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走了半晌之后,徐三示意常韩二人稍稍退后,和那蕃獒拉开距离。几人尾随于蕃獒身后,又走了约一盏茶的工夫,便见那蕃獒伏在一处白墙之上,狗爪拍了两回,便听得吱呀一声,它拍的那处墙壁之上,竟开了一道小门出来。
    徐三隐于树后,眯眼一瞧,便见一个僧侣自门那侧探出袖来。那男人约莫四五十岁,剃着光头,模样周正,身着茶褐色的素布袍子,见着这蕃獒之后,眼中立时闪过惊喜之色,赶忙侧过身子,迎了这獒犬进门。
    那獒犬瞧着似是也有些高兴,摇头摆尾,跨入门中。那老僧却是不敢掉以轻心,又小心翼翼,左右顾盼,瞧着四下并无可疑之处,这才缓缓将门掩上。
    徐三藏于丛中,微微蹙眉,转过头瞥了韩小犬一眼。
    韩小犬冷哼一声,和她倒是默契,直接自怀里掏了僧侣名册出来,递到了她手里头。这名册乃是徐三前几日管梅岭要来的,为了整理这份名录,韩小犬领着手底下人,东奔西走,可是费了不少工夫,总算保证是毫无遗漏之处。
    徐三手上飞速一翻,没两下便将这禅院找了出来。却原来这处禅院,名为红阳禅院,所谓红阳,指的乃是红阳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而这一处禅院的主人,法号释妙应,道行高深,禅功了得,座下有六七弟子,有男有女,皆住在这红阳院中。
    徐三手捧录册,目光一凝,便见后头又补了几句,说是这妙应禅师,云游在外,带着两名弟子,四处弘扬佛法,已有多年未曾回这红阳禅院。
    她心上稍稍一顿,也不再耽搁,让常缨施展轻功,去给守在相国寺外的十数兵士送信儿。这一支队伍,自然不是徐三自府衙调来的,而是周内侍借由官家之手,从守城禁军里调来的人马。
    待到这一干人等,身着盔甲,腰别长剑,气势恢恢地闯进这红阳禅院之后,徐三负手而行,快步转了一圈,虽瞧见了那老僧,却不曾瞧见他引进门的那只獒犬。
    韩小犬在旁一见,立时动怒,恨不得揪住那老僧的领口,对着他严刑拷问。徐三却是不紧不慢,抬眼一扫这老僧的居处,便瞧出了不对劲之处来。
    这老僧乃是妙应的徒儿,虽说年岁已高,但皈依的时候却是不长。在其余诸徒之间,这老僧辈分不高,佛法也说不上精深,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住了这么空旷的一间屋子,着实有些蹊跷。
    徐三趁着那韩小犬痛骂之际,又在屋内缓缓踱步,转了一圈。而就在她转到那略显简陋的书桌前时,猛然之间,眸中一亮,竟发现了一处机关!
    徐三之所以能认出这机关,不为别的,乃是因为这屋中机关,竟与当年金元祯在书房中所设的暗门机关一模一样。
    蕃獒现于京都,本就跟吐蕃国脱不了干系。难道这老僧及他身后之人,竟和金国也有关联?
    徐三紧紧抿唇,一时顾不上多想,但走上前去,手上飞速解了机关。众人只觉地上微震,灰尘四起,再一抬头,便见这地上竟凭空多出了一道暗门来!那地底下养着的獒犬,一见着光亮,还以为是主人要来喂食,当即低低叫唤起来。
    一切皆已败露。徐三缓缓抬眼,瞥了那老僧一回,嗤笑一声,掏出绢帕,净了净手,连带着擦了擦腕上咬痕,心里头却是兀自寻思起来。
    她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出这老僧会找甚么由头脱罪,肯定是说自己不小心放了狗,见狗惹了事,惊了圣驾,便张皇失措,不敢露面。
    但这事,当真这么简单吗?自然不会。
    狗是吐蕃国的狗,机关是金国的机关。而近一年内,曹府尹三番五次,来这大相国寺烧香拜佛,而她将这查案之事派给徐三,瞧那样子,约莫也是胸有成竹,净等着徐三查不出来,最后替她背锅顶过。这桩案子,曹府尹多半也是知情之人。
    难道是曹府尹想里应外合,卖国求荣?
    徐三皱起眉来,立时便否定了这个念头。这说不通。曹府尹在这开封府尹的位子上坐了二十余载,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她还是世家出身,维护的是贵族阶级的利益,没理由要和敌国勾连,将自己这太平日子都押作赌注。
    那么,她就是想让官家死。
    是了。那日若是没有徐三去救,大象受了獒犬之惊,胡乱奔逃,官家必然会被甩下象背,轻则伤及根骨,重则一命呜呼。
    那么,她为甚么非要官家死不可呢?
    徐三吐了口浊气,不再深思,只让在场官兵封锁禅院,不准外头的人进,也不许里头的人出。吩咐罢了之后,她便在这禅院之中搜寻起来,以期找到更多线索。韩小犬见她如此,有心讨好与她,便也跟着她一块儿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人浑身是汗,翻了足足有一个时辰,便在此时,徐三忽地从韩小犬翻过的书册之中,发现了一本很不对劲的佛经。
    此书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乃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唐代武则天时期佛经翻译的最大成果。即便是在徐三所生活的现代,这本《华严经》也是赫赫有名。
    但是,它不该出现在这里。
    宋十三娘开国之后,重修佛道经籍,新修过的版本,都在旧版前加了一个宋字。这本《华严经》,应该是《宋大方广佛华严经》才对。至于修撰之前的经籍,皆被列为禁/书,私家不得有,如有违者,皆须受刑。
    徐三微微蹙眉,不动声色,看了眼韩小犬那刚劲结实的背影。
    他作为大宋土著,不会不知道这朝代的佛经,大多都在名字前挂了一个宋字。他已经翻过这沓书册,却不曾挑出这本,是无心而为,还是有心包庇?
    徐三垂下眼睑,只觉得自己太过多疑。她摒弃杂念,坐到案前,专心翻起了这本华严经来。
    这华严经新崭崭的,绝非前朝旧书,更似今人誊抄所作。这佛经看似并无异常之处,但徐挽澜何等的眼明心细,匆匆翻了一遍后,便察觉出不对来。这书册之中,经常会有那么几个字,旁边留有一抹小得几乎可以忽略的朱红墨点,好似鲜血一般。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那书的主人,翻阅这书之时,手里头往往后执着毫笔,且是丹红色的朱笔。
    照理来说,观阅佛经,毋需用笔。但他却常常手持朱笔,且还会下意识地点出几字来,可见对于这本书的主人来说,这佛经只怕不是用来看的,更有可能是用来抄的。
    徐三坐在案前,一手支腮,半耷拉着眼儿,心中思量不定。便是此时,常缨打从门外走了进来,对着她高声笑道:“三娘,我来邀功了!快说些好听话儿,使劲儿夸我两回!”
    那小娘子急步而来,一把便将一张皱巴巴的笺纸拍至案上。徐三眯眼一瞧,便见那笺纸之上,所用笔墨正是朱红色,而信上所写内容,却是古怪的很,尽是一二三四之类的数字。而在古代,并无标点符号,密密麻麻挤作一团,显得更是难懂。
    徐三瞧着,不由笑了,对着常缨说道:“好丫头,这是从哪儿翻出来的?”
    常缨得意答道:“我在院外撒完了尿,正系着裤带绳呢,就瞧见那墙根落了一团纸。我一寻思,觉得不对,赶紧上去捡了那纸,展开一瞧,更觉得不对了。我虽不识几个大字,但这些数儿,我还是识得的。”
    徐三笑了笑,不吝溢美之词,对她大大夸了一通。常缨听着,很是受用,面带春风,欣然自得。
    徐三这奉承话儿,练了不知多少年,哪怕心里头想着别的事儿,嘴上都不曾卡过壳儿。她一边夸着常缨,一边眼睑低垂,思考着华严经与数字之间的关联。哪知她正寻思之时,便见一差役慌慌张张走了进来,急声道:“徐都尉,那老僧咬舌自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tjh的地雷~
    第141章 涌金斜转青云路(一)
    涌金斜转青云路(一)
    日色赭黄,金殿玉堂。徐挽澜垂手而立, 眼观鼻, 鼻观心, 立在大殿之外的石阶上, 只等着官家宣召入内。
    上午她和韩小犬、常缨等人,一同去了大相国寺放狗。吐蕃獒犬, 最是护主认主, 徐三便利用这一点, 将那养狗的老僧抓了个正着。哪知她才走开没多久,那僧人便咬舌自尽,一命呜呼。
    咬舌自尽?
    开玩笑, 咬断舌头,便能立时毙命,这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又或者说, 当场就死的可能性很低, 除非真就那么巧,才咬了舌头, 血就堵住了气管, 然后导致窒息而死。咬舌自尽或许在武侠小说中很是常见, 但在现实中, 可行性实在不高。
    徐三一听这说法, 立时便起了疑心,赶忙唤来仵作验尸。那仵作察验半晌,回来禀报, 说是这僧人并非死于咬舌,而是死于服毒。
    服毒。毒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那僧人见狗回来,心生警惕,故而将狗锁于地下,又将朱笔书信抛诸墙外,之后更是早早备好了毒药,见势不好,便立时服下。第二种,就是这在场的衙役、官兵之中,藏有内奸,而这毒药,也是来自于内奸之手。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僧人之死,都说明了在他身后,还藏有更大的秘密。而这秘密,牵扯甚广,既涉及外族,又与内朝相关。
    徐三正蹙眉深思之时,忽闻脚步声纷杂而来。她收敛心神,稍稍抬眼,便见一众朝臣自殿内走了出来,三两成群,面色各异,可见官家议事已罢,马上就要召徐三入殿。
    蒋平钏官居四品,任礼部侍郎,也在这自殿内走出的朝臣之列。其余官员都还未曾得着消息,虽说瞥见了徐三在侧,却也并未出言寒暄,全当没看见这位新科状元,而那蒋小娘子却是不同。
    她与徐三擦肩而过之时,稍稍凝步,对她浅浅一笑,更还轻声出言提醒她,说她唇边沾有红渍。徐三抿唇一笑,赶忙将那红渍抹去,心里头却是怨怪起了韩小犬来——
    要不是回程之时,那小子非要硬喂红果给她,使出蛮力,塞进她的嘴里,她哪里会沾上印记,差点儿惹出笑话来?
    徐三正暗自埋怨韩小犬不知轻重,忽地听得宫人柴荆轻唤。她赶忙提起心神,跟在柴荆身后,微微低头,缓步入内。
    去年她来这殿中之时,官家为了试她心性,又或是想给她个下马威,足足让她站了一个时辰,然而今时今日,徐三再来,待遇却是完全不同了。
    耳听得官家沉沉发话,让周文棠亲自给她搬了椅子过来,徐三颇有几分受宠若惊,千谢万谢,这才敢掀摆坐下,直觉得自己这屁股都连带着金贵了几分。
    官家手持御笔,一边批阅章折,一边缓缓问道:“那僧人已死?”
    徐三赶忙应道:“正是。臣已令仵作验过,乃是服毒而亡。”
    官家头也不抬,只沉声问道:“可曾找着甚么真赃实证?”
    徐三便将金国机关、《华严经》,以及常缨捡到的数字信笺,一一同官家详述一番。话到末尾,她又补上了自己的猜测,说起了那蕃獒来历,以及曹府尹的异常之举。
    官家点了点头,稍稍搁笔,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缓声又问:“依你之见,这佛经和那信,有何相干之处?”
    徐三心上微凛,稍一犹疑,这便将自己的猜测和盘托出。
    她认为这信上数字,所对的应是那佛经之中,某页某行的第某个字。只可惜这信上诸数,紧密相连,并无隔断,因而便给推理增添了极大难度。她入宫之前,让一众衙役按着不同思路,分析了好几回,可得到的结果,却都毫无意义。
    徐三更是怀疑,这僧人所牵扯的,乃是一个未知的组织。这组织中人互相通信,用的皆是朱红笔墨,而只有这组织中的人,才懂得该要如何分割那些数字,并将数字对应到佛经中去。
    徐三说完之后,心里头却是忍不住腹诽起来。虽说那幕后之人能想出这样的加密方法,也确实是有些能耐,但这一加密,一解密,来回不知要费多少时间,效率实在太低,而且还写不了太长的信。
    官家听她说完之后,稍稍扯了下唇角,随即沉声说道:“你猜的没错。开国之后,有那前朝余孽,自号‘光朱’,宁死不肯归顺,在西北、东南这两头,屡屡生事作乱,妄图复兴男尊女卑之制!他们互相写信之时,皆会用一种特制朱墨,旁人不知制法,自然仿造不来。”
    光朱。
    这还是徐三头一次听说这个乱党组织。
    她细品着这个名字,暗自想道:光朱乃是太阳的代称,这群前朝余孽,想要让太阳重又升起,阳盛而阴衰。居心险恶,从这名字便可见一斑。
    官家稍稍一顿,隐隐带着怒气,继续沉声说道:“这群乱党,等级森严,规矩倒是严得很。每人手里头的书都不同,这个是《华严经》,那个便是《会真记》。至于加密之法,也是各有相异,便是抓着其中一个,审出了底儿,也是毫无用处。”
    聪明。想出这般加密法则的人,当真是聪明至极。毕竟这可是古代,没有任何密码学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他能想出这样的管理办法,竟让徐三都打从心底有些佩服。
    徐三低着头,接着便听得官家叹了口气,似是有些疲乏,低声说道:“大宋以女子立国,而接壤诸蕃,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这乱党的手能伸进京都府来,背后定然有吐蕃、西夏、大金等国之扶持。至于曹府尹,她与那死了的僧人相好,常去寺中和他偷情寻欢,她虽说自己并不知情,但朕信她不得,再不能容她!”
    今日徐三能得空溜出府衙,还偷了一条蕃獒出来,全是因为曹府尹有事不在。只是这曹府尹,哪里是要出差?她被人诓骗出了府衙,就被官家给关押了起来。
    那死了的僧人,年已四五十岁,虽说面貌还算周正,但也好看不到哪儿去。曹府尹跟他相好,就是图他那裆中驴物。
    她早先曾意外撞破那人养狗,但却也未曾多想。待到那日蕃獒冲撞了圣驾,这曹府尹心里发虚,赶忙去找那僧人质问。那和尚便卖起了可怜,哭哭啼啼,说是没拉住绳索,让狗蹿了出去。
    曹府尹起初心中生疑,但那和尚在床笫之间却是卖力的很,伺候得这妇人舒舒服服,欲仙/欲死。她活到这把年纪,早就想得明白,那些个小郎君娇娇滴滴确实可爱,但对她这岁数的而言,再好的皮囊,也抵不过这浑身酥爽。
    这妇人出身名门,精明一世,二十余载呼风唤雨,最后却阴沟里翻船,栽到了一个和尚身上,着实令人唏嘘不止。
    但是徐三,却是半点儿都不觉得唏嘘,只顾着暗自高兴。
    曹府尹一走,开封市长的位置就是她的了。从一个区区从六品的副职,连跨三级,一夕之间,青云直上,成了正三品的开封府尹,别说在这大宋朝了,就是翻尽青史,也是实属罕见。
    大宋朝最年轻的状元,大宋朝升得最快的官员,短短时间内,徐挽澜也算是创下了两个记录。
    若是当初官家直接封她做了开封府尹,抑或是其余三品四品的高官,朝中文武,只怕多少心有不服。而她风头如此之盛,必然也不会招来他人忌惮。
    然而如今的情势,却是大为不同。官家这一手欲扬先抑,不但让徐挽澜避开风头,又让其余人觉得这徐三能升官,全都靠她自己的本事。如此一来,背地里说三道四,嚼巴舌根的人,便也少了许多。
    按着官家的意思,蕃獒一案,万不能草草了结,必须得借着这桩案子,敲打敲打不轨之徒。一时之间,大宋境内,各地州府都接了旨意,说是要通报百姓,从此以后,朱笔便是御笔,只有官家能用,若是见了有人使用朱笔写信,必须要上书举报,告知朝廷。
    之所以不明说这朱笔和乱党的关系,朝廷也自有它的考虑。眼下瑞王之乱方平,西夏又屡屡滋事,民心多有不安。若是这时候再告诉百姓,不止有要谋反的、要打仗的,更还有暗地里要颠覆朝纲的前朝余孽,这老百姓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至于大相国寺,也受了此案牵连。徐三当上正三品的开封府尹之后,领的头一件差事,就是彻查京中佛道。
    光朱乱党,意图恢复男尊女卑之制,而这样的人,绝不会愿意似那些小郎君一样,嫁人为夫,养育儿女。对于他们来说,掩人耳目的最好方式,就是借助佛道宗教,扮成和尚或道士,远离官府监视不说,行走世间倒也方便。
    彻查佛道,说来容易,可做起来的话,分寸却不好拿捏。官家素有仁爱之名,先前营造的形象,也是尊佛崇道,号召百姓亲仁善邻。若是如今上刀上箭,大动干戈,打草惊蛇不说,更还要惹来民间非议。
    但这可难不倒徐三。她稍稍一想,便琢磨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七月十五是什么节?道教叫中元节,佛教叫盂兰盆节,民间叫得通俗些,便是“鬼节”。在这样一个节日,无论佛道,均会举办祭典。
    徐三便想着将七月十五的祭典,转由开封府衙督办,如此一来,整理人员名单、调查人员来历,便也可以说是出于安保考虑——毕竟早先出了这蕃獒之事,而七月十五当日,开封府尹这般的大人物都会露面,官府想查清人员,哪个又能多说闲话?
    再说了,说是督办,其实佛道两派还是各办各的,用不着开封府衙出钱出力。不必有多余投入,就可以达成想要的结果,如此美事,也就徐三想得出来。
    转眼即是七月初时,徐挽澜身为三品高官,早已不用住周文棠的小院,更不用给他交赁钱了。她乃是开封府尹,自然就住在开封府衙的后宅。
    不用交钱,就有地方住,乍一听起来,似乎是件好事,但是徐三搬进后宅之后,却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这府衙后宅的仆侍们,都是官奴,虽说也算是贱籍,但他们的身契,在朝廷手里头,徐三可管不着。
    也就是说,她要想辞退哪个奴仆,还要给相关部门打报告,写文书,走程序。至于相关部门处理的快不快,准不准她的报告,这里头的门道可就深了,全都要看徐三娘的官场人缘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