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9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叶君书挑眉,“当然,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会一直拖着对方,逃避和对方结契吗?”
    真喜欢一个人,那是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和对方黏在一起,就好比叶君书,自确定自己的心意后,就无时无刻不想着和阿玙结契过一辈子。
    温毕华底气不足道,“我是不想那么早结契啊……”
    他是个嫡次子,被宠得有些任性,说想专心科举不想分心,他阿姆也由着他,还千里迢迢陪他来京城住下。
    这理由说出来谁信?
    叶君书可不认为自己的晚婚观念能影响到这些土生土长的古人,他可没在口头上说过这些话。
    温毕华现在的年纪还未结契,他已经是大龄未婚行列的了。
    说什么不想太早结束单身?不过是爱得不够深罢了。
    叶君书问:“你现在还难过吗?”
    温毕华仔细感受了下,“好像不怎么难过了。”说出来后舒坦多了,只是想想还是觉得有些郁闷。
    温毕华闷闷道,“我阿姆已经在为我物色侧室了。”他不想结契,阿姆以为是因为小青梅不要他了还在伤心,就说不娶正夫郎可以,但身边还是有个伴比较好,毕竟年纪不小了。
    叶君书听到这个就下意识皱眉,他自己不想三妻四妾,只想结契喜欢的人的,但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叶君书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和他一样这么做。
    只是到底觉得不太舒服。
    叶君书淡淡道,“你自己觉得吧。”
    温毕华苦恼,“我不太想,看你和茂林和喜欢的哥儿结契,很幸福的样子,这样或许会更好。”
    他的父亲有两个侧室,而且还是很受宠的,他阿姆虽为正室,但和他父亲一直是相敬如冰,如果不是阿姆外家厉害,被吹枕头风休弃和离都有可能。
    幸好那两个侧室只生了几个哥儿,不然他和大哥的地位肯定会被动摇。
    现在雍州那边的管家权他阿姆早早移交给了哥么,他不耐看那些侧室的脸,就跟着温毕华来上京了。
    温毕华的意见他阿姆一向很尊重的,不会多加干涉你。但这次下了铁心,他一时也没辙。
    叶君书想了想,便道,“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你是哥儿,在知道自己的夫君有侧室的时候,会和你交心吗?”
    温毕华如果羡慕他和余茂林夫夫和瑟,生活美满,那如果身边多了个侧室,恐怕很难如愿。
    这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
    温毕华思索片刻,下定决心,“我回去和阿姆好好谈谈。”
    叶君书没说话,看他自己怎么想的吧。
    温毕华还待说话,玩闹了好久的孩子们,顶着一张红扑扑的脸兴匆匆的跑过来。
    “大哥大哥!”
    双胞胎扑到叶君书腿上,仰头看着叶君书,笑得一脸灿烂。
    叶君书见他们的脑门上一层汗,正要找帕子给他们擦汗,一旁的家仆极有眼色的递过来。
    叶君书一边轻轻给他们擦汗,一边柔声问,“好玩吗?”
    “好玩!”双胞胎响亮的应道,眼睛亮晶晶的。
    后面路哥儿几人也拿着风筝走过来。
    还没走到,小世子就嚷嚷道,“子舟哥,有水吗?好渴啊!”
    真是自来熟,一点也不客气!
    叶君书心里嫌弃,但还是让家仆送上水囊。
    孩子们跑跑跳跳大半天,应该也渴了,便也喂他们喝温水。
    孩子们这时才看到一边熟悉的人,纷纷扬着笑脸喊道:“毕华哥!”
    温毕华暖暖的应声“嗳!”然后和孩子们一本正经的聊天。
    放飞的鸟儿全部回归。
    叶君书看着慢慢走来的李玙,露出一抹笑。
    “我们开始准备午膳吧。”
    跟着来的家仆已经在合适的地方搭好炉子。
    他们是准备烧烤的,烧炭、烧烤架,烧烤夹等所有应备的物事一应俱全。
    小世子看到这些稀奇物,跃跃欲试,挽起手袖就来帮倒忙。
    叶君书看得横眉竖眼,但看路哥儿如此耐心的教人,还是没说什么。
    他在专心给他的阿玙烤串串,另一旁还有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人多就热闹,总得来说,他们皆乘兴而归,过了一天十分愉快的假日。
    生活继续回归正轨。
    叶君书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将前面两年的收支看了遍,更前面的还没来得及看。
    户部掌管国库,这几年大夏看着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裕,但实际上国库并不是很充裕,且有些账目明显有些问题。
    前几年边境不稳,耗费了很多财力,且账上真正入国库的税,近来还有减少的迹象。明显入不敷出,若说这里面没有猫腻,叶君书是不相信的。
    只是他才刚坐上这个位置,一时不好贸然做大动作,他还需了解更多情况,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不过即便暂时不深究,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提些建议。
    叶君书了解了度支部的办事流程后,结合实际,改进了流程,省了一些不重要的繁文缛节,顺便改进了些做事方法,几天下来,效率高很多,出错率也少了。
    叶君书挺满意,然后继续看账本。
    第173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除偶尔突发特殊事件临时召开会议外, 户部管理层基本一个月开一次例行会议。
    不像叶君书所知的,和翰林院一样,基本每天都要开早会。
    今天是叶君书第一个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参加人员并不多, 四位分属郎中, 户部郎中赵恩学, 仓部郎中瞿建中,金部郎中尹代平;左侍郎万兴昌,右侍郎盛文柏,还有最大的上司户部尚书吴即韫。
    叶君书刚上任没多久, 而且也是一众中年纪最小的,基本上是多听少说, 除非必要,才会开口。
    这段时间是最忙碌的时候。
    去年的各地税赋账本数据汇集到户部进行最后的统计整理,今年各方的支出预算也要有个规划。
    近几天朝堂上为军需之事吵得翻天地覆。
    这些天各驻军将领,都上书需要今年上半年的补给。
    驻守边境的有三大军区, 一个是李家驻守的威武军军区,一个东南军区,毗邻海域,主要是防范来自海山的海盗倭寇,有点类似海军。
    一个是北方军区, 另一个是李家驻守的西南军区。
    三大军区牢牢将大夏守护在内,形成牢不可破的铁三角。
    边塞境地总体还算太平,但每年的军需补给都是一个庞大的数额。
    每到这个时候, 户部上下都叫苦不迭。
    因为他们无法给足各大军区的需求,只能互相扯皮,争取削减一些。
    并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他们根本给不出来。
    各大军区的需求都多,满足得了这个,满足不了那个,和稀泥的办法就是三大军区的补给都削减个比例。
    国库本来就不充盈,而且还要预留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再加上还有其他穷困地区要救济的。
    晋江那边的事刚刚过去,民众的的目光还未彻底移开,今年的救济还是要分一部分运送过去的。
    林林总总分下来,能给军需这些大头的就不够分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想办法节流。
    但在叶君书看来,开源比节流更有效。
    他听了其他同僚的报告,总的来说税赋的大头来源在田赋上,其他租税等各占比例不等。
    这是因为一直实行的是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
    但以叶君书的目光看来,这个时代的土地生产力极其低下,而且基本是靠天吃饭,一个天灾下来,哀鸿遍野,毫无应对之力,对时局动荡的影响非常大。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除了上位者自己作死,就是天灾人祸导致民动颠覆朝代的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我朝虽不闭关锁国,但对商业极不重视,自古士农工商,商为末流,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
    朝廷不鼓励商业发展,商业税这一块,就起不来,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在叶君书看来,鼓励商业、规范完善商业税的征收制度很有必要。
    比如盐、茶、酒等货物贸易是个暴利行业,增加此类的税收比例。
    当然,大夏毕竟是个农业为主的大国,不能说像桑国那样,全民商贸,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如果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其中的可行性很大。
    叶君书和叶君昊发商队合作,从近年的分红,就能看出其庞大的利润。
    既然不闭关锁国,何不由朝廷组织向外行商?朝廷负责为商队提供庇护,收取一定的利润,出海前往各地买卖,说不定还有幸能发现新大陆。
    这样既保持了朝廷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堵住迂腐古板的人的嘴,从而推动商业的发展。
    叶君书的脑子转得很快,迅速分析各种开源方法的利弊。
    当一个想法得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带来的弊端,这个做法就可以进行下去。
    只是他是度支郎中,坊市贸易这一块并不归他管,叶君书如果就这么提建议,先不说行不行得通,单他的行为就是没将金部郎中尹代平放在眼里。
    越俎代庖,是职场上的一个禁忌。
    户部尚书吴即韫,见叶君书除了报告本职工作,一直没说话,便温声询问道:“叶郎中,你认为此事如何做更好?”
    叶君书道:“回大人,下官认为,开源比节流更有利。”叶君书自然不会傻得说削减军区的补给。
    且不说他和阿玙的关系,他本人对军人都是极为尊崇的,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还用自己的身躯坚韧不拔的守卫大夏,震慑四方,守得一方太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