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1854 正能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回收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的叫喊声混杂在一起,让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贫民窟格外的熟悉与亲切。
    金锋看了看自己破旧的人力三轮,再看看络绎不绝从自己身边开过的面包车皮卡车和高档合资车,一时间情不自禁的苦笑了起来。
    这里不是锦城,这里,是魔都。
    在魔都收破烂的,都是开的箱式小货车。
    最差的,都是开的皮卡!
    自己这个锦城的破烂王,在魔都变成了low逼瘪三了。
    一瞬间,金锋总算明白过来,自己当初买这辆人力三轮时候,那二手店看自己就跟看白痴的原因了。
    车来车往间,那些铲地皮的同行们从金锋身边走过,对金锋的装备露出无尽鄙夷和嘲笑,更让金锋脸上一阵阵的辛辣。
    “嘿,阿香。你刚来的吧啊?待会收到东西记得卖我啊。”
    “哈哈哈,要是收不到也没事,我给你管饭。”
    一辆厢式货车上的糙汉子老板将一个破显示器扔进货箱里,冲着金锋笑着大叫。
    金锋回头瞥了瞥那糙汉子,嘴角上翘起来,继续往前走。
    那糙汉子付了钱之后看看金锋那一阵风就能吹跑的身子骨,大声叫道。
    “你的车小,要去小弄堂里边才收得到东西。那些老头老太手脚不方便,很多东西你要帮他们拿。”
    “拿了才能收得到他们的东西。”
    金锋定住脚步回头冲着那糙汉子笑了笑:“谢谢指点。”
    若无其事的开着喇叭行进在小小窄窄的弄堂中,来来回回绕了一大圈,每个角落都不放过,每个旮沓都走了一个遍。
    破旧喇叭的电池仅仅坚持了四十分钟就永久的报废,没了喇叭的吆喝,金锋就跟个一个梦游症患者一般四处飘荡。
    这里在百年前的时候是众多社会最底层的人士聚居的地方。
    那时候正值乱世当头,地处黄浦江的魔都在时代的推动下慢慢成为了全神州的金融中心。
    东北沦陷后,大批难民纷涌逃入关内一直南下最终汇聚到了这里。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气,就有财气,这里也成为了闪耀的东方明珠。
    那时候的建筑根本不讲求什么章法什么规划,有得一个栖身的场所已是万幸,慢慢地,这里的各种建筑也就多了起来,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时代慢慢的推移,魔都已经成为了国际大都会,但这里却依然保留着无数百年前的老建筑。
    这些老建筑不是古建筑,而是各种各样的木板房、青砖房红砖房。
    这里蜗居着好几万的居民,进入这里就感觉走进了迷宫。
    一地鸡毛、两摊狗屎。
    蟑螂、臭虫、耗子大白天就在街上墙上乱跑,密如蜘蛛网的电话线光纤线电缆线将一根根的电杆扯得歪歪斜斜,随时都要倒了一般的感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薄木板搭建的房屋在这里绝不是少数,街边的屋檐下该挂着五颜六色尚未阴干的衣服裤子内裤袜子。
    地面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连续多日的阴雨经过昨天今天的太阳暴晒,空气中弥散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令人掩鼻。
    最窄的地方仅仅堪堪只容两个人并排走过,烈日的强光线照耀下走进这些胡同中竟然还要开手机照明。
    最惨的地方一楼竟然比露面低了整整一米,透过防盗栏望进去,还能看见里面残留的水渍。
    这些,看得金锋动容,也看得金锋揪心。
    走完了一圈下来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听了不下十万句的唠叨埋怨诅咒要求,各种期盼和担忧,金锋心里也有了底。
    虽然自己没有了高音喇叭,但凭着自己收破烂的老底子,金锋在这一天依旧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时隔多年,金锋收破烂的本事丝毫没有落下。
    事实再一次证明,破烂王这面大旗,自己还扛得住!
    擦着一身臭汗,费力的把三轮车推出小巷子。到了拆掉一大半的废墟空地上,冲着厢式货车的那糙汉子司机兼老板静静说道。
    “老板给个价,打包给你。”
    对方直直的看着那三轮车堆积得小山一般、都快冒过自己货车顶端的巨量破烂垃圾,木然的冲着金锋竖起了大拇指。
    “兄弟,你的绑扎技术,牛逼。”
    “比我当年都牛逼!”
    小山高的各种破烂一起打包卖给了糙汉子老板。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让金锋始料未及。
    “不好意思,我不用微信。”
    这句话顿时引来了糙汉子老板的严重鄙夷,指着金锋大声教训起来。
    “都什么年代了,你还用现金付账!?脑子秀逗了……这滚地龙的破地小偷多得很,偷不着就明抢,好些落单的同行都被抢过。”
    “现金不安全记住没有。呐呐呐……过来过来,我教你耍微信!”
    “真是乡巴佬。”
    糙汉子嘴巴虽然挺毒蛇,但心却是好的。
    劈头盖脑的教训了金锋一番,糙汉子还给金锋讲起了自己的过往来。
    “等着啊,我去拿现金给你。你自己上货。多给你二十。”
    糙汉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郑能亮,人如其名,大大咧咧却又充满了正能量。
    这里还真是郑能亮的地盘,他也是这里的住户,祖辈是当年从苏北逃难过来的渔民。
    1931年苏北大水灾,死亡七万多人,白天像火炉似的的闷热,积水里漂浮着人畜尸体,污秽垃圾发出阵阵恶臭。蚊蜢鼠蚁,翔集攀缘,与人争地。
    瘟疫蔓延,苦不堪言。
    那一年正是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举步维艰,救灾迟缓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口疯一般的往魔都逃亡。
    这些逃亡的难民到了魔都之后就在最边缘地方住了下来。
    白天出去讨生活,晚上就用一席单薄的芦席卷起来就当做睡觉的地方。
    这也叫滚地龙。
    后来条件好了一些了,就用芦席或茅草等作为材料搭成矮小简陋的草棚。这类草棚夏不能避暑热,冬无法御风寒,雨天潮湿又漏雨,但比起滚地龙却是好上了不少。
    那时候逃难过来的大部分都是赤贫如洗的社会最底层,在魔都只能做最简单的劳工和当地人不屑的低等职业。
    码头工人、黄包车夫、工厂工人、面粉厂搬运工等等繁重底层劳动力,在二、三十年代的魔都,黄包车夫十有八九是这种。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艰难的生存下来。
    郑能亮的家里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一类,至少在这里还有自己的房子。只不过读书少,又没那好运气赶上拆迁暴富的年代,只好继承了父业做起了收破烂的行当。
    郑能亮去给金锋取钱,金锋慢悠悠的将一干破烂卸下来再装车,手里的动作停顿了一下,脖子一探眼睛一瞄,顿时嘿了声。
    上了货箱里边,手一阵摸索过后,掏出一块漆黑得发亮的木板来。
    这个木板看着就是厨房里端菜用的托盘,不过在样式方面又跟菜托盘不太一样。
    菜托盘的底部是平的,而这块木托盘下面还有四条弯曲的装饰木条,两边边角纹饰像极了螭龙纹。
    在装饰木条之下分别是四只半寸长的弯脚。弯脚的上方各自还有两颗暗金的铆钉。
    这东西看着又像是古时候端菜的托盘担子,又像是放置茶具的小茶桌。
    拿着这东西在手里,金锋足足愣了不下五秒。
    举起木托盘担子跟视线齐平,金锋又嘿了声。
    在担子下方的两条棱边木条上,赫然有两条黑金色的龙纹。
    两条龙纹已经模糊不清,隐约只能看见两条龙的轮廓,但金锋却是如获至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