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树坑里栽着一棵幼苗,差不多有拇指粗细,不到一米高。
    就连卓一凡这种外行也看得出那树苗有些先天营养不良,很有些夭折的迹象。
    “老爷子,这树苗……”卓一凡皱着眉头刚一开口就被老头儿瞪着眼睛打断了,“让你给它浇水,废什么话?!”
    丁玲伸手把老头的扁担拿起来,然后递给卓一凡,顺便使了个眼色,“让你浇,你就浇。”
    卓一凡有些无奈,挑了水桶,顺着来时的山路往回走了不远,看到一口水井,挑了水很快又返回来。
    学着老头儿的样子,把水倒进了树坑。
    “不够,不够,再去挑。”老头儿坐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烟,皱着眉头说道。
    既然已经挑了,那就索性让老头儿满意。
    卓一凡很快便又挑来两桶,依旧是倒进了树坑里,老头儿还是摇头说不够。
    这到激起了卓一凡的好胜心,他也不再问,转身又去挑水。
    来来回回挑了十几担,老头儿终于点了点头,“行了,这下算是浇透了。”
    他像是刚看见卓一凡一样,上下打量了一番,眯着眼睛问道:“外地来的?”
    “是,”卓一凡点头。
    老头指了指周围的果树,“一百块钱,随便摘,想吃什么摘什么。可有一样,只许吃不准带走。”
    “老爷子,请问……”
    卓一凡这次开口却被丁玲在腰上轻轻掐了一把,她笑吟吟地递过去一百块钱,“老爷子哪儿有果篮,我们去摘一些吃。”
    老头儿愣怔了一下,似乎觉得卓一凡他们应该提出请求才更加合理,但丁玲提出来了,也只能信手指了指,“那边就有。”
    说完刚想走,却被丁玲叫住了,“老爷子,您这里晚上有住宿的地方吗?”
    老头儿一脸惊讶,倒也没急着回答,转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才道:“有,就在山顶,不过价格可贵一些,五百一天。”
    丁玲爽快地点头,顺手又掏出五百递了过去,“麻烦老爷子,我们晚上要在这里过夜,如果有吃的,请给我们准备一些。”
    “我有烤全羊,你们要不要吃?”老头儿问道。
    “要!”丁玲几乎是丝毫不假思索。
    老头儿被噎住了,本来是调笑的一句话,却被当真了,黑着脸哼了一声,“没有!”
    悻悻地转身走了。
    丁玲看着老头儿走远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卓一凡却是有些不明所以,“玲儿,那应该就是向百里老爷子吧?你为什么拦着不让我说明来意?”
    丁玲拉着卓一凡走到不远处的树下,伸手摘下挂在树上的果篮递给了卓一凡,“你呀,遇事看得透彻,看人却是不如我。”
    她笑吟吟道:“你没看他那副样子,分明想让你主动把来意说出来,如果我猜的不错,他肯定会一口回绝。”
    “向新淮说过,他大哥是赶着不走的毛驴性子,不能太顺着。所以我们要以静制动,就不提要求,等他主动来找我们。”
    “这叫欲擒故纵。”
    卓一凡哑然,犹豫着道:“可是我担心三哥会耐不住性子。”
    “放心吧,”丁玲安慰道:“晚上我给三哥打个电话,劝说一下,他总会给我这个面子的。”
    “那好吧。”
    卓一凡想了想,也只能这样。
    据说在向百里还是执行人的时候,各大家族请他出面寻找和裁决那些家族里的叛徒的时候,他就会出一些刁钻古怪的要求。
    只有这些家族能做到了,向百里才肯出手。
    一般家族都是遇到大奸大恶,又极其狡猾难以对付的叛徒,才会请向百里,自然也是尽力满足向百里。只要老头儿答应的,还从来没有失手过。
    卓一凡对向家的了解不及丁玲多,索性就按照丁玲的想法来。
    山上的果树众多,而且各种各样。
    丁玲吃的津津有味,还不时把一些水果放进果篮里。
    卓一凡跟在后边,尽职尽责地扮演着丈夫的角色。
    山里的空气很好,漫步其间,确实有种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宁静之感,卓一凡连日来有些烦躁的心情得以缓解。
    快到天黑,两人才提了慢慢一篮子水果,信步上山。
    到了山顶才发现,只有几间木质的房屋,并不像想象中的简陋,走进去看看,内部做工精细,而且家用设备一应俱全。
    看起来向百里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
    “老爷子,我们回来了。”丁玲进门之后,就热情地和向百里打招呼。
    向百里正坐在桌旁,用刀在木板上刻字,一板一眼,心无旁骛。
    走过去看看,却是一首古代诗人所写的《天问》。
    “这是什么?”丁玲凑过去看热闹,向百里阴着脸不作回应。
    卓一凡便道:“这是屈原所做的一首长诗,大多是问句,从自然现象,一直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内容驳杂,别具一格。”
    向百里被卓一凡抢了风头,气恼地把刻刀扔下,瞪起眼睛道:“你很懂吗?”
    卓一凡想了想,然后点头,“这首长诗还是了解的。”
    “脸皮真够厚的,”向百里哼了一声,忽然眼睛一转,一脸诡谲地说道:“你既然这么懂。要不咱们赌一把,我来考考你,要是能答上来,我就给你们准备晚饭。”
    “如果答不上来,就帮我找一样东西。”
    卓一凡还在犹豫,丁玲却听着有趣,笑着道:“我帮他答应了,您请问。”
    向百里想了想,然后问道:“这首天问里的第十一句是什么?”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卓一凡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
    向百里愣怔了一下,看看木板,自己还没刻到第十一句,也就是说卓一凡已经把这首上百句的长诗背下来了。
    他有些不大相信,又问:“二十三句?”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三十二句?”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向百里一连考了七八句,卓一凡几乎都是很快就答了出来。
    老人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搜肠刮肚地想要找出一句难一点的来考卓一凡。
    卓一凡却是摇了摇头,“老爷子,这篇长诗您难不倒我的。”
    说完便从头到尾给向百里背诵了一遍,一个字都不错。
    丁玲笑着拍手,“赢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