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任暄嘴上这么说,心里实则不想让苏晋逃的。
    苏晋一介书生,便是逃,又如何能逃出十万亲军的天罗地网?加之这一两年来,锦衣卫有复起之势,若太子一怒之下,请旨让镇抚司的人出马,苏晋下了诏狱,还不得把甚么都吐出来?
    所以他一通大论,先是提到了朱十三,再是提到了柳朝明。
    十三殿下一直看重苏晋,他是知道的,而这半月看下来,就连柳朝明这一位铁面御史,也对苏晋诸多宽宥,大约有赏识之意。
    倘若苏晋真地惜命,便不该逃,该立刻去找这二位金身菩萨保驾护航。
    任暄晓得苏晋一身倔骨头,这话倘若直说,怕会激得她当下立牌坊等死。
    就看她能不能闻弦音而知雅意了。
    苏晋想了想问道:“你不是说还未曾立案么?刑部传我进宫做甚么?”
    任暄道:“刑部是为仕子闹事传你的,想问问当日的情形。眼下这不是三司会审么,柳大人这才与沈尚书打的招呼。虽说当日没甚么端倪,但晏子言将你策论拿走,必然是想上递刑部的,想必刑部如今已晓得你这茬了。”
    任暄说完,仔细去瞧苏晋脸色,想在她的眉梢眼底找答案。
    却没料到苏晋心里却想着另一桩事。
    她早先还在郁结自己将玉印还给晏子萋,晁清的案子虽有了线索,但却断了门路。
    眼下刑部传她,正是良机,若代写策论的案子能引来晏子言当面对质,她便可当着柳朝明,沈拓的面将晁清的案子捅破。
    再不怕无人肯受理贡士失踪的案子了。
    这人世一重山一重水,越往上走,人命便越轻贱起来。
    新君立国,标榜了几十年的仁政爱民,不过是幌子,接近权势中心,连寻个人都得大费周章百转千回,若黎民是拼了命才苟活,还谈甚么仁爱。
    苏晋心底泛起一丝悲凉,却又如在暗夜之中看到一丝熹光,总算不是走投无路。
    反正命只有一条,为晁清的案子,已然搭进去过一回,何妨再搭一回?
    她送走了任暄,问周萍讨了刑部的手谕,立时往宫里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三司会审,即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一起审理同一桩案子,通常是大案要案。
    也就差不多是检察院,司法部,人民法院,一起审案子。
    -
    第11章
    刑部检校验过苏晋手谕,说道:“都察院的柳大人来了,正与尚书大人在律令堂议事,官人且等。”
    苏晋应了,打算随他去值事房稍歇片刻,不期然一只手从旁侧伸出来,将她拦了一拦。
    来人是个矮胖墩子,生得一脸福相,朝苏晋笑道:“敢问阁下可是应天府衙门的苏知事?”
    他身着六品鹭鸶补子,比苏晋足足高了两阶,却不曾摆谱,眉目间还隐隐含着谦卑之色。
    苏晋恭恭敬敬回了个礼道:“正是。”又请教来人姓名。
    原来这矮胖墩子姓陆,时任刑部员外郎,正是当日奉柳朝明之命,给苏晋送死囚的那位。
    听闻苏晋是来跟刑部沈尚书回话的,陆员外略一思索,道:“这样,苏知事您不必等,我这就去请尚书大人的意思。”
    说着,也不等苏晋客气,风风火火地走了。
    沈拓正审阅仕子闹事的涉事衙门与人员名录,外头有人通报说京师衙门的苏知事来了,沈拓笔头动作一顿,掀眼皮看柳朝明一眼,回了句:“请吧。”
    柳朝明端的冷静从容,仿佛没听到什么声儿一样,沈拓忍了忍没忍住,才问:“这个苏知事,可是当年老御史一眼看中,再三叮嘱你照拂,你驱车去追却没赶上,将事情搅黄了的那位?”
    柳朝明一副不为外物所动的样子,端起茶悠悠道:“怎么,尚书大人还记得这事?”
    沈拓“嘿”着笑了一声:“如何记不得?那几年提起朝廷后生,老御史无时无刻不在夸你,说你从容有度又杀伐果决,唯独这一桩办得不够利索,气得御史他老人家几日咽不下饭。”
    柳朝明啜了口茶,不说话。
    沈拓又道:“后来他老人家还找我想辙,我能有甚么辙?吏部的通文递过来,皇上已批了红。”说着,摇了摇头道:“当真可惜了,我记得他中进士那年才十八,文采斐然,胸怀锦绣,俨有你当年风采,便是给个榜眼,乃或给个状元也不为过。还是皇上看了眼他的年纪,生生吓了一跳,这才将他的名次压到了第四,就是怕此子锋芒太过招来横祸。”
    柳朝明一时默然,苏晋中进士时,他不在京师,后来关于她的种种,也不过道听途说。反是那日在风雨里初见着,倒并不曾有传闻中的绝世风华。
    他本还惋惜,以为五年的挫败与磨难,已将此子身上的锋芒洗尽了。
    直到仕子闹事的当日,她一身是血地朝他走来,跪在地上向他请罪。
    鎏金似的斜晖浇在她身上,淬出令人心折的光,刀锋履地之声仿佛划在铮铮傲骨之上。
    柳朝明这才觉得是自己看走了眼。
    也许是初见那日,秦淮的雨丝太细太密,将人世间的一切都隔得朦朦胧胧,竟不曾见,当她立在烈火斜阳里,连眸中萧索都是傲雪凌霜的。
    陆员外又是请又是迎地将苏晋带到了律令堂外。
    待苏晋见过礼,沈拓道:“你来得正好,老夫正整理闹事当日的涉事衙门和名录,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苏晋应是,将沈拓的问题一一答了。
    沈拓听后,在公文上删添些许,这才罢了笔,说道:“先头传你,是为了解闹事当日的情形。不过两日前,老夫收到一封密帖,里头藏着一篇策论,那送帖人说,正是你的笔记,你看看可是?”
    密帖上镂着紫荆花,果然是她早前给任暄的那本。
    苏晋曾是进士,又尝有文墨流于市井,笔迹是赖不掉的,只好称是。
    沈拓抬手往案上一拍,呵斥道:“你好大的胆子,老夫听闻,这道策问可是翰林每月策诸位殿下的题目,你老实交代,这是为哪位殿下代写的?”
    其实苏晋此番前来,正是为招认代写的罪状,招来晏子言与她对质晁清的案子。
    依任暄之言,代写一事之所以被查出来,是在十七殿下那头撕开了口子,已然昭昭于世了,可听沈拓之言,仿佛并不全然了解内情。
    莫不是太子殿下有意为朱十七隐瞒?
    既如此,何以不直接将她传去东宫私询问罪呢?平白招来刑部,岂不自相矛盾?
    苏晋一时想不出因果,两相权衡,只得道:“代写一事不假,还请尚书大人治罪。”
    也不提是哪位殿下。
    沈拓“哼”着笑了一声,指着苏晋道:“这厮嘴还挺严。”说着,忽然摆了摆手,道:“罢了,老夫手里头的案子多得是,没闲心理会你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对柳朝明道:“此人好歹是个从八品知事,犯了纲纪,你都察院合该管管,此事你接过去罢。”
    苏晋本是俯跪在地的,听了这话,不由慢慢直起身子,一脸困惑地将沈拓望着。
    甚么意思?难道是要放她一马?
    沈拓的确是要放苏晋一马,他先前问柳朝明的一番话,也是想试探都察院对苏晋的态度。
    柳朝明有个“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性子,在这一任七卿(注1)之中,虽十分年轻,心里头却像装了个千斤坠,这也是老御史致仕后,保举他做左都御史的原因。
    可方才提起苏晋,柳朝明竟出乎意料地走了一刻神,可见是自觉愧对老御史,亏欠苏晋得紧。
    沈拓从来奉行秉公执法,当年也跟老御史并称为“铁面菩萨”,而今年事已高,后生可畏,“铁面”二字传给了柳昀,自己却跟自己那花架子儿子学会了熟视无睹得过且过的道理,也罢,且任这些后生折腾去吧。
    沈拓当即一拍案,端出一副要撵人的架势:“还愣着做甚么,我刑部的地板跪起来格外舒服些么?”
    苏晋一头雾水地被沈拓连骂带撵地赶出了刑部,心中并没有松快些许,反是此行的目的落了空,刑部手谕已被检校收了回去,下回再进宫,只能是去都察院领板子的时候了。
    二十大板打下来,也不知自己可还有命走到詹事府。
    苏晋实以为当下机不可失,立时就往东宫(注2)的方向走去。
    “站住。”身后传来一声冷喝。
    苏晋回过头去,也不知柳朝明何时也从刑部出来,手里还拿着她那本紫荆花密帖,冷着脸问:“就这么不死心,还要去找晏子言?”
    苏晋俯首道:“大人误会了,下官头回来刑部,一时迷了路,走错道了。”
    柳朝明道:“迷得连南北都分不清么?”
    苏晋说不出话来,将身子弯得低了些。
    柳朝明又道:“我看你的伤是好利索了,不如先去都察院,把你的二十大板领了。”
    苏晋做了个拱手礼,将腰身弯得更低,已然是请罪之姿。
    柳朝明沉默着盯了她半晌,觉得老御史纵有伯乐之慧,难免一叶障目,只看到苏晋的锦绣才情,却不见此人的巧言令色起来着实可恶,一时也不想跟她废话,吝啬地说了两个字:“跟着。”
    苏晋跟柳朝明走了一段路,却并不是承天门的方向,而是东宫。
    她在心里揣摩了几分,不由意外地问道:“大人这是要带下官去詹事府么?”
    柳朝明没言语。
    苏晋又道:“下官多谢柳大人。”
    柳朝明蓦地折转身,举着手里的紫荆花密帖,面无表情地看着苏晋道:“不必谢,正是为审你才领你去的。”
    第12章
    詹事府原为打理皇帝皇子的内务所设,景元帝开国后,令其作辅佐储君之用,因此建在东宫附近。
    仕子闹事后,晏子言质疑春闱有舞弊之实,皇上授命他为主审,一连数日都扎在翰林院,重断会试的卷宗。
    却越断越无奈。
    会试的好文章,的确大都出自南方仕子之手。
    看来沈奚的话不假,南北两地的仕子确实存在差距(注),所谓的科场舞弊,也许真的只是误会。
    晏子言觉得自己审卷都快审出魔怔来了,回到詹事府,听说左都御史来找,头一个念头竟是柳大人是南方人,难怪做了都御史;尔后见到跟着柳朝明而来的苏晋,心想,这位也是南方人,难怪是二甲登科的进士。
    直到听了这二人的来意,他才回了魂,看了苏晋两眼,轻笑道:“我还道你一个区区从八品知事,任暄怎么肯由着你来正午门前问责本官,原来他是得了这样的好处。买卖做得不错,拿着本官的颜面去换十七殿下的人情,本钱不过是你的才学,他一本万利,赚得盆满钵满。只是可惜了当年长平侯兵马中原战无不胜,生出个儿子,竟是个四体不勤的生意经。”
    他这一番话说得尖酸刻薄,但往细里一想,却是参破其中道理。
    苏晋不是不明白,她答了策问去找任暄,乃是有事相求,实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无意一争长短。
    晏子言斜着又瞧苏晋一眼,觉得此人虽看上去清雅内敛,没成想竟有个杀伐果决的个性。仕子闹事当日,若不是苏晋命人将晏子萋绑了送回府,也不知他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妹妹能闯出甚么祸来。
    这么想着,顺口就问了句:“你不是受了伤?”
    苏晋没留神他提起这个,愣了一愣,才道:“养了数日,已好些了。”又续道:“刑部传话,好几桩案子悬而未决,下官不敢耽搁,才赶着早进宫里来。”
    哪里来的好几桩案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