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就是这两样”林泽立刻点点头,说:“我听人说这两样可难了,许多童生在府学学好多年都过不了。”
    “哥哥,这个你放心,府试只是考最简单的策论和杂文,并不是很难。”林清心里默默说,比起乡试,那简直就是个入门级。
    林泽看到林清好像很有把握,就问道:“那你觉得你能过院试?我可听说考试要一鼓作气,要是遇挫可不好,很容易没了锐气。”
    “院试”林清坚定的吐出两个字“必过!”
    林泽不再反对,自从陪弟弟考试后,他就对弟弟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既然弟弟能过,那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看到林泽不反对了,林清转头看着他爹,说 :“爹爹,要是这次我考府试,院试三年两次,那只能后年才考院试,而明年的乡试我就不能参加了,只能推下一次乡试,这样就会浪费三年。”
    林父一听乡试,顿时有些动摇。不过还是说:“能考上乡试的都是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么难,你能考上吗?还不如多等几年,更有把握。”
    林清暗暗翻白眼,要是举人就是文曲星下凡,那天上得有多少文曲星才够!
    “就因为乡试难考,所以更应该多留些时日多考几次。爹,我今年都十六了,如果今年考府试,后年考院试,再过两年考乡试,您算算我到时多大了,我还能再考几年?爹爹您今年都四十多了,您难道不想亲眼看到儿子中举人,甚至中进士?”
    “想”林父狠狠的点点头。
    “所以,今年考院试是最好的选择。”林清总结道。
    “可是,可是”林父很难为的看着林清。
    “爹,您有什么事直说,儿子和您又不是外人。”林清说。
    林父有些失落的说:“那你不考府试,不就得不了小三元了。我前些日子刚去祠堂给你爷爷上香,说你可能能中小三元的。”
    林清扶额,简直想给他爹跪了,他都忙着为考举人安排流程了,他爹还在纠结秀才的小三元问题。
    小三元再好,它也是个秀才,举人,才是实打实的官身功名!
    就像小学奥数全国冠军,它就算再好听,高考也不加分,大学也不认啊!
    咱能不能把眼光放实际点,我的亲爹!
    林清拉过林父,开始给他扒着手指头算账:“爹,要是我现在考过了院试,我就是秀才,秀才可以免四口丁役,咱家你、我、大哥和小小,从此以后就不用找男丁替劳役了,也不用贿赂管劳役的官吏了,可要是我考府试,那就得两年后,才能免。
    而且,要是我今年考院试,明年考乡试,侥幸中了,那身为举人,我可以免税三百亩,还可以免二十丁的劳役,那到时,咱林家整族的劳役就都免了,可要是晚三年考乡试,您算算,这要亏多少?”
    林父从小算账到大,这心算能力杠杠的,连算盘都不用,心中一过,就能算个差不多。
    林父顿时更犹豫了。
    林清再接再厉,说:“爹爹,我要是明年中了举,后年就可以参加会试,要是再侥幸中了,过了殿试就是进士,进士可以免税两千亩,还可以直接免全族的劳役,那以后您无论生多少孙子,都不用服劳役,也不用交各种人头税,您算算这是多少?而且一旦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爹爹,您难道不想有个做官的儿子?”
    提到孙子和当官,林父直接犹豫的摇摇欲坠了。
    林清趁此问:“爹爹,您现在是不是觉得我今年考院试好?”
    林父晃晃有些晕的头,说:“其实,我还是觉得你考府试更稳妥一些,举人和进士你也说侥幸,我这心里还是不踏实。
    再说,我真的觉得小三元不错,你能给爹考个小三元,爹就这辈子无憾了”林父想起老王头说的小三元的荣耀,期望的看着林清。
    林清看着林父灼灼的目光,顿时有些头疼:
    我咋还没把你忽悠过去呢!
    第三十四章
    林清最后把他爹丢给了他娘, 他娘一向无条件支持他的任何决定,而他娘, 用了一晚上枕头风, 轻松搞定他爹。
    林清:………
    果然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于是,林清立马进去院试的备考中。
    如果说县试和府试是一个考试等级, 只是录取比例不同,而院试则是更高一层,它是科举的第一个正式考试,更是成为秀才,踏入士族的第一个关卡。
    所以虽然人们经常把县试府试院试连在一起, 但院试考试的难度绝对比前面的难得多,无怪许多童生一辈子一辈子卡在院试上, 成为别人口中的“老童生”。
    而院试之所以难, 就是因为它在县试、府试的基础上,加了杂文和策论。
    杂文,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文,而恰恰相反, 杂文指的是各种公文,有着非常严格的公文格式。
    院试一旦过了, 就是秀才, 而秀才,作为最底层的士族,已经可以进入县衙等做个文书或者混的好弄个主簿当当, 所以会撰写公文是其基本的素质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打官司一般找秀才写状纸,因为不到秀才,不过院试,根本就接触不到杂文,连状纸的格式都不知道,又谈何会写!
    至于策论,也是如此,身为秀才,就已经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又岂可以不知道朝廷大事,对其有一定的见解。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必须知道,不知道就写不出策论,就过不了院试,就不可能成为秀才,更不要说后面的乡试。
    所以林清一确定了要考院试,就开始狠刷杂文和策论。
    考过院试的都知道,得杂文策论者,得院试!
    …………
    四月十二   沂州府院试
    寅时,林府
    “清儿,你不要带些东西吗?”林父紧张的围着林清提提转。
    林清摇摇头,把考引仔细放在怀里的内兜里,这可是准考证,可不能丢了。
    林清放完了考引,才对林父说:“爹,院试不同于前面的考试,院试除考引,别的一律不许带,就连笔墨纸砚,都是官府提供。”
    “奥,原来是这样”林父听了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这次要考几场,考到什么时候,家里要不要准备什么?”
    “院试,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每场间隔一天,至于家里,倒是不用准备什么,您要是不放心,去把苏大夫请家里吧,万一我考试时不小心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好不乱了手脚。”林清想了想说。
    “呸呸呸,说什么不吉利的”李氏直接把林父挤开,对儿子说:“儿啊,你放心的去考,娘在家给你准备好热水,好吃的,苏大夫也给你请回来,你放心。”
    果然还是他娘比较靠谱,林清笑着对他娘说:“娘,有您在,我放心。”
    林父不甘被挤在后面,伸头说:“那一场要考一天,要不要府里去送饭?”
    “不用的,爹,第一场,第二场的午饭,会由府衙直接送去,您不用送,学政为了防止作弊,是不会让任何东西被送进考棚的。就连第三场的被子,也只能是考棚的。”林清说。
    林父这才作罢。
    林清吃完饭,看时间不早了,就和林泽一起做马车去了院试的考棚,至于跃跃欲试想要陪考的林父,直接被李氏拽回了正院。
    李氏表示:儿子去考试,你一个当爹瞎掺乎什么,跟着去不是让儿子紧张么!
    林泽和林清坐着马车往府学赶,不同于县试的考棚在县衙,院试的考棚是在府学内,是标准的号房。不过好在离林清的家也不算太远,一刻钟就可以赶到。
    还没到府学,远远的就看着黑压压的一片人,林泽唬了一跳,惊讶的说:“这个怎么这么多人,比县试还多?”
    林清掀起马车的帘子看了看,说“县试只是一县的启蒙学子,而院试却是沂州府兖州府徐州府三府一起,而且县试的学子一般只要两三次考不过,就会觉得没有读书天分,直接放弃了,但来考院试的,前面已经考过县试和府试了,只差一脚就迈进秀才了,哪怕五六次不过,很多人也不放弃,所以历年积累下来,怎么可能不多,你看看旁边那个老大爷,比我爹还大,还在考。”
    林泽转头看了看,果然看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家,正在儿孙的服侍下,等着考试,不由感叹到:“怪不得人家都说老童生,老童生。”
    “不过,怎么是三个府,不是咱沂州府?”林泽问道。
    “府试才是一个府的考试,而院试,其实是一个区域,咱沂州府和兖州府徐州府是一片,每次院试,在三府之间轮着,上次是徐州府,这次是沂州府,下次就是兖州府,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这次考的一个原因,毕竟这次院试在家门口,要是等下次,就要去兖州府考,那样就远了。”
    正说着,卯时一刻到了,府学的大门开了。
    数千名童生赶忙聚拢到府学门口,开始在衙役的安排下排队,打算依次接受初查,进入府学。
    林清也跳下车,摸了摸怀里的考引,对林泽挥挥手,说:“哥,我去了。”
    林泽对林清握了握拳头,说“尽力而为。”
    “知道了”林清边说着,边走到队伍后面跟着排队。
    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最后进入考棚,按考引寻到自己的号房。
    林清进入号房后,外面的军士关门落锁。
    林清打量了一下号房,看着这不足三平米的号房,叹了口气:从这一场开始,以后的科考,就要在号房进行了。
    伸手摸了摸椅子和桌子,发现虽然看着挺旧的,却没有多少灰,看来在之前有人专门打扫过了,林清放下心来,坐在椅子上,等着监考官发试卷。
    院试的监考官,是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学政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林清脑中过了一遍主考官的信息,不由感叹:这古代能做主考官的,果然本身都是硬点子!
    没一会,外面渐渐亮起来,林清从桌前的小窗口,看见几个官员带着几个手捧试卷的军士,一个号房一个号房的往里递试卷。
    到了林清的号房,一个官员拿着绑了红绳的考卷,从小窗户中递进来,林清赶忙起身,双手接过,并躬身行了一礼。
    官员点点头,带着军士去发下一个。
    林清拿到试卷后,就把试卷小心放到桌子上,然后坐下,拆开红线,把试卷展平,开始看题。
    第一场是帖经,要求通三经以上,通五经者为上上,《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
    林清从头到尾仔细的看了一遍,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个学政出的题量有些大,但却没有什么偏题怪题,比起他上一世的那个变态学政好多了。
    林清看完试卷,就把试卷平放到回桌子上,揉了揉眼,现在外面,号房里的窗户又有些小,看的有些费眼。
    而且为了控制统一考试时间,现在还没有发笔墨纸砚,就算想做也没法做。
    于是林清将试卷放在桌子的一边,打算先闭目养神一会,等会好更有精力做题。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天完全大亮,林清才听到窗口有敲窗声,睁开眼一看,一个军士把一个考篮递进来。林清连忙接过,行礼道谢。
    拿到了考篮,林清立刻打开,看了看,里面是笔墨、砚台和草纸。
    林清先把砚台和墨拿出来,研好墨,这才拿起草纸,开始做试卷。
    林清先做《诗经》和《论语》部分,这部分是必做题,也是最好做的部分。
    做完了必做题,林清就开始看《礼记》和《左传》,这个虽然可以二选一,可是要想取得好名次,就必须得全做,所以其实也算是必做题。
    再下面就是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林清为了保险,选了《诗经》和《周礼》,这两本他背的更熟些。
    最后就是小经,林清选了《尚书》,按照题目要求熟练的默写了要求的那一段。
    都做完后,林清松了一口气,看了看天时,快到中午了,打算趁着午饭前,把草纸上的答案再检查修正两遍,这样就可以把下午的时间都用来誊抄。
    院试监考的是学政,是两榜进士,对试卷要求可是比县试府试严多了,只要有一点涂抹的痕迹,名次就会下好几个,要是因为誊抄扣了分,林清可哭都没地方哭。
    林清仔细的把草纸从头到尾检查了两遍,发现没有任何错误,才松了一口气,把试卷和草纸小心收起来,放到考篮,以防等会吃饭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油污。
    收好试卷后,林清从小窗户里往外看了看上面的太阳,正好正午,嗯,看来等下就应该有人来送饭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