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第11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梁九功上回跟着康熙过来,见识过钢筋混凝土墙面的威力,自然得让质疑六阿哥的人亲眼看看真正的好东西。
    康熙默默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回去就赏。
    梁九功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不多久,所有人都见到了那面长五米高两米厚三米的墙面。
    “请各位尽情地砸,谁能用放在那边的锤子把这面钢筋混凝土墙面砸碎了……”胤祚扬起脸,笑靥如花,“黄金一千两。”
    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
    “咚——”
    “砰——”
    很快,皇庄内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敲墙声,间或伴随着哄笑声与嘲笑声,“不行换我来!”等诸多言语,闹了大半天。
    胤祚就搬了个小马扎过来,一边吃花生一边给他们喊加油。
    吃着吃着,身边多了一二三四……n个小马扎和椅子凳子小桌子,把一大袋花生分了出去不说,还贡献了好多奶茶和果汁。
    最终,康熙和几个阿哥笑容满面地回了宫,大臣们手脚酸软地回了家,还得绞尽脑汁写奏折夸六阿哥,尽量不要和别人会用的语句重复。
    是的,这就是皇上答应带他们去皇庄的条件——吹彩虹屁。
    文臣还好说,武将就抓瞎了,气得差点掀桌。
    不就是有个好儿子吗?有必要这样吗?谁没儿子啊?!
    简直丧心病狂!
    第111章
    以往总是会被户部用这样那样的理由削减支出,康熙受了不少气。
    这一次,难得有掰回一成的机会,康熙特地把户部所有的大臣都带去了皇庄,让他们亲自用锤子捶水泥路和钢筋混凝土墙壁,直捶得那一个个文弱书生全部气喘吁吁、双手颤抖,恨不得坐在地上歇息为止。
    只有让那些人亲自尝试过,知道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堤坝,究竟有多么坚固,不易冲垮,才会在给钱这一事上稍微宽松一些。
    第二天,康熙看着这些人呈上来的折子,哈哈大笑。
    太子知道那些人去皇庄的条件是什么,还以为是朝中大臣说了什么有趣的话,这才逗笑了汗阿玛,稍稍有点好奇也不多探寻。
    康熙还在笑,难得笑得如此开怀,太子忍不住多看他几眼,愈发好奇大臣们在折子里写了什么。
    “保成,来。”康熙道。
    太子走到康熙身边,刚刚站定就被康熙塞过来几份折子,“看看。”
    太子:?
    翻开折子一看,再翻一本又一本,“噗——”
    呈给康熙的折子必须格式规整、字迹工整,方便圣上批阅,倘若哪位大臣的字体不堪如狗爬,康熙必定用朱笔批复:多练字。
    得到这种批复多丢脸啊?因此每一位大臣呈上来的折子都会尽力写得好看一些。
    然而,今天的这些折子,几乎每一份的字都如同颤抖的小蝌蚪,不曾缺胳膊少腿,却总有那么几笔颤颤巍巍,比刚练字的孩童好不到哪里去。
    “四弟的字都比这好看。”太子其实很想用六弟来做比喻,可惜胤祚至今都只认字不写字,他无法昧着良心来做比喻。
    康熙又是一顿笑,眼泪都差点笑出来。
    人都说当皇帝那是万万人之上,想做什么吩咐一声就好,哪里知道当皇帝做一个决定还得受到诸多大臣的制约?
    就如他想修个堤坝,户部不给钱,工部说太难,这边不同意,那边拖一拖,很多事情就这么拖着拖着几个月过去了。
    难得有正大光明看这些大臣笑话的机会,康熙不禁大赞一句:“胤祚干得好!”
    太子无奈地看着汗阿玛,您倒是当着六弟的面夸呀,背后夸再多六弟也不知道。
    想到正事,无奈的神色一收,“汗阿玛,此次钢筋混凝土堤坝可能建?”
    康熙的笑容顿时消失,转头见太子面上有着些许愁容,“朕也不知。”
    他说:“效果谁都看得到,但……太贵了。”
    有好东西可用,但没钱是最致命的弱点。
    如果再等上几年,等胤祚做的那些纺纱机、飞梭、化肥等在整个大清蔓延开来,国库收上来的税多了几成,到那时或许会容易一些。
    可如今农作物刚刚种下一批,还远不到收成的时候,目前国库所有都是去年的税收,户部大臣们心中没底,不敢支出太多,以免天灾人祸时还得有大笔支出。
    正因为康熙明白,这才觉得麻烦。
    太子也是心中没底,想问问康熙得了心安,可惜康熙自己也心中不安。
    父子俩想想胤祚在皇庄的这么多辛苦日子,再想想钢筋混凝土那么好的东西不能用到长江黄河常常泛滥之处,就觉得心疼。
    不出他们所料,户部没那么轻易松口。
    主要是用钢筋混凝土建堤坝的成本实在太高。
    偏偏他们在皇庄看到过混凝土路面是怎么建的,知道建起来并不容易,建好以后也很坚固,但到底用锤子锤堤坝和洪水冲垮堤坝的力度不一样,他们还是有一定疑虑。
    这件事就被拿到朝堂之上讨论,天天说,天天说,连说半个月都还没说出个屁来。
    消息传到皇庄的时候,胤祚蹲坐在那面钢筋混凝土墙壁前发呆。
    小小的四岁奶娃蹲坐成一个小团子,双手托腮,一脸深沉,和面前高大的墙壁形成强烈对比,更衬得他整个人越发小只。
    张英和李光地本在外面看混凝土路面,听说六阿哥在面壁思过,匆匆赶来,没想到这一位还真的在面壁。
    两人放轻脚步,去问一旁无声陪伴着胤祚的张廷玉:“怎么回事?”
    张廷玉轻声道:“六阿哥听说朝廷不肯拨款修建,就一直这样了。”
    张英和李光地在朝中任职多年,知道每一回国库有大笔支出都得讨论上许久,可他们知道归知道,心理上还是不太认同的。
    长江黄河每年泛滥之时,会冲垮无数房屋和良田,受灾面积甚广,无数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
    他们没有办法治理这两条河,也只能每日责骂自己无能,可在有办法挡住洪水却因朝廷争论拖延之时,只觉无奈。
    一瞬间,两位朝廷重臣仿佛霜打的茄子般,也跟着蹲坐在胤祚身边,一左一右。
    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听说时赶过来,这里已经蹲坐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团子。
    索额图还想回到朝堂之上,觉得这是个献殷勤的好机会,赶紧问胤祚:“六阿哥可需要奴才做些什么?”
    胤祚微怔,“你有主意?”
    索额图正要说话,纳兰明珠赶忙阻止:“你别乱掺和,给六阿哥添乱。”
    “我怎么就添乱了?”索额图不服,他本打算听胤祚的去做,纳兰明珠这么一掺和,他反倒觉得自己得做出点成绩来。
    “往年都是黄河泛滥,民不聊生之际拨款赈灾,如今没到那个时间,户部自然不同意这么大笔的支出。说得难听些,万一堤坝建了,又被冲垮了,这笔账找谁算?”
    胤祚听懂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愿意为这件事担责任,就可以建了是吗?”
    一听他这么说,几个大臣就有不好的预感,熟悉他的张廷玉已经叹完了气。
    胤祚咻一下站了起来,却因长时间蹲坐双腿麻木,整个人踉跄一下,被张廷玉扶住才没摔倒。
    可他半分不在意,双眼发亮:“那如果我愿意担责,愿意出钱,解决掉他们的疑虑和担忧,是不是就可以建堤坝了?”
    几个大臣:“……”
    多年朝堂生涯,宦海沉浮,让他们下意识选择明哲保身,可就是有这么个人,不顾一切地为大清百姓谋福祉。
    令他们觉得愧对身上这件官服,令他们难以直视那双真挚的眼睛。
    一片沉默之中,张廷玉道:“可以。”
    “哈!”胤祚笑了,“那我这就……”
    索额图:“等等!”
    纳兰明珠:“六阿哥且慢!”
    张英:“此时还得斟酌斟酌。”
    李光地:“六阿哥切勿操之过急!”
    四位大臣又拖又拉地把胤祚压住,又让人把其他大臣叫过来,一群人集思广益,深夜围读,就想找个更好的法子把胤祚摘出来。
    可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总得有人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做担保。
    而作为研究者和皇子阿哥,胤祚的身份最为合适。
    一日清晨,四岁的六阿哥上了朝。
    在康熙和所有大臣复杂的目光下,胤祚结结实实行了个大礼。
    “儿臣爱新觉罗·胤祚,愿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做保,不求国库一分一毫,只愿为大清铸造几十年不坏的防洪堤坝,造福长江黄河两岸的百姓,恳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
    你们不是担心钢筋混凝土堤坝不行吗?
    责任由我来担。
    你们不是担心钢筋混凝土堤坝造价太高,国库支撑不住吗?
    所有支出由我来担。
    胤祚就不信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由他担下,这群人还不愿意?
    真到那个时候,那就别怪他对这群大臣下手。
    朝堂一片寂静,年近半百的大臣们看着跪在地上的四岁孩童,竟说不出半个字。
    而坐在龙椅上方的康熙,心脏直跳。
    既为自己有这么个儿子高兴自豪,又为臭小子都不事先跟他打个招呼,就这么一力承担而感到气愤。
    与此同时,有人将一面长五米,高两米,厚三米的钢筋混凝土墙立在城外。
    墙的左右分别站着两个年幼的孩童,身边还有几个孩子敲锣打鼓,吸引所有进城出城百姓们的注意力。
    “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