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老祖宗她是真的狂 第43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397章 办个义学
    宋慈想在大庆这个时代留下一点什么,如今她想到了,就是办学校。
    “啥,慈善小学?”宫嬷嬷一脸懵的看着她。
    宋慈笑着说:“也就是义学。”
    行吧,义学她是听明白了,总的来说,就是老太太嫌闷得慌,撒银子玩儿去了。
    “您这是来真的?您可知道办一个义学也不容易。”
    宋慈眨着眼道:“我是谁?”
    宫嬷嬷一凝,又来?
    “我是你家太夫人啊,一品诰命,我说要办一个义学,不就上下嘴皮子一嗑的事?”宋慈傲娇地道:“你难道不知道啥叫上边一张嘴,下边跑断腿?”
    又明白了,老太太这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个尊贵身份啊!
    只是这语气,听着真有几分欠揍。
    “如今府里的平管事在哪,去把他寻来。”
    宫嬷嬷问:“您这是要把这事交到平管事,而非江总管?”
    “老江他事儿多,如今这形势,老大也时常要用他,分身乏术。我这个事,也是临时起意,只是想做个好事,这样的小事,就不必劳烦大总管了。”宋慈道:“平管事平日帮着打理府中事也汇总,叫他来商量,也适合。”
    宫嬷嬷见她说得头头是道,也只能让小满去传人。
    在等待的时候,宋慈也让春分取了账本来盘算她自己的私房钱,既然是自己主张要开,当然要用自己的体己去贴,反正死不带去的,做点好事,福荫宋家也好。
    平管事很快就随着小满来到春晖堂,刚入门,就先给宋慈跪下磕头行大礼。
    “平管事不必多礼,起来吧。春分,给平管事看座上茶。”宋慈笑着抬手。
    平管事连道不敢:“奴才站着听话就好。”
    “坐吧,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好的事。”
    平管事听了这话,又道了一声谢,这才挨着小半边凳子坐下,斜看着宋慈那边,听候发差事。
    宋慈也不急,只问了他在府中当差多少年了,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又在府中当着什么差事,听得他刚又得了一个小孙女的时候,便笑着道喜。
    “记得之前也打了一对小银手镯,挺小的,旦哥儿戴不上,宫嬷嬷你找出来,让平管事带回去,是我这老太太赏给丫儿的。”宋慈看着宫嬷嬷说。
    宫嬷嬷笑着屈膝一礼。
    平管事心中大喜,却是惶恐地站了起来,战战兢兢地道:“这怎么省得。太夫人您太破费了,那丫头怎么当得起。”
    “有什么当不起的,你是府中的老人了,媳妇儿子等人都在府中当差,对相府也是忠心耿耿,一对小手镯不值当几个钱。”宋慈笑着说:“再说了,近来相府接连添喜,你们平家这小丫头也是赶上了喜,好福气。”
    宫嬷嬷这会已经把一个用荷包装着的小手镯拿了出来,递给平管事。
    平管事客气的推辞了一会,实在推辞不过,就接了过来,又跪在地上给宋慈行了个大礼:“回头奴婢必让丫儿她娘带着丫儿来给您老磕头。”
    宋慈笑着摆摆手:“行了,快坐下吧,这回唤你过来,是有正事。”
    第1398章 做好事
    平管事坐直了身子,待宋慈说出要办的时候,他愣了一瞬。
    “太夫人是想要办个义学?”
    宋慈点了点头,道:“今年天灾严重,不知多少贫苦百姓流离失所,这要是一家子仍在一处的倒还好,可这失了父母成了孤儿的孩子,多成了小乞儿,我瞧在眼里,心里却觉难受,若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也不枉我来此一世。”
    平管事听了,站了起来,向宋慈深深一鞠躬,叹道:“太夫人仁心大义。”
    宋慈笑着摆手,道:“我们宋家都是从寒门起来的,一步一脚印的才有今天,如今发达了,回馈这世间,也是一种福报。如今我们宋家办了善堂,那也是相府的名义,也有慈心堂,虽也有义诊赠药,可到底也存有盈利的目的性。”
    她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平管事接上话道:“慈心堂虽是咱相符生意,但因有义诊赠药,在外头倒也颇得名声。”
    “这生意,我就不管了,说的还是义学。”宋慈道:“这个义学,出自我的想法,我也不想用相府的名义,所以也不用公中的银子。我这活了大半辈子,体己私房也有,带也带不走,不如就拿点出来办这个义学。这义学一应支出,都由我这私账上拨款。”
    平管事默了一会,问:“太夫人有心是好的,就是这义学的章程,您可是有什么想法?”
    “这就是让你来的缘故了。”宋慈呵呵一笑:“江总管是府中大总管,他管着的事也多,尤其是这会儿,灾情尚未散,老大也要常用他,这点小事我就不想劳动他了。”
    “您这是办大好事,岂是小事?”平管事捧了一句。
    “哦,你觉得这是大好事,要是交由你办,你可能办好?”
    平管事内心激动,连忙站了起来,道:“太夫人愿意赏识奴才,奴才感激不尽。一如太夫人所言,这是得福报的好事,奴才无能,若有机会,却是愿意肝胆涂地,尽全力为这贫苦百姓出一份力。”
    他跪了下来,拍着胸口道:“奴才愿为太夫人效犬马之劳。”
    “别动辄就跪,起身说话。”宋慈说道:“我要办这义学,可不是闹着玩的,既是要收容孤儿,选址要大,房屋修葺也一定要稳固,毕竟是办学,又都是孩子,肯定要安全第一。所以这第一步,还是办义学的地址,既要修出住房,又要有教学的课堂,这地址得要先寻了。”
    平管事斟酌了一会,问:“敢问太夫人,这选址可是有要求在何处?是东城还是西城。”
    “东城的地和房屋都贵,又多贵人出没,倒是不太适合。若真有大的,偏远些无相干,就是城郊也无所谓,最重要还是地儿够大。没有房屋的,我们还能自建。”
    “若是要建,如今城中难民极多,只要愿意给银子,甚至只管饭,聘请他们为工匠,只怕不用一个月,就能建出来了。”平管事笑道。
    宋慈点头:“我也是这般想,你先下去,寻个好地方,具体的章程我们再商议,你自己也合计一下章程。”
    第1399章 以无所依的孤儿有所依
    平管事一走,宫嬷嬷就给宋慈换了一盏茶,一边道:“您这是说做就做,真不是说着玩啊。”
    宋慈接过茶,抿了一口,道:“正儿八经的事,你看我啥时候是闹着玩的了?我呀,指不定啥时候就两脚一伸和这世间道再见了。这人走了,会慢慢儿的被人遗忘,你说我要是留下这么一个义学,会不会被人记着?”
    “您就是为了被人记着?”
    宋慈点头:“是,也是为了想留下点什么。”
    宫嬷嬷张了张口,好半晌才道:“别人老奴不知,但老奴,却是会一直记着您。”
    “你也老了,能记得多久。”宋慈嘴角含笑。
    宫嬷嬷没接这话,只回到刚才的正题上:“虽您说上边一张嘴下边跑断腿,可这底下人跑腿,也得有个章程不是?所以这义学具体章程要怎么办,您倒是真要心有成算才好,是要办寻常义塾那样的?”
    宋慈说道:“自然不是。”
    她心里早有义学的雏形了,这里的学堂,多是为学子而设,为了考科举,可她要办的,却不是这种,而是“职校’。
    没错,她要办的就是教手艺的义学。
    说好了是为孤儿而设的,自是要教他们谋生的本事,而非考科举,将来学成,走出去,也不至于寻不着合适的活儿,只要身有一技之长,自然能谋到生路。
    识字是最重要的,这年头,就是当下人,会识字,都要比目不识丁的多些机会。
    而除了最基本的识字,算学账房,墨家木工,绣娘织布等等,这都是最常见的民间生存本领,一旦教好了传播开来,不就是利于民生和教化民智么?
    宫嬷嬷听她所言,不禁点头:“如果是这样的义学,只怕会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您又要管吃住,怕是有些普通百姓挤破头都要把人送进来。”
    不图别的,就图能在这有吃喝,还能学到本领。
    “这就需要严格查证了。”宋慈道:“义学一旦办起,就要制定校规,这其中一条,只收五到十二的孤儿,若是学成结业出校,也得回报义学教育,其中做义学的教学助理一年为期,外出谋生后,给义学捐资两年为期。”
    宫嬷嬷眉梢一挑:“您这是讲究一饮一啄?”
    宋慈点点头:“一饮一啄,这才能让他们记得义学的慈恩,也才懂得感恩,更重要的是,义学才能长久的办下去。宫嬷嬷,我办这义学,是盼着它长长久久的存在,以真正无所依的孤儿有所依为初衷的。”
    宫嬷嬷有些感动,道:“您就是善心,就怕有些人不会感恩,养出白眼狼。”
    宋慈一笑:“百样米养白样人。如果真养出这样的人,义学会剔除他们的名字,不会承认他们是义学的学子。事实上,人都不傻,有些人一旦查出那人出身,又是白眼狼,能不心里生出存疑么?”
    “看来您已是心有成数了。”
    宋慈道:“嗯,义学的雏形我心有一个,具体还得仔细完善。南山,你过来研墨,我念你写,先定个章程计划书。”
    第1400章 媳妇们上赶着献孝心
    宋慈要办义学,是瞒不住家里人的,宋大夫人她们几个妯娌联袂而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说开了。
    “母亲您怎么就想着办这个了?您年纪也上来了,可能有这精气神,您是怎么个想法,不妨说来,让媳妇差人去办吧。”宋大夫人担忧地道。
    江氏也道:“没错,还有听说您是要用自己的体己,这种事岂能用您的体己,母亲,媳妇的嫁妆也花不完,需要多少银子,不如就从媳妇的嫁妆银子出吧?”
    这霸气的豪横,叫人听得耳朵发酸。
    鲁氏干笑着,只能道:“母亲但有差遣,媳妇定当效力。”
    宋慈道:“好了,我知你们有孝心,我都心领了,这义学,我早已有打算,是以我自己的名义办,所以也是用我的私房去办。不过这义学办了,年年都要拨款,我这私房银子,也只会减少,将来我百年后,可没啥留给你们喽。”
    “母亲,您快别说这种话了,怪叫媳妇们脸红的。”
    “对啊,您可是长命百岁的人。”
    宋慈一笑:“行行,不说就不说,反正我总会留出些东西给你们做念想。”
    “母亲……”几人一嗔。
    宋慈摆摆手:“不说这个罢。你们有心我知道,这事就不用你们了,你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真要用人用银子,我自会开口。”
    宋大夫人和江氏鲁氏相视一眼,道:“母亲这是已有章程了,是真心要办?”
    “自然是的。”宋慈道:“这都是添福报的好事,说了不做,菩萨会怪罪的。我平日也是闲着,有什么想法,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也不会多劳累,顶多就费点心神。”
    “行,母亲若有要儿媳们做的,尽管开口。”
    宋慈含笑点头,道:“还一说,还真有要你们做的,这义学办起来,也得要夫子先生教学,这方面的人才,我也不认识几个,本想着入了秋,就办个小宴,请几个交好的人,看她们都有什么推荐。你们若是有,也留意一下,寻来看看?”
    “不知母亲是要哪方面的夫子?”
    宋慈把几个预备的学科给说了,宋大夫人便道:“母亲放心,这事包在媳妇身上,我一准让人去留意了。”
    “要说绣娘,江南那边的绣娘绣工女红其实最出众,我有个闺中好友,如今是苏州纤绣裳的二少奶奶,不如我给她去信,让她举荐两个?”江氏道。
    “这可以有。”宋慈点头:“你放心,既是来当夫子的,我们不会薄待了。”
    江氏笑着说:“有母亲这样的好人,只怕谁都愿意来了。”
    鲁氏自一旁笑着,心里有些急,这一比,她好像帮不上什么忙,便干巴巴地笑道:“媳妇不如两个嫂子们有能耐,就只能听母亲吩咐,做些粗重功夫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