花瓷器就被弄了出来,放在了垫着棉布的条案桌上。
    这青花瓷是个三角鼎,高9厘米,口径10厘米,足距9.5厘米。
    此炉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
    口及足边分别饰一周鼓钉纹,腹部为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炉底中央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
    陈三顺一看,立刻就认了出来,因为这玩意,以前他经过手,叫做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也是非常稀奇的东西,是大明成化非常具有代表作的青花瓷,做工秀美精致,不可多得。
    “怎么样?”
    冯秋生见这三足鼎看起来挺不错,小声问道。
    “暂时看来,还不错,看看有没有细节漏洞。”
    陈三顺如实道。
    有些高仿货就是做得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所以稍微疏忽,可能就会打眼,要非常小心。
    “好,你看仔细点,我看这玩意也不便宜。”
    冯秋生轻声道:“如果搞错了,我们就亏大了。”
    帮朋友归帮朋友,但也不能亏待了自己,要是十几甚至几十万,他也不再心疼,但那可是几千万啊,他们冯家再有钱,也不能这么折腾。
    “知道。”
    陈三顺继续仔细看了起来,每一寸都看得很认真,包括上面的纹饰,依然用他那招,曲指弹了一下,大明成化时候做的青花瓷,一般都是非常清脆的,只要声音有杂质,就可以判断其有一半是假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候,工匠不小心掺杂了一点杂质,声音稍微变了,或者是操作不到位,出现的小问题。
    所以,陈三顺用多次曲指弹来确保,发现声音依然清脆无比。
    因为是鼎,里面也有背光的地方,陈三顺往里面看了看,死角的地方用透视窥探,没有发现明显的色差,也没有古瓷坊的印章痕迹。
    “这个是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鼎,以前我也有幸遇到一个,是在故宫博物馆里见到的,跟这只是同款,不管是质感和触感上,都基本上吻合。”
    陈三顺接着道:“三足炉式在宋代龙泉窑已有烧制,明初龙泉窑延续,景德镇窑亦有烧制,明成化的时的三足炉,与明初比较体积明显减小,莲花上八宝纹的双勾画法,也带有成化时的特有风格。”
    “这只三足鼎是真品。”
    陈三顺非常确定道。
    “啊哈哈,好,那买了,你估个价。”
    冯秋生见陈三顺说通过,立刻哈哈笑了起来。
    柳佳杰一愣,他总觉得是徒弟在鉴宝,师父压根看都没看,就直接买了,虽然说师徒之间应该有信任,但几千万的东西,也太随意了点吧。
    于是,柳佳杰提醒道:“老冯,我提醒一下你,这东西价值不菲,至少五千万,你不自己看看吗?万一我俩都打眼了,我也不好意思啊。”
    “不碍事,我相信小陈,他深得我的真传,还受过我老爸的指导,应该没问题的。”
    冯秋生吹牛道。
    “咳咳…”
    叶婉晴被舅舅的话给呛到的,也就是舅舅有这个脸皮,换做别人,真不好意思这么说。
    还深得他的真传,他有真传吗?
    “婉晴,怎么了?”
    柳佳杰见到叶婉晴咳嗽,倒是关心道。
    “有点口渴。”
    叶婉晴找了个借口。
    “哦哦,那下去喝茶吧,林阿姨应该已经泡好茶水了。”
    柳佳杰道。
    “不用了,也没多口渴,等会跟你们一起下去再喝。”
    叶婉晴道。
    她可不想一个人下去,万一等会碰到林夫人,还有那个柳宁,问起她同不同意怎么办?
    没有陈三顺和舅舅在,她没有安全感。
    “行吧,那你先忍一忍了。”
    柳佳杰道。
    叶婉晴点了点头。
    陈三顺估价了一番,道:“按照目前的市场来看,如果刚才那一只青花麒麟纹盘四千万的话,这一只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要比他多一半的价格以上,也就是六千万左右。”
    “当初我五千三百从一个富商手中买下来的,依然是原价出手,不求赚钱,怎么样?”
    柳佳杰倒是态度诚恳。
    “我不要。”
    冯秋生突然说道。
    这话一出,三人同时惊讶,柳佳杰苦笑道:“老冯,莫非,你觉得是赝品?”
    “那倒不是。”
    冯秋生道。
    “那是为何啊,难道是因为太贵了,要不,我再要少一点?”
    柳佳杰有些着急了。
    他急着用钱,拿去拍卖会的话,收取百分之十的手续,而且这么贵的东西,未必有人拍下,还是卖给老朋友比较,钱来得快,而且亏一点也不心疼。
    “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我不喜欢鼎。”
    冯秋生如实道。
    冯秋生这话,倒是让陈三顺也很惊讶,没想到,师父竟然不喜欢鼎。
    不过,具体是为什么,他也不便问,这可能是人家的一个秘密。
    柳佳杰一愣,打了个哈哈,笑道:“原来如此,没关系,我还有好几个,那我们换一个吧。”
    这时候,陈三顺却说道:“柳叔叔,我可以买下吗?”
    “哦?小陈,你想买?”
    柳佳杰惊讶道。
    对方看上去应该最多二十五岁,这年纪能有五千三百万?
    “嗯,我想买。”
    陈三顺道。
    “那五千万卖给你吧,相识也是一种缘分,这三百万,算是叔叔给你的见面礼。”
    柳佳杰道。
    陈三顺刚想说什么,就听到冯秋生道:“还不谢谢柳叔。”
    陈三顺知道冯秋生在帮他,倒是说道:“谢谢柳叔。”
    “哈哈哈,不用谢,真是年轻有为啊,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鉴宝,而且还能获得老冯的认可。以后不得了。”
    柳佳杰竖起了大拇指,夸道。
    “柳叔,你过奖了。”
    陈三顺咧嘴一笑。
    “行了,既然老冯不喜欢三足鼎,那我拿另外一个东西吧,这个东西,你肯定喜欢。”
    柳佳杰不多说,直接从博古架上拿下了另外一个木箱,然后打开,从里面搬出了一个东西来。
    确切地说,是一个杯子。
    杯子上有些特别,有一些看不懂的文字,陈三顺看了一眼,嘴里嘀咕道:“梵文。”
    这些梵文,跟他不久前获得了一张地图文字是一样的,也都是梵文。
    “这杯子叫青花梵文杯,高4cm,口径7cm,足径3cm,至于真假,你们自己鉴别吧,我当初也是请的鉴宝师,但鉴宝师水平如何,我也不敢保证,这个杯子相对便宜一点,一千五百万。你们鉴别之后,如果觉得可以买就买,不值得买的话,我就给你们换一样。”
    柳佳杰如实道。
    陈三顺接到手中,仔细看了一下。
    这个杯子浅式敞口,斜腹,内凹足,外口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以青料书写梵文两周,足底双方栏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明代成化的青花瓷,今晚已经鉴别了两个,所以这个他也不打算改变方法,用老手法。
    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
    这个杯子造型小巧,胎薄,釉润,青花呈色淡雅,非常符合当时的风格,也是成化青花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没什么问题,但师父,这只杯子,我也想要,怎么办?”
    陈三顺苦笑道。
    “这还不简单,想要就拿去呗,柳叔巴不得你全帮他买光了,他现在正缺钱用呢。”
    冯秋生笑道。
    “哈哈哈…的确,我很缺钱,小陈,你要是看上别的,我可以便宜卖给你,都是自己人,卖给你们,我也安心。”
    柳佳杰道。
    “行,那这梵文杯我要了,一千五百万是吧?”
    陈三顺确定道。
    “嗯。”
    柳佳杰点了点头。
    接下来,柳佳杰又拿出了一个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这个陈三顺以前鉴别过,花了一分钟就确定了下来。
    但在陈三顺突然想起一件事之后,直接启动透视,发现里面竟然有个“杰”字,便问道:“柳叔,能说一下,这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是从哪儿来的吗?”
    “当然,我如果没记错,是当初我在冯家的时候跟冯老买的。”
    柳佳杰笑道:“现在也算是物归原主了,钱也没多要,就当是放我这里放了五六年吧。”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这是冯老家的物品罗?”
    陈三顺确认道。
    之前他在冯老家里,也见过一个花瓶,那是明朝景泰蓝花觚,里面也印着“杰”字,以前他觉得是偶然,直到不久前在魔都千叶陈木家,他了解到了,原来千叶陈木也会在真的古董里印上“杰”字。
    问了一下千叶陈木,他说一般都是非常熟悉的人,比如家人,他才会答应弄。
    这么说来,冯老家的那个花瓶,也可能是千叶陈木负责弄的,可见冯老跟千叶陈木貌似挺熟悉的。
    “这个我倒是可以确定,的确是我家的,我想起来了。”
    冯秋生突然问道:“小陈,怎么了,这花瓶,难道是假的?”
    “呵呵,那倒不是,就是觉得比较特别而已,具体怎么个特别法,我也说不清楚。”
    陈三顺模棱两可地说道。
    “不会是传说中的第七感吧?听说有些鉴宝高手,仅凭感觉,就能百分之九十九地判断出真伪,神一般的存在。”
    冯秋生道。
    “哇,如果真有这个能力,小陈就厉害了。”
    柳佳杰竖起了大拇指。
    这时候,门口有人喊道:“老爷,夫人说让你们下去,少爷回来了。”
    “哦?”
    众人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冯秋生也觉得差不多了,一人买了两个,他也花了将近七千万,便道:“行了,我俩加起来已经买了一亿三千多万的东西了,你应该能熬过一阵子了吧。”
    “嗯嗯,非常感谢两位,下一次实在熬不住了,再叫你们过来哈,说实话,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我还真舍不得我这些宝贝,藏了他们七八年了,就要拿出来卖了,心疼呢。”
    柳佳杰如实道。
    “知道呢。”
    冯秋生道。
    陈三顺知道机会来了,之前顾振南说的那个即将破除的大公司,应该就是指这个柳林地产吧。
    既然如此,他从现在就可以说出他的意愿,别到时候被人捷足先登了,那就后悔莫及了。
    “柳叔,刚才听你说,公司出现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天鸿会和林家的压迫,那你扔那么多钱下去,也只是杯水车薪,倒不如趁着现在出手,及时止损,至少还能六点本钱,然后换个地方,东山再起。”
    陈三顺建议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