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小知县 第17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林婉芸跟着学了几个月的医术,听到肺病,发热的时候,更是震惊。
    这几种病得了就很难医治,甚至还有传染的风险。
    每每要去看这种病人,纪炀都让她带上纱布做成的口罩,还有不透气的手套,就是为了防止染病,可见其凶险。
    这东西,竟然能治?
    见林婉芸十分认真点头,又想到以她的年纪,在现代也只是学生,纪炀安慰:“不用太紧张,抽空研究就行。”
    这东西也急不来,等成功一次,总会有第二次。
    慢慢攒一攒,肯定有用到的时候。
    两人定下这件事,纪炀更忙了。
    前面是修桥跟种田,后面是提炼青霉素。
    抽空还要去西边刘地,东边鲍地看看其他耕地情况,更是往鲍地更东边瞧了瞧。
    那边还是灌江府的地方,属于另一个县,那大片空地,纪炀看着就眼馋,可惜不是太新县的地方。
    几趟下来,还能听到隔壁今安县的八卦。
    没有官府没有官印的知县到了那地方,那里还有仿照太新县设的县令。
    人家那县令去年十二月当上的,如今已经二月下旬,还参考了太新县情况,没让县令跟裴县令一样,不懂事务,算是扶了起来。
    一个在此地当了三个月县令的本地官员。
    另一个是朝廷派来,没官服官印的官员,更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不用多想,都知道他是什么处境。
    偷偷躲在被子里哭都是有可能的。
    等到三月中旬,纪炀陆陆续续收到汴京那边来信。
    自然也提到这件事。
    毕竟补办官服官印这种事,便是承平国开朝几百年也见不到啊。
    更别说还是梁王派去的人。
    林家一派自然嘲笑许久。
    然后还说了派徐铭去的时候,梁王帮忙联系了凉西州的兵马,只要等徐铭安顿好,那边兵马就会过来帮忙。
    如今看着,人家那边也不愿意动,少不得要提高条件,他们才会过来帮忙。
    梁王不是不想派厉害的人物,可选了好几个,都被陛下打了回去,千挑万选,总算有个陛下跟梁王都各退一步的人。
    纪炀收起信,那是不知道山贼的事,否则梁王现在就能把徐铭弄回来。
    久居汴京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地方的琐事万千。
    估计谁也没料到有这种事发生。
    不过韩潇倒是说,其实徐铭如今的处境,在这灌江府才是正常。
    以前派来的知县,多半也会被这样整治,更丢人的都有。
    所以那些知县基本都会架空,要么实在忍受不住跟朝堂上书离开。
    地方势力,确实太大了。
    也就纪炀不同而已。
    十几年来,也就纪炀从他们手中讨了便宜,还能安安稳稳的。
    纪炀听着就笑:“韩夫子,你可别夸了,现在才到哪。”
    两人说着,又去看石桥建设。
    匠人嵇巡带着的七个人,他们先修的自然是刘地跟裴地之间的桥,谁让之前浮桥被砍了,一直无桥可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规划,现在大桥图纸已经快完工,所需的石料陆陆续续被拉过来。
    刘家人也没想到,需要的石料那样夸张。
    饶是他们都费了不少事,还找了官府开条子,写明为何要买那样大的石料。
    找到纪炀的时候,纪炀自然批得飞快,还让他们有空再来。
    一听这话,办事的刘县丞连腹诽都说不出。
    鲍地跟裴地之间的桥,图纸细节可能有差距,但用的石料必然差不多,所以也开始购买。
    他们这边负责的人,自然是鲍主簿。
    衙门里的刘县丞,鲍主簿被支开做这件事,自然是纪炀的手笔。
    借着修桥,两人都被派去忙这件事,玉县丞跟卫蓝等人自然而然顶上。
    这顶上之后,他们也很难回来了。
    两人心里清楚,所以每次来衙门办差,都觉得自己这名头又虚了些。
    可又能怎么办?
    他们两个不参与的话,让刘家,鲍家派其他人过来?
    裴家岂不是把他们整得更惨?
    现在塞人到衙门的三家里,也就最面的裴县令地位还算稳。
    有纪炀的示意,裴县令如今稳稳压着刘县丞跟鲍主簿,除开修桥的事之外,还有别的差事给他。
    累是累点,但也表明裴县令依旧是衙门的人。
    这让裴家自然更加卖力“压榨”另外两家。
    纪炀见此,对裴家抠两家的油也睁一只闭一只眼。
    无论从哪方面看。
    如今太新县的局势已经重新划分。
    之前是三家鼎立。
    如今裴家跟着纪炀,另外两家倒是想合起伙,可他们又被分割到两地,怎么都绕不开中间的衙门。
    可面对纪炀的时候,他又是无比和气,好像一丝恶意都没有。
    他们怎么那样倒霉!
    如果他们的知县是隔壁今安县徐铭那样的人就好了!
    或者跟之前的知县一样,岂不是很好对付?
    也就是纪炀,最难缠!
    他们这样想,百姓们却高兴,每每看到知县大人跟知县夫人的时候,心里感觉都是不同的。
    不管是其他家的佃户,还是给官田种地的百姓,全都欢迎纪炀他们。
    谁让每次过来,不是问他们吃喝如何,又问他们需要什么,或者给他们赠药施医。
    还给他们争取了修石桥时的饭食跟工钱。
    现在看似是裴家在帮忙争取。
    但百姓们又不傻。
    不是新知县来了,裴家会那么好心?
    百姓们就是这样淳朴,只要做了一点对他们好的事,他们就能铭记很久。
    所以纪炀三地来回跑也不觉得累。
    林婉芸更是把素竹等三个丫鬟,全都培训成大夫助手,简单包扎对她们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
    别看累!
    但充实啊!
    眼看到四月,裴刘地的石桥终于开始动工,纪炀带着五姑娘,还有两个已经上学的孩子过去围观。
    一路上,不少百姓都跟他们一家打招呼。
    连裴县令都得了几句问候,这让他心里五味杂陈。
    如今的裴县令脸色没那样苍白,经常跑修桥的地方,还经常在三地之间来回跑,他如今皮肤比之前粗糙黑不少。
    但精神却不错。
    原因自然不用说,他如今已经算是有些实权的县令,更比之前自信,已经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会变得更好,这理由自然不用讲。
    肯定因为他前面的纪知县。
    所以即使两人说是平级,每每出去,裴县令下意识落后纪炀半步。
    贯穿太新县,乃至今安县的东水河,既然是几地百姓吃水用水的地方,也是几个地方百姓来往的拦路虎。
    如今石桥修建,几个地方百姓便被连接到一起。
    成为真正的一个县城百姓。
    纪炀他们到的时候,裴地这边,以及对岸的刘地,不少百姓都在围观。
    眼看建桥仪式就要开始,从西边竟然又来了队人马。
    纪炀看着有点熟悉,凌县尉也道:“是徐知县?”
    徐知县,不就是隔壁今安县知县徐铭?
    不过一个多月,他都瘦成这个样子了?
    但新官服到底穿上了,还不错。
    徐铭明显沉稳不少,看见纪炀等人立刻下马,拱手道:“听闻太新县修桥,今安县特来庆祝。”
    徐铭话说的还算圆满,周围太新县百姓也觉得骄傲。
    看看,他们修个桥,隔壁县的人都来祝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