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成一伙人,因为议论先帝,被革职,李沣那一伙人,除了李沣,都被剥夺功名,而李沣,因为诽谤先帝,在诏狱中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林清听完了传来的消息,就有些站不住了。
    “大概是受刑不过吧,诏狱里凡是受刑不过的,最后传出来,都是畏罪自杀。”沈茹淡淡的说。
    林清听了,突然感觉一股寒意直入心头,打了个寒战。
    第八十二章(二更)
    林清回到翰林院的书库, 推开门,进去, 看着里面冷冷清清的书库, 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冷。
    “回来了。”王翰林还是坐在自己原来的位子上,看着一本书,看到林清进来, 抬头说。
    “王老。”林清走过去,行礼说。
    王翰林点点头,说:“回来就好。”然后叹了一口气说:“回来,起码还有个在书库里陪我这把老骨头的。”
    “王老,晚辈”林清立在旁边, 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王翰林看着林清,把林清拉到自己身边坐下, 说:“是不是看着人都没了, 很难受?”
    林清点点头,低着头不说话。
    “还是年轻啊!”王翰林看着林清,感慨道:“还会因为同僚的不幸而难过,等你再在朝堂上呆些年, 就不会有此伤感了。”
    林清抬起头,看着王翰林, 说:“这样的事很多么?”
    “不说别的, 就说这次的这件事,历朝历代,这样的事难道少吗?
    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的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曹魏末年, 嵇康因作《与山巨源绝交书》令权臣司马昭闻而恶之,而被斩于东市。苏学士因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最后虽被救,却受百日牢狱之灾,更不要说宋朝的同文馆之狱、车盖亭诗案、胡铨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几乎尽人皆知,这些史书上都有,难道你都不曾看过?”
    林清听的几乎想哭,他当然看过,可他只是当典故,也没想着自己亲身经上一次。
    “是不是看书的时候觉得只是个故事,甚至还觉得里面的臣子很倒霉?”王翰林问道。
    林清忙使劲点点头。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知道唐朝太宗皇帝为什么说这句话吗?因为那是真实发生过的,不只是书中的一个个典故。”王翰林说。
    “晚辈受教了。”林清忙说。
    “所以说为官一定要谨慎,记住祸从口出,你觉得李沣无辜,其实何尝不是他平日里太过争强好胜所致,他明明是状元,本就在同科中风头最胜,却还不知收敛,处处想压别人一头,虽然一时看起来风光无限,可何尝不是阻了别人的路,招人记恨,要不他这次为何出事?”王翰林提点道。
    林清听了一惊,忙瞅了瞅四周,小声的说:“李沣这次真是被人告发的?”
    “你觉得呢?”王翰林喝了一口茶,说:“虽然锦衣卫确实无处不在,可人力终究有限,这里是书库,除了借书的,要不是你们帮庶吉士来,一年都没人说几句话,锦衣卫会吃饱了撑的在这插人手?”
    “那是谁告发的?张成虽然天天和李沣争,可晚辈真不觉得张成会干这种事。”林清皱眉道。
    “当然不会是张成。”王翰林说:“当初先帝之所以立锦衣卫,就是为了对付南方前朝遗留下的世家,所以凡是世家,简直闻锦衣卫色变,张成身为世家子,哪怕在心怀不满,也不敢打锦衣卫的主意,毕竟世家都知道,锦衣卫一旦插手的事,那就牵连甚重,张成他自己就在翰林院,又和李沣同科,哪里会跑的掉,他就算看李沣不顺眼,也不会舍得把自己搭进去。”
    “那是?”
    “应该就是跟着李沣的那几个人。”王翰林直接说。
    “他们不是和李沣关系极好么?”林清不解的问。
    王翰林嗤笑道:“不过是利益所致,哪有什么好不好,锦衣卫虽然名气大,可对付的都是世家和权贵,虽然凶名在外,其实在民间,还不如衙门来的耳熟,所以除了世家和权贵,极少有人知道锦衣卫的做事风格,这告发的以为告了李沣就可以去掉一个绊脚石,却不知道锦衣卫最喜欢的就是一锅端。”
    “您说的是榜眼董肖?”林清惊讶的说。
    董肖和李沣都是寒门出身,一向在翰林院很是抱团,关系也极好,林清怎么都没想到是他。
    “除了他,还有谁?你们这一科进翰林院的,只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剩下的都是庶吉士,庶吉士要三年后散馆,才能授予官职,也就说庶吉士相当于比状元榜眼探花晚三年。所以你们庶吉士现在根本不可能越过这三人,又有谁会费力不讨好的告发呢!”王翰林说道。
    林清听了,果然觉得有些道理,不过还是说:“虽说如此,可也不能断定一定是他。”
    王翰林点点头,说:“确实不过是猜测,不过这科进翰林的就剩你一个了,再知道谁,也没什么意义了。”
    林清叹了一口气,确实,人都死的死,散的散,以后也八成见不到了,确实再追究是谁干的,毫无意义了。
    王翰林拍了拍林清的肩的说:“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事后,以后记得谨言慎行,省得祸从嘴出。”
    林清点点头,有这次教训,他大概再也不敢多说一句犯忌讳的话了。
    王翰林看着林清,说:“其实你刚开始经这么一出杀杀锐气也好,省得以后在朝堂上不谨慎,丢了性命。”
    “朝堂上丢性命的很多?”林清听了一惊。
    “怎么不多,这几本书你拿去看看,就知道朝堂上有多少丢性命的。”王翰林从书架抽出几本书,递给林清。
    林清接过一看,是《汉书》《唐史》《宋史》和《资治通鉴》。
    王翰林对林清说:“你从《汉书》开始,数数有多少个不是寿终正寝的,就知道朝堂之争有多凶险了。”
    林清听了点点头,抱着几本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王翰林看着离去的林清,心道:这孩子性子太过敦厚,我帮他一把,也算给自己积德吧!
    然后就接着去看自己的书了,王翰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本意是为了让林清以后在朝堂上小心谨慎一些,却没想到矫枉过正,直接把林清扭到另一条路上了。
    ………
    林清抱着书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就先拿出第一本《汉书》开始按王翰林说的翻书,刚翻到第一篇高帝纪,林清看了一遍,就发现汉高祖刘邦杀的朝臣他已经数不过来了,等到吕后时,林清光看着数,就有些头皮发麻,再等到汉武帝时,林清感觉自己已经被麻的麻木了,再后来……林清觉得自己已经不用看了。
    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
    朝堂太危险,他现在撤还来的及么?
    第八十三章
    林清翻着书,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杀”“斩”“诛”,看的心惊胆战, 等翻完书后, 林清只觉得自己像大冷的天被人泼了一桶冷水,从头冷到脚!
    林清以前也知道朝堂危险,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对危险认识的如此深刻。
    林清把书合上,然后拿着重新放回到原来的书架上。
    “这么快就看完了?”王翰林用手翻了一页书说。
    “只看了《汉书》,后面的没敢看。”林清实话实说。
    “怎么,感到怕了?”王翰林抬头,看着林清问。
    林清点点头, 说:“触目惊心!”
    王翰林轻笑一下,说:“这才是史书, 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 可看不出这点。”
    王翰林也把书合上,然后说:“时间不早了,也到了散值的时间了,回去吧!”
    林清这才发现, 不知不觉中一下午已经过去了,忙把自己的桌子上的东西也整理了一下, 然后那些东西跟着王翰林出去。
    林清回到家里, 就看到小花生正在带着小黄豆玩,小花生虽然只比小黄豆大两岁,可已经一副大姐姐的样子, 平日里知道带着自己弟弟玩。
    林清走过去,看着小花生正在拿着毛笔蘸着墨汁和朱砂画画,而小黄豆在一旁看着他姐姐画画。
    “画什么呢?”林清笑着说。
    “爹爹!”小花生看到林清,眼前一亮,直接往林清身上扑,小黄豆也有样学样,直接过来抱大腿。
    林清忙先抓着小花生的手,把她手上的笔拿下来,心道,这墨汁要滴一滴在身上,今天这件官服可就废了。
    林清把笔放在石桌上的笔架上,然后坐在石凳上,一边抱起一个,放在腿上,笑着说:“你们姐弟俩在玩什么?”
    “我在教弟弟画画!”小花生骄傲的说。
    “奥,在画什么?”林清有一丝好奇。
    小花生忙从林清的腿上下来,从石桌上拿起自己画的,递给林清。
    林清拿起来一看,是一朵花,虽然很简单,不过画的还是蛮像的,不由说:“小花生真厉害!”
    小花生得了林清的表扬,顿时很开心,说:“娘教我画的,娘在鞋垫上也画这个。”
    林清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是“花样”,难怪小花生画的如此的像。
    “爹爹,你帮我画个小乌龟,好不好?”小花生拿着一张宣纸说。
    “为什么要画小乌龟呢?”林清问道。
    “娘那里有花,有鸟,可就是没有小乌龟。”小花生撇撇嘴说。
    林清听了大汗,王嫣那的“花样”都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怎么可能有乌龟,要是在纳鞋底时绣个乌龟,这不是讽刺乌龟王八嘛!
    “爹爹,你快画嘛!”小花生抱着林清的胳膊晃道。
    “好好,爹爹画。”林清说着,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小乌龟,递给小花生。
    小花生拿到小乌龟,直接从林清腿上蹦下来,然后到石桌上去描小乌龟了。
    林清看小花生去描红了,就对小黄豆说:“豆豆今天在家都干什么了?”
    “姐姐一起玩,姐姐还教豆豆背了一首诗。”小黄豆举着手说。
    “咦,豆豆背了哪首诗?背给爹爹听听。”林清问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小黄豆虽然背的不甚熟练,不过还是完整的背了下来。
    “小黄豆真棒,会背诗了。”林清抱着小黄豆亲了一口。
    小黄豆今年虽然五岁,可实际才四周岁,所以林清之前并没有给小黄豆正式启蒙,一方面担心太早学习书上的东西,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就是他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顺带的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而不是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天天背书。
    不过要是小黄豆主动想学,林清也不会不教,毕竟孩子有求知欲是好事,孩子能主动会对学习有渴望,林清还是非常高兴的。
    林清夸了小黄豆后,就简单的给小黄豆讲了一下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又讲了一个小成语故事,算是给小黄豆的奖励。
    小黄豆听完了,忙拽了拽林清的手,说:“爹爹,我还要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