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力能扛鼎 第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2章
    三个人围成一圈,瞠大眼睛盯着那只匣子。
    傅九两失神喃喃:“我开了好几年的闷包,没见过这样实在的。”
    打闷包不准开箱验货,多少都有点忽悠人的意思——卖家要么是觉得“我这东西值不上我张嘴报的那个数”;要么是“包里有瑕疵品,怕买主不收,只好把好坏东西掺一块进去,闷头一起卖了”。
    也有可能卖主不是行家,估不准自己东西的价值,又怕被眼力刁钻的买家故意报低价给坑了,所以放匣子里锁上,报个自己满意的价。
    有福有祸,风险与收益并存。对买家来说,既考验识人的眼力,再有就是要看运气了。
    他们这匣子里边,装的是满满当当一匣子簪钗珥珰,足有十几样首饰。
    唐荼荼看不出门道来,只认出里边多数是金器,也有银和玉的,烛光下都闪闪发光。
    傅九两仍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咱这回可真是……遇上憨货了。这一匣子里除了两根磨了边儿的簪,一个断过的包金镯,还有个碎了正珠的珥珰,再没劣货了。”
    华琼笑道:“卖主大概是怕这几个残次品咱们不收,才打闷包卖了。”
    “好家伙,这一包没个千两下不来。”傅九两一样一样拿出来,对着光细看。
    “这是宫中银作局出来的东西,是过去的老式样,掌柜的您看这点翠,这细金累丝,这錾刻镂雕,这莲花纹……真美呐!真不愧是宫里头造作出来的,十来年前的老物件,比现在一点不差!”
    他又道:“虽然是王府流出来的,但物主一定提前仔细筛捡过,这里边没有逾制的。”
    王府里的物件,有许多都雕龙刻凤,流到民间全都是逾制,被发现了是了不得的大事。
    隔行如隔山,华琼是个“脑袋上插两根以上簪就受不了”的女人,不稀得听傅九两絮叨这个,只说。
    “东西就留你这儿,看看好不好出手,要是不好出手,就拆了宝珠,熔了金银,拿去首饰铺子按时兴的花样儿重新打。”
    傅九两咋舌:“您倒是不心疼!掌柜的您不懂,王府女人戴过的首饰,和熔了新打的首饰怎能是一个价?价钱能岔开十倍不止。”
    华琼并不在意:“你看着办,钱是小事,护住自己是大事。货不好走就慢慢来,留心别把自己栽进去。”
    傅九两:“晓得了,晓得了。”
    他一连应了两声,心神却完全没回来,捧着一匣子簪钗在烛光下细看,两只眼睛一眨不眨。
    唐荼荼对首饰毫无研究,连十岁大的珠珠都能靠手掂量分清纯金和包金,她分不清。
    她只奇怪:“娘,这是那太监偷了主人的首饰拿出来卖?还是他家主子缺钱了,托那太监拿出来卖?”
    一个是偷来的珠宝销赃,一个是主人拿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卖了换钱,性质大有不同。
    “不会是偷,没人有这胆子。”华琼道:“王府啊,跟咱们普通人家不一样,人家一个侍妾一个院儿,光丫鬟仆妇就得五六个,若不是主子应允,哪个太监能避过那么多眼线,拿走主子房里的首饰?”
    那就只能是他家主子靠变卖首饰来换钱了。
    唐荼荼心想:燕王府,这么穷了么?
    不应该啊,上回她从开化坊门前过,连坊道都没能走进去,被官兵拦下了,只远远瞭了一眼,整座王府占了半座坊,富丽堂皇,大门气派,门前石狮都比人高。
    府里的女人竟需要靠变卖首饰才能过活了,难不成燕王府是个空有其表的壳子么?
    唐荼荼正这么想着,便听华琼道:“想来是哪位侧妃的东西。王妃管着一府中馈,不至于缺个千八百两,燕王府可不是什么落魄地儿——只能是身份品级低些的,着急出货盘了现银,拿了钱去做别的。”
    傅九两道:“首饰又是银作局造的,寻常侍妾可拿不到,除非是得了主子赏。但再算算这日子,只能是侧妃了,背着府上王爷和王妃,偷偷倒卖御赐之物,才如此提心吊胆的。”
    华琼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他俩打哑谜一样来回轱辘了几句话,唐荼荼一句没听懂:“为什么是侧妃,算什么日子?”
    “你声音小些。”
    船下了中曲,河上画舫又多了起来,华琼低声问:“可知道再过十来天,七月中旬是什么日子?”
    唐荼荼想也不用想:“太后寿辰。”
    满京城都在为了这事儿热闹,傍晚时,唐荼荼站在青楼高处望了一眼,看到大街上的花楼全都立起来了,光彩耀人。
    华琼扇子一敲她脑袋顶,似要给她敲开任督二脉:“变卖首饰,自然是为了给太后置办寿礼呀!”
    “太后寿辰,全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和命妇,都要入宫为太后贺寿,品级低的只是去吃顿席,吃完各回各家。至于王府,只有王妃和侧妃能进宫,那都是皇家的媳妇,送出去的寿礼就算不拔尖,也不能落于人后,一千五百两,差不多得是这个数了。”
    一千五百两啊。
    唐荼荼脑子里似有算珠噼里啪啦地拨:一千五百两,够买三千石米,够买三百亩良田,够盖三座学堂。
    爹一年的正俸不过七八百两,加上各种名头的添支,也没上千,养活着全府二十多口人。
    而王府,一个侧妃,给太后送的一样寿礼,就比爹一年的俸禄还要多了。
    光是对比对比这两个数字,唐荼荼心就是揪着的,忍不住斥了声:“劳民伤财!这些钱放到民间,能平分给三百户人家,每家五两银子,够他们活一个月了。”
    她斥“劳民伤财”的时候,华琼还笑着想人小鬼大。听到后半句,华琼表情却一点点古怪起来。
    华琼:“为何要放到民间,每家平分?”
    唐荼荼眼神坚定:“均富。”
    华琼更不解:“为何要均富?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赚来的钱,去跟坐吃山空啃老本的二流子均富?这是哪门子道理?”
    唐荼荼愣了愣:“那就罚二流子一起劳动……再说,百姓里也没有那么多二流子啊,大多数还都是普通的勤劳百姓。”
    华琼:“富有富的道理,穷有穷的原因,我为富却不作恶,心存善念,还时不时接济村里贫民,赚的钱不应该么?”
    唐荼荼又傻了傻:“那怎么能一样?您是经商,上位者却是搜刮民脂民膏,花用的全是百姓血汗,仅仅一份寿礼就一千多两,与吃人有什么分别……唔……”
    华琼捂了她的嘴,低斥道:“胡言乱语什么!周围多少船!”
    唐荼荼“噢”一声,闷头憋了会儿,没憋住:“就是劳民伤财。”
    华琼噗笑了声,一扇子敲到她脑袋上。
    “别跟你爹和哥哥一样迂,什么叫劳民伤财?——繁重徭役是劳民,酒池肉林是伤财。至于什么珍奇寿礼嘛,东西都是现成的,都是从市面上淘换回来的,比的就是谁花销大,谁心思巧,这是珍稀商品的正常流通。”
    “所谓劳民伤财,伤的是劳力和物力。但你换个思路想想,为什么这些珍稀商品会被造出来?”
    唐荼荼有点拿不准了。
    华琼是银子堆里长大的女人,将华家发家壮大的每一步都看在眼里。她平时懒懒洋洋,可每每提起商业,眼里便光彩熠熠,整个人的气场都会暴涨三丈高。
    唐荼荼被压制得头也露不出,揣测道:“造出来……不是因为皇家要用?”
    华琼摇摇头。
    “前些年,天下最贵的丝织品,蜀锦,是四川成都造的,成都那地方又叫‘锦官城’,蜀锦生意撑起了半座城,盛时满城织机,满城锦缎挂满街啊——后来,南京府发扬了云锦工艺,云锦比蜀锦更难得,十个绣娘织两月,才能得一匹,从江南风靡全国。四川与江南隔空斗法,你说这两边只是为了进贡皇家么?”
    “……”唐荼荼说不出,勉勉强强才能跟上华琼的思路。
    华琼微笑道:“自然是利润丰厚,因为产出少,做工精美至极,民间从不愁销路,名气大了,这才得以搭上了皇家的线。之所以成了贡品,是因为商家费尽心思造作出来,为了提自家的身价,努力捧着东西往皇家眼前凑,这才成了的贡品——因果关系别颠倒了。”
    “外边的书生义愤填膺地骂着世家穷奢极侈,骂着皇家劳民伤财,也不妨碍江南的云锦一匹又一匹地出,不妨碍市井中穿得起绫罗绸缎的富民越来越多——而文人,考上进士做了官以后,骑上了大马坐上了车,也没见哪个再穿麻布衣,谁不是绫罗绸缎一层层地往身上裹?”
    唐荼荼结结巴巴:“不、不能这么算……您这是歪理……”
    华琼哈哈笑道:“锦缎如此,珠玉也一样,全天下所有的珍稀物件都是这么造出来的,贵自有贵的道理,奇货可居,价钱自然就上来了。”
    “供给,需求,天时,特产……很多很多的理由掺杂在其中,一条商品链,只要保证从源头到末梢,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利可图,就是可行的;百姓能拿合适的价钱、买到自己觉得值当的东西,这就是合理的。”
    “你要说哪里有苛政,哪里有贪腐,哪里的恶官鱼肉百姓,哪里的贪官搜刮民脂民膏,那必然是有的——但人从恶,与时政关系不大,历数往来五朝,咱们盛朝,已经是做得不错的。”
    “官家不与民争利,不抑商贱商,底层的百姓就有活路,就能靠着两只手发家致富。”
    “而从下及上,是一条通天大路,所有人都知道高处有大好风光,所有人都卯足劲往上走,这才是一个朝代长足发展的动能所在。”
    华琼见荼荼呆呆瞠着两只眼睛,浑浑噩噩的,知道是自己讲深了。
    华琼又徐徐往浅里说:“普通人家赚钱了,还要去酒楼里吃一顿好的,请上一尊财神像回家供起来,保佑全家明年继续发财呢——荼荼你记住,富不是恶,花钱享受也不是恶,商之一道,不过是财富流通置换而已。”
    唐荼荼整个人都听傻了。
    她上辈子生活在基地里,从没听过这样“反叛”的言论。基地里的人们,都以遵纪守法、勤俭节约为荣,在她那个时代,浪费是错的,东西贵是错的,价格不透明是错的,像今晚这样的“闷包”,算是黑市里的灰色交易,更是错上加错。
    只有全民均劳均得、市场明码标价、从高层到普通民众一起奉行节俭,这才是对的。
    ——富,不是恶么?
    傅九两微笑听着两人说话,不予置评,只摆弄着这只木匣,清点出了里边所有首饰。
    “快别想啦,等你长大了,慢慢就懂啦。”
    华琼扇子撑在荼荼后背上,推着她往船尾走,“咱们得找个地儿住下,再不走,就要宵禁了。”
    唐荼荼醒了醒神,把华琼的话记在脑子里,打算回头慢慢想。
    她神思不属,脑子昏昏沉沉的,开了舱门就要下船。
    迈脚的时候,分明看着脚底下有个黑乎乎的圆墩子,唐荼荼右脚踩上去,却不知怎的脚下一滑,那圆墩子竟沉下去了。
    唐荼荼跟着往下一沉,身子矮了半截,湿了半条腿,慌忙抓着船舷拔脚回到船上。
    华琼吓了一大跳:“你往河里走什么!船还没靠岸呢!”
    船离岸边还有一丈距离,唐荼荼揉揉脑袋,心说自己真是傻了。她又奇怪地低头往河里看。
    河水清凌凌的,只因她那一脚,荡开一圈涟漪。
    华琼:“怎么啦?”
    “刚才好像踩着个什么东西。”唐荼荼摸不着头脑,弯腰在水边看了会儿。
    画舫旁,一根空心的芦苇管浮在水面上,河底咕噜咕噜冒起一连串气泡来。
    等船靠岸了,唐荼荼还愣愣地在找刚才那圆墩,被她娘拉走了。
    水底下那影卫硬生生憋了半晌,直到她们走远,才敢凫水游去岸边,呛了两耳朵一鼻子水,咳了个声嘶力竭。
    刘大刘二已经赶着马车等在岸边了,两人从船上换到了马车上。唐荼荼有点神游天外,一会儿想她娘刚才的话,一会儿又想:坐了一天的船和马车,自己居然没有晕船晕车。
    乱七八糟,没个头绪。
    离南曲越远,丝竹声就愈远了,夜里静静悄悄的,大道上几乎要看不着人了。
    唐荼荼终于从乱糟糟的思绪里扯出了个头。
    “娘。”她迟疑着问:“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攒了五十二两银子,想学着做生意的话,能做什么生意?”
    华琼手一顿,笑问:“怎还有零有整的?”
    唐荼荼:“二两是姥爷给的。”那天跟账房先生们比试珠算赢了,赚来的。
    “剩下五十两……自己攒的。”唐荼荼一句话含糊带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