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母子
“小兔崽子别跑了!”
“哎呦喂!”
“你是要气死老娘我——”
挽着发髻一丝头发都不带掉落的妇人站在白家食肆的店门口,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不远处的街头放声大骂。妇人的声音太大了,以至于所有往那个方向走的行人在经过街口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下脚步来打量打量自身,
好好的斟酌或是肯定一下,
妇人骂的人是不是自己。
妇人当然不是个疯子,也不是个喜欢骂街的泼妇。她这样做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在练练骂了几声之后,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小男孩从那来往的人群中穿了出来,擦擦流到嘴边的鼻涕,满脸嬉笑地来到了妇人的身边。
“嘻嘻,阿娘。”
小男孩年纪不大,看着就七八岁,或者六七岁的模样;原本干净规整的衣服套在他身上,就好像是套在了牛的身上一样。几个眨眼不见的功夫,就已经揉的皱皱巴巴的。
这让本就烦躁的妇人愈发的生气。
“你个臭小子,”
妇人丰腴饱满的手指伸出,食指并大拇指用,揪住小男孩的耳朵往自己的面前拎,
“你看看这身衣服被你糟蹋成什么样子了?!”
“以后老娘再不给你穿新做的衣服了,干脆把院子里的竹篓拆了给你掐个壳子出来让你套上,看你还穿不穿的烂。”
“跟我进去!”
“你看看你那手袖子哦我的天爷,不是叫你用手帕擦鼻涕吗你怎么就是听不懂呢......”
在妇人的骂骂咧咧声音中,这母子俩一前一后的,保持着刚才那个略有些滑稽的姿势,走进了白家食肆。
“哎哟可累死我了!”
妇人松开手,不顾男孩呲牙咧嘴捂着耳朵蹦来蹦去的模样,她盘腿在坐榻上坐定,掏出怀中的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薄汗。
“这天是越来越热了,”
“林小子——”
“哎来了来了,来了来了——”
妇人话音刚落,林信平便已经抱着自己怀里的小本子和炭笔往妇人的这个方向跑了过来。
“十三娘您来啦,”
挂起招牌的待客微笑,林信平对着面前的妇人说话道。他眼睛的余光看见坐在桌子对面,缩在角落里还揉着自己耳朵的小男孩,不着痕迹又有些害地往旁边让了几步。
林信平的小动作十三娘显然是没看到,她将擦过汗的帕子又重新收好,抬头看向林信平:
“这天太热了,”
“可不是嘛。”
少年脸上的笑容灿烂,
“店里今儿有冰茶,要不给您上一壶解解渴?先喝着,再想待会儿吃点什么也不迟。”
“挺好,”
十三娘点了点头,似乎对林信平的提议很是满意。
“那就先来一壶那什么冰茶吧,对了,再来一碟素什小菜碟,记着要全素的啊,可一点荤腥不要。这几日我胃口寡淡的很,吃不了那油的东西。”
“得嘞,”
林信平很快地就在纸上记下了妇人要的东西,随后笑着对妇人点了点头。
“您先吃点儿爽口的,待会儿要是有什么想吃的,您再叫我。”
“行我知道。”
点完了菜,妇人又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东西似的。她先是点了点正准备离开的林信平,又点了点坐在自己的对面的自己的儿子,开口说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浓浓的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你看看人家!”
背对着桌子的已经迈出一步去的林信平,再听见妇人的这句“你看看人家”之后,脚步一滞,然后浑身像是浇透了凉水般的一激灵。
“你看看人信平阿兄,年纪也大不了你的,”
“怎么就这么能干的了?”
“你再看看你。”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你要是能有人林小子一半,哦不,你要是能有人家三分听话,老娘我都能多活些日子。”
“臭小子真是一点不听话......”
十三娘口中又像是刚才进店来时那样的,念叨着些抱怨的责备的话语。坐在她对面的小男孩在母亲的抱怨声中抬头,他却没有看向不断地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母亲,
而是将忿忿和不服气的眼神投向了往旁边挪走的林信平身上。
察觉到背后投来的目光,林信平只觉得一种芒刺在背的恶寒从脚底升到头顶。他“哧啦”的一声将手中写了字的纸从小本子上撕下,捏在手里很快的几乎是小跑地一溜烟跑进了厨房。
进到厨房之后,少年呼地松了口气。
“你怎么进来了?”
厨房是白锦儿和白老头在忙活着,看见林信平跑进来,白锦儿有些疑惑地说了一句。毕竟往常都是林信平在外面将客人点了的单子递进来,白锦儿接过之后他再出去招呼别的客人。因此非一般情况,林信平是不会进到厨房里浪费时间的。
白锦儿的问话让林信平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将手中的纸递到白锦儿的手上,语气里是难以掩饰的头疼:
“十三娘来了阿姐。”
“十三娘?”
白锦儿反应了一下,这才像是想起什么,也露出了和林信平一样无奈的表情。
“她带着王元椿那小子过来了?”
“可不是,”
“不然我至于躲到这儿来吗。”
林信平摊了摊手。
原来这王家的王齐氏,嫁人前家中行十三,因此嫁了人之后,街坊四邻照例用旧称呼喊她——性子急是个热心肠,人缘处的是历来不错。可没想到生了个孩子,反而是十里八店都出名的混世魔王。
家里男人出外忙,家中事情十三娘一手操办;孩子养的倒是健健康康的,就是在教这一块,十三娘子却是有心无力。
王元椿生下来性子就野,从大到小就没少干找猫逗狗的破事儿,十三娘子着急却只会打骂,越发是撺掇的孩子逆反难以管束。这心中又气又急下来,不免得拿些“正面例子”和自己的孩子做个对比。
而不幸的,林信平便是那个正面的例子。
一两次说了还好,王元椿也不放在心上——这十百次的念叨下来,难免激得人心中不爽。林信平虽然什么事情都没做,可往往就因为这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少不得落一顿整。
因此现在林信平但凡是遇到他们母子俩,都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巴不得那十三娘子瞧不见自己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