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董老婆子才不看他的脸色,一个劲地催着要见凤娘。
他袖子一拂,就去了前衙,后宅是妇人的事情,他一个男人不好掺和。
一刻钟后,凤娘迤逦而来,董老婆子看着她头上的首饰,眼前一亮,怪不得这外孙女出手就是几百两银子,敢情是真不差钱,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好东西,她活了这般岁数,都没有见过如此好的首饰。
“凤娘啊,你可算出来了,不是外祖母爱说闲话,你们家这些下人们礼数不行,外祖母都坐在这里半天,也没有人上口茶水,更别提什么点心小食。”
“老夫人,家中下人少,多有不周,望您见谅。”
“我有什么见谅不见谅的,一大早起来,连口水都没有喝,眼下饿得头晕眼花,差点就看不清楚路,走错地方。”
凤娘看一眼黄嬷嬷,黄嬷嬷立马让宫女端来茶水还有点心。
点心是从京城带来的,渡古县里根本就没有,精致小巧,香气扑鼻,董老婆子伸手就抓,将口中塞得满满的,噎得直翻白眼。
凤娘倒一杯茶水,递到她的手中,她仰头灌下,将点心冲下去,才缓过气来,直拍胸口,然后又伸手去抓点心。
不一会儿,盘子就空了,她吃得点心屑子乱飞,嘴里都还没有咽下去,就说起话来,“这点心真不错,我可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东西,凤娘,你那里还有没有?”
点心屑子随着她说话的动作,飞得到处都是,凤娘垂着眸,又命人再端上一盘。
董老婆子见她爽快,眼珠子乱转,扯扯自己身上的麻衣,“凤娘,你看看外祖母,这辈子就没穿过好衣服。”
说完,不停地往凤娘身上瞄,凤娘心领神会,“老夫人,等下我让下人给您备上两匹好料子,您可以裁几身新衣。”
“那好,还是凤娘心善,那个燕娘,哎,以前真是白疼她,现在连嫡亲的外祖母都不认,简直是个白眼狼。”
凤娘笑得略带尴尬,“燕娘性子直,老夫人莫与她一般计较,云香的事情,父亲已经同意,您放心,这门姻亲,赵家一定会认的。”
董老婆子一把将桌上的牌位拉过来,“那敢情好,你妹妹和妹夫在泉下有知,也该含笑瞑目。”
凤娘身子往后稍微挪一下,“老夫人,凤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提?”
“你讲?”
“老夫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董家表哥英年早逝,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但董家舅舅身体还行,为何不趁此时机,再纳上一房妾室,也好为董家开枝散叶,凤娘不忍董家无后,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这妾室一事,就由我们赵家来安排,您看可好?”
董老婆子一拍大腿,那敢情好,最近她想得有些左,都忘记这茬,儿媳妇不能生,但儿子可以纳妾啊,还是凤娘有见识,到底是长在京中的,见识就是不一样,操心着替董家留后,还不用自己花钱,这样的好事,哪有不同意的。
凤娘笑得谦和,让黄嬷嬷下去安排,黄嬷嬷的动作很快,立马找上当地最有名的牙婆子,买了两个年轻的女子,长相端正,关键是看着好生养。
人一被带回来,董老婆子心里乐开了花,不停地打量着两位姑娘的腰臀,越看越满意,当下就要将人带走,凤娘也不拦着。
董老婆子带着两位女子归家,街坊邻居看着都会心一笑,李氏还在生着闷气,给丈夫上眼药,让董大壮将老婆子的银子抠出来,一错眼,便瞧见婆母领着两个年轻的女子进门,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她黑着脸,也不去迎接董老婆子,董老婆子满心眼里都是生孙子,也懒得和她计较,拉着两位女子和儿子见了礼。
董大壮先是怔一下,反应过来下意识地看向李氏。
董老婆子冷笑一下,“儿媳妇,我们董家不能断香火,你不能生养,我就做主替大壮纳两个妾室,以后生下儿子,你也还是嫡母,这做大妇的,就得大度,你说是不是?”
李氏紧抿着唇,艰难地点头。
两位女子虽然长得不太漂亮,但胜在年轻,模样周正,身段起落有致,董大壮的眼睛不停地往她们身上瞄,气得李氏差点将她们赶出去。
董老婆子从儿子的眼神里就看出来,他应该是很满意的,她有些怪自己,这些年怎么就没有开窍,家里的日子也过得不错,若早就给儿子纳妾,那眼下院子里就有好几个孙子跑来跑去。
好在现在也不迟,她频频地看着外面,今日的日头怎么还未下山,竟是如此的漫长。
两位女子向李氏敬了茶,就算礼成。
幕色将将降临,董老婆子就催着儿子和妾室们进屋,董大壮自然不会推拒,李氏还得带着笑张罗。
当天夜里,董大壮就和两位女子圆了房。
李氏身为正室,再有不满,也不能让董家真的断子绝孙,只将心头的怒火都发泄在董老婆子身上。
婆媳俩天天斗着法,李氏笼住两个妾室,妾室们也知道,想要在董家生存下去,以后还得靠李氏,自然是向着李氏的,气得董老婆子要将她们发卖,但董大壮正是新鲜的时候,闻言那可不依。
儿子媳妇一心,董老婆子毕竟年纪大了,没有几个回和,就被弄得筋疲力尽,躺在塌上哼哼叽叽,再也没有心思找赵家的不痛快。
赵家这才算是平静下来,赵县令天天宿在西院,连衣服等东西都搬了过来,巩娘娘精心地侍候着,操心着他的饮食,两人有时候出双入对,巩姨娘羞眉顺眼,赵县令春风满面。
他们郎情妾意,看在别人的眼中却是怎么也不舒服,赵燕娘恨得咬牙切齿,雉娘也看得心里不是滋味。
巩姨娘这些日子,就像是偷来的。
雉娘发现姨娘是识字的,偶尔无人时露出的风情,让她都看得入迷,这样的女子,不应该是生活在小门小户之中,应该是被人娇养在深宅大院。
她不露痕迹地套着乌朵的话,才知道本尊也是识字的,可怜她厚着脸皮去找便宜父亲借书,翻开书一看,简直是晴天霹雳,上面的字猛一看她一个也不认识。
静下心来细看,连蒙带猜,勉强能识得几个,不由得深受打击。
赵县令看着小女儿无精打采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他不太清楚小女儿识多少字,只知道巩氏平日里有教她,她也从未在人前显露过才学,想来也不怎么出色,不知为何又想起看书识字的事来,可能是巩氏要求的吧。
他的眼里有笑意,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读书识字又有才学的女子,相处起来别有一番风情,就好比巩氏,红袖添香,温香暖玉,又岂是董氏那等粗鄙女子所比。
想到董氏,心情又低沉起来。
雉娘没有心思关注其它人,拿着书就离开书房。
一迈出门,就见文师爷朝这边走来,她打个招呼,文师爷瞧见她手中的书,儒雅的脸带着笑意,“三小姐来找大人借书?”
雉娘点下头,略有些心虚。
“大人这里的书都太过枯燥无味,想来不适合三小姐这样的姑娘看,下官那里还有些游记异志,不知三小姐可感兴趣?”
那敢情好,本来就不识得几个字,还要看这样枯燥无味的书,更是头疼,若换成杂书就要好不少,至少没有那么无趣。
“那就谢过师爷,游记异志皆可。”
文师爷睿智的眼中带着隐隐的笑意,“好,我稍晚些送过来。”
雉娘又向他道谢,迈着步子往院子里走。
她身姿轻盈,弯腰间更显柔美,文师爷朝她再颔首,走进书房。
傍晚时分,赵县令回西屋时,带着四五本书,交给雉娘,雉娘让他代为感谢文师爷,抱着书就回了房。
游记看起来就简单一些,猜字也好猜,她艰涩地看完一两页,觉得头晕脑胀,又不敢问别人,就怕露陷。
她旁敲侧击地询问乌朵,乌朵从桌子底下的小匣子里翻出原主以前的习字帖,她不动声色地接过,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临摹字帖。
文师爷送来的几本书,也天天翻看,好在连看了几天,摸出一些门道,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
边看边写,慢慢也初有成效,字帖中夹着原主以前的字稿,看起来也不是什么有灵气的姑娘,写得字只能算是工整,她练了几天,就已赶上。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赵家突然接到蔡知府家小姐的帖子,邀请县主去府城做客。
凤娘将帖子放在一边,淡淡地对黄嬷嬷开口,“上次走得匆忙,错过蔡家宴席,此次定要赴约,你去通知二小姐和三小姐,一同前去。”
黄嬷嬷派人通知二人,赵燕娘喜不自胜,将裁好的新衣翻出来,往身上比划,又宝石头面翻出来,戴在身在,站在妆镜前,左顾右看,很是满意。
雉娘倒是平常心,巩姨娘却欢喜得差点落泪,最近这段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过舒服,家中没有主母,她和老爷天天歇在一起,蜜里调油一般。
县主又心善,还是长姐,以后有她带着雉娘,雉娘肯定嫁得不会太差,她所求的不多,只要男方家境尚可,雉娘嫁过去当正头娘子就行。
府城比起渡古县,自然要繁华数倍,能见的人也多,说不定有些家境不错的人家看中雉娘,聘为正妻,那就再好不过。
她心中期盼着,将衣拒里新做的衣裙收拾好,千叮万嘱要雉娘那天好好装扮一下,雉娘拗不过她,只能点头同意。
☆、第33章 送东西
自赵凤娘回来的第二天, 赵守和便回了阆山书院,顺便将京中的家书给段表弟带去, 段鸿渐听说凤娘归家, 本就要来看凤娘,很快又听闻姐妹几人要去府城, 正好与赵守和一起回赵家, 特意来为姐妹几人送行,府城离渡古县有一天一夜的路程, 若顺着通都运河而下,运何直通无阻,比马车要快上一倍。
几番考量,凤娘决定走水路, 也好见识一下运河两岸的风光。
出发当日, 赵县令和儿子外甥亲自将姐妹几人送上船, 段鸿渐看雉娘的眼神带着一丝阴郁,有些想不通为何在雉表妹的心中, 自己竟是那么的不堪,雉娘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径直上了船。
赵燕娘凑近和段鸿渐打招呼, 段鸿渐爱理不理的,她觉得失面子, 暗骂他一顿,以为自己真的是香饽饽,比起那胥家大公子, 连捧脚都不配。
她哼了一声,昂着头走上船,段鸿渐的目光更加的郁卒。
船被凤娘给包下,只有她们姐妹几人,还有各自的丫头婆子。
雉娘身边只有乌朵一人,倒没有太多的事情。
凤娘排场最足,两位嬷嬷和两位宫女随行侍候,燕娘则带上木香和曲婆子,护送凤娘回来的京中侍卫早已离京,此次出行,赵县令雇了几个壮丁,壮丁们住在底舱,轻易不会上甲板来。
挥手向送行的人告别,船起锚开航,运河上船只往来,络绎不绝,出了渡古地界,两岸的风景慢慢映入眼帘,此时已快入秋,颇为凉爽,站在甲板上,微风徐徐,惬意又舒服。
沿河古朴的建筑,带着历史的沧桑,隐约可见河边浣洗衣服的妇人,三两地调笑着,嗓门哄亮,迎面驶来的船只擦身而过,也能见到一些妇人稚童,这个时代不如想像中的封闭,对于女子也相对开明。
雉娘思忖着,若真有一天,她脱离赵家,能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有多大,想来若不是长成这般模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只要肯吃苦,应该不会太难。
姐妹三人都在甲板上,凤娘的宫女们早就摆好点心,沏好茶水,姐妹三人坐在一起,河面上,慢慢地划来一只小船。
小船上坐着一位农家装扮的姑娘,熟练地划着船浆。
燕娘露出不屑的神情,“这女子也真是有伤风化,独身在外,还招摇过市。”
赵凤娘看她一眼,淡淡地道,“燕娘休要胡说,我朝对女子本就没有那么严苛,再说这位姑娘出现在此处,也是为了生计,她应是渔家女,自小就长在运河上,靠贩卖些小食给过往的船只,赚取家用,通都运河上,有很多这样的姑娘。”
那姑娘许是看见她们船上都是女子,慢慢地将船划过来,被日头晒得泛红透黑的脸上,带着爽朗,侧边垂着一条粗粗的大辫子。
“几位小姐,可要尝些小食,我家的糟鱼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都是极好的。”
她的面前,放着几只大坛子,想来就是装着糟鱼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这几样小食都是水乡一带的特产,水乡鱼多,天气炎热时,鲜鱼不易保存,糟起来可以吃很久,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都是煮好晒干的,透着一股咸香,越嚼越有滋味,是寻常百姓最爱的佐茶小食,在运河两岸的茶楼里,都有得卖。
赵凤娘命黄嬷嬷每样都买了一些,渔女收好银钱连声道谢,将小船划开,去问另一艘船只上的客人,雉娘远远地听着,似乎还有男人调戏的声音,那渔女也是见惯场面的,不软不硬地避开。
她叹口气,自己还是太天真,这渔女姿色平常,都能惹来他人的调笑,若是换成她,哪里能应付这些不堪的玩笑。
独自生活,怕是不易,以目前看来,赵家还是她的避风港,虽然这港弯漏风又飘摇,却可以暂时躲避风雨。
买回来的糟鱼还未蒸过,暂不能食用,先放在一边,黄嬷嬷将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盛在瓷碟中,端上来,
都是些普通的小食,看起来黑黑褐褐又干巴巴的,燕娘有些嫌弃,没有动筷,凤娘分别尝了一尝,就放下筷子,倒是雉娘,吃得多些。
“三妹妹就爱这样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赵燕娘出口讥讽,雉娘抬头看她一眼,轻声回道,“二姐姐,何谓上得了台面,食物岂有贫贱之分,都是长在泥中或是生在水里,哪样是能上台面,又有哪样是上不了台面,雉娘不知,还望二姐赐教。”
赵凤娘似惊讶地望向她,然后语气平淡地对赵燕娘道,“雉娘说得对,食材的贵贱在于它端上谁的膳台,本身哪有什么区分,燕娘以后莫要在人前说出如此让人非议之语。”
雉娘倒是有些意外,赵凤娘居然帮她不帮赵燕娘,也不知是何用意,赵燕娘气白了脸,雉娘才不管她,自顾地夹起一筷子笋干丝儿,放入口中。
赵凤娘的眼神暗了一下,看向雉娘的目光带着一丝探究,雉娘抬起头,对她腼腆一笑。
赵燕娘生气凤娘偏袒庶妹,正欲离开,不经意抬头,突然变了脸色。
旁边一艘大船慢慢超过她们,船头立着两位年轻的公子,一青一白,青衣公子修长飘逸,面色冷清,白衣公子温和儒雅,满眼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