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萧宁还是想告诉人,她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挺好说话的人,并不是处处都想为难人的。
    看看她在其他各州,人若是以礼待之,她一向也是以礼待之的。
    “说来我这一回入荆州也准备了不少礼。雍州内的印刷术,诸位想是都有所耳闻了。只是荆州与雍州相隔千里,雍州内的东西并未传入荆州。我来了,诸位若是对雍州内各物有兴趣的,都可以问,萧宁必不藏私。”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什么的,萧宁又不是不懂这个。
    懂,把人压到这个地步了,现在就得示示好。
    不得不说,面对这样的萧宁,不少人心中有气,可是同时也不得不说,萧宁是拿捏得他们死死的,哪怕他们心里不想服了萧宁,死是他们畏惧的,雍州内所有新兴的东西都是他们向往的。
    两者相加,他们要是不配合萧宁,或是不乐意跟萧宁一起混,他们能吗?
    要么死,要么乖乖的守规矩。
    规矩,他们守的规矩还少吗?
    不少的不少的,现在不过是再跟从前一样罢了!
    陆长史却明了,只怕是不一样的。
    萧宁这样眼里不揉沙子的性子,往后他们若是想过好日子,总是要乖乖的守萧宁定下的规矩,谁都不会是例外。
    ***
    双方达成了共识,荆州之内,萧宁行事,无人敢再阻拦,毕竟一个闹不好,萧宁就能动手把人解决了,他们心里还是担心害怕的。面对萧宁下令清查所有的隐户,同时也拆除坞堡,终究还是只能乖乖的配合。
    萧宁倒也是说到做到的人,他们配合,萧宁是该给他们的好处一样都不少,虽然不是无偿的。但能换得到,这已然是莫大的幸事,谁还敢挑三拣四?
    荆州内的地盘,萧宁从未来过,既然来了,诚如她所说,她要让这天府之地尽在她的掌握之中,如何教化万民,如何令荆州世族哪怕心里再不甘愿,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要做到这一点,开一个好局只是一个开始,至于将来,须得慢慢的经营。
    律法从简不假,萧宁告诉所有人的杀人者死,这一点无论是换成谁都一样。
    叶娘的死,幕后指使,指使杀人者死,至于一应同谋,各有责罚,陆长史这个长史自然是做不成的了。
    这一点谁都不例外,毕竟总是需要杀鸡儆猴的。
    怪只怪他们以为用这样的办法能落萧宁的脸,最后倒是让他们把小命搭上了,萧宁没有把他们全杀了,这已然是手下留情。
    随后,萧宁就在荆州内修史。
    是啊,修史,这可是名垂千古之事,这也是传扬文化的大事。
    荆州这个地方,一直以来不受战乱的影响,别管是谁强谁弱,谁要是强,他们也不跟人打,乖乖的开城门投降,且让人进城。
    可是要说接管荆州一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荆州世族可不是傻子,更不是轻易接受别人引领的。
    所谓你想管荆州,口号他们喊得那叫一个配合,暗地里如何使绊子,这就各凭本事说话了。
    反正荆州刺史这位就算想好好地当好这个刺史,最终也只能是保全自身,没叫他们坑着。
    萧宁荆州转一圈,立刻觉得荆州内既然不受战乱的影响,书籍传记想是保存得最好的。
    何不趁此机会,以修史拢人?
    要说修史的事儿,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萧宁之前在雍州时也提过要修史,这到现在也没有修成多少。
    要知道历史可是让后世人了解现在的工具,萧宁是本着公正这一点让人修的史。
    到了荆州内,萧宁打算修一修荆州内的人物传记,且看看荆州内有多少人才辈出。
    这下子,哪怕本来因萧宁的手段而不满于萧宁,且又因萧宁把他们的家底都快折腾完而不满的人,都挺乐意萧宁修人物传记的。
    毕竟统计一州之人物,这何尝不是对他们荆州的肯定,尤其更是对各家的肯定,这是长脸的事,谁能忍住不为所动。
    修,修!
    不仅修,他们还贡献出自家的各名人自传,一致认为就得配合萧宁把这个事情办好了。
    萧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修人物传和修史听起像是两回事,这不是投石问路吗?然后也可以同类归之,务必将两者兼之!
    也正是有了修人物志这一个开头,哪怕本来还在观望的人,这一回也觉得自家名人无数,岂能不让后世知晓,纷纷贡献自己的藏书。
    一时间萧宁忙碌得很,在看到这诸多书时,萧宁让人自雍州运来的不少书,萧宁岂能不用之。
    于荆州内同样建起藏书阁,不为什么,只为供天下人阅览。
    萧宁让人运来的书可不少,至少让颜刺史寻出来的三层楼全都摆满了。
    这可都是纸质的书籍,摆得满满的楼层,凡是进去的人,看过里面的书,都不得不赞萧宁一声霸气!
    至此,更是收拢无数士人之心!
    各家的藏书谁不是捂得严严实实的,若不是与之交好之人,谁乐意把书借给你看。
    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化难以传承,世族才有那垄断的底气。
    萧宁可就不一样了。凡她所到之处,想要养天下人才为萧氏所用的人,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养出更多的人才,更欲掀文化之盛况。
    纸质的传播是最好的基础开始,接下来就是书籍。印刷术都出来了,想要传天下文化,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难道还是多难的事?
    有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萧宁见过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亦明白人才人才,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必能育天下学子。
    如今大昌的底气不足,这也是萧宁为何不提出开科举的原因,须得养上几年,多费些功夫,养出多一些人才,这才能开科举,让天下学子以才出仕。
    这条路要走不容易,要达成就更不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萧宁哪怕心里有许多计划,须得登高自卑,并不以为可以一步登天的原由。
    当然,书楼都成了,以书楼为始,以令天下士人在书楼中谈古论今,广开言路,有何不可?
    萧宁要彰显的是大昌的气度,想说话只管说,若能对天下有利,对百姓有利,不管是什么样的话,大昌都会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气度,饶是不管一开始对萧宁竟然用牛威胁他们,不按规矩办事的人,这一回对萧宁亦是心服口服了。
    女人,女人又如何!
    萧宁是一般的女人吗?
    这就是天下的男儿也难出其左右。
    萧宁便由此开始,在荆州呆了足足两年,期间萧宁更是顺便往兖州去,新的皇城,萧宁早就看好位置了,何不趁此机会建起。
    她这巡视各州,顺便把新的京城建成以迁都的事,谁能不同意,正好这兖州、荆州之内,也需要有个真正能管得了事的人坐镇,想必能让这两州的百姓尽快心归大昌。
    是以,萧宁要暂留荆州和兖州,无人有异议,甚至新城建起,萧宁远在他州跟萧谌和朝臣们都达了协议,雍州可为暂时的京城不假,但绝不能一直作为京城,太危险了啊1
    须知这些年胡人虽然太平了些日子了,现在也是蠢蠢欲动了。
    迁都一事从大昌开始建立就有人喊,无奈对于旧京,萧谌和萧宁父女都不以为然,。萧宁更是直接了,京城,她要亲自建起一个可以为数代王朝的京畿重地。
    这样一个时代,没有她所熟悉的任何地方,她想亲自建起一个她所熟悉的地方。
    想,又是大势所趋,萧宁岂能不建。
    有秋渠在,再被萧宁派了一个顾义杀过来,还有一个崔攸,就为了建新都一事。
    萧宁这时候终于亮出她早就准备好的新城地图,在看到萧宁画出的图时,饶是秋渠亦是惊叹无比,这京城之宽广,怕是从前的三个旧京加起也是不如的。
    “城建起,非思一时,而是万世。来日我大昌万邦来朝,这样的国都才能让他们心之向往。”萧宁这图给萧谌留过的,萧谌一看立刻拍板,就按萧宁说的办。
    奉命前来助萧宁建都的顾义和崔攸,早得了萧谌的意思,一切都听萧宁的。
    好吧,那就只能乖乖的听话了。
    如此一来,萧宁也就更忙碌了。
    两年呆下来,直到雍州一再催促她回京。她倒是不急的,可她是不是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她年岁渐长,这都十三了!
    作为皇帝膝下唯一的孩子,她倒是在荆州躲着清净,雍州内早为她的事吵得天翻地覆,恨不得赶紧让萧谌定下她的婚事,要不然萧谌要是乐意过继,他们也巴不得。
    然而萧谌甚是体恤萧宁的辛苦,不管朝廷内的臣子如何吵,如何闹,就是硬扛着不肯松口。
    过继的事更不可能,这给萧宁定下人家的事,萧宁不点头之前,谁有胆子给萧宁定,确定不是送人头?
    自家的女儿自家清楚。
    萧谌听说荆州和兖州的事情解决,再加上新京城建得亦是不错,萧宁可以放手回来了,萧谌也得跟萧宁好好地商量商量,她这个婚事不定也得定了。
    可惜,亲爹着急萧宁的婚事,这西胡竟然送来求婚之书。
    是的,西胡,而求婚的对象正是萧宁。这回,萧宁就是不想回去也得回去了!
    第155章 镇国为何意
    萧宁火速赶回雍州。
    西胡乱了这些年,大昌太平了这些年,挺好的!可惜啊某位汗王太弱了,不是他亲弟弟染图的对手。
    某位染图成功杀兄上位,而且迅速平定西胡,现在的西胡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据说当年得见萧宁一面,惊为天人,是以这一位刚上任的西胡汗王向大昌求娶萧宁,为他的新王后。
    得到这一纸求婚书,不少人蠢蠢欲动。
    西胡太平了,接下来战事必起,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两国成为姻亲,或许可平战事?
    这个想法有的人可不在少数,尤其是认为萧宁若是能和亲,达成两国交好,甚好,甚好!
    或许对于大多人来说,和亲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萧宁可以嫁出去,往后不在大昌内!
    但凡想到这一点,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睡着了都能笑啊!
    可惜,他们倒是高兴,问过某位当爹的乐意了吗?
    和亲一事,朝廷上吵得不可开交,同意的人竟然占大多数。行啊,萧谌由着他们吵,吵到最后了,都在等着他做决定一般,萧谌挽起袖子问:“同意我儿和亲的,你们长脑子了吗?”
    靠!你一个皇帝这么骂人好吗?
    御史马上就要出言谏上一谏!
    萧谌先一步扬起手,让人别急,现在可不是说话的好时候,想谏他可以,等他把话说完。
    御史监察百官,盯着皇帝的言行,若有不当之处,自当谏之,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毕竟皇帝都意示有话要说了,他们要是再揪着不放,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缓一缓,就缓一缓,看看萧谌还有什么话没说。
    萧谌冷笑地问:“西胡这些年安安分分,不犯我边境,令我大昌得以休养生息,是为何故?”
    这一问,马上有人答道:“西胡内乱不休,争夺汗王之位,如今不过刚分出胜负。”
    “若朕记得不错,当日豫州我儿出战西胡,放西胡汗王归去,彼时还上了军事法庭,当时你们是怎么说的?事不过三年,你们知道边境太平因何而来了?”萧谌一个行军打仗的人,最讨厌的正是眼前这群不长脑子的人!
    乍然叫萧谌提起此,不少人的脸色微微一变,三年前的事他们倒不是忘记了,只是没有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萧谌尤其记性好,专往人的痛处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