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6章 万寿葫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三顺见气氛有些诡异,急忙说道:“各位前辈,也不能怪你们,我前段时间专门研究明代到清末的瓷器,正好学了几个方法,所以才看得比你们仔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嘛,卖油翁还能隔着铜板将油水倒进瓶子里,铜钱滴油不沾呢,那又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倒油倒多而已,其实依然是个穷鬼。”
    “哈哈哈…”
    陈三顺这话,一下子把气氛缓和了不少。
    华老和黄道知道陈三顺故意给他们台阶下,原本心中有些埋怨的,现在也烟消云散了。
    “小陈,好见识。”
    黄道竖起大拇指。
    “老生佩服,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监视,往后可不得了。”
    华老夸道。
    这时候,黄道的目光落在了曾大海身上,他犹豫了一下,随即对着曾大海说道:“曾老板,实在是对不住啊,给你介绍了个赝品,幸好没酿成大错,要不然,我真的成罪人了…”
    “曾老板,你不必自责,连华老和冯会长都能看走眼,你还能比他们专业不成?”
    曾大海显然没有生气,不过倒是舒了口气,幸好相信女儿把陈三顺给请过来了,要不然,钱花了,还弄了个假货回去祝寿老母亲,那就尴尬了。
    “为了表示歉意,这房间里的所有古董,你随便挑一个,我免费送。”
    黄道十分大方地说道。
    “诶,送就算了,我选好了合适了,还是如实付钱罢,你也知道的,我曾家不缺这点钱。”
    曾大海笑道。
    黄道知道曾家人都要面子,毕竟是超级大家族,越是客气越会让人反感,倒是点头答应了下来,道:“打八折,应该可以吧?”
    “哈哈,豪爽,成。”
    曾大海也不客气,不能免费拿,但却可以便宜买。
    因为陈三顺和两位鉴宝大师在,曾大海最后选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玉葫芦。
    这玉葫芦又叫万寿葫芦,是由一块完整的和田仔玉,通过精湛的手艺雕刻而成,非常精妙小巧。
    曾大海之所以选它,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珍贵,而是寓意好,万寿万寿,这不是专门祝寿用了嘛,比送那些天价的古董,寓意更好。
    “这万寿葫芦,当初拍卖价是五百万,票子、证明我还保存着,如果需要,我拿出来给你瞧瞧。”
    黄道如实道。
    “诶,说这些干嘛呢,三位高手都鉴定过了,觉得值这个价位,我当然相信你啦。”
    曾大海刚才已经收到了陈三顺的点头肯定,说明是好东西,自然可以入手。
    “嗯嗯,那我也不客气了,八折就是四百万,没问题吧?”
    黄道说道。
    “没问题,给我个账号,马上给你转账。”
    曾大海道。
    “行。”
    黄道也不太在意,五百万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不足挂齿。
    不过,他倒是有个想法,看了看曾大海身边的闺女,倒是说笑:“只是,我想要一下你们几位的联系电话,以后有空请你们过来吃个饭、喝个茶什么的,毕竟大家相识也是种缘分。”
    其实,黄道最终目的是曾荣荣。
    不过,在座的显然没有留意到,曾大海也很豪爽,直接从钱包里拿出了一个名片,递给了曾大海,道:“行,这是我的名片。”
    陈三顺从随身带的斜肩包里,拿出了一张纸,写了号码。
    曾荣荣见状,道:“帮我也写一个吧。”
    陈三顺点了点头,曾荣荣刚想念出号码,却发现陈三顺已经写完了,倒是惊讶道:“你…记住了我的号码?”
    “记住了。”
    陈三顺随口回道。
    在他看来很随意的事情,却让曾荣荣俏脸红扑扑的,心中跟吃了蜜似的。
    这话说明什么?
    陈三顺连她的号码都背得滚瓜烂熟了,这是不是对她有意思了?
    不过,曾荣荣会错了意,陈三顺只是天生记忆天才,别说这么几个数字了,就算是百来个字,他读三遍就能记住。
    陈三顺看着曾荣荣脸红,倒是不解地问道:“你脸怎么这么红?不会是发烧了吧。”
    说罢,竟然伸手摸了摸曾荣荣的额头。
    这暧昧的举动,让曾荣荣彻底沦陷了。
    长这么大,除了父母摸过她的额头之外,从来没人敢摸,而陈三顺,竟然是第一个非父母摸她额头的男人。
    “没有啊,挺正常。”
    陈三顺收回了手,不解地摇了摇头,嘀咕道:“奇怪。”
    曾荣荣有些哭笑不得,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不懂女人的心。
    刚才这一幕被黄道看见了,倒是心中酸溜溜的,但人家做什么事情,貌似跟他无关,他也只能忍着。
    陈三顺把联系方式送了过去,对着黄道微微一笑,黄道也回之以微笑。
    几人聊了几句,并没有离开这个房间,陈三顺随意地看了一眼,很快就落在了角落里。
    这里是一个垃圾桶,垃圾桶里放着一些打碎的瓷器碎片,旁边放着一个碗,碗的边缘磕破了小块,长宽各一厘米左右。
    陈三顺拿起这个碗看了一阵,这款式应该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但碗底却印着两个简体字。
    当然,这还不能判断这碗的真伪,从缺失口处,陈三顺仔细观察了一下,这烧制手法非常粗糙,应该是现代工艺品。
    他摇了摇头,正想离开。
    只是余光突然落在了碗底上,他总觉得这碗底跟底座之间的后度有点厚,厚得有些出奇,比他平时见过的清代瓷碗,都要厚一厘米左右。
    这是相当大的差距了,毕竟厚度增加一厘米,是非常明显的。
    出于好奇,陈三顺启动了透视,他想看看,这底座到底怎么回事。
    在透视的作用下,碗底慢慢地透明起来,最后出现在他眼前的,竟然是一个外形跟铲子似的东西。
    很快,陈三顺就反应了过来,这是铲状钱币,也叫布币。
    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钱币,而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一种媒介,最早出现的钱币,就是铲状的。
    这块布币形同圆足布,首和双足各有一个圆孔,故叫做三孔布币。
    陈三顺将碗底反过来,从这边底部往上透视,发现这三孔布币上印着两个字。
    “武阳!”
    陈三顺顿时有些兴奋,这就是传说中的战国三孔布币,因为上面有“武阳”两个字,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造的武阳一两布币。
    那可是属于“古钱五十珍”之一,是全世界收藏者都在寻找的至宝之物,去年香湾拍卖会上,就有人以360万高价,拍下了一枚。
    陈三顺也没想到,一个高仿碗中,竟然也有人特意藏布币,这个漏,捡得他都有些不情愿了。
    这运气太绝了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