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何日请长缨 第2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何继安在临河听到的消息,就是如此。每一位被他请出来吃饭的同行,都声称自己搞的那部分研发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又声称别人搞的都是垃圾,集团所表彰的那些先进,其实都是唐子风、秦仲年等人的三姑四舅,所有的成绩都是吹出来的。
    技术人员吐槽,当然不会局限于说什么“邻居家的二小子他岳父”之类的梗,而是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证明,何继安多少能够听懂一些技术细节,对于这些熟人曝的料,自然也就会多相信几分。
    当然,这也是因为何继安有些先入为主,他从韩伟昌的表现中推测临机的技术不实,同时在心里也盼望临机的技术的确是假的,所以一听这些人提供的证据,他就信了。
    如果他的头脑能够清醒一点,其实是能够分辨出来的,这些人举的例子,都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比如说,一个热处理工艺搞了三个月都没有搞出来,这听起来是一个大问题,但认真想想,这也算不了啥呀,有些工艺研究本身就是挺难的,耗上几个月并不奇怪。
    这就像有些读者指责写手:你一天才更1万字,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神吗?你看那谁谁谁,人家日更5万……
    “我的判断是,临机目的已经研发出了多工位机床的技术,但技术还很不成熟。如果浦汽接受了他们的产品,就会让他们获得一个实践的机会,从而能够在应用过程中完善技术。我们必须阻止这件事,坚决不能让临机获得这个机会。”
    在向公司总经理冈田清三汇报的时候,何继安这样说道。
    “何君,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呢?”冈田清三问道。
    “目前浦汽有些举棋不定,他们是倾向于使用染野的产品的,主要的障碍就是价格问题。我了解过,浦汽这一次的投资资金有些紧张,我们的报价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所以双方的谈判一直处于僵持之中。
    “现在多了临机这样一个变数,如果我们坚持原来的价格不变,而浦汽方面又无法克服资金方面的障碍,则他们会有一定的可能转向临机。”何继安说。
    “也就是说,你认为我们必须要降价。”
    “我认为有这个必要。”
    “但过去你说过即使我们不降价,浦汽最终也会选择我们。”
    “那是过去的情况。过去浦汽没有其他选择,和海姆萨特相比,我们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他们只能接受我们。但现在,有了临机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就可以和我们讨价还价了。”
    “可是,你又说临机的技术并不成熟。”
    “是的,据我分析,临机的技术的确是不成熟的,和我们的技术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你认为浦汽会因为价格的原因,而选择技术不成熟的设备吗?”
    “这一点……我不确信。”
    何继安的确是有些吃不准。如果他得到的信息是临机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他会很坚定地建议染野降价,消除临机所拥有的价格优势,再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赢得订单。
    但现在,他相信临机的技术是不够成熟的,甚至于韩伟昌也对自己的技术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染野即使不降价,也有可能赢得订单,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说服冈田清三必须降价呢?
    韩伟昌让人传播的谣言,何继安已经听说了。染野销售部的副部长一直觊觎何继安的位置,平日里无风都能掀起三尺浪,听到这种传言之后,岂有不到冈田清三面前去歪嘴的道理。
    冈田清三不是会轻信谣言的人,但谣言这种东西的可恶之处,就在于你明明不相信,还是多少会受到一些暗示。如果何继安能够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说明降价的必要性,冈田清三倒也会采纳,现在何继安说出来的理由明显是带着许多自由心证的,再结合有关浦汽给回扣的传言,冈田清三就不能不斟酌一二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冈田清三和何继安都知道的,那就是染野的日本总部给中国公司提出了业绩要求。如果浦汽的这个项目因为降价而减少了利润,那么中国公司就很难完成总部的要求了,而这又是涉及到冈田清三位置的事情。
    分公司的产品降价是需要向总部请示的,要请示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充分,总部非但不会同意分公司的要求,还会给分公司记一笔黑账,影响到对分公司的业绩评价。
    相比之下,不降价的选择就轻松得多。反正是已经确定好的价格,自己不横生枝节,总部也不会关心。至于因此而丢掉了一个订单,总部也不会知道,毕竟销售这种事情是有很多偶然性的,一个订单没拿下来能算什么事呢?
    再说了,万一照着原价就拿下来了呢?
    这种想法,很日本。
    “要不,我再探探浦汽那边的口风吧。”
    何继安屈服了,身处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企文化氛围,不多事才是正道。尽管他爱染野,他怕染野完了,但染野爱他吗?
    “何君,不要总是想用价格战来战胜对手,这是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日本企业都是靠实力来说话的。正是因为信仰实力说话的原则,我们日本才能成为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冈田清三傲慢地向何继安说。
    我信了你的大头鬼!
    何继安在心里骂道。
    日本当年是如何起家的,何继安可是很清楚的。日本汽车刚刚打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就是以廉价作为卖点。美国人并不是因为喜欢铁皮薄得像易拉罐一般的汽车而选择了日本货,实在是因为日本车的价格低到让人觉得无所谓,这才赢得了市场。
    至于说什么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有种你跟你的美国爸爸说说,看他会不会抽你的耳光。还有,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你把这些欧洲老牌工业国家搁哪去了?人家的技术底蕴之深厚,是你个小日本国能比的吗?
    这种话,何继安也就是在心里嘀咕嘀咕,哪敢当着冈田清三的面说出来。他点头如鸡啄米一般,答应道:
    “总经理说得很对,我的确是要改变一下老观念,多考虑考虑用实力说话。不过,有些中国企业还是挺在乎价格的,有时候我们也要迁就一下他们的想法。浦汽这边,我会保持接触,随时了解他们的想法。”
    “这是你们销售部该考虑的事情。”冈田清三说,“浦汽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染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这个订单,否则我们今年的业绩就无法保证了。”
    “呃……,好吧,我会尽力的!”
    何继安欲哭无泪,一方面不答应降价,一方面又说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订单,真以为刘智峰是我的亲儿子啊?啊不,真以为我是刘智峰的亲儿子啊?
    可是,他也知道这是冈田清三的习惯,那就是成绩归我,背锅你来,这些年里他替冈田清三背的锅够煮一只鲲了……
    “拜托了,何君!”冈田清三象征性地向何继安点了点头,示意对方可以滚蛋了。
    “应该的,应该的。”
    何继安点着头,圆润地离开了。
    第468章 莫静荣的最后通牒
    何继安和韩伟昌轮番地对刘智峰发起了营销攻势,但让刘智峰感到郁闷的是,双方都坚决地拒绝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价的要求,而这恰恰是刘智峰最想办到的事情。
    何继安的理由是染野的产品价格是全球统一的,不可能为了浦汽一家而破坏价格的统一性。他还声称,染野的产品是成熟的,技术可靠,价格也极其良心,没有任何理由去与那些技术不成熟的菜鸟打价格战。
    韩伟昌则表示,临机的产品价格只相当于染野的一半,已经是微利了,再降价于理不合,临机也没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可供挤压。一半的价格优势,已经足以让浦汽做出决策了,浦汽要求临机继续降价,纯粹就是耍牛虻的行为。
    至于说临机的产品质量,当然是完全没问题的了,我老韩可以拿我的声誉做保证。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让刘智峰觉得最不踏实的地方:韩伟昌的声誉……
    与此同时,徐茂的技术部也完成了对临机多工位机床的技术审核,认定临机已经具备了生产多工位机床的能力,临机的多工位机床在性能和质量方面略逊于染野,但差别不大。
    凭心而论,徐茂其实是存着要给临机找找茬的心态来做这项审核的,无奈临机产品没有什么明显的硬伤,一些不足之处充其量也就算是瑕疵,并不影响使用。
    在技术部内部讨论的时候,曾有人揣测上意,提出是不是应当把临机产品的问题夸大一些,以便集团做决策的时候可以有所倾向性。结果一位名叫董霄的女工程师站出来表示反对,说大家都是做技术的,应当尊重科学,不能违背自己的学术良知。她还表示,如果技术部最终做出的结论罔顾事实,指鹿为马,她会向集团领导举报,甚至不惜向国资委的相关部门举报。
    徐茂知道,董霄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原因,一是她原本的确就是一位比较公正的技术人员,二则是她读博士时期的室友肖文珺正是临机总经理唐子风的夫人,她本人可以算是临机集团埋伏在浦汽技术部的一位线人。
    徐茂知道董霄与临机集团有瓜葛,却无法以这个理由处分董霄或者把董霄调离目前的岗位。临机是浦汽重要的设备供应商,两家企业又都在国资委旗下,属于兄弟单位,谁听说过与兄弟单位的领导认识就是罪过的?
    有董霄这样一个二五仔存在,徐茂想巧立名目地黑临机的技术也办不到,只能是拿着一份基本客观的审核报告,去向莫静荣汇报了。
    “也就是说,临机的设备是可以用的?”
    莫静荣只看了摘要部分,便放下报告,向徐茂问道。
    “如果临机提供的材料是真实的,那么的确是如此。”徐茂谨慎地回答道。
    “临机提供的技术应当是可靠的。”刘智峰说道,“临机又不是那种捞一把就走的乡镇企业,怎么可能会向我们提供虚假的技术资料?如果最终我们证明他们提供的资料不实,完全可以向国资委投诉的。唐子风还很年轻,前途无量,他会拿自己的帽子来搞这种把戏吗?”
    “染野那边,价格上就没有一点松动吗?”莫静荣又问道。
    刘智峰摇摇头:“没有。我和何继安又谈了好几次,他跟我说,他们的日方经理坚决不同意降价,他也是无可奈何。”
    “你没有说如果他们不降价,我们就要考虑选择临机了?”莫静荣问。
    刘智峰说:“我已经说过了,临机那边的报价,我也给他看过了。听说何继安私底下还接触过韩伟昌,具体谈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猜想,何继安是应当知道临机这件事的,可就是咬住了牙,不肯让步。”
    “哼,染野还真的以为我们离了他们就造不出车了?”莫静荣恨恨地说道。
    “莫总,染野的技术还是更可靠的。”徐茂赶紧劝道,听莫静荣的意思,好像是要改主意了,这让徐茂有些方。
    天地良心,徐茂反对采用临机的设备,没有一点私心在内。他只是打心眼里就不相信国产设备,觉得还是进口设备用起来更踏实。
    这些年,浦汽采购了不少国产机床,在使用中也没出什么大问题。但在徐茂看来,这只是因为这些机床都比较简单,属于中低端机床,国外机床企业不屑于做,所以选择国产机床也无妨。
    多工位专用机床可不是一台简单的加工中心,而是十几台、几十台机床的组合,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设备。这样的设备,让国内企业来提供,徐茂真的缺乏信心。他是技术部长,是要对未来生产的汽车负责的,如果生产线上一水地都是国产设备,徐茂总觉得自己是走在钢丝绳上,战战兢兢。
    “我也希望采用染野的设备,但现在这个情况,你让我怎么和集团办公会汇报?”莫静荣满脸无奈地问道。
    “临机提出的技术方案,看起来是可行的。但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临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多工位机床成熟应用的案例。集团在选用主要设备方面,有过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设备供应商必须有过成熟应用的经历,否则是不予考虑的。莫总,用这个理由向集团办公会汇报,是不是可以呢?”徐茂建议道。
    “临机的多工位机床是有成功应用经历的。”刘智峰说,“老徐,你是亲自到渔源的大河无人机公司去考察过的。大河无人机公司的生产线,就是由临机建立的,其中包括了多种型号的多工位机床,有一些机床的工作模式和咱们所需要的机床基本一致。”
    “大河无人机,使用的多数都是铝合金构件,而咱们的汽车使用的是碳素钢,这能是一回事吗?”徐茂反驳道。
    刘智峰说:“这个问题,临机方面也回答过,他们说多工位机床设计的难点主要是在刀具的配合上,在这方面,加工铝合金构件的机床和加工碳素钢的机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徐茂道:“没有明显的区别,那也是有区别。再说,临机自己的解释,咱们也不能完全采信吧?我记得何继安就说过,加工的材质不同,刀具的振动强度就完全不同,这会影响到刀具间的配合关系。这就像咱们造车一样,汽车开100码和开200码,对结构的要求能是一回事吗?”
    “……”刘智峰没词了。
    术业有专攻,汽车企业对机床的确不精通,机床设计中有哪些门道,连徐茂都说不上来,更别提刘智峰这个只开过机床的采购部长。刘智峰明白徐茂是在强词夺理,但莫静荣是站在徐茂一边的,刘智峰又有什么办法?
    “要不,老刘,你去给何继安下一个最后通牒,告诉他如果染野坚持不降价,我们就要选择临机的机床了。你把技术部的这份审核报告也拿给何继安看一眼,让他知道我们不是说着玩的。”莫静荣最后这样说。
    “好吧……”刘智峰很勉强地答道,接着又多问了一句:“莫总,如果他们还是不降价,咱们真的打算用临机的机床吗?”
    “这件事……,你和何继安谈过再说吧。”莫静荣含糊地答道。
    即便是看到浦汽技术部的审核报告,何继安还是有些将信将疑。浦汽技术部也是浦汽的部门,刘智峰为了压染野的价格,联手技术部来出具一份假报告,也是完全可能的。不过,考虑到国企内部的机制,何继安对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又有几分相信,口风终于有所松动,答应会再向公司请示一下,争取能够给浦汽降价几个百分点。
    “文珺,唐总,你们可别掉以轻心,徐茂和莫静荣是一心想用染野的设备的,只是卡在价格上,一时无法决断。如果染野真的降价了,你们可就没戏了。”
    在浦江的一家麦当劳里,二五仔董霄笑嘻嘻地对唐子风和肖文珺说道。两个三岁多的孩子坐在他们旁边,兴高采烈地啃着炸鸡翅,其中一个是唐彦奇,另一个则是董霄的孩子。唐子风和肖文珺这次是带着孩子到浦江来玩的,好吧,至少对外的名目是这样。
    “这些人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各项技术指标明明白白地写在那里,他们也到大河无人机工厂去看过我们的设备,最后还是宁可多花钱也要买染野的设备,他们对国产设备就这么没信心?”肖文珺一边捡起唐彦奇掉下的一块鸡肉塞进自己嘴里,一边愤愤地说道。
    “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不止是徐茂、莫静荣他们,我们技术部很多老人都是这种想法。”董霄说道,“相比之下,我们这些新进公司的人对国货的信心更足一些,毕竟,我知道临机的多工位机床是珺珺设计出来的。珺珺的水平,可丝毫也不比国外的那些工程师差呢。”
    “没办法,主要是我们过去太弱了,老一代人脑子里形成的印象,真不是三两天就能够扭转过来的。”唐子风叹道。
    第469章 唐子风的秘密武器
    关于国内企业不信任国产设备的问题,唐子风曾经和秦仲年探讨过。秦仲年表示,即便是他自己,在内心也是更信任进口设备,而对国产设备存着几分疑虑的。
    秦仲年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在他这代人成长以及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国货的品质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以家电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东芝、日立等国外品牌几乎就是高品质的象征,而国产家电非但外观上不如进口家电时尚,质量上更是差出一大截。
    那个年代里,买一台国产家电,在几年内出故障返修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实行三包”这样的承诺,对于后世的国人来说基本是无所谓的,但在当年却非常重要。消费者要认真地研究包换、包修的期限,因为见过太多产品质量低劣而又退换无门的例子了。
    工业设备方面,情况就更明显。国产机床和进口机床,几乎就是两个位面上的东西。操作国产机床,你要同时变成一位机床维修工,因为各种各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故障会随时发生,如果自己不会解决,净等着机修工来帮助解决,你这一天就别指望干活了。
    据一些老工人说,早期的国产数控机床,用起来比普通机床还累,故障多到让佛系的老师傅都忍不住骂娘。
    可以这样说,对于秦仲年这代人来说,歧视国产设备并不是什么崇洋媚外心理作祟,纯粹就是年轻时候留下的心理阴影。
    相比而言,到了唐子风、肖文珺、董霄他们这一代,对国货的信心就充足得多了。从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产家电全面发力,质量大幅度提高,性能不劣于洋货,功能上还能推陈出新,比洋货更为亲民,再加上低廉的价格,很快就把洋货从主流家电市场上挤出去了。
    工业装备的品质也大有改善,国产机床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为提高,与进口机床相比也并不逊色,所以年轻一代的洋货情结也就没有那么强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