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 第10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明天下午我去村口接你。”陪不了她去见人,那接她回家还是可以的。
    夫妻二人就这么说好了。
    这天没有车,江心是蹭催炊事班的汽车出去的,拿着手上的包裹单,应该是她在申城买的东西寄回来了,先去邮政局拿了包裹,巨大的箱子她扛不动,让人帮忙抬起来,放在车上,占了老大一个位置,全都是她给家里买的东西。
    和炊事班的人约好几点回去,江心就自己戴上帽子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真该弄辆自行车,靠双脚走路实在太累了。
    到火车站的时候,江心看看自己手上的表,时间到了,小常哥应该到了,又躲到哪儿去了?她也没办法,只好找了个角落,等他自己出来。
    许杏林确实是提前到了火车站,跟往常一样,在外头草垛边上蹲着,上回来见小金姐,她身边有个穿军装的男人,也不知道是谁,后来他去打听,才知道这儿附近有个军营,不过因为不大,所以外头知道的人不多,他吓出冷汗,对小金姐的身份有了点模糊的猜测,却也不敢多问。
    今天他躲在外头,就是看小金姐是不是独自一人来的,如果她还带了人,他就不出来了。
    江心等得百无聊赖,外头太阳大,她又不想出去,热得喝了半壶水,过了会儿,那小常哥才从后头走出来,她白了他一眼:“怎么不蹲到天黑再出来?”
    “谁知道你后头还有没有人跟着。”许杏林也没好气,上回那男人可吓得他没赶上早上回去的车,生生等到下午的车才走,回到永源市都半夜了,他没摸黑回去,在火车站挨到天亮才走。
    江心拍拍自己身边的木头凳子,给他让出一个位子。
    “怎么这回没要货?”两人在这些事情上尽管有口角,但是涉及到钱和货的问题,那就是有商有量,一点不含糊的。
    江心发现提出另外一个解决方案也是很麻烦的,还得和他把前面的事情都讲清楚,不能糊弄他,而且他们互相之间,又涉及到一些隐瞒,但她还是三五句话把这些事给讲清楚了,说自己是和合伙人之间存在的分歧,中间还差点被人劫货,没办法继续做这件事。
    眼看着小常哥就要急眼儿了,江心立即把包里的手表拿出来给他看:“但我也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人,你原来说过,手表和工业品这些你都能出掉,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个卖表的人,续上咱们这笔生意交情。”这话是假的,她并没有废多大的力气就和杜国宾联系上了,要是小常哥能去申城,说不定找的渠道比她的还多,但总得让小常哥知道自己的不容易不是吗?
    果然小常哥脸色换了一下,但又有几分嘲弄:“怎么,现在你不找我进货,改我找你了?”
    江心看他一眼,觉得这人有些得理不饶人,他们有没有签订长期合约,她会做这个事情,完全是出于良心,才特意把杜国宾这人说出来给小常哥听的:“小常哥,我准备退出这个生意,让你和杜国宾直接联络,你完全不用担心我在中间分你该得的。而且手表这种东西小,不起眼,你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藏好,避开雕哥的耳目。”她还记得小常哥说过的市里一霸,这人的危险程度可比老水高多了。
    小常哥挠挠脑袋,他有些恼火,小金姐说退出就退出,亏他前阵子还特意囤了一箱货,准备给她过年前散的,可江心很坚决地拒绝了,她也知道小常哥有脾气,但已经和霍一忠说好,不能再涉入这些事情中,就不能再出尔反尔。
    “小常哥,申城你也知道,是全国性的大城市,你若是和那个杜国宾真合作好了,他给你寄手表,你给他寄苏联货,那都是大件的,根本不需要我在中间协调,钱都是你们俩儿的。”江心劝说他,但,“杜国宾这人,非常硬气,我看他颇有原则,也比较排斥不熟悉的合作人,他不认识你,就根本不会搭理你,头两次我可以在中间牵线,但是后头就要靠你自己了。”
    许杏林看看小金姐,两个多月不见,瘦了点儿,又再看了一下,问她:“你病了一场?烧了几天吧?”
    江心原本还要苦口婆心劝他的,听他这么一问,倒是好奇:“你怎么知道的?”
    “望闻问切,哪个我不会?”许氏医馆的许少爷可不是白担名头的,但是他不说,没什么好说的,“秋天记得进补,冬天和来年春都要捂着,家里有红参就吃点儿,手脚太冷,喝点儿热黄酒也行。不然不到三十,一过立秋你就得穿棉袄了。”
    “看不出来啊小常哥,你还会这一手。”江心看着他,还挺年轻的,这双眼睛都能判断人生过病了,难怪第一回 去永源市,他一眼就看出了她要买货的事儿。
    许杏林嗤笑一声,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天马行空地问她:“小金姐,你怎么有钱也不赚?”他就没见过把钱往外推的人。
    江心想,我不是不想赚,我是不能,看着你们袋里入钱,我心里也发酸,但是江淮为了个临时编的工作都要做出舍弃了,她为了自己的家庭肯定要做更大的让步,当然重要的是这个年代并不支持这件事,她手头有一笔钱了,可以让她顺利过渡到那个开放的年份,可她不能讲。
    “总之我有自己的理由,而且这回被人半道上打主意,也把我吓破了胆。”这个理由,不算也算。
    小常哥又转头看看她:“有吃的吗?”往日里江心都会给他带点儿,这回也不例外,江心给了他两个肉包子,许杏林边吃边说,“这批手表我帮你出掉,一分钱不赚你的。但是后头两三回,你得做中人,帮我建立那个杜国宾的信任,如果他始终不信任我,你就要一直做中人。”
    他才不信小金姐会被这些事吓破胆,真正要钱要富贵的人,哪会跟她一样,只身一人跑到永源市去找货源,中间还转手过那么多回的货运,他就没看出她哪儿胆小了,定然不是真实的理由。
    一开始的话还好,后头的话让江心差点被口水噎住:“这么说你讹上我了呗?”还想让她永久做中间人。
    许杏林倒是老老实实地点头:“我也认为你说的有道理,一块巧克力的卖价怎么和一块手表相比,我也不能一辈子在火车站卖货啊。”想得还挺远,江心忍住白眼,过两年说不定你就能当个快乐的小倒爷了。
    “事不过三,我只做三回,而且我做中人,赚的钱要五五开。”江心也不怕虱子多了,她最多就写写信和拍拍电报,不参与收货和接货,让他们自己折腾前头和后头的事去。
    “小金姐,你这人真奇怪,以前为了一块巧克力的钱和我争,现在有赚更多银子的机会送到你眼前你都不要。”小常哥总觉得有诈,这事儿必须把这女的给牵扯上,不然到时候万一把他供出来,爷爷可怎么办,许昌林现在连养活自己都有问题,信不过。
    江心就知道小常哥肯定有自己私心了,可她也有,大家就开始有些不诚恳起来,她叹口气,没有说话。
    “也别叹气了,当是重新开始了呗。”小常哥让她把手表全过来,自己戴上一支,臭美道,“要放十年前,哥哥我非得让你瞧瞧什么是翩翩公子。”却只惹来江心一记实实在在的白眼,十年前他嘴角都没长毛。
    “我先出货,到时候再把钱拿回给你。你也赶紧和那杜国宾联系,看他愿不愿换上我来吧。”小常哥好像也有几分无奈,他已经习惯了动荡,对变化这件事接受度也还算快,至少比侯三快多了,“头三回是五五分,如果后面他还是不相信我,那就我七你三,至于合不合理,小金姐,你心里也明白。”
    江心这回被将了一军,也不能怪小常哥的强势,确实是她先提的退出,但也不是什么丧权辱国的条件她都得答应,开口道:“就三回,过了这三回,你没接住这条线,那咱们的缘分该断就断了。”
    小常哥看她一下,也点头,就算说成了,其实小金姐也不是那么没良心,她要是真没心肝,就不会给他寄剩下的货款,也不会还特意给他牵下一条线,但是他也好奇:“你老家原来那个合作的呢?”
    还是避不开这个话题,江心就把自己上回是怎么合作和运货的细节跟他讲,隐瞒了一些真实的人物姓名:“...那个在车上替我接货的水哥动了歪心,我原本是想把你直接介绍给那个叫猴子的哥儿们,可他到了后头也不那么靠谱。你别不信我,你要是真和水哥接上头,就等于是和你们市里那个雕哥穿同一条裤子。”
    许杏林也呆住,过了会儿才回过神来,把手表在自己身上藏好,说:“小金姐,我信你,咱们就改一条道试试,一月后你再给我发电报。”再坏也不能比几年前他吃不饱肚子要坏了。
    “不过——”许杏林又恢复了那个混不吝的样子,“小金姐,你不是知青吧?”他又想起那天那个穿军装的男人,他旁边好像还有两个孩子,小金姐生没生过孩子,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江心笑吟吟的:“是不是知青,也不影响你赚钱啊,常委员。”她把“常委员”三个字咬得特备重。
    得,又绕回来了,他许杏林也不是什么信息都往外给,她江心凭什么要和盘托出呢?
    两人把事儿都商量得差不多了,这回江心陪着他等火车,上车前,许杏林不死心,又问了她一遍:“小金姐,你到底是什么人?”他太好奇了!
    “我?”江心看着小常哥那张清秀白净的男人脸,笑笑,有点落寞,“我是天外来客。”这是真的,她没骗人,甚至只告诉了他一人。
    什么天外来客,《天山来客》的电影他许杏林倒是看了两回,还挺有意思的,这小金姐,尽是糊弄他,不过算了,他能相信的人本来就不多,小金姐目前勉强就算一个吧。
    许杏林回去后,江心也没有在火车站多待,赶紧往镇上回去了,炊事班的车大概两点多就要回家属村,不等人的,身上没有了十几块表的负担,走路都松快了。
    坐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霍一忠这个种点还在上班,没办法来接她,有个小士兵帮着她把包裹搬回家。
    到了晚上霍一忠回来,两个孩子爬上床,江心才让他拿着起子把木头箱子打开,都是她一个月前是申城买的东西,寄回来的,今天才到。
    霍一忠打开,都是给家里买的,连小电扇都有一台,他当场就插电摁下按钮,一阵凉风送来,吹散了九月的炎热,里头还用十几层旧报纸包了两瓶酒,江心让他拿过来,拿出提前写好的“状元红”红纸贴上去,说是给霍明霍岩考上大学再喝的。
    霍一忠愣住:“这是不是也想得太远了?”那两颗小豆芽,现在才上学前班,还不知道读书怎么样呢,就想着上大学的事儿。
    “反正得备着。”江心很有信心,那时候大学不好考,但又不是没办法考上。
    “那我的呢?”霍一忠偶尔自家也爱喝两口,见只有两瓶,不禁有些气闷,心心现在就只惦记着两个孩子。
    江心拍拍脑袋,歉意地看着他,忘记了,当时就听到人家说什么女儿红状元红,给孩子买了,赶着去邮局寄东西,一下忘了给丈夫买酒。
    反正那晚霍一忠对江心没客气,把她折腾得要哭不哭的,还轻轻咬了她的胸口一下,眼里带笑威胁她:还不敢不敢忘记我?”
    “不敢了。”江心困得眼睛睁不开,把脸蛋靠在他的大掌上,沉沉睡过去。
    第117章
    江心隔天就给在申城的杜国宾写了信, 信里提到小常哥,却没说全实话,而是说小常哥是自己一个十分信得过的合作伙伴, 希望往后可以让小常哥和他直接对接。
    杜国宾这人稳重隐蔽, 很重视实际的见面交谈, 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判断标准, 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观察,不是那种会随意答应合作的人,因此江心的那封信写了两三遍才定笔,颇费了些脑筋。
    寄出去后,又顺便发了个电报, 电报先行, 信件后到,一个月后估计也能来回一趟信件,再和小常哥说说进度,拿回上次的钱, 时间是算得比较合适的。
    写完了给杜国宾的信,又开始给江淮写信, 告诉他一声,让他心里也有个谱儿,钱去了哪儿, 又怎么回来, 最后怎么停止, 都得讲清楚。
    江心把这些事都告诉了霍一忠,霍一忠想想, 他更不好插手这些事, 就只是点点头, 说:“你安排就好。”
    霍明霍岩上学了快一个月,还算适应学校的生活,学前班也没有什么课本,基本上就是大家把孩子放学校里,老师教一些数字,再带着做集体游戏,剪纸折纸诸如此类,孩子们叽哩哇啦的,每天背着书包,兴致勃勃去上学,跟一群年纪差不多大的孩子待在一起,比在家枯燥练字好玩多了,丝毫不觉得上学是苦差事,可惜妈一定要他们每天都那笔写字,老师虽然没有布置作业,可下了课回到家,还是得写完大字才能出去玩。
    黄嫂子曾笑言:“小江是非得养出两个状元不可。”看看那要求严格的,还以为霍明霍岩明年就要考秀才去了。
    江心心想,状元?那就不必勉强了,但是基础还是要打牢固的。
    等他们两个去上学了,江心有空在家和苗嫂子和郑婶子学裁缝衣服的事儿,针脚笨是笨了点儿,好歹看不见缝补的痕迹了,霍一忠训练费衣服,霍明爱跑,霍岩好动,三人的衣服裤子都穿不了太久,十天半个月就得破一两块地方,她现在拿块布过来,都能顺手缝几针。
    家属村的扫盲班九月底要开学,后勤先让大家过中秋,中秋节一过,天儿就能凉快些,大家晚上去村小上课也不用热出一头汗,江心拿到那几页“课本”,认真看了一回,发现和上次的差别不大,不过她已经有过经验,就再调整了一些上课方式,静待开学的日期。
    今年过中秋,家里比去年隆重了些,去年是因为手里没钱,连月饼都没舍得多买几个,今年江心和霍一忠带着孩子去了镇上,把看到合适的东西全都买了点儿,还扯布给每个人都做了秋衣,家里一楼那个放粮食的房间全都是吃的,得上一把锁,才能防着两个小的摸进去偷吃。
    在镇上,江心遇到一个卖参须的挖参人,又找他买了点儿参须,可惜没有整根的人参,不然大出血她也得买两根,一根自己家用,一根寄回新庆给爸妈。
    中秋前,霍一忠在邮局取到一两封信,有他战友写来的,也有延锋寄来的,他没着急着看,战友寄来的大概是一些年节问候,延锋的更简单,不外乎是爹娘头疼脑热,家里困难吃不起饭,变着法子要钱要票,要不就是哪个亲戚的孩子要当兵,让他安排个职位,跟他一样,当个连长就行了。
    江心也是前阵子才知道,霍一忠从没把自己升职级的事情告诉过延锋的爹娘和大哥大嫂,所有人都以为他还只是个连长,但是连长也是吃国家粮,每个月有固定工资和票子,比他们苦哈哈在县里种地要强。
    和霍一忠结婚这一年多,江心说了不理他们霍家的事,她就真没开口再问过一句,这回也一样,她梳头时看到霍一忠一脸牙疼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长水县的霍老爹霍老娘寄信来了,反正写着“机动用钱”的信封里还有点厚度,够他大方当好人的,不动家里的存款,她就没意见。
    霍一忠有时候也会和江心提起家里爹娘离谱的要求,比如他们信口开河,给家里哪个亲戚答应,只要去当兵,他们家的老三就定会照顾一番,可那亲戚霍一忠估计连见都没见过。
    江心有次调侃说:“上回和你爹娘闹成那样,他们对霍明霍岩这么差,走的时候桌子都砍了,没想到他们还能这样理直气壮地对你提要求,果然人活着还是要脸皮厚一点。”
    这话刚落音,她看到霍一忠的脸色黑了点,不过他对她向来没什么脾气,更少说重话,若不是江心扫了他一眼,还真没看出他的不悦,又责怪了自己一句,何必说这些话,霍一忠再恼怒他的爹娘,那也是他的亲生父母,他有自己的感情和分寸,自己是儿媳妇,说这些话,也始终有些不伦不类的,就恹恹地闭了嘴。
    霍一忠后来几乎没和她再提起过长水县来信的事,这回却又和江心说:“我大哥的大儿子霍真,过了明年春就十六岁了,读不下去书,大小伙子没门手艺,想去当兵,但是去了市里检查,是红绿色盲,征兵办不要他,让我想想办法。”
    江心把头发梳好,绑了根松散的辫子,对着镜子端详了一下自己的脸,瘦了之后就没再圆回来,眼睛都跟着变长了,人的面相果然是在变化的,不过很细微,需要观察才能看出来,过阵子要去镇上拍个照留念一下,老了就能看出对比了,拍照时顺便带上霍明霍岩,让他们也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模样。
    听了霍一忠有些抱怨的话,她没有轻易接过来,好说歹说,那都是他的侄子,他本能地就会想伸手帮一把,她做婶婶的,说什么都不对,就干脆假装没听到,把从申城买的风扇关掉,低头去亲亲还趴在床上睡觉的两个孩子,轻声叫他们起来洗漱,今天是中秋,要早点起来过节。
    霍一忠也没打算从江心这儿听到一个合适的建议,就是心里略微有些躁,他也就是个偏远师部的小营长,手还不至于伸那么长,何况大哥在信里的意思是,别让霍真离家太远,最好就在延锋市里,每个月还能回家一趟,农忙给家里帮帮忙种地,像是他这么靠北的营地,冬天里冰天雪地,一出门就吃风的地方,就完全不考虑了,说的军营是他霍一忠一手遮天似的,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平日里若是江心不搭理他老家的事,霍一忠就算了,可这回她明显就是有些逃避,霍一忠心里也不是滋味,这男人真难当,清早竟长叹一口气,被江心拍了一下:“不许叹气!把人的精气神都叹没了!”却也始终不肯接他前头的话。
    霍一忠看着她,想说什么,最后还是一个字都没讲,江心的话肯定不是他想听的,肯定也不会好听到哪里去,他还是想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件事,十六岁的小伙子不读书,确实要找点事情做,学门手艺也比闲着强,这不又要他这个当叔叔的帮一把了吗?
    两个孩子起来后,照例在楼下练字,这是江心的规定,上学归上学,练字一日不可废,现在要是有什么钢琴舞蹈绘画班,江心估计都要赶着他们去上,艺多不压身,那种21世纪的人才竞争算是跟着江心一起回到了七零年代了。
    等吃过早饭,江心带着他们去附近屯里找了个做竹篾的手艺人,让那老头帮着编了几个竹制的兔子灯笼,夜里等月亮出来,就给他们几个孩子点上蜡烛在门口玩儿,今晚姚政委和忆苦思甜兄弟会过来吃饭,加上附近几个跟霍明霍岩玩得好的孩子,江心就干脆花五毛钱,买了十多个回来,到了晚上就一人发一个。
    蔡大姐给她割牛肉和羊肉的时候,问她:“江嫂子,我听说你家里种了好多红色绿色的小指天椒,能匀一些给我吗?小牛的媳妇春华怀孕了,馋着吃辣椒,一顿不吃辣椒就吐。都说酸儿辣女,这一胎估计是个女儿。”
    他们家倒是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就是蔡小牛担心自己媳妇,到处找人要辣椒,不然媳妇天天都吐酸水。
    江心爽快地答应:“你让小牛下午来我家拿,我给他摘一筐子,先吃着,过几天再来。”说起来他们家也得储些蒜炸辣椒酱过冬了。
    “哎,谢谢江嫂子!”蔡大姐趁着人不注意,往她菜篮子里丢多了一块牛肉,对她挤挤眼睛。
    江心笑,得了,这便宜不占也得占了。
    今天霍一忠放假,他趁着有空,在家把贮菜的地窖清理了一遍,甚至还找出去年没来得及吃完的酸菜,那味道熏得整个院子都是,把霍明霍岩都熏跑了,江心也是捂着鼻子,硬着头皮在厨房做饭,今年可不能再贪多,差不多就行了,去年第一年在北方过冬,就是过分担心食物不够的问题了。
    中午吃饭时,郑婶子家里小院儿突然出来一声响,好像是摔了个陶做的大瓮,“啪啦”一声,听着像是从高处掉落的声音,把隔壁两家人都吓了一跳,霍明霍岩放下筷子,甚至还想跑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被霍一忠和江心摁下,让他们好好吃饭,准备自己过去问一问。
    这时倒是旁边一个嫂子喊了一句:“郑婶子,怎么了?摔着了?要帮忙吗?”
    回答嫂子的是郑团长的话:“孩子失手摔破了东西,吓着了。”
    过了一会儿,郑芳芳和郑圆圆的哭声传了出来,哭了好一阵,郑婶子没音没响,倒是听到刘娟刘嫂子骂了几句什么话,模模糊糊的听不清楚,两个女孩儿的哭声又低下去了,霍一忠和江心对看一眼,又坐下了,郑婶子和刘娟这对婆媳是出了名的不和,在外头从没见她们两个说过话,估计起了口角,现在不方便过去,还是晚点再问问情况。
    下午霍一忠带着两个孩子和忆苦思甜一块儿上山拾柴火,还说要敲野板栗回来,今天过节,姚政委一家三口过来,晚上加菜,让江心做多一个板栗鸡。
    蔡小牛来拿辣椒的时候,暮色四起,他给江心装了一筐子的青枣,说是谢谢江嫂子的帮忙,江心知道他家里穷,摘了辣椒,又拿了两块小月饼,让他拿回去过节。
    两人正说着话,隔壁郑团长家又传来动静,不知是谁大声关门的响声,仿佛要把门拆了似的,蔡小牛也听到了,但他始终不是家属村的人,是屯子里来的,也不好去凑热闹,谢过江心就回去了。
    等蔡小牛走了,江心洗了一把青枣出来,到郑婶子家里去,郑婶子嗓门虽大,但一直对邻居们都很友好,反而是年轻些的刘嫂子,因为在家属村医院有份收挂号单子的工作,一直有些眼高于顶的,看不太上家属村里没有工作的嫂子们,偏生没工作的嫂子人数比有工作的要多,因此好多人多少和刘嫂子有些不对付。
    “芳芳,圆圆!婶婶给你们拿了枣子,开开门!”江心站在郑团长家门口,不好叫郑婶子和刘嫂子,就叫了两个孩子的名字,他们几家住得近,关系好,有个什么吃的喝的都会分享,常来常往的。
    过了一会儿,门才打开,是郑团长自己来开的门,他一向来脸色古板严肃,不苟言笑,脸上还有几条细疤痕,形象可比霍一忠可怕多了。
    江心迅速堆起一个笑,把手上还沾着水的枣子递到他眼前:“郑团,郑婶子和孩子们在吗?刚屯子里一个老乡送来的枣子,新鲜着,给她们也尝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