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深深叹了口气,说道:“秦律繁杂,你准备在御史台做多长时间?你没做过县令,也没人指点你去读律令,台院重地,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的闲职。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要推你上去,但显然,并不指望你久留。”
    杜修远顿了顿, 继续说道:“不过,比起看这些冗杂刻板的公文条例,你倒是可以多去看看卷宗。”
    方拭非:“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吧。我如今分身乏术, 对律令尚不熟悉,显然是这种重中之重最为重要。”
    杜修远说:“你看再多遍的秦律,也会有不明白的地方, 且不明白的地方会更不明白。但你去看卷宗,就会知道了,所谓律令,又所谓御史台,其实都有人情之处可察,你不必完全按着上面的规章来,人也不会完全按照上面写的去犯错。”
    方拭非说:“我懂。”
    杜修远:“你不懂。人之动机,若能条条例例皆有可循之处,还需御史台做什么?有县令、节度使就够了。可归根究底,这律法,也不过是凡人拟定,你要是修身修心,自己觉得错的事情,律法上多半也是判错的。不要拿着律令去套案子,也不要拿着案子去套律令。”
    方拭非:“我真的懂!”
    “你要是真不懂,”杜修远说,“能递到御史台的案件,多半是疑案或重案,还与官员有关,下边不好判,也担不起责,不敢得罪人。可对台院而言,判得轻或判得重,都没有可指摘的地方,能说的出道理。那你深究这些秦律,就没多少意义,记住些基本的东西,然后去看卷宗,比照着断案。反正遇大案之时,小三司断案时还有给事中与中书舍人,你乱来也出不了岔。”
    方拭非小心翼翼问:“……我说我懂你信吗?”
    杜修远不管她:“我回答你了,你也该回答我。你究竟是谁?杜太傅为何是你收的尸?”
    看来这人只管自己答,也不管她需不需要。
    方拭非试探着说:“因为除了我,也没人能给他收尸?”
    杜修远:“他当年为何忽然杳无音信地离开?”
    方拭非:“他从不跟我说的。这可能是他的秘密。他教过我,于是我给他送终而已。”
    “他不给你说话的机会?还是他没给你开口问的机会?”杜修远冷冷说,“我不信人会没有好奇心。我也不信你毫不知情。我看你未必多尊重他,否则也不会一把火烧了他。”
    “你说得对!”方拭非忽然拍腿站起来,激动道:“我觉得你说得对极了!”
    杜修远抬起头,不解看着她。
    方拭非:“我决定就照你说的做。再见!”
    杜修远:“??”
    方拭非卷起书本,便直接出了大理寺。
    御史中丞已对方拭非心生不满。
    台院共六名侍御史,方拭非乃知弹侍御史,即帮助本台主官,处理弹劾案件。方拭非不务正业,知杂事御史与御史中丞的担子便重了。
    这旁观一两个月,已知没什么成效,难道要担待她到天荒地老吗?
    凭她这年岁可还长着呢。
    何况第一个月的时候,她还算好,看着是用功的,虽然都是无用之功。从第二个月开始,整个人就不对了,懒散了。
    她不再来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同另外几位御史一同审案,也不问能不能旁听重审的冤案。自己不喊她做事,她就在角落干坐,还整日行踪诡异,与下属上官交流也不密切,看来是已经彻底放弃了。
    他不知道方拭非在户部做事时是个什么样子,但看王声远同几位侍郎郎中都喜爱提携,应该是个勤勉有加,兢兢业业的人,看来实在适应不了御史台,还是请吏部跟陛下再三思的好。
    他与御史公商量此事,御史公坐在案前沉默不语,片刻后问:“他现在在做什么?”
    “现在?”御史中丞不无讽刺道,“多半是坐着?”
    御史大夫放下手里的东西,说道:“他是王爷与王尚书亲自嘱咐于我,入职后我未多过问,不知他在台中情况如何。”
    御史中丞:“您正好可以过去同他谈谈。实在提点不起。”
    主簿捧着方拭非刚写好递来的东西,冲进她的房间,追着她问道:“方御史,您这是要是做什么?”
    方拭非扫了一眼首页便知道,理所当然道:“向陛下恳请立案审查呀。”
    主簿说:“可此案前段时日已审结了呀,您还要审什么?”
    “自然是觉得这审查结果不合理,所以方向陛下请示重申。”方拭非翻开他手里的公文,指着上面:“‘请乞重勘,下移奸佞。’认字?懂?”
    主簿断然说道道:“这怎么能行?”
    方拭非皱眉道:“无陛下首肯那自然是不行,所以我让你递交给御史中丞过目。你替我交过去就行了,怎么能替御史中丞对我说不行?”
    主簿不赞同说:“这案件证据已然确凿,受害之人亦未喊冤,为何要去劳烦御史中丞?”
    方拭非说:“受害之人都已经死了,你叫他去九泉之下喊冤?”
    主簿恳求道:“方御史,御史台中公务繁忙,您能别自找麻烦吗?”
    方拭非撇嘴,走过来问:“这算大案吗?”
    主簿迟疑了下,说道:“也不算吧?”
    御史台中案件繁多,此案由大理寺移交御史台,其中牵涉一名八品官员,已死。同普通案件比起来,自然算严重。可同御史台中的案件比起来,一般般。毕竟证据确凿,案件梳理清楚,不同的只是该如何惩处。
    顾登恒估计只看了一眼,没觉得哪里不对,就给批示了。
    方拭非冷声说:“是啊,说明这只是一件小案而已,我身为侍御史,且来台院已有两月有余,莫非连提起重审的资格都没有?”
    先帝在位时期,御史台的权力极大。“自朝官犯罪,准狱官令,先奏后推。”即御史台面对一些案件时,是可以先审理断案,再上报陛下。甚至小案都毋须上报,因为陛下根本看不过来。
    如此一来,其他官员有些急了,几次上奏,请陛下约束御史台。
    到了顾登恒这里,规定了“御史揪获罪状,未经闻奏,不得辄便处分。”任何案件,转交至御史台的,御史台要处置刑法,必须交由陛下审批。
    “这里。”主簿说,“这里判处五年刑期杖责五十有何不对?”
    方拭非:“自然是我觉得太短。他虽非本意,可之后造谣生事,羞辱同僚,直至被查出真相方来求情,本该罪加一等,为何要从轻考量?”
    那主簿不赞同地说:“怎么能单靠你觉得?大秦律例岂同儿戏?”
    方拭非也不赞同说:“自然是我觉得,不是我觉得难道你觉得?你觉得能行吗?你不过区区主簿,我才是侍御史,你逾矩了。”
    主簿红着脸说:“御史台岂能一家之言?我不过行劝诫之责!”
    “我看你才是一家之言!”方拭非冷声道,“我如今并非要直接重审,亦无此等权力,你便在这里指手画脚。莫非我要听从你的意见,才不叫独断专行?本官还非听你的话不可?”
    “你……你简直!”主簿气急道,“我本是好意提醒啊!奈何你在这里指鹿为马!”
    方拭非余光间看见一抹黑色的衣角,眉毛一挑,抬起下巴大声道:“我做事自有考量。入御史台两月来,虽未曾从你身上得到什么有用的提点,只能翻阅卷宗,查阅旧案。可我也是认真背过大秦刑法法典的,提出此案不公,更是深思熟虑。怎么倒了你这里,就是如此果断的一句‘图惹麻烦’?怎的我哪里不努力了?”
    御史中丞出声道:“你们在做什么?”
    主簿委屈喊道:“周中丞。”
    “是这样的周中丞,御史公。”方拭非转过身,朝二人施礼,脸色不变道:“上官及同僚皆说我阅历尚浅,尚需学习,下官颇为认同。只是同僚皆过于繁忙,无我插手之地,为了能尽快适应,替台中分忧,下官便去翻阅卷宗,查阅旧案,以做学习。于是发现了一桩案情尚有疑义,不可认同,想请中丞代为参考,请陛下批准重申。”
    御史公看了御史中丞一眼,也看了方拭非一眼。对他几人之间这事并不置喙,直接离开。
    主簿试探着问:“周中丞?”
    御史中丞说:“呈我案上吧。”
    主簿忙道:“是。”
    御史中丞也不欲对方拭非多说什么,觉得此人太多心机,爱耍聪明,还抓紧一切机会死命告状,真是……有些一言难尽。
    正离去之际,方拭非在后面大声喊道:“周中丞,有劳!下官这两月翻查了上千桩旧案,还发现了不少奇怪之处。就劳烦中丞多辛劳一些。毕竟下官只有有所长进,才能帮您做事。”
    第106章 好事
    御史中丞自认并无偏差, 将方拭非递来的公文仔细看了一遍。
    对方所述的确井井有条, 起码表面看着让人证据充分, 理由得当, 且引荐了不少案例,看来是真研究过类似的案卷了。也看来是真的……闲得发毛了。
    只是她文中所言所述立场过于严苛, 不近人情。御史台中类似的卷宗里, 自然也有更轻判的,此判不算显眼,也称不上特例。
    办案自有程序。
    此案如何量刑,当时已考虑的清清楚楚, 他就算现在再看,也并不觉得出错。
    当初凶犯杀人究竟是蓄意还是无意,一直未有人证物证可以证明,不过是双方各执一词,自圆其说。之后人犯又愿意出五千两白银息事宁人,双方商议过后,死者父母及兄弟立即表示可以不予追究。
    既然如此,轻判量刑自然合理, 且双方皆无异议。
    方拭非将这翻出来,分明是自找麻烦。她若非要计较个清楚,那御史台实在是不适合她了。
    御史中丞摇了摇头, 将公文放在桌角,便不再理会。
    他以为这就结束了,是方拭非在与他不甘的抗议表示, 并非真心想要插手旧事。
    紧跟着第二日,第三日……源源不绝,且有增多之势。
    主簿惴惴不安地将东西摆到他桌上示意,然后冲他尴尬笑了笑。
    御史中丞抬着笔道:“我这桌子上有一半都是他的东西。”
    主簿点头。
    御史中丞:“这两天是不是又多了?”
    主簿:“他看起来的确更熟练了。”
    御史中丞:“他那里还有多少?”
    主簿试图用手比对,最后觉得方拭非的能力实在难以比量,且无穷无尽无法揣测,于是摇头说:“应该很多很多。”
    御史中丞在“很多很多”四字中,陷入了沉思跟绝望。
    他脑海中忽然出现王声远在他面前提到方拭非时,露出的诡异表情。
    当时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形容,现在终于明白了。
    ——那个词叫同情。
    御史中丞皱眉道:“他是将我们御史台的卷宗都翻遍了吗?!”
    “额……这个……”他思忖片刻,试探着回道:“他的确是翻阅出了不少案卷,并沉迷于此,颇为辛劳。”
    御史中丞挑眉:“呵。”
    这方拭非,不会是真想把旧案都翻一遍吧?
    主簿的眼神中分明回的是:是的,他会。
    “不见谁同他一样勤快,偏偏是他。”御史中丞摇头,继续埋头做事:“知道了。叫外面的人进来,把左边的那一排搬到外面去。顺便告诉方御史,不要浪费台中纸张。”
    主簿心道,这大人物就是跟他们不一样。
    御史中丞过目之后,没有将东西向上呈递。
    原本人犯如何量刑,就是各御史商量过后的结果。能呈到御史台这里来的,大多争议较大,站哪一方都能说出道理。案卷上不会尽数记载事情始末。方拭非没有参与,仅凭记录,自然不会明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