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96章 帝心难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瓦剌侵入大同,太上皇弘治却在寝殿沐休,毫无预兆。
    李东阳觉得有些异常,“户部钱粮的账目,请太上皇过目。”
    眼下除了大同兵事,他更担忧太上皇弘治松懈。
    莫名有些不安,像是失去主心骨般。
    片刻后,寝殿中,一道声音不急不缓飘出,“拿去给厚照看吧。”
    ……
    东暖阁,
    “朕赔你五块金牌。”
    朱厚照从床底拖出一个木箱子,打开满满的免死金牌,足有十几块。
    卧槽……
    严成锦睁大了一些眼睛,虽然是朱厚照私铸,但这厮已经是皇帝了啊。
    效用与宫中藏的免死金牌,也没有什么不同。
    “黄金?”
    朱厚照喜滋滋的道:“朕用的都是真材实料。”
    严成锦拿过一块敲了几声,入手压得险些握不住,金的就是不一样。
    不过,他很快就放了回去。
    即便朱厚照已经是皇帝,这些免死金牌没有得到朝廷承认,就等于是普通的金子。
    也就是说,朝廷要先有使用先例。
    让手里拿着丹青铁卷的人,全部换成这种新的免死金牌,就像更换货币,旧的全都换成新的。
    而且,要先对犯了死罪的人免死,开创成功案例。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新的免死金牌才能被承认。
    “新皇还臣旧的吧。”
    严成锦估计,要等太上皇弘治死后,朱厚照全部更换一遍才能起效。
    现在就是普通的黄金。
    “私铸的金牌不起作用,所以朕把旧的和黄金融了,这就是旧的啊。”
    “……”严成锦。
    记得宫里有十一块,这里也是十一块,该不会……
    你特马不是说真材实料吗!
    这时,谷大用跑来敲了敲殿门,通报李东阳前来求见,
    走进大殿后,李东阳收回心神,略微躬身:“户部已经筹备军粮,只剩新皇下旨兵部,调动京营。”
    京营离开,需要皇帝的调令。
    筹集军粮花费两日,王福胜和王保率领的叛军,已经占据了大同,大同指挥刘清源率衙役,拖延了几日。
    朱厚照诧异抬头,李公今日怎么来找他禀报,认真的问:“杨一清何时到大同?”
    “边军已和瓦剌人交战,新皇不如先廷议?”
    要调动各方资源,需以廷议解决。
    据李东阳对朱厚照的了解,这家伙是不喜欢开会的,一开会就会昏睡过去。
    但眼下需召内阁和六部廷议。
    “命英国公出征吧,瓦剌人想抢大同粮仓,不会深入大明。”朱厚照没有想要廷议的意思。
    尽快派人去打瓦剌人才是正事。
    等廷议结束,说不定已经晚了。
    这时,小太监走进来禀报,兵部尚书严恪松求见。
    严恪松去奉天殿见太上皇,却被告知太上皇罢工了,让他来找朱厚照。
    “新皇,大同叛军要如何处置?”
    按旧例,要全部斩杀,但十万人士卒有些可惜。
    朱厚照有条不紊的下了一封圣旨。
    全部流放去唐宋!
    “……这。”严恪松看傻了。
    李东阳和严恪松相视一眼,太上皇为何不理政了?
    ………
    京城,成贤大街。
    太上皇弘治背负着手,身穿一身青白儒裳,后边只跟着萧敬。
    他对自己的帝王之道产生了怀疑。
    海外疆域占领又有何用?高皇帝说征无用之国,只会徒增靡费。
    但真能凭借唐宋,折腾出更繁盛的大明?
    看不透,也想不明白。
    严成锦这家伙说话总是藏着一半,有时觉得此子胆小,有时觉得胆子大得惊人。
    此子有没有其他念头?
    这才是萦绕在他心头的困惑,若是毁了唐宋,万一盛世也毁于一旦怎么办?
    可若不叫停,万一严成锦这就家伙有其他念头,又该怎么办?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太上皇弘治的眉头,又皱得更深了些。
    让他稍感安心的是,大明和唐宋隔着安南,如今唐宋还不会给朝廷带来损失。
    “先生可懂棋艺,要不要下一盘?”
    老翁手里拿着白棋,抬眸笑着看向路过的太上皇弘治,他对面的一张石凳空着,周围站着一圈中年儒士,却无人敢落座。
    显然是此人棋艺了得,无人敢对弈。
    太上皇弘治扭头左右看了一眼,这是河边,身后就是养济院,刘公和王越等人就住在这里。
    只是,不见人影。
    “那就下一盘吧。”
    萧敬想上前擦干净石凳,太上皇弘治却先一步坐下,手拿黑子。
    金角银边草肚皮。
    太上皇弘治开始布局。
    在宫中少与人下棋,一个时辰后,第一局眼看就要输了,萧敬猛地给老者使眼色,干咳几声,别不识抬举。
    赢了是要掉脑袋的。
    可老者置若罔闻,太上皇弘治还是输了。
    “看你下棋,颇有谋略,怎么不去考取功名当官?”太上皇弘治对自己的智商很自信,所以,觉得能赢他的人都很厉害。
    “在下生于正统年间,成化时参加科举,可惜世道昏暗,不是以才取士,还以为弘治年间会好一些,可也相差无几,后来就不考了。”那执棋的儒生道。
    “你是说弘治年间昏暗?”
    儒生似乎是个直肠子,不吐不快,“是,也不是,弘治初年,天下多地以人为食,民生凋敝。
    可到了弘治十三年,朝政有了改善,如今更是一片清明,京城有两座国子监。
    在下只恨生不逢时。”
    萧敬快要吓死了,瞪着眼前的老儒生。
    太上皇弘治静静的绷着脸,听到后头,又松缓了些。
    弘治十三年正是严成锦为官的一年,他还记得偷偷上门要严恪松的书稿。
    周围的儒生和士绅唏嘘几声,若是晚生几年,说不定也能入国子监,考个举人当当。
    可惜,天下到了晚年,才有些河清海晏的影子。
    ……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等了两天,不见太上皇弘治下旨召王守仁回京,这是默许他和朱厚照建唐宋了?
    朱厚照派人到东厂,把王简捞出来,萧敬并未阻拦。
    王简颇为担忧,身死不足惜,只怕坏了恩师大事,连累恩师家人被斩首。
    这两日,在牢狱中思过。
    回想起恩师的话,入狱也无需慌张,自会有人来营救。
    可朝中除了新皇,还有谁?
    “你回唐宋吧。”
    “……可以走了?”
    谷大用左右看看,小声对着王简道:“新皇说,下次朝贡,让呆子换个机灵的人来。”
    “……”王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