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14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许怀谦挺意外地看了昌盛帝一眼,他这是现学现卖,终于想起来要论功行赏了么?!
    许怀谦脑袋里一瞬间闪过许许多多的念头,高官俸禄,金银珠宝、天材地宝,甚至连五险一金都考虑到了。
    但他最后只是抿了抿唇,向昌盛帝谏言道:“赏赐臣就不要了,臣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嗯,你说。”昌盛帝走到那摆满各类膳食的餐桌上,取了个粥碟,递给许怀谦一碗,“你也吃。”
    别以为他没看到在朝上,这小子就偷吃了好几次东西,还有两次差点噎到!
    “谢陛下,”许怀谦端着粥碗愣了一下,他也有份啊,这御膳它还是第一次吃呢,也不知道是不是跟电视剧里演的味道一样好吃,“微臣的不情之请就是,还请陛下以后不要过分关注微臣!”
    求求了!天知道,今天要不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了用学政去引诱朝廷各部的注意力,就算他的计策再好,朝堂各部拖也得把他们的计划拖死。
    身为公务员的许怀谦当然也不是只想当一只没有梦想的咸鱼,他有想过为黎民百姓奉献自己的才能。
    但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算累死累活,也只能造福一小片的百姓,更多人的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但要是天下与他一样有才之士倍多,他们成片成片地行走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那么无论哪儿的百姓都将生活得很好。
    所以在改革科举上他是与昌盛帝一致的,但他也惜命,现在他就是个小编撰,要官位没官位,要人脉没人脉。
    他不能太过于锋芒毕露,刚过易折,他在朝堂上都还没站稳脚跟,昌盛帝就想拉他去对战群臣,这是嫌他病秧子命太长吗?
    他好不容易能在翰林院里摸几天鱼来着——
    提到他的摸鱼大计,许怀谦又忍不住心痛了起来,他才多大啊,就被拉来无情的压榨,假设他能活到七十岁,他年轻的时候不多摸点鱼,难道要被昌盛帝给压榨几十年之后再摸么!
    “嗯?”昌盛帝吃着粥,听许怀谦这么一说,愣了一下。
    这是什么要求,旁人都恨不得朕的注意力只在他身上,许怀谦却让他别注意他?
    “陛下,”许怀谦从筷篓里拿了三根筷子出来,给他展示,“这世上最稳固的关系是三角关系。”
    “但是现在朝堂上只有两股关系,”许怀谦抽掉一根筷子,“我和陛下与朝臣。”
    “这关系是不对等的。”许怀谦突然觉得自己好心累,居然还要给昌盛帝分析朝政,他才是个编撰啊,“所以现在做什么事,陛下都感觉朝臣在与你作对,得再添一根筷子,才能把这最稳固的关系架起来。”
    你也不能光盯着我这只羊薅毛啊,你还得找只朝臣们喜欢的羊薅薅,偶尔表示对他的喜爱,酱紫呢,喜欢他的朝臣往他那儿跑,喜欢我的朝臣往我这儿跑。
    我俩都争你的宠,这才是这健康的朝廷,别天天拉扯我一个人去帮你对抗整个朝臣,我就一个编撰呢,万一我哪天马失前足呢!
    许怀谦说完也不管昌盛帝有没有听懂,在昌盛帝的膳堂里吃饱喝足,他表示自己身体有点不舒服,提前早退了。
    病秧子要回去养病了。
    他却不知,他出宫后,他让各部派遣学政到各州府主持教习科考的主意让朝廷和民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说,就连朝廷的局势也在一夜之间全部逆转。
    作者有话要说:
    谦谦:我都快要被薅秃了,求求了,你换个人薅吧!
    第71章 携酒上青天15
    首先是朝廷各部, 当他们得知他们的部门也能派学政,全国巡考时,他们的反应也跟朝堂一样, 个个都乐疯了。
    六部就不用说了, 回去之后几个部门就划分好了各科所负责的科考科目。
    因为礼部以前有主持过科举, 所以只抢到了最简单的算数,其次就是兵部的统筹, 刑部的史记,吏部的治理,户部的经济, 工部的建筑。
    每科都跟自己部门“沾亲带故”, 实施起来不要太简单。
    然而, 最高兴的还不是他们的, 而是太医院和钦天监。
    这两个部门从未想过自己部门,有天居然也能够出学政,前往全国各地巡考。
    消息一出, 这两个部门的人可比六部的人高兴多了。
    钦天监不必说了,因为他们除了掌观天象以外,还推算节气, 制定历法,与农时息息相关, 所以他们的监正,正五品,是能够上朝的, 在朝堂上就得知了此消息, 迫不及待地回去与钦天监其他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而太医院就不一样了,别看太医院也是官署, 里面的大夫们都是御医有官职的,像应星海就是内太医的官职,从四品,比许怀谦还高三个官阶呢,可他们连钦天监都不如,是没有资格上朝的,除非各地有疫情一类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的他们院使正二品,才能特诏上朝。
    因此他们是朝廷中最后一部得知此事的。
    “天大的好事啊!”太医院收到消息的御医们,回到太医院后,立马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他人,“我们太医院有了这个学政的名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太医院以后也能与朝廷各部一样了,不再屈于各部之下了!”
    太医院的御医们对于自己部门连钦天监这类的部门都不如,早就不乐意了。
    钦天监与农时息息相关,他们太医院还人命关天呢,别说朝廷里的各类官员需要他们这些御医医治了,每每地方有疫情发生,都是他们这些御医们舍身忘己地拿人命去填出来的。
    为何钦天监上的朝,他们太医院上不得朝?!
    “说不得,我们太医院有了此项举措,以后也能有个上朝的资格了!”
    这样以后朝廷各地有疫情发生,也不至于每次都是他们太医院最后知道消息,然后着急忙慌地派御医前去医治,一点准备都没有。
    “而且全国各地都要派遣各科学政,我们太医院也能合理地扩充人手了吧!”
    除了地位,这才是最令两个部门开心的,像其他六部再不济也能从举人里面扩充官员,而太医院和钦天监这两个部门扩充官员的方式和朝廷其他部门完全不一样。
    太医院扩充人手需要九位官员或者举人联保,民间声誉医术较好的大夫,才能成为御医。
    当然太医院也可以自己培养,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培养自家的孩子,从太医院的药童做起,跟着他们学习医术,等他们年纪大了,太医院里的御医有所空缺,他们就能自动填补上。
    当然这个药童的名额也是有所限制的,得赶上恰当的时机和年岁才能有招进太医院的可能。
    要是错过了,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错过了。
    像应星海就是从药童做起的,他的父亲早就退下去了,靠着他精湛的医术治好过昌盛帝的箭伤,现如今官至从四品,家里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原想也将他儿子以药童的资格送进太医院,奈何,那些年太医院风调雨顺,并不需要扩充药童,等到需要扩充的时候,他家孩子年岁都已经大了,失去了资格,只能等他长大后,走联保这条路子了。
    这里应星海已经在筹备让其他御医联保他儿子进入太医院。
    可惜,太医院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华阴水患扩充过一批后,最近太医院里御医的位置一直没什么空缺。
    想要空缺还得等机会,这一等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去了,他是真怕自己致仕了,都等不到联保自家孩子进太医院的机会。
    这里听到太医院要扩充人手,原本在太医院里晒药材的他,当即药材都晒不下去了,急匆匆地下了衙,回家让自家儿子准备去了。
    像应星海这样办的人不在少数,都是当大夫的,大家手里头没有几个等着联保的亲戚啊,这有当官的机会为何不把自家的亲戚加塞进来。
    钦天监那边就更简单了,直接让自家的亲戚上就是了,因为他们这个职位都是父传子,代代相传,只有等自己父亲退下去后,儿子才能顶上。
    这里不用了,直接来顶吧,聪明的还直接从亲戚名下过继了好几个。
    还有比这当官更轻松的事吗?
    朝廷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为这各科学政行动的时候,昌盛帝的圣旨传至民间,民间也一整个沸腾了起来。
    不说各大医馆和民间各地的郎中摩拳擦掌地买了新科举书回来,观看里面的知识,就等着去考个教习的证书回来。
    就说衙门里的老吏员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就落下泪来。
    要说算术、算筹这些,谁能有他们这些经年在衙门里做事的吏员们厉害。
    当官的厉害吧?
    可好多知府知县们到县衙连账都算不清,还得依靠他们这些吏员做事。
    但他们这些当小吏的却地位十分低下,一旦当了吏员不仅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连三代内的子孙也不成,跟奴仆的地位也没什么差别了。
    因此不光当官的看不起他们,就连民间百姓也以家中有个当吏员的亲戚所不齿。
    本以为他们这辈子和下辈子也就这样了,但随着朝廷的这道旨意一颁布,不管是在职的吏员还是已经休致的吏员们全部都行动了起来。
    不管别人考不考这个教习,反正他们是考的!
    想想,以后正规科举出生的进士都是他们这些当吏员的教出来的,看谁还敢看不起他们。
    没准,县太爷来上衙了,都得客客气气地叫他们一声老师呢!
    只要他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儿子孙子也不会再被人看不起。
    而且,现在已经将算数、统筹这些吏员学的东西,纳入科举,是不是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废除他们这些吏员的子孙三代不能科举的禁令。
    有了这个希望,不少吏员家中有爱读书的子孙,眼泪鼻涕一大把,他们终于可以让家中子孙摆脱这个一代为吏,代代为吏的魔咒了!
    不止他们在感动,一些商贾和工匠们也同样感动。
    商贾们还好,虽然士农工商中商地位最低,可他们的孩子能科举,已经是缙朝皇帝开恩了。
    可他们没有想到,居然有一天,他们这些商人行商的本事也能够搬上书籍,让正规科举的人去读,让以后会当官的人去读,就连他们这些商人也能去参加各州府的教习考,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士农工商这个地位排序,即将发生变化。
    地位可能还是不如士,但好歹也能和农工齐名吧。
    想想,他们这些当商人的人都去教导科举考生了,以后别人提起他们这些商人,看在他们曾经做过秀才举人的老师的份上,是不是也能平等待之!
    可他们再激动也激动不过工匠们,一些只会修房子锯木头的工匠们,得知自己也能去教科举考生,下巴都快惊掉了。
    没想到有一天他们这些人居然也能被秀才、举人尊称一声老师!
    人家商人有钱不缺巴结读书人,他们这些工匠们有个啥?
    除了会点手艺啥都没有,如何能当读书人的老师?
    可朝廷的圣旨已下,那就证明这事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有那聪明的工匠,立马就去书店买新科举书了,他们要识字,他们要考教习考!
    只要考出来,他们就可以去书院应聘夫子了,当了夫子,可就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工匠了,而是人上人了!
    不要低估地位对古代人的重要性,在他们几千年以来,人就分三六九等的观念里,只要是能够改变地位,光耀门楣的事,不管多千难万阻,都有人奋不顾身地去做。
    当然,全国各地,也不是没有反对这些工商吏教习考的读书人,可新科举书已经推广了下来,不管有没有夫子教学,新科举要考这些已经成为事实。
    且,工商吏们大多都有读书人的亲眷在里面,他们要是反对,那就是反对自家老爹、爷爷改变身份、改变地位的不肖子孙!
    没办法,他们就算心里不乐意,也只能不乐意,然后,还要想方设法地拿钱给家里的老爹、爷爷买书。
    因此,教习考的消息一颁布,买科举书的人更多了,不管有没有钱,不少人借钱都要买。
    各州府买了翰林院的雕版回来印刷的刻坊,看到源源不绝来进书的书铺,每天乐得牙不见眼的。
    原本有那觉得十万两一套新科举雕版太贵刻坊,要拿书直接盗刻的,可十本书盗刻的成本也不低,主要是耗时长。
    现在买书的人这么多,正是好挣钱的时候,等他们盗刻出来,没准大家都把书买得差不多了,就不好卖了。
    没办法,为了挣钱,算了,还是去翰林院买正规的雕版吧。
    钱不够,没关系,跟其他一样做盗刻的刻坊大家一块凑凑,反正只要这正规的雕版买回来了,挣钱的钱不会少!
    大概许怀谦和翰林院的人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提议,直接让翰林院的收入又涨了不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