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9章 回生针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针人中穴入三分,二针少商穴入三分,三针隐白穴入两分,四针大陵穴入五分,五针申脉穴刺三下,六针风府穴入二分,七针颊车穴入五分,八针承浆穴入三分,九针劳宫穴入两分,十针上星穴两分,十一针曲池穴入五分,十二针玉门头穴入三分,十三针舌底中央。
    中途,陈三顺在申脉和曲池两穴位下针的时候,用打火机烤了一阵才下的针,要不然,效果锐减。
    十三针全下去之后,陈三顺的右手在东叔的百会穴处,用力地摁了几下,眼睛一直盯着东叔的举动。
    感觉到东叔在重重呼吸,陈三顺突然取出了一枚银针,猛然刺在了东叔的人中穴上。
    东叔忽然大叫一声,好像很痛苦的样子。
    “噗!”
    接下来,一口黑血吐出。
    这血,部分是从脑中溢出,东叔的脑震荡加重,主要还是因为被打得脑淤血了,而这淤血还没有完全凝固,及时排出才避免脑梗塞,救回了一条命。
    不过,命是救回了,想要稳定脑震荡带来的副作用,还得去医院进行治疗,他的方法并非万能的,只能将淤血排出,暂时稳住了心脉,起死回生。
    “啊~”
    谭维见到东叔吐出一口黑血,虽然不多,但已经把她吓得大叫起来:“天啊,三顺,东叔不会有事儿吧,太恐怖了。”
    “院长,别担心,吐这口黑血恰恰是东叔病情好转的象征,他被这些家伙打成脑震荡,脑子出现了淤血,之前东叔的症状,就是因为脑梗导致的,幸好及时排出了,要不然,就算救护车过来了,东叔也救不活了。”
    陈三石如实道。
    “呼~”
    谭维深舒了口气,终于可以放下心来。
    不过很快就看向了陈三顺,她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自然知道他有几斤几两,陈三顺刚才这一招,可不是一般人能弄的,就算那些医术高深的老医生,也未必有这样的针灸手法。
    出手如闪电,下针有神,分寸拿捏十分到位,当断则断,手法轻盈果断,精准有加,力度游刃有余。
    一看就是中医老手,而在她的意识里,陈三顺貌似从来没学过医,连大学修的,也是宝石鉴赏。
    不过,院长肯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所以尽管看出了蹊跷,也没有当着徐北的面说出来。
    “陈三顺,这老头怎么了,吐血了,不会已经挂了吧?”
    徐北吓得脸色惨白,急忙凑过去问道。
    “去的你臭嘴,你死了,东叔也不会死。”
    陈三顺怒目瞪着徐北。
    见到陈三顺还来气了,徐北倒是哈哈大笑起来,道:“看不出来啊,你小子竟然还会医术,不简单啊,看来我小看你了。”
    “关你屁事?”
    陈三顺冷冷道。
    “行,你牛逼,你厉害,有本事凭这医术,一个月拿下三千万,孤儿院就能买回去了,哈哈哈…”
    徐北得意道:“越来越有意思了。”
    “少在那得意了,毫无诚信的家伙。”
    谭维骂道。
    徐北刚想回怼继续,突然外面跑进来一个手下,上前就说道:“刘秘书把合同拿过来了。给!”
    说罢,将一个文件袋递给了徐北。
    徐北打开看了几眼,知道刘秘书不可能让他吃亏,所以也不多看,直接递给了陈三顺。
    陈三顺接过之后,倒是仔细地看了起来。
    不过,他看书可比普通人要快很多,可以说一目十行也不为过,天生记忆力超群,虽然谈不上过目不忘,但记忆力是普通人的十倍肯定是有的,看书速度也是奇快。
    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成为鉴宝大王。
    毕竟每一个古董都有它的历史和描述,如果记忆力差,根本记不得每一个古董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它的历史。
    合同大概五六张,陈三顺花了一分钟就看完,倒是让徐北以为他没有认真看,但那是好事,反正以后出了问题,不是他吃亏。
    “好了,签字吧。”
    陈三顺说罢,从斜肩包里拿出了一支签字笔。
    徐北倒是不纠结,直接拿过笔就签了自己的名字,秘书连一个小印红都准备了,所以两人各自签了字之后,摁了指印,各自拿这一份合同。
    “今天是第一天,还有二十九点,你快点哈,我等着。”
    徐北也怕等会警察会来,直接带着两名保镖离去。
    陈三顺没有选择报警,因为报警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速孤儿院被没收的进度,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忍,然后想办法。
    至于那三千万是否真的要付,就得看接下来陈三顺如何应对了。
    徐北离开没多久,救护车就到了,陈三顺配合医务人员,将东叔送上了救护车,因为孤儿院没人看管,必须要有一个人留下。
    最后院长留,陈三顺跟了去。
    救护车刚走不到十分钟,门口出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博古斋的老板,梁忑。
    梁忑后来听说,文殊坊的地摊出了个宝物,是宋美灵的麻花镯。
    这东西虽然不是最值钱的,但也好几百万,而这个漏并非别人发现的,正是被他们合谋赶走的陈三顺。
    昨晚,梁忑结合那两件事仔细回忆和分析了一阵,倒是发现了蹊跷。
    他让人查了陈三顺的资料,这家伙是孤儿院的孩子,也是西城孤儿院唯一一个读过大学的人。
    念的是宝石鉴赏专业,如果真有能耐,出来后也不至于做搬运工,肯定是一知半解那种半吊子。
    上次陈三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花瓶是赝品,理由是内胆颈部有一个印章,而他后来将花瓶黏合之后一看,不管从外面哪个角度,都看不到那个印章,让几个店员也试了几次,依然如此。
    他就纳闷,陈三顺是怎么看到的?
    再有,就是地摊上的麻花镯,据地摊老板所说,那麻花镯表层是一层暗绿色的玻璃伪装的,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
    然而,又是陈三顺,看了几眼就看出来了。
    所以,梁忑觉得,要不就是陈三顺的眼睛有问题,要不,就是陈三顺深藏不露,自己有惊天鉴宝本领,但一直隐藏在文殊坊,做搬运工。
    他个人比较偏向于后一种,毕竟陈三顺出自孤儿院,没有人脉没有势力,怕太张扬的话,到时候被有心人盯上不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